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了後,我們的身體素質就會發生下降,一些問題也會陸續找上門來,這時候我們往往會選擇一些運動來鍛鍊自己的身體,增強自己的免疫力。走路是一個老小皆宜的運動方式,即使是腿腳不便的人也往往可以自己一個人慢慢進行走路來鍛鍊身體。不過生活中,一些老年人可能為了更好的鍛鍊效果,就會自己走出超量的運動,結果卻導致自己的身體受到損害。
今年60多歲的王大媽就是一個例子,因為已經退休了,所以王大媽的平時生活就是和自己的「姐妹」一起鍛鍊,最經常做的的就是健走,常常一走就是兩三個小時,每次都走到累得不行,不過一群人都覺得這樣對鍛鍊身體蠻有效的,然而好景不長,堅持健走一段時間後,王大媽發現自己的腿腳使不上力,關節就好像生鏽一樣,動彈不得,而且還伴隨著腫脹和麻木的感覺。後來檢查後發現,王大媽因為過度鍛鍊導致有了關節炎,好在不嚴重,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後,王大媽恢復了。
事實上,像王大媽這樣每天走路過量的人還不少,走路雖然是有效的鍛鍊方式,不過我們也不能走得太多,應該控制在健康的範圍內,那麼健康的走路方式應該是多少呢?
正常普通人每天要確保有4000的基礎步數,對於那些需要提高身體素質的人來說,最好適量的運動量提高到7000步才可以。不過上面這些對於老年人來說可能會導致運動過量,對於60歲以上的老人人群,最好是把運動量控制在3000到5000步之間,同時還要注意走路時候的方式以及速度和強度,注意要抬頭挺胸,同時也要控制好自己的速度,儘量保證自己可以在一分鐘走完120步到140步左右,這樣可以達到鍛鍊的效果。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走路時間,大約把時間控制到30到50分鐘之間,一個星期的話可以把走路的時間控制在150分鐘左右。
走路對我們的身體來說有許多好相處,尤其是上了年紀不方便運動的人群,可以保證老年人的腿腳比較方便靈活,延緩部分關節老化的速度,同時對於一些中老年人來說,也可以起到不錯的預防效果,走路可以促進氣血的流通還能預防心腦血管問題。經常走路可以消耗體內的脂質,可以預防脂肪肝,降低體內的血脂。
此外,國外一所大學對於走路速度和壽命指檢關係做了相關的研究,結果發現,假如我們能夠把走路速度控制在每小時2.8千米,那麼一般可以活到平均的壽命,而走路速度可以達到3.6千米的人群,往往可以比那些走路慢的人活得更久,這主要是由於走路的時候,我們身體各個部分都會被調動起來,比如神經、血管、骨骼等,所以走路速度也從側面反映除了身體健康問題。所以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多走路,但是注意走路的步數,控制在身體可以接受的範圍內,這樣身體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