蘊含豐富家庭教育內涵的青春電影《狗十三》,含劇透

2020-08-10 餅乾屑整整

今天寫寫《狗十三》,一個被禁5年的優秀青春電影。

電影全篇圍繞著一隻狗展開,以小女孩李玩的成長經歷向觀影者展示了中國現代教育的現實。

故事得從父親幫她改掉了興趣小組開始。

李玩擅長物理,而父親在老師勸說下將她的興趣小組改成英語。

為了綜合成績放棄自己的興趣,

大人們總是說為了我們好,可是什麼是為了我們好呢?

我不知道,但這是李玩的第一次妥協。

父親為了得到她的原諒,亦或是為了讓她保持愉快的心情來接受血緣關係淡薄的親弟弟的到來,將一條小狗——「愛因斯坦」送到了孤獨的小姑娘的身邊。

經過一番心理鬥爭,李玩接受了「愛因斯坦」。

但不幸的是好不容易建立關係的小狗被爺爺買菜的時候不小心弄丟了。

李玩找不到「愛因斯坦」,也不願意接受阿姨自作聰明帶回家來的新狗。

電影裡給我印象極為深刻的是李玩控制不住情緒推了害她丟狗的爺爺,摔了她原本願意同小狗分享的食物,她在大街小巷貼滿了尋狗啟事,她找了很久很久。

她說她不是非得要一隻狗。

我想起童年記憶裡面的那條小土狗。我原來也是養過狗的。

是放學回家的某個下午,姑父給我帶來了一條幼小的生命。

它很小也很乖,黑眼珠總透著一股可憐兮兮的感覺,給它帶去好吃的會用舌頭輕輕舔著我的掌心。媽媽嫌髒可是我不嫌,我很高興。

養了半個月,它竟然知道我出門的路線,每天跟著我撲騰到小區門口。放學了有時家長來接,小土狗也會呼哧呼哧地跟在旁邊。我捨不得讓它四處亂竄,每次都抱它。

好景不長,有一天出門遛完狗,姑父把它放到樓道裡希望它自己爬進敞開大門的一樓商品房,但是它沒有上來。它就這麼不見了。也許是我太過寵它,讓幼小腿短的它連樓梯也爬不上。

大人們沒瞞著我,哭天喊地的鬧了一段日子後,我歸於平靜。我不再想著這隻狗,無論丟了什麼都實在是很難找回來。可能很小的時候我還是讓爸爸媽媽費心的小孩,長大了,就懂事了。

《這個殺手不太冷》裡面小女孩瑪婷達問裡昂:「人生總是這麼艱難嗎?還是小時候是如此。」裡昂回答道:「總是如此。」

是啊,總是如此,生活讓我們懂事。

有了第一次妥協,第二次第三次還會少嗎?

教室裡老師用課本殺死了一隻蝙蝠,讓李玩感受到生命存在的意義。

她重新接受了假的「愛因斯坦」,原因是什麼,大人們以為自己的方法得逞了,屏幕前的我們卻心知肚明。

可是在頑皮的弟弟的挑釁下,「愛因斯坦」咬傷了弟弟,阿姨要求李玩的父親將狗送到狗肉店以洩憤,在李玩的哀求下,父親將自己給予女兒的禮物又從李玩的手裡剝奪了。

她又一次失去了她所熱愛的,同時她的獨立與叛逆也被一場場家庭環境造成的暴風雨侵蝕的乾乾淨淨。

她不能喝牛奶,但她開始逼迫自己喝。

她多麼痛恨吃狗肉的行為,也礙於大人們的面子吃了。

她不是不懂事的小女孩了,識得別人眼色,顧及他人心情,活得乖巧又痛苦。我想她一定是痛苦的,為什麼不能做個任性小孩呢,大人們教了我們不少的圓滑世故,口口聲聲是為了保護。

