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用&34;告訴我們千萬不要相信國產劇會不演愛情
《以家人之名》這個片子的立意非常的好,它看到了我們現在生活中存在的留守兒童,還有父母工作繁忙,無暇照顧孩子的情況。這部片子很貼心的為我們提供了兩個&34;的形象(這種角色在當今社會往往非常的討觀眾的喜歡)。這部劇向我們展示了超脫血緣的親情照舊可以非常的堅固。
首先,咱們還是先來講講這部劇的大致內容。這部劇講述了因為家庭變故,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孩成為了新家人,他們一同扶持,相互成長,但是,原生家庭的缺陷使他們渴望得到愛,但是又害怕會失去愛。
最後,曾經傷害他們的親人再次出現在他們的面前,這無疑是給他們的傷口又撒上了一把鹽。後來,他們也發生了種種的誤會和摩擦,但是,最後,他們直面了自己的問題,在寬容和接受中學會了成長。
這部片子原本是一部很好的家庭教育片,可以很深刻的揭示社會現象。但是,其中不時出現的愛情戲碼還是很容易就讓人跳脫出劇情。
由家人到戀人(雖然他們之間沒有固定的血緣關係),這種超越禮法的人物角色設定還是讓人很難接受。這部劇的評價兩極分化還是比較嚴重,有人說這是親情外衣籠罩下的瑪麗蘇神劇,也有人說這是商業化嚴重的懸浮劇,當然,對這部劇的評價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啦!
下面,我想來深入分析一下這部劇主要人物的性格。
首先是李尖尖,她無憂無慮,從小就有哥哥的疼和爸爸的愛,可以說,雖然母親早逝,但是,她的童年生活還是非常幸福的。
只是後來,隨著情節的發展,哥哥的離去,還有後來和凌霄的意外相愛,這其實就使她原本平靜安逸的生活中泛起波瀾。
我認為這種夾雜著親情的愛是不健康的,原本應該是&34;的李尖尖突然要承擔起照顧他人的角色,而且還要排解凌霄心裡的苦和痛,我認為這種不對等的付出與愛是不快樂的。
第二個我想說說凌霄。凌霄這個人物隱藏的精神內核,應該是一種宿命性的&34;。這種掙扎感,來源於原生家庭的痛,也來源於那次妹妹夭折所帶來的愧疚和傷痛感。
很多人都非常奇怪,為什麼凌霄會接受去新加坡照顧陳婷和小橙子,這一點還是比較符合他本人的人設的,他的本身的性格模式就決定了他對自我的極高要求甚至是苛責的責任感。
在最近的劇情中,陳婷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過分,她不僅要求搬到凌霄的小區同住,而且還做出了種種的出格行為。凌霄的內心宇宙也在漸漸的爆發,他原本的壓抑和不滿也在逐漸的釋放和抒發。我想最後陳婷和凌霄必定會做出個了解,凌霄也會擁有他此生充滿愛與安寧的港灣的。
第三個就是賀子秋。賀子秋其實一直都在找尋自己得以棲息的港灣的,他在內心中一直都在對抗著&34;的漂泊感的夢魘。
從第一次生下來就沒有父親的拋棄,再到母親去深圳,多年不回,將他寄養在李海潮家的拋棄,他的人生中經歷了太多太多的拋棄,所以,他內心的漂泊感和無依感還是非常強烈的。他倔強、感性、愛面子、甚至還有點柏拉圖式的理想主義,他用盡全力一方面想實現自己的價值,賺好多好多的錢,
另一方面,他又想好好的照顧自己的家人,給他們好多好多的愛,他在用他的一生來治癒自己的童年。他始終都懷念著那段被珍惜、被善待、被摯愛的溫暖時光,與此同時,他也在不斷開闢一處能夠容納他的身心和疲憊的家園。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形狀,都有不同的經歷。有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還有很多人,用一生來治癒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