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被討厭,這是缺乏被討厭的勇氣的表現

2020-12-28 井暖沐

閨蜜約我出來,見面就特別委屈,細問她怎麼了,原來是跟同事相處出了問題。

領導交給她和同事一個做宣傳PPT的任務,閨蜜之前沒多少做PPT的經驗,同事讓她負責搜集資料,結果資料整理完,她同事特別不滿意,覺得資料沒有任何用處。

閨蜜不明白哪裡不合適,問她怎麼改,但對方卻生氣地說「不用你了,我自己去找,跟你合作還不如我一個人去做。」

但任務畢竟是布置給兩個人的,也不能什麼都不做。閨蜜問我怎麼辦,去找同事溝通怕人家還是嫌棄自己,不去吧又怕回頭領導批評。

日本作家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在《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一書中針對害怕被別人討厭這類問題做出了細緻分析。書中提到,我們總是擔心被別人嫌棄、不被喜歡的原因,不是因為對方不好相處,而是因為缺乏「被討厭的勇氣」。

一、我們為什麼會缺少被討厭的勇氣?

1.對自己沒自信

不自信的人換句話說也就是自卑的人,總是會以自己的一個缺點而全盤否定自己,導致做什麼事情都沒有信心。

其實自卑感來自主觀臆造,是「自己沒有價值或者只有一點兒價值」的感覺。就像我因為沒有做好搜集資料這件事,就在這件事中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感,因此而產生自卑感。

這件事做不好,並不意味著所有事情都做不好,不能以偏概全。遇到做不好的事情,暴露了我在這方面能力的不足,後面加強這方面的學習,這樣就能不斷進步。

把困難當成攔路虎或墊腳石全憑自己主觀決定,我們可以自由選擇。

2.不敢在別人面前展現真正的自己

當很多人一起聊天時,有個人講了個笑話,即使不好笑,我們也要象徵性地笑一笑,因為大家都覺得好笑。

在一群人裡總是喜歡說隨便,不敢表達出自己真正喜歡什麼,怕被別人孤立。

即使不開心也不會表現出來,怕被人說「這點事算什麼?真矯情」

上面這些情況我們應該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但我們卻缺乏勇氣去打破這種現象,去真正地做自己。

3.總拿過去當藉口,不去改變。

我經常聽朋友說,都是因為過去,我才成為現在的我了,原生家庭對我影響太大了。但我想說,既然原生家庭已經影響了你二十幾年,難道還有讓它繼續影響你後面的幾十年嗎?

過去不可改變,如果我們只抓住過去不放,就會忽略當下的美好生活。

雖然過去多多少少會影響現在的生活,但我們不能以此來當藉口,止步不前。

二、擁有被討厭的勇氣,過精彩生活。

怎樣才能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呢?書中提到3個方法。

1.學會做課題分離,把自己和別人的課題分開來。

當遇到一個問題時,我們可從「這是誰的課題」這一觀點出發,把自己的課題與別人的課題分離開來 。 如何判斷這是誰的課題呢?方法非常簡單,我們只需要考慮某種選擇所帶來的結果最終由誰來承擔。

對於做PPT這件事,閨蜜的課題是搜集資料完成領導安排的任務的一部分。但由於能力不足,這方面經驗較少,沒有完成這個任務。

因此閨蜜的重點問題在於如何提升在這方面的能力,在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能夠輕鬆解決。而不是擔心這件事會惹了同事生氣,害怕同事因此而討厭我。

而閨蜜的同事的課題是面對閨蜜這樣的合作夥伴,要麼告訴閨蜜我大概想要一個什麼樣的資料,然後讓她重新去找,要麼就不理閨蜜自己一個人去做,這些都是由閨蜜的同事決定的,至於閨蜜會不會因此被討厭,也是她同事的課題,這些閨蜜都不能去幹涉。

