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櫻如嬌,不勝輕風,宴飲其下,湯雅膾薄,如櫻飄落」,這是日本俳句詩人松尾芭蕉對京都的櫻花和料理的最好註解。像櫻花一樣美好的京料理,是對懷石料理的傳承,也是對京都特有風物的眷戀。在這個櫻花季,讓我們一起品味京料理。
京料理之初解讀
2013年日本料理(「和食」)入選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其中的京料理是京都府的府指非物質文化遺產。京料理是以懷石料理為基礎,結合京都特色食材與口味發展而來。在日本人心目中,京料理是地位最正統,歷史也最悠久的地方料理之一。
而被資深旅友經常掛在嘴邊的懷石料理,最初的意思是「僧人懷抱溫石,緩解飢餓感」,後引申為「一汁三菜」的茶懷石。現代意義的懷石料理則是日本最講究食材和精工細作的頂級料理。
對於京料理的產生,日本美食家北大路魯山人曾說:「京都地處內陸,海產不太豐富,而自古就有延續千年的皇居和許多著名寺廟,是文化的中心。因此自然調理法就由此而生了。」
京料理以關西地區京都口味烹調,以豆腐、筍、蔬菜等特色時令食材為烹調原料,味道清淡,擺盤精緻。它繼承了追求日本料理食物原味的精神,極力展現食材真味和季節變化 。
旬之味,器之美
日本人對四季的更替變化具有敏銳的感受力,追求「旬之味」也是京料理的鮮明特色。「旬」即「季節」,所謂「旬之味」就是應季而烹,應季而食。料理人選取當地、當季最具有代表性的食材,在食材處於味道巔峰時烹飪;食客也因看到四時變化,對應季的食物有了念想,在享用美味的同時也是對這個季節的感懷。對自然的崇尚與互動就是這樣通過食物得到了表達。
在京都,春天山櫻簌簌,萬物生發,是品嘗京竹筍和京當歸的時節;夏日草木蓊鬱,山川潤澤,不僅有包括賀茂茄子、萬願寺甜椒、伏見辣椒在內的豐富菜蔬,日本人極為推崇的香魚、海鰻也正肥美;秋季紅葉如茜,秋水如練,丹波慄子、紫毛豆、丹波松茸都在最佳賞味期,也是品味青花魚壽司的好時機;冬天雪國秘境,時空如止,吃著溫暖的聖護院白蘿蔔、金時胡蘿蔔,對著漫天大雪,靜靜剝開一隻豐腴的蟹鉗……
北大路魯山人也曾說過:「食器是料理的衣服」,要追求食與器交融的境界。京都人自古就具有非常獨到的審美眼光,京料理中對食器也頗為講究。選取名窯之作固然不錯,圓柔古雅的樂燒,精美細膩的有田燒,或是優雅如玉的美濃燒……但更重要的是食器與食材、時節相互映襯,讓食器成為食物的美好外延。比如以竹葉型長盤盛放細長的烤魚,以貝殼紋理的盤子盛放魚生與貝類,秋季使用楓葉和銀杏葉形狀的盤與碟……
因為有「時令限定」,作為遊人若想領略京料理的全貌,恐怕不是在一次旅行中可以完成的。即使是京都當地人,對於在一年中只會在短暫時光匆匆登場的食材,唯有在每一次邂逅時倍加珍視,因為錯過便只能等待第二年的再次相逢,而彼時自己和食物都已不是昨日模樣,所謂「一期一會」便是如此吧。
京都風物,京都味
一方水土孕育獨特風物,這些以京都附近地名命名的京都特有食材代表著京都的別致味道。
京當歸(5月)
味道芳醇,帶有淡淡的甜味,多與醋和芝麻等調配製成醋物,也適宜做擺盤之物。
聖護院白蘿蔔(10月下旬-2月下旬)
這是京都特產的圓形蘿蔔,味道清甜,沒有一點苦澀感,適合做煮物和漬物。
九條蔥(11月-1月)
蔥綠的部分長而粗,葉內汁液嫩滑,蔥香濃鬱且帶有甜味,其中12月份口感最佳。
賀茂茄子(5月中旬到9月下旬)
圓形茄子,有的直徑長達10釐米 。肉質細膩,經燉煮而不爛,常見做法是油炸或加田樂味噌。
萬願寺甜椒(5月中旬到10月中旬)
這是舞鶴地區栽培的大型辣椒品種,皮厚豐滿,甜度較高,煮、燒都很美味。
鹿谷南瓜(7月上旬-8月中旬)
一種葫蘆型的南瓜,表面坑窪,肉質細膩、粘滑。現在限定在農家可以買到,是比較稀少的南瓜品種。
紫毛豆(9月上旬-10月下旬)
這是用丹波赫豆改良而成的毛豆品種,皮薄,紫色大粒,味道濃厚。
京竹筍(3月下旬-5月上旬)
京都西山一帶可以採到,外形秀麗,質地柔嫩,香味芬芳,在日本本國內很有人氣。
丹波慄子(9月-10月)
大粒,有光澤,顏色美麗。是丹波的地方名產,不僅用於料理擺盤,還經常用在甜品中。
水菜(11月-1月)
水菜被稱為「京菜」, 以葉茂細痕、口感清新爽脆為主要特徵。
堀川牛蒡(11月上旬-12月中旬)
這是越年栽培的大型牛蒡品種。香味十足,纖維柔軟,比較適合做煮物。
京丹後梨(9月上旬-10月下旬)
在丹後半島充足的日照孕育下,這種梨子味道香甜,汁水豐富。
料理圖片來自http://www.tankumakita.jp,京都食材圖片來自gurutabi.gnavi.co.jp;
文字節選自本人撰寫的《時尚旅遊》2015年4月刊《京料理,京都的味覺情懷》,如需轉載請聯繫本人,並註明出處。
<莫矜持> 猛戳右上角圖標,分享至朋友圈。
<要果斷> 點擊圖標下方「丸食堂」,關注這頭吃貨。
<別衝動> 不要理右下角的「舉報」按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