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重度自卑「患者」的自救指南

2020-12-22 走出抑鬱的小叮鐺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文章有點長但很深度,2800字,建議閱讀時長15分鐘。

這兩天不是國慶節麼,很多人都出去玩,有人給我私信說「看到朋友圈別人都有一個完美的假期,自己非常自卑怎麼辦?」

其實關於自卑的問題我也寫了很多,最近想給大家推薦一本在豆瓣評分8.5分的好書——《被討厭的勇氣》

個人覺得8.5分都有點低,原因可能是全書都是對話的方式略顯單調,不過就是這樣一問一答方式卻把心理學家阿德勒對自卑的理論體系講清楚了。

人為何討厭自己?

剛剛出生的小北鼻肯定不會討厭自己,為何我們越長大對自己卻越不滿,甚至越討厭自己呢?

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直接的告訴我們:"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過去經典的精神分析中,弗洛伊德會告訴我們,一個人產生各類心理問題都是早年痛苦的經歷帶來的。

一個人早年的經歷的確會影響ta的未來,但當人們過度把過去和自己當下聯繫起來不免會給自己設定各種局限,比如有些人在痛苦巨大的影響之下單純會認為我一切都很糟糕就是"宿命",因為早年過度痛苦,所以當下很難改變。

但阿德勒的理論會給人帶來更多希望,他認為過去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必然的,可決定我們人生的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阿德勒說:

「過去的經歷並不會決定我們現在的人生,真正能決定我們人生的,恰恰是我們看待過去的方式。」

過去的不重要,你怎麼看待過去才重要。因為過去是死的,而我們是活的,我們不能被過去所束縛。

所以在他看來,一個人的自卑是自己選擇造成的。你看這樣說是不是就會讓你感覺有希望呢?

還記得《人間失格》中,太宰治那句震撼人心的"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吧,他們自卑痛苦的核心就是自己的選擇,因為他們犯了個錯誤——希望所有人喜歡自己

阿德勒認為,「人生一切的煩惱,都可以歸因於人際關係。」

希望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就是一種深深的自卑,他們極其害怕不被他人認可。他們在別人討厭自己之前,先自我厭惡,因為只有這樣就不會和其他人發生關係,不必遭受被人討厭的創傷,從某種程度來說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

我們需要看破自己內心的這些"小把戲"才能逐漸停止自我討厭的怪圈。

健康的自卑和病理性自卑

要知道,自卑心理從來都不是問題,因為每個人都希望獲得更高的成就不斷超越自我。

也是自卑才能促進上述的完成,那麼從這一點來說人人其實都有自卑心理,或者可以說自卑心理是人類發展的"驅動機"。

阿德勒認為,大多數因為自卑困擾的人並不是健康自卑,而是自卑情結當人被自卑情緒困擾時會非常難受,一般會採取兩種方式來解決:

1、改變現狀或者自己,通過努力來完善自我或者事件來彌補"不完美"的現狀。

2、逃避現狀,深陷自卑情結,拿自卑或者各種理由當作藉口不改變,有時候甚至會被催眠的自己真的"一無是處"。

阿德勒認為,自卑情結,就是一種把自卑當藉口,來束縛自己止步不前的反常感覺。

深陷自卑情結的人會一直抱怨,比如我經常遇到很多強迫症患者,他們總喜歡和我說「如果不是強迫症,我一定可以成為各類優秀的人,ta人生的失敗都是強迫症搞的」。

捫心自問,就算沒有強迫症你就真的完美?其實這就是陷入自卑情結的典型案例。

神經症固然痛苦,但它的力量根本無法阻止你改變自我,說到底,有時候我們只是在拿它當作不想努力改變自己的藉口而已,因為相比改變自我來說,躲在症狀後面更加容易。

關於健康自卑中,阿德勒認為,健全的自卑感不是來自與別人的比較,而是來自與「理想的自己」比較。所以你只需要儘量做的比昨天更好就可以,別管別人對你的看法,更不要在意你和別人之間的差距有多大。

別理解錯"被討厭的勇氣"