當我們分清是誰的課題時,問題就會很簡單,也不會擔心別人怎麼看我,我會不會被討厭。

2.有價值才有勇氣

人怎樣才能獲得勇氣呢?阿德勒的見解是人只有在能夠感覺自己有價值的時候才可以獲得勇氣。

究竟怎樣才能感覺自己有價值呢?判斷標準非常簡單,那就是是否對這個這個社會有用,也就是說「我能為他人做出貢獻」。

在做PPT這個任務中,本質上閨蜜是沒有價值的,因為在這個PPT裡沒有閨蜜的貢獻。所以她才會害怕被同事討厭,害怕被領導批評。

但如果閨蜜在搜集資料前,就與同事溝通好。了解了她對這些資料的要求之後再去搜集,閨蜜就會有價值,也就不會再害怕被同事討厭了。

當我們有價值時,才會有勇氣去面對生活中的難題,才會不懼怕他人的眼光。

3.建立「雖不同但平等」的橫向關係,讓你不再害怕被別人討厭。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這些話「你人真好,你真能幹,你真了不起」等表揚性詞語,而表揚這種行為含有「有能力者對沒能力者做出的評價」的特點,是一種縱向的關係。

阿德勒心理學反對一切縱向關係,提倡把所有關係看作橫向關係。所謂的橫向關係就是,雖然我們相同,但我們是平等的。

閨蜜的同事比她工作年限長,經驗豐富。在同事面前閨蜜總是害怕出錯,害怕被同事嫌棄。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這本書告訴我,在人際關係中要建立一種橫向關係。也就是說,雖然我們的經驗,能力都不相同,但我們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在為這個社會出自己的一份力。

因此,在同事面前閨蜜沒有必要害怕,大膽去做該做的事情就可以。

結語

要想擁有「被討厭的勇氣」,不再害怕被別人討厭,我們首先要學會做課題分離,其次是讓自己有價值,最後將人際關係看成平等的橫向關係。這樣我們就能夠將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不再害怕被別人討厭,從而減少很多來自人際關係的煩惱。

