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排戲,導演為東北籍,劇中人物設計,最後靠賣烤紅薯為生,導演設計劇中人的吆喝聲「烤紅薯呀」,我說不對,天津人無論白薯、紅薯一律叫山芋,賣烤山芋的也不能直接吆喝,誇耀自己的山芋味道好,前面要吆喝說「慄子味兒的」。一般賣烤山芋的,都吆喝「慄子味兒的——烤山芋」,有的直接就吆喝「慄子味兒的」,這才有天津味道。
林希《津味一一讀懂天津留住鄉愁》講了這段經歷。糖炒慄子的味道就是微涼時節的天津味道。
良鄉和遵化慄子為上品
京津兩地,秋冬之際,炒慄招客
糖炒慄子適合秋冬季,支起一口炒鍋,熱氣騰騰的香透半條街巷。炒慄人手持一把特製大平鏟,一上一下有規律地翻炒。慄子翻騰著,跳躍著,色澤漸漸光亮起來,在滿臉酡紅中咧開了口,露出瑩瑩的黃黃的慄肉來。
食物的香氣總會把人帶入某種熟悉的意境。老舍在重慶創作《四世同堂》,糖炒慄子的悠悠濃香該是他不盡的鄉愁:慄子「裹著細沙與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地炒著,連鍋下的柴煙也是香的」。
板慄南北皆有,食用歷史至少在6000年以上。京津地區的品種,以良鄉和遵化產稱為上品。紅油慄、天津甘慄,天津板慄是薊州古老的栽培樹種,主要分布以薊州區長城沿線、盤山山區為最多,北部臨界的承德地區同樣盛產,這一代通常被稱作中國板慄之鄉。
甘果中的慄子,是人們嗜食的佳品,吃法多樣,因地而異。江南剝慄肉與棗共煮叫慄棗湯;殼劈之為半,加鹽煮之曰"鹽水慄子"。北方冬季把生慄放在籃子裡,懸之簷下曬之數日,等到果實幹縮,生而食之,其味更甜,叫做「風甘慄子」。
京津兩地,秋冬之際,凡甘鮮果店均於肆門前設一灶,炒慄招客。出鍋新慄熱氣炙手,趁熱剝食,內外皮皆落。如待冷剝之,則內皮附肉難於脫落,而質已變硬,食之鬆軟之感。
在舊時,臘月初八制臘八粥,慄子更為粥中不可缺少之物。京華北海"仿膳"名產小窩頭,據說由慄子粉製成,昔為宮中御用供慈禧太后佐餐。
糖炒慄子放不放糖的南北之爭
炒慄技法從開封傳到燕京?
哪裡的人最早開始做糖炒慄子的?南宋的陸遊在《老學庵筆記》有所記載。他說,故都汴梁(今開封)有一家李和炒慄,名聞四方。南宋的兩位使者要去被遼國佔領的北方了,李和便給他們帶去10包糖炒慄子,以解思鄉之情。大概就是在那個時候,糖炒慄子的技藝流傳到了天津北京的燕山一帶。
李和所炒之慄,是否加糖?炒法如何?現已不得而知。但南北方的做法,大有不同。汪曾祺對糖炒慄子頗有研究,他寫道,北京的糖炒慄子,過去講究慄子是要良鄉出產的。良鄉慄子比較小,殼薄,炒熟後個個裂開,輕輕一捏,殼就破了,內皮一搓就掉,不「護皮」。
北京的糖炒慄子其實是不放糖的,昆明的糖炒慄子真的放糖。昆明慄子大,炒慄子的大鍋都支在店鋪門外,用大如玉米豆的粗砂炒,不時往鍋裡倒一碗糖水。昆明炒慄子的外殼是黏的,吃完了手上都是糖汁,必須洗手。慄肉為糖汁沁透,很甜。
日本慄子=天津慄子
縱貫二三次元的神奇美食
慄子這種古老的中國堅果為什麼會在日本成了網紅?在日本,為什麼滿大街的慄子叫「天津甘慄」?
