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明日之子樂隊季》迎來了收官之戰,樸樹作為導師之一,也在最後的現場上,直言道:這個夏天於他而言,是場特別的經驗。
正如他所說的,並沒有什麼可教給學員的,只有一些經驗罷了,但經驗是不能被教授的,只有靠自己去經歷還有靠時間去沉澱。另外,他也決定,以後不會再當老師了,為人師表和冒充長輩實在太累了,因為他覺得自己也還是個孩子。
這話倒不假,樸樹身上,總有一股稚子之氣。
01
遠的不說,就說這節目第一期:
周震南問:哥,你聽後搖嗎?
樸樹:十年前聽。
周震南問:哥,你做實驗(音樂)的東西嗎?
樸樹:不做。
雖然大多數人願意將這樣的人稱為「話題終結者」,無論對方怎麼投其所好地搭話,他的答案完全沒有要讓話題進行下去的樣子。
但細想一下,這不就是我們牙牙學語時,學會的如實回答嘛?
而當看到自己非常心儀的鼓手時,樸樹瞬間變身為話癆,一個勁兒追著人家說:太好了太好了,這打得太好了。
而且不光嘴上這麼說,他甚至去要了小鼓手的聯繫方式,單方面約定好以後有什麼編曲需求,他就去找他。喜形於色還不夠,還瘋狂安利小鼓手去古巴。
「打鼓就要去古巴!真的,我去過,特別好!」
樸樹的喜歡,完全是掛在臉上的,就和孩子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眼睛會放光一樣。
據說,在參加《明日之子樂隊季》之初,樸樹還是持觀望態度,所以只籤了一期。換句話說,只要選手不夠吸引他,他隨時做好了跑路的準備。
但後續卻跌破大家的眼鏡——原本並不打算常駐節目的樸樹,單純因為有了心儀的、要pick的選手,一口氣和節目組續了好幾期約……
46歲樸樹追起星來,就是這麼直接又熱烈。
樸樹曾被廣大觀眾評為「最不適合綜藝的明星」。
眾所周知,他是個沉默寡言的一個人,他不愛表達,每次說話還會停頓很久來思考。在綜藝裡,他既不會演,也不會說場面話,完全沒有大眾意義上的「綜藝感」。
就像在節目裡,郎朗十句話裡有三句都在cue樸樹老師營業:「樸樹老師?」「樸樹老師您說兩句吧。」
而樸樹最出圈的一次採訪,是出自《跨界歌王》。
節目組誠心誠意地問:你為什麼來參加我們節目?
樸樹也非常誠懇地如實交代:說實話,我這一段(時間)真的需要錢。
那麼多漂亮的場面話他不說,偏撿最實誠的。
從此,「樸樹缺錢」成為了一個梗。
每逢看到樸樹上節目,觀眾們第一個反應便是笑:樸樹老師,又缺錢了?
說出這句話的成年人,一般都羨慕樸樹活得自在,也佩服他這麼坦率。
不論面對的誰,上的是哪個臺的節目,他都不討好,不虛偽,只做最真實的自己。
02
在錄製《奇遇人生》時,阿雅在機場對著樸樹說,「很期待和你一起去古巴。」
而宅男樸樹的回答卻是:我好後悔,我就想呆在家裡。
落地之後,文化的差異、語言的障礙,怕生的樸樹幾乎崩潰,瘋狂打起退堂鼓。在節目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甚至毫無顧忌地對著導演和鏡頭髮了一通牢騷:
「我真不愛錄這節目。」
「你說想讓我舒服,其實我不舒服。」
「你們真是找錯人了。」
面對節目組的安排,也是直言無聊、沒勁、沒興趣。
結果,一坐上摩託車後座,樸樹老師就瞬間真香了……
墨鏡都擋不住他滿臉的笑意。
節目組還擔心他特別勉強,怕他真不高興,隔了一會就問他要不要改乘車。
而他卻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直問開摩託的師傅,能不能開快點。下了車更是瘋狂安利周圍的工作人員,「你們要不要試一下?真的很舒服!」
雖然他不像現在的「種草達人」,安利裡充滿花哨又華而不實的詞彙、誇張的表情,翻來覆去也就只會「真的」「舒服」幾個詞,但他臉上躍躍欲試求分享的表情絲毫不作假。
行程最後,還來了個小學生日記式的總結:今天是最好玩的一天!
品品,這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人該說的話嗎?!
