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冰室詩話》:梁啓超「當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的詩歌探索

2020-12-25 緩緩有點慢

「吾雖不能詩,惟將竭力輸入歐洲之精神思想,以供來者之詩料可乎?」——梁啓超

梁啓超在提出這句話的時候,正是處於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近代文學的之時,在那個時期,社會在改革,制度在改革,思想在改革,文學也在改革,而梁啓超則提出了「詩界革命」這一概念。

每每提及改革,生存還是毀滅都會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存什麼,又滅什麼,改什麼,或革什麼,是保守與革新之間難以調和的爭論。

「革命」這兩個字本身就已經成為中國近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的特徵,在政治上如此,在文化上、思想上更是如此,然而在那個特殊的時代,風雲變幻莫測,市局雲譎風詭,很多學習了西方先進思想的近代知識分子便擔負起了社會啟蒙的重任,他們放眼世界,提倡文化和文學的革新,與此同時,大多傳統的知識分子因為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比較深重,對於新思想文化的融入一時之間仍是難以適從,追求革命與顧盼傳統,似乎也成為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的一種文化性格。

當時的詩歌革新也是經歷了很長的一段過程,經過龔自珍、黃遵憲等人的長期醞釀,梁啓超倡導發起的了「詩界革命」, 作為詩界革命主要提倡者,他的詩學思想對近代詩歌的發展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的,他不僅提出了自己的論詩標準:「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語句,而又須以古人之風格如之,然後成其為詩」,還將自己對中國近代詩歌革新的重要理論總結成書,這就是《飲冰室詩話》。

《飲冰室詩話》中,梁啓超這樣敘述這本書的寫作緣起:「我生愛朋友,又愛文學。每於師友之詩文辭,芳馨悱惻,輒諷誦之,以印於腦。自忖於古人之詩,能成誦者寥寥,而近人詩則數倍之,殆所謂豐於暱者耶。其鴻篇鉅制,洋洋灑灑者,行將別裒錄之為一集。亦有東鱗西爪,僅記其一二者,隨筆錄之。」

這裡的「師友」,指的是康有為、黃遵憲、譚嗣同、夏曾佑、蔣觀雲等 「詩界革命」的大家,梁啓超《飲冰室詩話》對於他們的詩作名篇進行品評和解析,從中可以看出他的一些詩學思想,這部作品在詩話世上也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和地位。

「飲冰室主人」

「飲冰」一詞源於《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原意是用來比喻自己的內心之憂慮。

這與當時被光緒皇帝臨危受命,變法維新的梁啓超當時的心境正不謀而合,所以梁啓超以「飲冰室」命名書齋,又以「飲冰室主人」自號,來表現自己面對國家內憂外患境況的焦灼心情,以「飲冰」來解「內熱」。

從晚清到民國,從政治到文化,梁啓超先是以「文學救國」 為己任,後又專注致力於文學史的研究,「飲冰」二字來做號再合適不過,對此,梁啓超自己也曾有詩云道:「冰心貫注熱世界,老國從思新少年。」

後來梁啓超便常常以「飲冰室」為名來發表文章,可以說「飲冰室」見證了梁啓超的一段成長過程,而《飲冰室詩話》又是他在對「詩界革命」的認識及推進的一個過程,也是一種維新史實的縮影和包含時代理想的新詩學錄。

讀《飲冰室詩話》,是對於梁啓超詩學思想的一種解讀,可以看到他為傳統詩學中的「詩史」精神所賦以新的理解和思考。

梁啓超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更是為數不多的大學問家之一,在詩歌創作方面並不算大家,但他的《飲冰室詩話》卻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如何讓詩歌可以反應當代的人文精神,而不是因循守舊地附庸古人之風雅,便是梁啓超在書中想要表達的,這是一種新意境、新體詩、新理想的探究。

「飲冰室」的詩學思想

《飲冰室詩話》成書於那樣一個特殊的時代,而它的作者梁啓超又是「詩界革命」的概念的倡導者和創始人,所以在很大一個層面上來說,這本著作是很能反應當時時代中西並陳的一種文化色彩的,時代的氣息從文學作品中最容易體現,而詩詞恰是能夠反應人文精神的一種載體,其短小精悍的形式也更適合進行「改良」。

梁啓超是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倡導新文化運動,但並不會用「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等西方文論術語來品論中國的詩歌,他雖提倡「詩界革命」,但仍保持著中華詩學的傳統,他主張在運用傳統的古之風格的基礎上,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理念,並且可以將其運用到當代的詩歌中來,所以他這樣說道:

「然以上所舉諸家,皆片鱗只甲,未能確然成一家言。且其所謂歐洲意境、語句,多物質上瑣碎粗疏者,於精神思想上未有之也。雖然,即以學界論之,歐洲之真精神、真思想,尚且未輸入中國,況於詩界乎?此固不足怪也。吾雖不能詩,惟將竭力輸入歐洲之精神思想,以供來者之詩料可乎? 」

秉承著這樣的思想,梁啓超認識到詩歌應當從精神上「改造國民之品質」,讓詩歌除了陶冶情操、培養品格之外,能夠更好地為精神教育方面起到積極作用,這樣的一種眼光和境界,無疑是卓越的,詩歌若要發展,並不能僅僅流於形式,而是在於寫作詩歌的詩人的思想層面、精神層面。

梁啓超推崇黃遵憲而反對「薄今愛古」的積習,他與黃遵憲在政治上都是志同道合的救國志士,在文學上是「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的文士之交,二人雖有年齡差距,卻是最為肝膽相照的莫逆之交,在詩學思想上,梁啓超在《飲冰室詩話》中提出的中心思想:「革命者,當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也是概括黃遵憲等詩人的成果而得來,所以他認為黃遵憲是「詩界革命」的代表人物。