小孩子的確不應該懂事的太早,過早的成熟是一種病態,是值得心疼和擔憂的。因為聽話的小孩會得到讚賞,會哭的小孩才有糖吃。

我曾經指責我的表哥對我的小侄女的教育方式,我不願意看見熊孩子不知天高地厚的樣子。可是我發自內心羨慕,他們是童真自由,天性仍未泯滅的稚子。

如果能讓我重新選擇,我也說不準自己會不會不惜代價地勇敢反抗註定的成長軌跡。但我希望她們無憂無慮的日子能被多擁有一會,所以我也時常反省是不是有點慣著她啦。但這樣的小朋友,至少是她應該被寵著的時候,我得寵著她。

在不停生長的這段時期裡,無論大人還是小孩,每個人一定都有各自的委屈。

這種被現實淹沒的無力感一定會隨著少年時代的結束逐漸離我們遠去,但在我們的漫長人生旅途中,未來遇到的困難不會少,我們得修築起自己的城牆。

李玩後來又一次在街上遇到了曾經屬於她的「愛因斯坦」,但她沒有瘋狂質問抱走她狗的阿姨,也阻止了堂姐要回狗的行為。

她的」對不起啊」真讓我揪心。

如果真的有平行宇宙,李玩的故事會不會有不同的結局,會不會存在沒有向生活低頭認輸的那個固執小姑娘?

令我難過和令李玩慶幸的是,那條跟她同吃同睡的寵物小狗也再認不出她了。

以及最最最令人悲哀之處,不過於李玩、或是她的弟弟,都將會在家長的「聽話式教育」下舉手投降...

