《被討厭的勇氣》:真正的自由不怕被別人討厭

2020-12-22 長夜醬

文|長夜醬關注長夜醬,為您帶來更多精彩!

《被討厭的勇氣》是由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和作家古賀史健共同創作完成,兩位作者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和研究。岸見一郎研究的是哲學和阿德勒的心理學,同時也在精神科醫院為許多年輕人做指導。

作家古賀史健的創作風格以對話創作見長,即你問我答的形式,並且對阿德勒心理學思想感到十分震撼,於是便經常拜訪岸見一郎,向其請教阿德勒的哲學。

為何要對兩位作者做如此介紹,如果你閱讀過《被討厭的勇氣》就明白了。這本書是以一種對話的方式進行,書中一位自卑、不幸福的青年人,聽到哲人主張「世界如此單純,人人都能幸福」,便對其進行挑戰,在你來我往的辯論與思考中,青年人對生活開始有了更多的理解……

一切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在該書中,很明確地指出了「一切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如果宇宙中只有你一個人,那麼你既不會感到煩惱、也不會覺得孤獨。正是因為宇宙中並不是只有我們一個人,身處於複雜的社會關係網絡中,才有了煩惱。

那麼煩惱來自於何處呢?其實是因為我們沒有做到「課題分離」。「課題分離」是阿德勒所提出來的,你可以將「課題」理解為「事情」,就是煩惱來源於沒有將自己的事和別人的事分開,你有你的課題,我有我的課題。當我幹涉你的課題或者被人幹涉,就會產生煩惱。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父母在為孩子的學習煩惱的時候,這種煩惱來源於親密的親子關係,孩子在被強迫下去學習,試問你自己被強迫的狀態下,會願意認真去做好一件事嗎?對孩子而言,終究不會有學習的興趣,甚至是會有逆反心理。

孩子學習是他自己的課題,不是父母的。當然並不是說讓父母放任不管,而是要擺脫掉那種「控制」的心態,父母不能把自己放得高高在上。可以作為一個朋友去幫助孩子,建立孩子學習的興趣,與孩子一同在歡樂中學習。

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要將自己和別人的課題分離開來,我不幹涉別人的課題,也不能讓別人幹涉自己的課題,要知道,你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他人也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待而活。放下別人的課題,煩惱輕輕飛走,拒絕別人幹擾自己的課題,哪怕是被討厭。

讀到這裡,你應該也會發現,《被討厭的勇氣》並不是說所謂的自由,就是讓別人討厭,而是,如果這是我生命想綻放出最美的光彩,那麼,即使有被討厭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雙手雙腳往那裡走去。其實也就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的,而在於你是什麼樣子的。世界極其簡單,人們隨時可以獲得幸福。當你讀完本書,也許你會發現,第一次覺得幸福也是唾手可得。

