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於3月26日的報導稱,當天早時俄羅斯聯邦海洋和河流運輸局通報稱,一架俄蘇-27戰機在黑海海域墜毀,事發後8艘隸屬於俄羅斯的艦船參與了對飛行員的搜救工作,但由於現場風浪過大導致搜救行動遭遇嚴重影響,雖然參與救援的船隻盡全力進行了搜救但恐怕墜機飛行員已經兇多吉少。此前該局曾對外透露信息稱在黑海海域發現了無線電浮標發出的信號,初步斷定是由墜機飛行員身上攜帶的求救設備發出,因此將對這一海域進行嚴格搜索。俄羅斯國防部表示這架蘇-27戰機是在進行計劃飛行時墜入黑海。
截止目前俄空軍的這架蘇-27戰機已經墜毀了3周的時間,俄羅斯方面也出動了大批艦艇和戰機前往出事海域進行救援,但仍然沒有對外更新任何有關搜救進度的消息,僅公布了該架戰機的具體型號為蘇-27SM3型戰機。據俄羅斯當地媒體的報導稱該機上裝載的設備中有許多都處於相當高的保密等級,因此俄羅斯的搜救部隊正在迫切的確定墜毀戰機的確切位置。與此同時俄羅斯媒體也對於該事件的保密性表示擔心,據悉該架蘇-27SM3戰機的墜毀過程被北約艦隊全程目睹,北約方面很有可能會爭搶這架墜毀戰機的殘骸。
然而事情的發展也正在向著俄羅斯所不希望的方向發展,根據美國海軍第六艦隊於4月13日公布的消息顯示,隸屬於該艦隊的DDG78波特號伯克級驅逐艦正在通過國際海峽前往黑海海域,美國海軍方面生產這一調動是為了保證歐洲附近海域的海上安全,同時也是為了加強與位於該地區的北約國家及盟友之間的海上軍事合作。根據4月16日的最新消息顯示目前波特號驅逐艦已經達到黑海海域並與隸屬於羅馬尼亞的裡賈納.瑪利亞號護衛艦進行機動行動,至於這兩艘艦船是否企圖打撈俄軍戰機仍未可知。
蘇-27戰機是前蘇聯於上世紀70年研發的一款第三代戰機,在設計之初蘇聯空軍對於蘇-27的一大設計要求就是高航程與大載彈量,這是蘇聯空軍在長期使用諸如米格-25等短航程前線戰機後提出的要求。而這一要求使得該型戰機的作戰半徑達到了1500公裡,最大航程則達到了4000公裡,同時該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為33噸,而該機空重僅11噸,為了降低戰機重量蘇聯的設計師們在蘇-27上使用了大量的鈦合金,該機結構的30%都採用了鈦合金構造,這使得該機成為了使用鈦合金比例最高的飛機。
該機於1970年開始研發並與1985年正式交付蘇聯空軍進行裝備,在此之後該機一直作為蘇聯空軍、俄羅斯空天軍的主力作戰裝備,因此對於該機的改進工作也是一直沒有停歇,而蘇-27SM3就是蘇-27戰機改進型號中的一個相當特殊的信號,該型戰機的誕生與中國也有著一定程度上的關係。1996年中國與俄羅斯籤訂了總數200架蘇-27戰機合同,由俄羅斯提供部件運往中國交由中國國內的飛機製造廠組裝,然而這批飛機在完成104架的生產工作後合同就被取消,而這批合同剩下的部件就被俄羅斯用於製造了蘇-27SM3這一批改進型。
蘇-27SM3與前幾批蘇-27及其改性之間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其採取了一部分蘇-35S上的技術,諸如新的火控系統、電子對抗裝置使得該機的攻擊、生產性能大大提升,同時該機還添加了新的綜合信息系統、液晶屏顯裝置、通話裝置來提高該機的信息能力,除此之外在戰機外形上也有所該進,添加了數個武器掛點,在發動機上也採用了新式的AL-31F-M1型航發提高該機的機動能力,總而言之相比於原本的蘇-27戰機該型戰機更接近於被稱為「最終側衛」的蘇-35戰機,而這將導致作為俄羅斯高度機密的蘇-35戰機部分信息外露。
作者:情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