在《被討厭的勇氣》的豆瓣書評中,我經常看到這樣的論點,很多人認為看完這本書後充滿戾氣。

「既然別人不值得討好,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那麼可以孤獨到底,管你怎樣」。

其實這就是走入另一個極端——自我中心與自私。

《被討厭的勇氣》中有個概念叫"課題分離",它是說:你喜歡別人,跟別人願不願意喜歡你,完全是兩個課題。你喜歡別人是你的課題,她願不願意接受你,是她的課題。

可這絕不是說讓一個人變成「我管你怎樣,我TMD就這樣」這樣的自我中心。

而是,要學會不對別人的課題橫加幹涉,不瞎評價別人的人生,不強迫別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反過來,也不要讓別人對你的人生課題橫加幹涉。

別人不喜歡你,那是他的事情,與你無關。

我這裡給你打個比分,一天我看到朋友傷心難過,此刻我希望ta能快樂一些。

這裡的課題分析就是,朋友傷心難過這是他的課題,此刻我難受,我去安慰他,這是我的課題。

但你朋友傷心難過和你無關,所以ta不開心的事情和你是無關的。

你只需要安慰ta就好,之後是否ta因此而停止難過都和你無關。

很多人之所以痛苦就是這些搞的非常混亂,比如有些人總是把對方與自己無關的痛苦拉到自己身上。甚至當自己無法安慰到ta時,把責任全部攬到自身上。

阿德勒稱其為:「課題的混淆」

但在這個情況下,你並非沒有自己的課題,你的課題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了就好,剩下的就是TA的課題。

當你這樣做後,並不會因此而變得冷漠,相反會更加照顧自己的感受,理清這其中彼此的課題與責任,如果我把自己的課題責任做到位,別人也沒理由譴責我,若他們真的來搞我,我就知道這是他們的問題了,和我無關。人際關係反而清爽。

這才是真正的"被討厭的勇氣"。

別再找藉口了

看完上述之後,我們就需要著手改變了。

但由於一些人給自己找了N多理由和藉口,早已無法行動了。

阿德勒認為,「我們並不缺乏改變的能力,而是缺乏改變的勇氣。」阿德勒始終如一地認為,我們人生絕大部分的不幸,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

有些人即便當下痛苦,但相比面對改變後的未知和改變中的不確定感,這些人寧願持續遭受當下的痛苦。

就像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一個犯人,在監獄中呆了整整50年。

當獄警告訴他刑滿要釋放時,他甚至希望繼續留下來,為了不離開這裡,他甚至不惜傷害獄友。

出獄後,他不能適應新生活最終自殺。

現實中,很多人和這位老犯人一樣,只不過我們是被自己的"心牢"束縛太久,即便當下的現狀非常糟糕,可我們已經習慣了,根本不敢邁出改變的步伐。

電影中有句經典臺詞:

「監獄裡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開始,你痛恨他們。接著,你適應了他們。時間久了,最終你會發現自己離不開他們。這就是體制化。」

用阿德勒心理學來理解,就是利用所謂的「不幸」,尋找和製造自己的缺點,達到不改變的目的。

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限制,束縛,捆綁,禁錮了自己。

所以我們需要有改變的勇氣,有被討厭的勇氣,因為人不被他人討厭真的非常容易,只需要不斷偽裝和妥協即可。

但,明知被討厭,但還堅持的人,他們可以直面自己的內心,這才是獲得幸福之路。

(如果你也有抑鬱焦慮等神經症問題,可以參考我的康復專欄,其中更加詳細幫你分析抑鬱)