我們雖然不能做到讓我每個人喜歡,但擁有「被討厭的勇氣」至少可以讓你不再害怕被別人討厭。

相關焦點

  • 你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嗎?
    這本書,就是由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和作家古賀史健合著的《被討厭的勇氣》。該書傾注了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精神與智慧,採用哲人與青年對話的方式使晦澀的心理學知識變得簡單易懂,深刻揭示了許多人生苦惱的真相併給予對策。今天小紅就來給大家分享其中兩個人生苦惱吧。
  • 為什麼有些人討厭自己?對自我評價比較低?那是缺乏被討厭的勇氣
    昨天晚上,自五一勞動節後又一次拿起了《被討厭的勇氣》,再一次凌晨入睡。上次閱讀了一部分內容,也就是第一章節(夜): 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書中的見解是我們的不幸是我們自己造成,是因為我們自己不斷下定「不要改變」的決心,缺乏選擇新的生活方式的勇氣,也就是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
  • 擁有被討厭的勇氣,你才能活的「爽」
    在他看來,我們整個人生都擁有選擇的權力,而掙脫束縛,獲得自由的方式之一就是要有「被討厭的勇氣」。接下來我從書中的三個觀點來介紹什麼是「被討厭的勇氣」,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1.而想改變自己的看法,或者說轉變自己的生活方式,需要很大的「勇氣」,其實我們不是缺乏改變的能力,而是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
  • 取悅了別人,委屈了自己,只是因為我們沒有被討厭的勇氣
    特別喜歡岸見一郎的書—《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用對話體的形式,深入淺出的解析了阿德勒關於幸福的理論。只有真正活出自我的人,才是幸福的人。因為缺乏「被討厭」的勇氣,我們往往無法達到幸福的彼岸。沒有人知道我,沒有人認識我,無論表現得好或是壞,沒有人在意和關注。這不是我想要的,但這讓我覺得很安全。在探索的路上,我可以悄無聲息地做另一個自己。不必害怕嘲笑、不必糾結會被嫌棄。
  • 被討厭的勇氣-上篇
    最近看了本書叫《被討厭的勇氣》,我把書中的核心思想適當的進行了提煉總結,將會分成上下兩篇文章。如果時間充足的話,還是推薦拿書一看,因為每個人的共鳴不同,收穫也會不同。「住在自己的主觀世界中」就是這個道理,你「如何看待」這一主觀就是你的全部。所以問題不在於世界如何,而在於你如何看待。這就好比也許你是在透過墨鏡看世界,看到的世界理所當然就會變暗。你只需要將墨鏡摘掉,讓世界呈現他本來的樣子。核心是你是否有正視這個客觀世界的勇氣。
  • 岸見一郎《被討厭的勇氣》:擁有被討厭的勇氣,才能活得更灑脫
    看這本書之前問自己幾個問題:你在意別人的看法嗎?你害怕被人討厭嗎?我們為什麼會自卑?事與願違的時候你覺得是什麼原因?人的一生不外乎就是從前、過去和未來。這句話強調「治癒童年」的行為而不是「不幸童年」這個定論,阿德勒認為行為是有作用的,只是過程十分艱辛。《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和它的實用性和適用性有關係。本書通過一位迷惘的青年和一位智者的對話展開文章內容,給讀者親切、自然的閱讀體驗,仿佛有一位和藹的老人正在告訴我們人生的答案。
  • 被討厭的勇氣,你有嗎?
    說到討厭這個話題,大概沒有人會喜歡被別人討厭吧。我也是。但這裡所說的被討厭的勇氣卻是有其他的含義在,這裡所指的是做真實的自己,即便被討厭也要堅持不畏懼。而我們活著也不都是為了讓別人滿意,看別人的眼色,這個是說給那些每天活在別人眼中的人聽的。
  • 《被討厭的勇氣》,讀出這4個道理
    這是心絲帶心理志願者協會會長國家心理督導師韋志中在這本書中對本書的評價。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主要講述一名深陷自卑、無能與不幸福的青年與一名哲人你來我往的思考和辯論,一夜又一夜的思考和辯論,青年思考著同樣也讓我們困惑的疑問,為什麼「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 《被討厭的勇氣》: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接納自己
    二、缺乏改變的勇氣和被討厭的勇氣成天擔心有沒有說錯話做錯事,學習如何做一個高情商的人……稍微聽到有點別人對自己評價不好的風聲就會失落難過,如果知道有人討厭自己便更加抑鬱,開始記恨別人或者質疑自己—難道我做的還不夠好嗎?我們質疑自己的同時,又同樣質疑和評價著他人,人海茫茫或許我們每個人都一樣,認為自己都活在他人的眼中,過著謹小慎微的人生。
  • 讀書推薦:《被討厭的勇氣》
    閱讀書目:《被討厭的勇氣》閱讀方式: 微信讀書app閱讀時長: 4小時你會不會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和感受而不敢勇敢地做自己?會不會總是陷入過去的失敗經歷中走不出來?以下總結一下書中的觀點和我的想法:1.不要被過去的經歷所束縛,決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你自己,我們可以不被過去的糟糕經歷所影響,應該隨時擁有改變的勇氣。
  • 岸見一郎:擁有《被討厭的勇氣》,你才能活出自己