願你擁有」被討厭的勇氣「,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被討厭的勇氣#

相關焦點

  • 《被討厭的勇氣》: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接納自己
    到底是人際關係中的什麼剝奪了我們的自由呢?一、對認可的追求,剝奪了自由為了獲得來自父母、老師、領導、同學、朋友……周圍所有人的認可,希望做受一個父母歡喜、老師誇讚、上司滿意等等所有人待見的人。直到自己長大了,才發現成年人看似自由快樂其實有更多的束縛和煩惱。《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過於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就會按照別人的期待去生活。
  • 學會被別人討厭,讓自己真正自由
    ——題記看完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我忽然間明白了一個道理:學會被別人討厭,讓自己真正自由,人生所有的煩惱都是咎由自取。岸見一郎是研究阿德勒心理學的專家。古賀史健則出版過多部暢銷書。在《被討厭的勇氣》中,兩位作者讓一位煩惱纏身的青年,去拜訪一位智慧的哲學家,通過兩人之間的對話,來闡釋阿德勒的心理學思想在當代社會的應用。第一,用勇氣主宰人生。真正決定我們感受的,不是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客觀事情,而是我們自己對事情的主觀看法。因此,只要我們去改變自己對事物的看法,生活自然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 害怕被討厭,這是缺乏被討厭的勇氣的表現
    日本作家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在《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一書中針對害怕被別人討厭這類問題做出了細緻分析。書中提到,我們總是擔心被別人嫌棄、不被喜歡的原因,不是因為對方不好相處,而是因為缺乏「被討厭的勇氣」。一、我們為什麼會缺少被討厭的勇氣?
  • 岸見一郎《被討厭的勇氣》:擁有被討厭的勇氣,才能活得更灑脫
    看這本書之前問自己幾個問題:你在意別人的看法嗎?你害怕被人討厭嗎?我們為什麼會自卑?事與願違的時候你覺得是什麼原因?人的一生不外乎就是從前、過去和未來。《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和它的實用性和適用性有關係。本書通過一位迷惘的青年和一位智者的對話展開文章內容,給讀者親切、自然的閱讀體驗,仿佛有一位和藹的老人正在告訴我們人生的答案。人生實難,再優秀人的一輩子多多少少有被困擾的時候。
  • 你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嗎?
    所以,我們之所以感到不幸並不是因為過去或者環境,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你只不過是缺乏「勇氣」,可以說是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鼓起勇氣成為你想成為的人吧!你依然是「你」,只要重新選擇生活方式就可以了。02 煩惱來自於人際關係青年是一個缺乏自信、持悲觀態度的人,他注重別人看法,活在別人的懷疑之中。
  • 讀書推薦:《被討厭的勇氣》
    閱讀書目:《被討厭的勇氣》閱讀方式: 微信讀書app閱讀時長: 4小時你會不會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和感受而不敢勇敢地做自己?會不會總是陷入過去的失敗經歷中走不出來?(目的論vs原因論)2.我們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著,我們沒有必要去滿足別人的期待而委屈自己,我們為自己而活。
  • 坦然說出自己的委屈,做一個有被討厭的勇氣的乘風破浪的姐姐
    有一本哲學書《被討厭的勇氣》,說的其實就是勇敢做自己,即使有被討厭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雙手雙腳往哪裡去所以,如果想要讓自己學會勇敢表達,你會努力提升自己的實力,實力是你表達的勇氣,從這一方面來看,無論如何你都不會吃虧。
  • 【節日刷片】日劇《被討厭的勇氣》
    那麼,假期刷一部阿德勒神劇吧,找回每個人那《被討厭的勇氣》。倘若你不為自己的人生而活,究竟誰要為你的人生而活?這是《被討厭的勇氣》書中,所揭露的一段發人深省的經典語錄。堅持對的事,不怕被討厭試想,在我們的一生當中,往往為了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苦心經營、步步驚心,怕得罪人、被討厭而不敢說真話、不敢唱反調,弄得自己原則盡失,別人也覺得你做作。
  • 知樂日記:阿德勒的書《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 文:知樂 圖:網絡 音樂歌單:才會不斷尋求別人的認可 對認可的追求,才扼殺了自由 由於不想被任何人討厭 才選擇了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換言之自由就是不再尋求認可
  • 人生不易,多一些被討厭的勇氣
    真正的自由,就是有勇氣被人討厭。1這兩天差點被一個朋友氣死。她們單位有個內部刊物,每次任務分派到她這時,都會來找我代筆。因為怕被人討厭而小心翼翼,基本上不拒絕任何人請求,過得無比心累。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對於人類這種群體動物而言,不幸與幸福之源,都在於人際關係。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人生幸福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有多少被人討厭的勇氣,爭取了多少做自己的自由。
  • 明星採訪界「殺手」易立競:要有不怕被人討厭的勇氣