成為怎樣的自己已經不太受得了控制了,我們還得想想未來用怎樣的教育方式來對待孩子。

電影的結尾加上了一句如此文不對題的話,我卻感受到了電影工作者的辛酸苦楚,可能如果沒有這句,電影到了8102年還是禁止播放吧。

《狗十三》這部電影精彩的地方真的很多,只要用心觀看,女孩李玩的經歷可能與任何一個經歷中國式教育的小孩相互重疊,有些東西是用眼睛看不到的,你得用心。

相關焦點

  • 電影《狗十三》,戳中了多少中國家庭教育的痛點
    今天去看了電影《狗十三》,一部讓人難以釋懷的殘酷電影,也是一部讓人值得等待5年的電影。▲電影《狗十三》海報電影的主角是一位12歲的女孩,李玩。她有一條狗,叫「愛因斯坦」。▲電影《狗十三》海報電影中有三隻「愛因斯坦」,一隻真的,一隻假的,還有一隻是和兩隻狗一樣沒人愛的李玩自己。李玩愛看《時間簡史》,幻想在無數個其他的平行宇宙一定能彌補這個世界裡的各種遺憾。
  • 以《狗十三》為例,從三個層面解讀這部劇情片的魅力所在及啟示
    01、影片採用了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既是一部青春題材的影片同時又帶有現實主義色彩表現手法的應用對於劇情的豐富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狗十三》這部影片採用了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一方面通過一些比較細微的生活細節從而展現了女主成長的過程,另一方面通過一些客觀的視角從而揭示了人物最終命運走向。雖是一部青春題材的劇情片,但又帶有些許現實主義色彩。
  • 以《狗十三》為例,從三個層面解讀這部劇情片的魅力所在及啟示
    表現手法的應用對於劇情的豐富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狗十三》這部影片採用了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一方面通過一些比較細微的生活細節從而展現了女主成長的過程,另一方面通過一些客觀的視角從而揭示了人物最終命運走向。
  • 狗十三豆瓣評分多少電影好看嗎 狗十三最新影評怎麼樣
    由曹保平導演,張雪迎主演的電影《狗十三》將於12月7日上映,該片被禁五年,豆瓣評分高達8.5分,此次終於能夠上映不少觀眾都倍感期待、狗十三豆瓣評分多少  目前電影《狗十三》在豆瓣上的評分為8.5分,該片2013年就已經製作完成,不過直到今年才在全國公映,目前該片定檔12月7日,上映之後可能豆瓣上的評分還會出現波動
  • 《狗十三》中的狗是主要線索嗎?到底是保護動物還是少女的青春?
    《狗十三》作為一部劇情片,是由張雪迎、果靖霖、智一桐、曹馨月等人主演的,豆瓣評分8.2分,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張雪迎飾演的女主李玩接二連三得狗失狗的故事,最後又與愛因斯坦重逢的故事。通過這部電影,大家可以看到全家人都有著男尊女卑的刻板思想,全家人對弟弟太過寬容,但是對李玩卻太過苛刻,這部電影曾慘遭禁播,播出以後便實力碾壓眾多傳統華語青春電影。電影裡有狗,但似乎並不是主要線索,狗的出現頻率佔比不大,但關於保護狗的內容倒是蠻多的,所以看到後半部分我很疑慮這到底是一部劇情片還是公益片。
  • 從《狗十三》和《墊底辣妹》,探尋中日兩個家庭教育的異同
    這幾天,我重溫了《狗十三》這部電影,影片講述的是初中生李玩從小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中國式的教育觀念中被迫長大成人的故事。影片中緊緊圍繞著「人與狗」的故事線索,從側面反映出李玩一系列痛苦的心理變化和情緒變化,更是另一個方面展現出中國式家庭以愛之名戕害孩子成長的殘酷事實。
  • 狗十三結局彩蛋是什麼意思 狗十三上映時間劇情介紹
    據悉電影《狗十三》將於2018年12月7日上映,其實該片五年前就已經製作完成了,而由於一些原因遲遲沒有公映,所以很多網友對於這部片子的到來還是十分期待。近日《狗十三》在北京舉辦了首映禮,主創團隊也都紛紛亮相與觀眾分享作品的感悟,首映禮現場,導演的眾多好友也來到了現場支持,為影片加油助陣。
  • 《狗十三》:簡單的劇情、青春期的成長,中國式家庭教育的縮影
    當大多數人聽到「狗十三」這個名字的時候,並不會覺得很吸引人,但是如果因為這個名字不去看這個電影,那麼就是一件特別可惜的事情,因為這部電影的故事非常的優秀,不管是細節上的反思還是情感都是可圈可點,並且這部電影可以看作一部青春期的成長和中國家庭教育的縮影。
  • 影評|《狗十三》
    序言這部塵封五年的《狗十三》帶大家經歷了零零後、九零後的青春時期,在電影的類型上,《狗十三》的劇情稍微傾向於個人化、小眾化的作者電影。但在曹保平手中,《狗十三》又如同姜文導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和馮小剛導演的《芳華》那般成為反映時代與社會的電影詩。