相關焦點

  • 被討厭的勇氣|當代青年的人生自救指南
    她自始自終都覺得自己是「讓人討厭的人」。當看到陳韻如迫切想要結束自己生命的時候,你是不是和我一樣想要拯救她,因為她的身上多少帶了我們自己的影子,救她也是自救。你在害怕什麼?你在躲避什麼?你在取悅誰呢?但這種生活方式在阿德勒看來只是欲望和衝動的奴隸,自由就是被討厭。
  • 穿書自救指南首播,為聚靈文化勇氣點讚,無奈騰訊一個操作全毀了
    動畫《穿書自救指南》首周連播兩集,誠意十足,如果想要發展第二季,那麼新作品就要有誠意,畢竟第一季如果看得不過癮,那就更別提接下來的第二季劇情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才真正體現出了穿書自救指南這部動畫的精髓。 但是對於動畫的建模還是遭到了很多人的吐槽,當然,明眼人都看得出這其中存在的嚴重問題,那就是建模的質量。
  • 大齡剩女自救指南
    📝自從寫了《大齡剩男自救指南》之後,好多女嫡系就開始萬人血書《大齡剩女自救指南》。不僅如此我的微博在一夜有幸成為「考研佳緣」引無數單身狗日夜苦蹲只想蹲一個男(女)朋友從此走上幸福的脫單之路看到這裡,你一定以為這篇文章肯定是教你們如何用正確的姿勢撩到自己心儀的小哥哥,然而結果恐怕要讓各位失望了,因為這絕對不是大齡剩女自救指南的精髓。
  • 讀書推薦:《被討厭的勇氣》
    閱讀書目:《被討厭的勇氣》閱讀方式: 微信讀書app閱讀時長: 4小時你會不會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和感受而不敢勇敢地做自己?會不會總是陷入過去的失敗經歷中走不出來?要想自由地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我們可以付出代價,也就是擁有「被討厭的勇氣」,不必害怕被別人討厭,「別人是否討厭我」是別人的課題,而我自己的課題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 《被討厭的勇氣》如何擺脫教育帶來的後遺症
    以至於陷入討厭自己的狀態。之前跟朋友聊天時,他跟我說:「我很討厭自己,不是因為一事無成,而是因為自己居然沒有改變現狀的勇氣。」其實不光他一個人是這樣,很多人也是這樣。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就要做出改變,如果不敢的話,我建議大家讀《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的話,可以從書中的阿德勒心理學裡面找到敢於去改變的勇氣。這本書是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和日本自由作家古賀史建一起出版的。通過對話的形式,將問題用阿德勒心理學分析出本質原因。
  • 髮際線保衛戰:脫髮青年自救指南
    脫髮預防和治療自救指南請收好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心已經扎得透透的了?別急,小U這不是來給大家自救指南了嘛~一預防脫髮針對女生牽拉性脫髮,女生可以披髮、髮辮扎松,扎馬尾的高度經常調整。針對化學性因素要減少燙染髮次數。針對精神因素我們要學會自我調節心情,多參加戶外活動,和人聊天釋放壓力。
  • 被討厭的勇氣-上篇
    最近看了本書叫《被討厭的勇氣》,我把書中的核心思想適當的進行了提煉總結,將會分成上下兩篇文章。如果時間充足的話,還是推薦拿書一看,因為每個人的共鳴不同,收穫也會不同。因為想要改變生活方式需要很大的「勇氣」。面對變化產生的「不安」與不變帶來的「不滿」,一般會選擇後者,你之所以不幸並不是因為過去或者環境,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你只不過是缺乏「勇氣」,可以說是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
  • 擁有被討厭的勇氣,你才能活的「爽」
    而這本書就是講我們該如何擺脫這種狀態的思維方式,其中包括包括該怎麼處理人際關係,該怎麼看待自卑,該怎麼認真地活在當下。這本書叫做《被討厭的勇氣》,如果你按照書中的方法去做,你會發現,原來我們還可以這樣活著。本書的作者叫做岸見一郎,是一位日本的哲學家。它用一位青年和哲人對話的方式,為我們通俗地演繹了阿德勒心理學的精髓。
  • 《被討厭的勇氣》,讀出這4個道理
    如果說自卑是人類與世界互動的必然結果,那麼勇氣就是人們在追尋意義人生中的必然力量。它就藏在每個生命體的某個角落,期待著特別的機遇。作者以超越心理諮詢的方式,進行心靈的對話,是一本自我成長和療愈很有幫助的書。
  • 《被討厭的勇氣》:真正的自由不怕被別人討厭
    《被討厭的勇氣》是由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和作家古賀史健共同創作完成,兩位作者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和研究。岸見一郎研究的是哲學和阿德勒的心理學,同時也在精神科醫院為許多年輕人做指導。為何要對兩位作者做如此介紹,如果你閱讀過《被討厭的勇氣》就明白了。