    很多人都對隨波逐流心有不甘,但又缺乏做自己的勇氣。倘若連你自己都不為活出自己的人生而堅持,那還有誰會為你爭取呢?短暫的人生裡,我們可以完全做自己的時間並不多。看似我們是自由的,但其實來自社會、他人和自己已經形成的條條框框限制著我們的每一個選擇和行動。
  • 《被討厭的勇氣》如何擺脫教育帶來的後遺症
    但是,我們不敢去進行改變,因為我們害怕失去別人的關心,害怕別人的質疑等等。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就要做出改變,如果不敢的話,我建議大家讀《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的話,可以從書中的阿德勒心理學裡面找到敢於去改變的勇氣。這本書是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和日本自由作家古賀史建一起出版的。
  • 《被討厭的勇氣》:重度自卑「患者」的自救指南
    希望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就是一種深深的自卑,他們極其害怕不被他人認可。他們在別人討厭自己之前,先自我厭惡,因為只有這樣就不會和其他人發生關係,不必遭受被人討厭的創傷,從某種程度來說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別理解錯"被討厭的勇氣"在《被討厭的勇氣》的豆瓣書評中,我經常看到這樣的論點,很多人認為看完這本書後充滿戾氣。「既然別人不值得討好,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那麼可以孤獨到底,管你怎樣」。其實這就是走入另一個極端——自我中心與自私。
  • 《被討厭的勇氣》:真正的自由不怕被別人討厭
    《被討厭的勇氣》是由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和作家古賀史健共同創作完成,兩位作者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和研究。岸見一郎研究的是哲學和阿德勒的心理學,同時也在精神科醫院為許多年輕人做指導。為何要對兩位作者做如此介紹,如果你閱讀過《被討厭的勇氣》就明白了。
  • 被討厭的勇氣|當代青年的人生自救指南
    再看看陳韻如,她不正是因為害怕被人際關係傷害,才表現出懦弱與悲哀,給世界釋放出「不要靠近我」的信號嗎?但是,當27歲的黃雨萱陰差陽錯「成為陳韻如」後,她不在乎「陳韻如的過去」,也不在乎別人對她的看法,她用積極面對家人朋友,一切竟然都因自己的改變而明朗了起來。
  • 克服「討好型人格」,你需要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克服「討好型人格」,你需要擁有被討厭的勇氣!生活中,你是否總是假裝同意別人的觀點、經常道歉、很難拒絕他人的請求、盡力去避免所有的衝突等等;如果有這些表現,那麼你就很有可能擁有討好型人格。我們到底為什麼會害怕被人討厭呢?這是因為我們很多人都害怕不被認可,害怕在人際關係中受傷;我們總是會認為,只有得到了別人的認可,才能體會到自己的價值,這一點可能是我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
  • 《美食總動員》:從阿德勒心理學的視角,看「被討厭」勇氣的意義
    很多人都說,這就是被社會狠狠地摩擦和鑄造,但從本質來看,這其實是順著自己的傾向而活:不被別人討厭,活的「規規矩矩」。而衝破這份被他人討厭恐懼的勇氣,才是能讓人「逆傾向」,「走上坡路」的活法。因為「活的自由」,註定會被討厭,你無法選擇改變部分人的看法,但你可以讓自己不害怕。
  • 《被討厭的勇氣》:認清這3點,你的人生就能獲得更多幸福
    這本書的書名叫《被討厭的勇氣》,作者是日本的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書中採用對話的形式,以講故事的形態總結了心理學巨頭之一——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思想。今年似乎與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接觸比較多,也比較認同他的思想,但當我第一次拿到這本書時,看到封面上寫著「所謂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 人為什麼討厭自己?
    ● ● ●人為什麼討厭自己? 為什麼只盯著缺點,就是不肯去喜歡自己?個體心理學大師阿德勒毫不客氣地指出,這很可能是你自己故意造成的。無法接受自己的 「陰暗面」,是因為害怕不被愛。而所謂的自由,就是允許自己被討厭。那麼,一個人究竟如何做,才能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 沒有被討厭的勇氣,拿什麼面對生活
    也許在《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中,會給你意想不到的答案。生活在當下,尤其是現代社會,是很需要勇氣的,不僅僅是面對"流言蜚語",更多的是自己的內心。《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的作者是兩個人,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也許你對著兩個人名有點陌生,當然如果你讀過《自卑與超越》,你可能知道阿德勒心理學,而他們兩個人就是長期的研究阿德勒心理學,才寫出的這本《被討厭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