  • 狗十三:以愛為名的暴力,被成人規則碾壓的青春
    電影《狗十三》由曹保平執導、豆瓣評分8.5、榮獲第64屆柏林電影節國際評委會特別獎以及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被禁五年才上映。 單從片名來看,狗十三、狗13、狗B,是一種無聲的宣洩和反抗。2013年的《狗十三》,塵封五年之後,終於和我們見面了。
  • 《狗十三》:青春才是最大的懸疑,因為沒有人會知道答案!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狗十三》是曹保平的第三部電影,塵封五年後於2018年播出,在他一堆涉及犯罪、懸疑的作品中,當《狗十三》要播出時似乎顯得有些「小清新」,但是卻沒有人覺得它在片名中就透露著一股狠勁。
  • 《狗十三》:淺析「李玩式」孩子成長背後的家庭教育及現實思考
    沒人注意到我們在什麼時候忽然就長大了,一切好像自然地發生了,但那一天的到來其實是很殘酷——本片導演·曹保平前言:《狗十三》,一部被塵封五年才回歸銀幕的耀眼之作,豆瓣評分8.2,被評為2018年度評分最高的華語影片。
  • 再看《狗十三》,我想像個文化人一樣,水煮青春
    對於《狗十三》,每個人心裡都有不同的思考。也許,我們會說,隨著市場化的嚴重導向,許多的文化影片裡面的內涵已經令我們頭痛欲裂。我們對於電影的要求和渴望也會不一樣,正如我們看完《狗十三》。但是,我並不是那麼認同《狗十三》講述的主線僅僅是一個青春的路程而已。果真如此的話,我的心裡會有更多的失落吧。在我們的許多家庭觀念裡,許多人也都是經歷過「家長制」。這種沉重而又讓你不得不面對的「甜蜜」負擔,可能需要背負一生之久。
  • 豆瓣8.4:電影《狗十三》,我們真實的青春記憶
    — 點擊藍字關注青橙故事 —最近有一部被塵封五年的青春片《狗十三》,上映三四天就衝上了豆瓣8.4的評分,被稱為「中國最好的青春片」。 它也許不是預算最高的青春片,也不是明星最多的青春片,但卻一定是最真實的。 我們大多數人的青春,是偏科、長痘、想養狗。
  • 《狗十三》就是你的「青春血淚史」
    時隔五年,曹保平拍的青春片,終於上映了。 沒錯,2018年12月7日上映的《狗十三》,被塵封了5年。
  • 狗十三為什麼被禁 電影狗十三是什麼意思被禁5年原因
    據悉電影《狗十三》將於12月7日上映,可能有不少的朋友在很早之前就已經知道過這部劇了,而這部劇為什麼時隔五年才在各大電影院上映,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狗十三為什麼被禁  近日電影《狗十三》舉行了首映禮,並且定檔於12月7日上映,作為一部家庭題材的電影《狗十三》其實在五年前就已經製作完成了,所以影片被禁五年之後終於上映,令很多觀眾都感到十分期待。
  • 電影《狗十三》上映收穫好口碑,曹保平交出「最好國產青春片」
    這些從小聽到大的話就出自曹保平導演的青春片《狗十三》。和國產電影青春片慣常表達的「殘酷」不同,《狗十三》用平實的故事真真切切地講述了許多尋常孩子的成長曆程,影片也因此被稱為「最好的國產青春電影」。12月9日,記者在大商影城(麥凱樂店)觀看了這部口碑超爆的影片。
  • 把青春餵了狗,卻沒換來狗的待遇
    hello,大家好,今天又跟小夥伴們見面了,這裡是董老師說電影,我是董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狗十三》。,遵循電影市場客觀規律是必要的。 雖然中國式家庭教育雖然在某種意義上「根深蒂固」,但是在21世紀,更加開明,更加民主的思想已經初見成效,《狗十三》
  • 《狗十三》——青春最真實的疼痛
    當叛逆的孩子轉變為成人眼中的「乖孩子」時,青春已經逝去了,留下的,只有成人才該有的世故。在父親還沒有重組家庭之前,李玩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是,繼母生下弟弟後,這個家對於李玩來說,也許就是一個對她沒有任何感情的收容所。如果在別的電影裡,李玩的爸爸說不定是一個完美的爸爸。不賭博不酗酒,對妻子溫柔。對李玩也很有耐心,會經常誇獎她。。
  • 《狗十三》:致我們狗臉的歲月
    《狗十三》不論是上溯三十年,還是往後十年再映,都會是我們所經歷的這個時代裡,最具維度的現實主義電影之一。按照創作時序,《狗十三》其實是曹保平的第三部電影,在《烈日灼心》《追兇者也》之前,《光榮的憤怒》《李米的猜想》之後,是時的曹保平還沒太多商業資源的幹擾,無數獎項加身的《李米的猜想》反倒讓他沉著,故這一次的鏡頭語言更加樸素,個體的表達顯得鋒芒而銳利,對現實的洞悉也更具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