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自有意思家族成員開Fun(ID:loving-dudu)
慄子原不算什麼稀罕物,可曹雪芹寫過慄子,梁實秋寫過慄子,張愛玲也寫過慄子。在文人的筆下,小小的慄子殼裡包含著特有的親切。
或許人們喜歡滾燙的糖炒慄子並不全在於它甜膩厚實的味道,更是為了手裡捧著牛皮紙袋時既溫暖又踏實的感覺。
今天分享的文章來自汪曾祺,看看文化界有名的老饕如何舉個慄子吧。
文/汪曾祺
慄子的形狀很奇怪,像一個小刺蝟。慄有「鬥」,鬥外長了長長的硬刺,很扎手。慄子在鬥裡圍著長了一圈,一顆一顆緊挨著,很團結。當中有一顆是扁的,叫做臍慄。臍慄的味道和其他慄子沒有什麼兩樣。堅果的外面大都有保護層,松子有鱗瓣,核桃、白果都有苦澀的外皮,這大概都是為了對付松鼠而長出來的。
新摘的生慄子很好吃,脆嫩,只是慄殼很不好剝,裡面的內皮尤其不好去。
把慄子放在竹籃裡,掛在通風的地方吹幾天,就成了「風慄子」。風慄子肉微有皺紋,微軟,吃起來更為細膩有韌性。不像吃生慄子會弄得滿嘴都是碎粒,而且更甜。賈寶玉為一件事生了氣,襲人給他打岔,說:「我想吃風慄子了。你給我取去。」怡紅院的簷下是掛了一籃風慄子的。風慄子入《紅樓夢》,身價就高起來,雅了。這慄子是什麼來頭,是賈蓉送來的?劉姥姥送來的?還是寶玉自己在外面買的?不知道,書中並未交待。慄子熟食的較多。我的家鄉原來沒有炒慄子,只是放在火裡烤。冬天,生一個銅火盆,丟幾個慄子在通紅的炭火裡,一會兒,砰的一聲,蹦出一個裂了殼的熟慄子,抓起來,在手裡來回倒,連連吹氣使冷,剝殼入口,香甜無比,是雪天的樂事。不過烤慄子要小心,弄不好會炸傷眼睛。烤慄子外國也有,西方有「火中取慄」的寓言,這慄子大概是烤的。北京的糖炒慄子,過去講究慄子是要良鄉出產的。良鄉慄子比較小,殼薄,炒熟後個個裂開,輕輕一捏,殼就破了,內皮一搓就掉,不「護皮」。據說良鄉慄子原是進貢的,是西太后吃的(北方許多好吃的東西都說是給西太后進過貢)。
北京的糖炒慄子其實是不放糖的,昆明的糖炒慄子真的放糖。昆明慄子大,炒慄子的大鍋都支在店鋪門外,用大如玉米豆的粗砂炒,不時往鍋裡倒一碗糖水。昆明炒慄子的外殼是黏的,吃完了手上都是糖汁,必須洗手。慄肉為糖汁沁透,很甜。
炒慄子宋朝就有。筆記裡提到的「慄」,我想就是炒慄子。汴京有個叫李和兒的,慄有名。南宋時有一使臣(偶忘其名姓)出使,有人遮道獻慄一囊,即汴京李和兒也。一囊慄,寄託了故國之思,也很感人。
日本人愛吃慄子,但原來日本沒有中國的炒慄子。有一年我在廣交會的座談會上認識一個日本商人,他是來買慄子的(每年都來買)。他在天津曾開過一家炒慄子的店,回國後還賣炒慄子,而且把他在天津開的炒慄子店鋪的招牌也帶到日本去,一直在東京的炒慄子店裡掛著。他現在發了財,很感謝中國的炒慄子。
北京的小酒鋪過去賣煮慄子。慄子用刀切破小口,加水,入花椒大料煮透,是極好的下酒物。現在不見有賣的了。
慄子可以做菜。慄子雞是名菜,也很好做,雞切塊,慄子去皮殼,加蔥、姜、醬油,加水淹沒雞塊,雞塊熟後,下綿白糖,小火燜二十分鐘即得。雞須是當年小公雞,慄須完整不碎。羅漢齋亦可加慄子。
我父親曾用白糖煨慄子,加桂花,甚美。
北京東安市場原來有一家賣西式蛋糕、冰點心的鋪子賣奶油慄子粉。慄子粉上澆稀奶油,吃起來很過癮。當然,價錢是很貴的。這家鋪子現在沒有了。
羊羹的主料是慄子面。「羊羹」是日本話,其實只是潮溼的慄子面壓成長方形的糕,與羊毫無關係。河北的山區缺糧食,山裡多慄樹,鄉民以慄子代糧。慄子當零食吃是很好吃的,但當糧食吃恐怕胃裡不大好受。你覺得最好吃的慄子店是哪家?
在評論裡寫上品牌與地址,
FunFun搜集後做個慄子購買攻略如何?
▓文章為有意思(ID:youyisi_cn)綜編,轉載務經授權。
投稿或版權合作:✉ youyisitougao@163.com
-有意思大家族-
youyisi_cn
有意思網 | 中國新聞周刊 | AutoMan | 大人的玩具
開Fun | 反觀 | 財迷 | 劇逗 | 百萬莊的小星星
點擊圖文閱讀相關文章 |習大大告訴你:穿西裝「小酌」的男人是性感的
點擊圖文閱讀相關文章 | 博物館管理員不會告訴遊客的17個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