    或許,也正是這些經歷,讓她有點「虎」,才有了不怕得罪明星、不怕被人討厭的勇氣,進而確立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採訪風格很多人不敢去得罪人,害怕被別人討厭,大家都在追求「好人緣」和「一團和氣」。誰要是當刺頭,一定沒有好果子吃。可我突然有一天發現:這是不對的。我們每個人,可以不去做討人嫌的事,但一定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 擁有被討厭的勇氣,你才能活的「爽」
    在他看來,我們整個人生都擁有選擇的權力,而掙脫束縛,獲得自由的方式之一就是要有「被討厭的勇氣」。接下來我從書中的三個觀點來介紹什麼是「被討厭的勇氣」,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1.因為害怕被人否定和討厭,害怕在人際關係中受傷,害怕他人的輕視或拒絕,所以總是強調自己的缺點。比如有那麼一個人,他成績優秀,待人真誠,能力突出,但是因為長相偏下,身材偏胖,所以在應聘的競爭中,看到別人的樣貌和身材,就開始自慚形隨,結果在面試的時候總是唯唯諾諾不敢說話,所以屢屢失敗。
  • 被討厭的勇氣,你有嗎?
    說到討厭這個話題,大概沒有人會喜歡被別人討厭吧。我也是。但這裡所說的被討厭的勇氣卻是有其他的含義在,這裡所指的是做真實的自己,即便被討厭也要堅持不畏懼。而我們活著也不都是為了讓別人滿意,看別人的眼色,這個是說給那些每天活在別人眼中的人聽的。
  • 取悅了別人,委屈了自己,只是因為我們沒有被討厭的勇氣
    特別喜歡岸見一郎的書—《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用對話體的形式,深入淺出的解析了阿德勒關於幸福的理論。只有真正活出自我的人,才是幸福的人。因為缺乏「被討厭」的勇氣,我們往往無法達到幸福的彼岸。因為我沒有「被討厭」的勇氣。於是,在希望「不被看見」和「被看見」中忐忑和患得患失。因為沒有「被討厭」的勇氣,因為無法不在意別人的評價,因為無法不害怕被人討厭,因為不想付出可能得不到不認同的代價,我們始終活得「小心翼翼」。
  • 岸見一郎:擁有《被討厭的勇氣》,你才能活出自己
    日本作家岸見一郎說:喪失自我的人是因為「總想要滿足他人的期待,或者擔心讓別人不高興,所以不敢自由表達自己的主張,最終不得不放棄了自我。」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喜歡迎合別人的人,或者自己也在不自覺這樣做。很多人都對隨波逐流心有不甘,但又缺乏做自己的勇氣。倘若連你自己都不為活出自己的人生而堅持,那還有誰會為你爭取呢?短暫的人生裡,我們可以完全做自己的時間並不多。看似我們是自由的,但其實來自社會、他人和自己已經形成的條條框框限制著我們的每一個選擇和行動。
  • 閱讀|《被討厭的勇氣》
    你是否一直活在別人的期待裡?你是否迷茫於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這本《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或許可以帶給你一些啟發和思考。本書以對話體的形式呈現。正是從目的論的角度出發,自己的人生並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由自己選擇的,是自己選擇自己如何生活。那麼你是要選擇過得開心一點呢,還是煩惱多一點呢?你自己選吧。02 真正的自由到底是什麼?
  • 薦讀:岸見一郎、古賀史健的《被討厭的勇氣》
    古賀史健,1973年生於福岡,是一位文學作家,他們合作出版了《被討厭的勇氣》這本著名的書。兩人討論到自由,哲學家說:「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被別人討厭,這是為了人際關係上的自由所必須付出的代價。」當然所謂的自由,不是要教你成為一個目中無人的傲慢者,只是希望當我們在待人處事和建立自己的觀點時,能夠多傾聽自己內在真實的聲音,不要因為想討好誰,而忽視了自己的感覺。
  • 被討厭的勇氣-上篇
    最近看了本書叫《被討厭的勇氣》,我把書中的核心思想適當的進行了提煉總結,將會分成上下兩篇文章。如果時間充足的話,還是推薦拿書一看,因為每個人的共鳴不同,收穫也會不同。因為想要改變生活方式需要很大的「勇氣」。面對變化產生的「不安」與不變帶來的「不滿」,一般會選擇後者,你之所以不幸並不是因為過去或者環境,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你只不過是缺乏「勇氣」,可以說是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
  • 克服「討好型人格」,你需要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克服「討好型人格」,你需要擁有被討厭的勇氣!生活中,你是否總是假裝同意別人的觀點、經常道歉、很難拒絕他人的請求、盡力去避免所有的衝突等等;如果有這些表現,那麼你就很有可能擁有討好型人格。實際上,對於認可的追求扼殺了自由。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令人討厭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如果可以,相信沒有人會想要討人嫌。但是八面玲瓏地討好所有人是一種極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也是一件不可能實現的事情。想要行使自由,就需要付出代價;而在人際關係當中,自由的代價就是被別人討厭。但也請不要忘記,只要涉及人際關係,就會或大或小的受傷,也會傷害到別人。
  • 我們都需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最近看了一部關於心理學的日劇《被討厭的勇氣》,全劇圍繞故事開頭展開,在一家精美的蛋糕店裡,很多女士是排著隊買蛋糕,當展示櫃裡其中一個口味的蛋糕顯示只剩一個的時候,突然一個小女孩衝到收銀臺大喊:「我的草莓蛋糕!」在展示櫃前不依不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