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在麵包房、超市裡看到的最不起眼、最熟視無睹的麵包片、吐司片,其實真的很管用,做起早餐來,它可是萬能小幫手(當然如果是自己用烤箱或麵包機製作的麵包就更好了!)。
我自己每天早上為孩子做早餐,感覺越來越離不開它了。搭配上雞蛋、牛奶、時令蔬菜這些常見的食材,只要稍作加工,它就可以千變萬化,變成各種美食早餐:
方法非常簡單,只要取一片麵包,上面抹一層意面醬,撒一層馬蘇裡拉,上面再鋪點蔬菜(或是香腸、紅腸,都沒有放火腿片也行),再撒一層馬蘇裡拉,扔進烤箱150度就行,10分鐘左右又香又美味的小披薩就出品了。例1:青豆玉米粒小披薩。
做成什麼口味的小披薩,取決於我頭天晚上吃的什麼炒菜。下面這個就是我頭天做晚餐時多炒些青豆玉米粒炒蝦仁,單獨盛出來裝小盒。第二天做早餐時就正好用上,不用大清早先炒配料了。
別指忘剩菜哈,萬一剩不下來呢:P
例1:西紅柿&煎蛋三明治
兩張麵包片放在烤箱加熱後,上面分別擠上一點香甜味沙拉,各自放上煎好的雞蛋、生菜或西紅柿、火腿片,兩片合一。
從中間斜切一刀,就成了兩份三明治。裡面含有早餐需要的各種營養,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纖維素……
例3:果醬三明治
如果時間還少,最最簡單的方法,兩片麵包去硬邊,一片抹花生醬,一片抹藍莓果醬,二片合一,從中斜切,成兩個花生醬果醬三明治。對付一上午的熱量都足夠。
堅果布丁
做法:一個雞蛋在碗裡攪散,加入200ml脫脂牛奶,一點糖,完全攪勻。
把兩片麵包切成小方丁放在布丁碗裡,上面撒一點花生碎,葡萄乾碎(葡萄乾可以提前稍泡軟一下),芝麻,再將剛才已配好的雞蛋牛奶液淋進去。150度烤20分鐘就可以了。
香腸吐司卷
發揚廚師精神,再補兩刀,切成小段,每段都切成一口一個的大小,這樣吃的時候就不會為了咬斷香腸費勁撕扯,也不會出現香腸被全扯出來手裡只剩麵包皮的情況了。一口一個,口感剛剛好。
再比如我在做白菜、青菜或是娃娃菜時,會在下鍋前就在菜幫子那兒豎切上兩刀,這樣吃的人就會順著切開的紋路就勢撕開菜幫子,不用再狼狽不堪地把一匹菜葉子在嘴邊拖上半天,狠狠地用牙齒來尋找切割點了。
諾,就像這樣,廚師簡單兩刀,解決食客大麻煩:D
我是不是很有廚師的敬業精神?(我都被自己感動了。。。)
這還是今年夏天才跟我的表姐學的一招啊!
她帶著她的娃娃暑假從芝加哥來家玩,我發現外國孩子的確是吃不慣中餐啊,便詢問孩子愛吃些什麼,表姐介紹的其中一樣早餐就是french toast。這個聽起來簡單好做,而且味道也的確好吃,不光我姐姐的娃娃愛吃,我的娃娃也愛吃吶:
方法也簡單,先在盤子裡打一個雞蛋,加點牛奶,糖,攪勻。然後把麵包片放進去兩面裹上雞蛋奶液,再放小煎鍋裡用黃油將兩面煎黃煎香,就可以啦!
而且,因為這種做法涵蓋了雞蛋、牛奶、黃油、碳水化合物,適合時間緊張的早上,給孩子提供一上午的能量都夠:麵包相關
曾經有人問愛因斯坦:「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是什麼?」他毫不猶豫地回答道:「麵包!」
麵包是由古代埃及人和巴比倫人發明的。最初,他們將麵粉和入水和鹽製成麵包,但由於麵團沒有經過發酵,所以這種麵包又幹又硬。後來,埃及人在無意中將和好的麵團放置在陽光下,麵團受熱後便自行發酵,這時再把麵團放在火上烤熟,做出來的麵包就變得鬆軟可口了。
後來,埃及人的麵包自然發酵技術傳入了希臘和羅馬。公元前5世紀,歐洲一些城市相繼出現了專業的麵包作坊。公元14世紀,麵包烤爐在歐洲問世,這大大減輕了製作麵包的勞動強度。17世紀,荷蘭人雷文虎又發現了酵母菌,從此,用酵母菌發酵的麵包製作法便流行於歐洲。18世紀以來,隨著機器和電力的出現,麵包的生產進入了機械化和自動化的工業時代。
麵包按口味可分為鹹麵包和甜麵包,按用途可分為主食麵包和點心麵包,按形態可分為長形、圓形、長方形、棍形和花形等麵包,按原料可分為全麥、黑麥、土豆、棉子蛋白等麵包,按添加物又可分為牛奶、果醬、維生素、葡萄糖、夾肉等麵包,但習慣上人們主要按照烘烤方式將麵包分為軟麵包和硬麵包兩大類。
軟麵包製作時需將發酵麵團裝入一定形態的烤聽內餳發,然後再放入烤箱內烤制而成;硬麵包製作時不需要烤聽,只需將揉成一定形狀的麵包坯直接放在烤盤上,餳發後再放入烤箱中烤熟。
麵包家族中又出現了許多新面孔,如大豆麵包、蔬菜麵包、蘑菇麵包、學生午餐麵包等等。
在西方,麵包被譽為「食品之母」。人們為了將麵包做得又好吃又好看,而且富於營養,便在麵包的造型上大動腦筋,並且有意地在麵包中添加各種東西或想方設法變換麵包的餡心,但最終還是脫離不了麵包的本來面目。另外,當今流行的三明治、漢堡包、熱狗等,也都是從麵包中派生出來的。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