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擇業軍官擇業就業:你想他的「長衫子」,他想你的「黃馬褂」

2020-12-24 逐月空間

說一個我一個自主擇業戰友的故事:

我這位戰友自主擇業回到地方後,雄心勃勃,決心要憑自己的能力幹出一番事業來。

於是,就到處跑路子,找戰友,找親戚朋友,尋找商機,希望能找到一個好的項目賺錢,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和本事,過上更好的生活。

一天,一個朋友引薦他見了一個投資公司的老闆。老闆向他介紹說,公司是專門投資水電站建設的,投資方向好,投資回報高,不僅按8%的比例分紅,10年期滿還可以退還本金。並讓公司文員拿出一大摞投資水電站建設的資料、方案、計劃和前期投資人分紅的憑證。

我這位戰友認真查閱了所有資料,覺得這個公司正規,投資項目可行,且回報率也不錯。於是,他雷厲風行,第二天就信心滿滿地投了150萬元,心想,終於找到了一個很不錯的投資項目。

一年期滿,戰友如約收到了投資分紅收入,這時,他更加堅信這個投資項目選對了。

誰知道,第二年期滿,他左等右等,就是不見分紅收入到帳。他給公司老闆打電話,老闆叫他再等等,因為公司資金一時周轉不開,要延後兩個月。

一晃兩個月又過去了,戰友不放心,就直接去了公司。誰知公司大門緊閉,門上貼著招租的廣告。他再打老闆的電話,一次又一次的都是忙音,再也打不通了。一問介紹他投資的朋友,朋友說好久都沒有與老闆聯繫過了,具體情況他也不知道。