要知道,樸樹在音樂道路上,才華不淺。
1999年的《那些花兒》、《白樺林》,2003年的《生如夏花》,2014年的《平凡之路》,無論是哪一首,他的歌聲都那麼深入人心,甚至影響著許多人的人生。
即使樸樹總是很久才現身,但無法否認的是,他的音樂、他的聲音,有著穿越時空的魅力,他的存在足夠具有不可替代性,這讓他擁有永遠正當紅的能力。
就像歌詞裡唱的那樣: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樸樹的才華的確可以成為他任性的資本,但他的任性,和才華無關。
他的任性,源於他對自己清楚的認知。
只有才華還不足以完全在這個成人的世界安身立命。畢竟,只要是人,終歸是要生活的,而生活,又是獨獨缺不了錢的。
不過,即使無人得知樸樹究竟有多少錢,但顯而易見的是,他的錢,足夠滿足他的需求。
他物慾不高,可以穿老頭衫,騎小電驢,一樣的褲子買好幾條換著穿。
最大的花銷可能就是裝修自己的錄音棚了。
出道二十多年,樸樹極少上綜藝,接商演,發歌的頻率也慢得感人,但他卻十分享受這樣的生活節奏:「每天早睡早起,第二天起床後吃完早餐,打開窗戶開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於他而言,錢夠花,讓自己舒服就行了。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生活狀態,讓他可以直接拒絕很多不喜歡的事情,也可以堅持很多自己喜歡的事情。
因為「無欲無求」,因為足夠「自給自足」,所以他的身邊基本不存在無意義的人脈社交。
很多人這麼評價樸樹:他還像曾經那個少年,依據自己的喜好來做選擇,拒絕成人世界的虛假。
03
樸樹是個非常真誠的音樂人。
他總是眨巴著一雙真誠的大眼睛,一本正經地跟你說些他的神奇感悟。
比如節目組問:「最近錄節目到11點半,您累嗎?」
作為一個曾在《樂隊的夏天》中到點下班的「坐班評委」,樸樹可是有過「前科」的。
這一次,樸樹卻這麼回答:「累不累都無所謂,有一份工作做,就已經很幸運了。」
或許,樸樹老師這兩年也發現了工作難找???
在對「年輕人熬夜」的看法上,他的回答更是清新脫俗:多走彎路。
被問到「如何養生」,他說:「符合天道……」
樸樹的腦迴路總是讓人捉摸不透,他的綜藝感和毛不易一樣,說出的話總有一種戳破現實的真實痛感。
樸樹出生於一個學術之家,父親濮祖蔭畢業於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是我國「雙星計劃」的發起人之一,母親劉萍是計算機系高材生,也是北大的教授。
在這樣一個家庭長大,樸樹從小就被父母悉心教導,但他卻一點兒也不「老實」,嚮往音樂的世界。
家人最終拗不過他,於是他背上心愛的吉他,開始與自己的音樂作伴。
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樸樹從小就不缺錢,他對錢的概念也就是有了錢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買機票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網上曾流傳著這麼一個段子,有一次樸樹的朋友找他借了十幾萬的錢,樸樹都沒問他借錢幹什麼,只說了倆字:帳號。
錢是借出去了,他不問去向,也沒問什麼時候還,知道有一天,自己缺錢了,就又給朋友發去了兩個字:還錢。
樸樹以前認為「賺錢沒意義」,曾任性地一口回絕過某個汽車品牌的年會。
但面對樂隊的樂手們,他也在思考自己該不該這麼任性下去。
比如,沒錢錄音了,大可以多接接這種不費力的「走穴」活兒,輕輕鬆鬆地大賺一筆。
雖然也曾這麼想過,但樸樹最終還是克制住了自己,他覺得,這種事有一就有二,當自己習慣了那種偷懶的方式,人就會往下走。
樸樹不接的工作,總有他自己的堅持;樸樹接的工作,大多不看報酬看心情。
就連《明日之子4》中,他一開始的title也不過是「客座教授」,聽這名字就知道是想好了退路來的,一個不開心就可以隨時撒手回家。
樸樹之於真人秀,是個不可控的變數。
喜歡把情緒掛在臉上,不會編謊話,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
但在綜藝遍地開花的今天,觀眾們早就見識過各種奇形怪狀的人設,唯獨他身上這種無欲無求、無所畏懼的「失控感」,叫人稀罕。
喜歡的就在節目裡多說兩句,不開心就直接在鏡頭前說出來,玩高興了又毫不掩飾地表現出來,錄累了就直接走人。
他擰巴、彆扭,甚至極度矛盾。但他嘴裡冒出的每一句話,都顯得特別稚氣、可愛,又真誠得迷人。
因為他身上獨有的氣質,所以人們願意寵著他、慣著他,保護他身上那些充滿鈍感的地方。
或許,我們所看到的他的可愛,並不是我們以為的反差萌。
只是他看待世界的方式,原本就和我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