  • 讀書筆記: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
    近期讀到喜歡的一本: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全書又稱為: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阿德勒曾追隨弗洛伊德探討神經症,最終因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而分道揚鑣。所以,無論是阿德勒的《超越自卑》,或者是這本《被討厭的勇氣》都更加注重一個人自我意識的建立與強大,還有個人與社會的連接。如果一味地關注過去的原因,企圖僅僅靠原因去解釋事物,那就會陷入「決定論」。
  • 岸見一郎《被討厭的勇氣》:擁有被討厭的勇氣,才能活得更灑脫
    你害怕被人討厭嗎?我們為什麼會自卑?事與願違的時候你覺得是什麼原因?人的一生不外乎就是從前、過去和未來。近段時間十分流行「原生家庭」一詞,而原生家庭和我們的過去緊密相關。那麼我們的過去真的那麼重要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和它的實用性和適用性有關係。本書通過一位迷惘的青年和一位智者的對話展開文章內容,給讀者親切、自然的閱讀體驗,仿佛有一位和藹的老人正在告訴我們人生的答案。人生實難,再優秀人的一輩子多多少少有被困擾的時候。
  • 讀書筆記:《被討厭的勇氣》
    ★蔡康永、張德芬 陳文茜、曾寶儀、勇氣推薦!★張沛超、胡慎之、動機在杭州 作序推薦!★阿德勒思想擁有改變人一生的力量。剩下的就只有能否鼓起邁出一步的「勇氣」02作者簡介 · · · · · ·岸見一郎哲學家。
  • 沒有被討厭的勇氣,拿什麼面對生活
    也許在《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中,會給你意想不到的答案。生活在當下,尤其是現代社會,是很需要勇氣的,不僅僅是面對"流言蜚語",更多的是自己的內心。《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的作者是兩個人,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也許你對著兩個人名有點陌生,當然如果你讀過《自卑與超越》,你可能知道阿德勒心理學,而他們兩個人就是長期的研究阿德勒心理學,才寫出的這本《被討厭的勇氣》。
  • 害怕被討厭,這是缺乏被討厭的勇氣的表現
    日本作家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在《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一書中針對害怕被別人討厭這類問題做出了細緻分析。書中提到,我們總是擔心被別人嫌棄、不被喜歡的原因,不是因為對方不好相處,而是因為缺乏「被討厭的勇氣」。一、我們為什麼會缺少被討厭的勇氣?
  • 《穿書自救指南》:人渣反派自救系統的漫改來啦
    《穿書自救指南》冰哥這一笑我真的非常可以。因為很喜歡原著小說,主要是冰妹和師尊的人設很戳我呀,所以一直期待動漫化。然而動漫開播前放出的預告片,真的讓我無力吐槽。《穿書自救指南》如果像《魔道祖師》一樣採用仙氣飄飄的平面國風還好,偏採用了3D。不是說3D做不好,現在很多3D國漫一樣可以做到優質且仙氣。
  • 《被討厭的勇氣》-追求幸福與甘於平庸的勇氣
    Hi,山叔本次要推薦的影視作品是一部由同名心理類書籍(又名:「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改編而來的日劇——《被討厭的勇氣》《被討厭的勇氣》一劇共10集,通過刑偵破案的方式,來表示阿德勒心理學理論的知識點。
  • 為什麼有些人討厭自己?對自我評價比較低?那是缺乏被討厭的勇氣
    一名深陷自卑、無能與不的青年,聽到了一名哲人主張的「世界無比單純,人人都能」便來挑戰,兩人展開了你來我往的思考和辯論,在一夜一夜過去後,青年開始思考,為什麼「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 讀《被討厭的勇氣》總結
    您是否常常問自己:為什麼人不願意被討厭?希望我對本書的總結,能給您的生活帶來一點溫暖。本書寫的是一位覺得生活紛雜而苦惱的青年與一位覺得生活極其簡單的哲人(岸見一郎)的對話,對話中青年與哲人對生活中的很多事進行了激烈的辯論。這裡摘錄一些經典的結論,由於涉及很多心理學和哲學的東西,所以不太好理解,可能需要大家發揮下想像力,慢慢回味。
  • 《被討厭的勇氣》:越自卑越炫耀
    自卑的人會讓自己像寄居蟹一樣躲在貝殼裡或像蝸牛一樣縮在殼裡。但是,沒有人能夠長期忍受自卑感,如此一來,只能通過更危簡單的方法進行補償:表現得自己好像很優秀繼而沉浸在一種虛假的優越感中。自卑之人常常會認為他人的能力、學識均不如他。 男性在家中會常以主導地位之居,認為家中的一切都應以他為重心,認為自己錢賺得多、社會地位高。實際上他是出於自卑,害怕自己地位會被家裡的女主人取代。她的妻子想學習新的知識、技能、參加社會活動都會強加幹涉,認為妻子沒有足夠的能力學習相應的技能,為避免妻子受到傷害拒絕妻子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