又過了一個多月,正在他焦頭爛額、無所適從時,看到政府部門下發的通告,讓投資了這家公司水電站建設項目的人到指定地點登記信息。這時,他才明白被騙了。

他到指定地點登記時,一了解,被騙的有數百人,資金上億元。看到這些,他死的心都有了。這150萬元可是他退役金和家庭積蓄的全部啊。#退役軍人#

相關焦點

  • 自主擇業退役軍官擇業就業:要想就業順,技術要過硬
    老李在部隊時是營級單位的軍醫,前幾年部隊精簡調整時,他也作為轉業對象安排轉業了。在轉業時,他左思右想,最後還是選擇了自主擇業的安置方式。因為,他覺得,自己好歹也有一門技術,自主擇業後還可以重操舊業去打工。
  • 自主擇業怎麼樣?選擇自主的人過得怎麼樣?我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
    放棄體制內鐵飯碗選擇自主擇業的軍官,後悔過嗎?我想對於他們絕大部分人而言,應該都是不後悔的,因為他們在做出選擇之前,肯定是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的,自主擇業可以說也是一種非常不錯的選擇!我自己因為工作的關係,也認識了好幾個選擇自主擇業的軍官,可以說自主擇業以後的發展各異,但是都沒有說後悔的,今天我們就這個話題一起交流一下!
  • 自主擇業退出歷史舞臺!逐月領取退役金即將登場!
    承上是對軍官新的退役安置的一種過渡,啟下是對當前政策改良推進的安置銜接。 當前,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以指令性方式為主導的安置辦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安置方式要與時俱進。
  • 恐怕已經自主擇業
    但自從軍隊改革,三多通過老A選拔後離開了702團,就再也沒有見過王慶瑞,就算三多因誤殺女毒販而受到心理創傷回到老部隊療傷時,也不見王慶瑞身影,他去哪了?恐怕早已自主擇業,脫下不舍的軍裝。,這樣一個老資格的團長,又得不到晉升,肯定就只能選擇自主擇業。
  • 這群自主擇業的戰友,自主辦了一場春晚
    這是一群熱愛生活的自主擇業戰友自編自導自演的成果沒有贊助,沒有外援一切自主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情景劇小品《擇業風波》表達的是一個軍轉幹部在自主擇業後通過找工作不斷提高自我認識調整自我、提升自我的心路歷程最後,全體大合唱《打仗時再喊我回來》
  • 20年副團逐月比自主擇業低1800?
    通過提高計算基數增加最後的得數,使得逐月金與原自主擇業金大體相當,應該是高層的主體思路,早就規劃好的。小編可以初步並大膽推測(一家之言,僅供參考):1、今年的轉業退役復轉軍官結算之前(10月底)肯定會漲工資。
  • 西藏山南市自主軍官第四屆慶八一聯誼會在成都舉行
    7月31日,50餘名西藏山南市自主擇業軍轉幹部歡聚在成都市白雲寺街金芙蓉酒樓,舉行第四屆慶八一聯誼會,喜慶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華誕! 會場,軍歌嘹亮,「軍魂鑄忠誠,軍民一家親」、「慶八一,促就業聯誼會」橫幅鮮豔。籌備組組長張國秋主持交流會。
  • 九歲入伍,到今年8月滿18年,能否自主擇業
    ,我想問一下,這個是肯定的嘛?答覆(本期由軍路抖音值班編輯解答):根據2001年《軍隊轉業幹部安置暫行辦法》(中發【2001】3號)頒布施行後,自主擇業成為軍隊轉業幹部重要安置方式之一,《辦法》對自主擇業條件明確:擔任團級職務(含處級文職幹部和享受相當待遇的專業技術幹部)的軍隊轉業幹部
  • 央視3套特別節目《時刻準備著》,其中有2名自主擇業轉業幹部
    自主擇業轉業幹部是一個「不同尋常」的群體,自2001年實施自主擇業政策以來,全國已經有30多萬自主擇業轉業幹部,他們也都是有著20多年的軍齡,曾經都是部隊的營團師級幹部,他們都是經過了黨和部隊多年教育培養的幹部,無論是從個人的能力上、視野上、專業上、創造力上,都是非常的強。
  • 中國退役軍人 | 許靈:從正團職政委到金牌「月嫂」,一位自主擇業女...
    今天的人物紀實,為您播出《許靈:從正團職政委到金牌「月嫂」,一位自主擇業女軍官的人生跨越》,採制:總臺央廣記者趙敏、楊鴻;播音:胡鋮鋮、宋波。2016年,在國防和軍隊改革中,許靈退出現役,選擇自主擇業,創辦了專注和倡導居家月子護理的母嬰護理公司。創業的過程中,她始終秉持愛軍情懷,堅持開展擁軍優屬和扶危幫困活動,贏得社會廣泛讚譽。夏日的一場雨,淋溼了山城重慶,為這座具有「火爐」之稱的城市帶來了清涼。在沙坪垻區一家名為家月馨的母嬰護理公司,公司負責人許靈正以飽滿的熱情,帶領員工做著復工復產的規劃。
  • 39歲部隊行政副團兩年,是降職轉業到省直機關還是自主擇業?
    網友:行者133466012我也是軍轉幹部,假如讓我重新選擇,我必定自主擇業。行政副團能給你平級分配什麼職務?副局長,副處長不可能,街道辦副主任就算到頭了,部隊工資現在也不低,回到家趁著年輕可能找個合適本人的企業,有自主擇業的工資做後臺基本不怕,平常還能多陪陪家人孩子,何樂而不為。
  • 從「自主」到「逐月」,還希望不要忘記那些自主人
    在國家想轉業幹部減輕地方安置壓力時,他們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脫下軍裝時,他們放棄了地方公務員,走上了自主擇業之路。這30多萬自主擇業轉業幹部,雖然他們是退役軍官,但是由於他們地位身份的特殊,他們的思想覺悟較高,在這些年來,他們到地方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疫情面前,他們勇赴前線;在商業市場當中,他們屢創奇蹟;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他們的身影總是能出現。
  • 又是一年轉業季,中年軍官,你真的想好了嗎?
    我們都知道,《退役軍人保障法》節後要二審了,按照立法法,人大常委會應該審議三次後進行表決,且人大常委會兩個月開一次會,一般放在雙數月份,12月份轉業工作就開始了,結合這個,我估計今年還是計劃安置為主、自主擇業為輔,搭配少量的轉改文職和復員。
  • 2020年十大擇業方向!退伍老兵看過來!
    目前我國每年有將近40萬退役軍人退役,在這龐大的就業需求下,其實想找到心儀的崗位是十分困難的。 雖說還可以軍轉幹,但是實際轉幹的人數還是佔少數,特別是今年疫情大背景下全球經濟下滑,導致的今年就業形勢的嚴峻化。
  • 學歷不是擇業的枷鎖
    正如「鋼筋哥」所感嘆的,他從事建築行業並不是因為個人興趣,而是由於學曆局限,擇業空間比較逼仄。相較而言,高學歷畢業生在擇業時更主動。他們掌握的專業技能、學習方法、思維模式和社會資源等,也成為顯而易見的競爭優勢。在這個意義上,「鋼筋哥」勸年輕人努力學習,的確是源自個人經驗的「掏心」分享。
  • 博士擇業武漢同濟還是上海一醫?為了子孫就業,在上海工作才最好
    擇業就是入行,在哪裡上班?想在哪上班就在哪上班,有時候碰到也不見得會慶幸,因為面臨的是一種艱難的選擇,何去何從往往讓人頭皮撓破。看到一個醫學博士的就業困惑,同時被武漢的同濟醫院和上海第一人民醫院錄取了,很是不知道應該去哪家。
  • 中國退役軍人丨蒲萬銳:自主路上,兵心依然
    告別軍旅後,他留在北京打拼,先後從事過咖啡營銷、藝術品拍賣和文化服務行業,在奮鬥打拼的同時,他發揮文藝特長,帶領部分自主擇業軍轉幹部成立「北京兵心志願者服務隊」,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並通過文藝演出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展現了自主擇業軍轉幹部愛黨愛國愛軍的堅定信念和服務人民的熱血忠誠。
  • 軍官20年軍士16年!大學生4年視同年限
    逐月的待遇一直在討論,最為熱烈,也是軍官和士官最為關切的一個問題。官兵領取的逐月金額度和係數肯定不同。但是參照系,網速小編以為還是以往的20年的自主擇業標準,即20年,80%,按照現在的新係數,也就是打過折的自主擇業退役金的80%,就是逐月金的基本參照!20年的「逐月金」略低於原20年軍齡的「自主擇業」待遇收入。
  • 2021年軍官轉業政策展望
    因為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你只能仰望星空看到星星和月亮,等待天亮的過程是漫長而又迷茫的,一旦明天太陽升起,你所見到的世界將會發生很大改變。個人理解,自主擇業作為延續20年的轉業安置方式,會慢慢淡出歷史舞臺。之所以用了個慢字,就是《退保法》出臺或者職業化相關一攬子政策正式出臺前,自主擇業仍然會作為一種轉業安置方式繼續存在,但自主的最低年限應該又恢復到原來的20年。
  • 中國退役軍人|許靈:從正團職政委到金牌「月嫂」,一位自主擇業女...
    2016年,在國防和軍隊改革中,許靈退出現役,選擇自主擇業,創辦了專注和倡導居家月子護理的母嬰護理公司。創業的過程中,她始終秉持愛軍情懷,堅持開展擁軍優屬和扶危幫困活動,贏得社會廣泛讚譽。央廣網7月25日消息(記者楊鴻 趙敏)夏日的一場雨,淋溼了山城重慶,為這座具有「火爐」之稱的城市帶來了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