日本人愛吃慄子,相對於中國單一的糖炒慄子而言,日本慄子的種類似乎顯得豐富些。在日本,慄子不分產地,也不分種類,統統叫做「天津慄子」。因為近百年的時間,中國不同地區生產的慄子匯集到天津,由天津口岸出口,故名天津甘慄。在日本,也名為「天津板慄」。
天津甘慄在日本非常出名,經常作為中國特產出現在日本動漫、影視劇中。
《日劇四重奏》中的剝慄子情節
蠟筆小新中的天津甘慄
「舉個慄子」成為熱門的網絡用語
天津出口慄子到日本,考證起來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上世紀初,日本商人北澤重藏行即將從中國回到日本,他在山海關車站買了一包糖炒慄子,發現這種慄子便宜又好吃。對商業氣息非常敏感的重藏發現,日本慄子皮貼味澀,朝鮮慄子粒小難剝;只有燕山山脈的板慄,個大皮薄,口感軟糯,還有一種特殊的甘甜。於是,他把目光聚焦在了板慄的出口地——天津,開始從天津進口慄子到日本。
1914年,北澤重藏在東京開設了自己的店鋪,名稱則定為「甘慄太郎」。糖炒慄子在日本是一種外來食品,甘慄太郎用了不少新穎的的宣傳手法,讓日本人愛上它。比如,糖炒慄子下酒配茶兩相宜,是「補腎良品」;創造「勝慄」的彩頭,慄子作為禮物,扮演了寓意良好的重要角色。
1920年4月,重藏的弟弟北澤千代藏在天津日租界的淡路街開了一爿店鋪,這就是天津最初的甘慄太郎販賣店,從此生意越做越大。後來,重藏的事業由其長子北澤嘉幸繼承,糖炒慄子已在日本遍地飄香。
不管日本的「天津慄子」從何而來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日本人絲毫沒有減少對這些美味的熱愛,反而把慄子做出了更多的花樣。用慄子製作的食品似乎也形成一套美味的體系,這就是日式慄子。
慄羊羹
按照汪曾祺的說法,羊羹的主料是慄子面。「羊羹」是日語,其實只是潮溼的慄子面壓成長方形的糕,與羊毫無關係。
慄子饅頭
秋季的燒菓子的一種,內餡是白芸豆沙包裹糖漬慄子,外皮是小麥粉混合雞蛋和牛奶,將外皮包裹上內餡後塑造成慄子形狀,表面塗抹一層蛋黃增色,然後放入烤箱中烘烤而成。
慄子巧克力
金色的紙中包著可愛的慄子形狀的巧克力。中間注滿了真正的慄子醬,一口咬下去巧克力和慄子的甜味在口中融化。
慄子蛋糕
張愛玲《半生緣》在寫了慄子粉蛋糕,「凱司令的慄子粉蛋糕」就成了民國情調的標配。
蒙布朗
一款使用慄子泥製作的法國糕點。其外型就是照著法國白朗峰的樣子去做的。因為白朗峰山頂常年積雪,秋冬時因樹木枯萎常呈現褐色。正統的法式蒙布朗,外面的慄子奶油是褐色的。因為慄子的產季是秋天,而白朗峰也正好在秋天變成褐色。
天津的糖炒慄子算是街頭一景,飽滿的慄子在大鍋裡均勻地攪拌著,冒著熱氣騰騰的白煙,聞起來倍兒香。有幾家經常排著長長的隊伍,但人們心甘情願在風中等待,就為吃這一口慄子!
請原諒
我沒有推薦任何一家慄子店,
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
一包自己摯愛的慄子
。
。
。
圖文來源 | 小日子 沙丁魚
圖文排版 | 劉婉寧
責任編輯 | 曹天琪 翟雅暄
審核籤發 | 楊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