「非革其形式」、「不強詩歌作附庸」,中華詩歌就要有「中華味兒」,其在在語言、結構、音節、韻律等方面的獨特傳統美感,是我的文化瑰寶,更是精髓所在,所以,在表現人文精神的同時,更不能忘記要回歸傳統。

「飲冰室」的音樂思想

《飲冰室詩話》與以往只討論詩歌及相關內容的詩話作品不同, 其中除了「品詩」,還有「論歌」,梁啓超在這部作品中用一種整體性的文學觀念將音樂內容一同記錄其中,並且對於音樂的功用、教育、創作等提出了很多獨特見解。

音樂在梁啓超看來,也是一種革命活動的方式,我們上面提到《飲冰室詩話》的中心思想:「過渡時代,必有革命,然革命者,當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而音樂恰是「革其精神」的一種。

「蓋欲改造國民之品質,則詩歌音樂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此稍有識者所能知也。」

這是梁啓超對於音樂思想的體現,音樂除了社會教化的功能,還當有精神教育的作用,然後幫助改造國民品質。在梁啓超自小接受的儒家思想教育中,這一思想其實就是有據可循的,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曾提出過「移風易俗,莫善於樂」的觀點,儒學經典音樂思想著作 《樂記》中也有多諸多音樂對於社會教化作用的記述,但與傳統封建思想不同的是,梁啓超的音樂思想中,音樂的作用並非用來禁錮和教化人們的思想,而是形成精神上的支撐,這雖然與傳統的封建思想形似,但其本質其實是並不相同的,梁啓超的這一思想更具有進步意義。

他在《飲冰室詩話》中主張將音樂與詩歌相結合,將詩歌的表現力和意境可以更好地表現出來,還表達了自己對於對音樂與詩歌關係的看法:

「中國樂學, 發達尚早……前此凡有韻之文, 半皆可以入樂者也。《詩》三百篇,皆為樂章,尚矣。 如《楚辭》之《招魂》、《九歌》,漢之《大風》、《柏梁》, 皆應弦赴節, 不徒樂府之名, 如其實而已。」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梁啓超的詩樂結合的觀點卻是有值得稱道的地方,但其中關於音樂等級觀念的一些觀點則頗具有局限性的,實在值得商榷了。

清代著名史學家章學誠認為,詩話「雖書旨不其一端,而大略不出論事論辭」,《飲冰室詩話》 誕生於乾坤巨變的時代之中,挑戰著傳統,也繼承著從傳統,是新文化融入傳統文化的一次新鮮嘗試,而梁啓超本就文化底蘊深厚,能詩善文,加之新鮮而豐富的思想,讓《飲冰室詩話》成為「詩界革命」的一次偉大嘗試。

李澤厚十年集《中國近代思想史論》 中就曾這樣說道: 「梁根據自己當時如飢如渴地吸取和了解的西方的思想學說,結合中國的局勢情況,通過他特有的流暢明白『筆端常帶感情』的文學語言表達出來,就遠比嚴氏的嚴謹翻譯,更益為人了解、喜愛和接受」 ,《飲冰室詩話》不僅是梁啓超詩學思想的體現,更是其文字魅力體現。

相關焦點

  • 那日午後,飲冰室,當梁啓超遇到梁啓超…
    「飲冰室」,一同回來的還有恩師康有為……不,這不是穿越劇裡的狗血情節,只是編大人沒說清楚,其實應該是——.4月6日、7日,由佛山粵劇傳習所演出的話劇《康有為與梁啓超》即將在天津大劇院上演,而劇組人員已經先期抵達天津。來津以後,扮演康有為的張琳老師、扮演梁啓超的徐經緯老師及劇組其他幾位主創老師非常希望到天津梁啓超飲冰室參觀,於是,在這個溫暖的下午,幾位老師一同遊覽了位於天津梁啓超故居內的梁啓超紀念館。
  • 梁啓超故居:親自設計圖紙 「飲冰室」藏書驚人
    1912年,從日本回國的梁啓超,購買了天津義大利租界西馬路上的一片空地,他自己親自設計圖紙,兩年後的1914年,終於建成了意式風格的兩層磚木結構樓房。故居主樓為水泥外牆,塑有花飾,異型紅色瓦頂,石砌的高臺階,梁家後人稱其為「老樓」。
  • 囊括梁啓超學術思想與研究成果的著作,《飲冰室合集》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梁啓超,這篇文章選自《飲冰室合集》。梁啓超是近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史學家,一生著述頗豐。他的學術思想和研究成果被編輯成一套大部頭的著作叫《飲冰室合集》。這部合集包含兩大部分,分別是《飲冰室文集》和《飲冰室專集》,其中包含文章詩詞上千,學術專著上百。
  • 梁啓超之子口述:飲冰室主人的晚年片段
    飲冰室主人的晚年片段口述:梁思禮  撰文 :陳遠早年跟康南海的一席談話,讓父親眼界大開,覺得不能再讀那些古書了
  • 【津彩河北 網絡書香】走進飲冰室
    他倡導新文化運動,支持五四運動,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飲冰室,是梁啓超故居書齋名。書齋「飲冰室」為淺灰色兩層洋樓,首層為其書房,二樓做臥室和會客。梁啓超後期著述均於此完成。「飲冰室」系義大利建築師白羅尼歐專為其設計,住宅為二層西式樓房,前後共有兩幢。前樓為主樓,帶地下室。一、二層各有9間居室。
  • 【10張門票免費送】十年飲冰,難涼熱血,一起走進梁啓超紀念館
    舊居二樓是主題為《梁啓超與近代中國》的展覽,一樓是主題為《穿越時空的對話——飲冰室今昔》的展覽,通過大量的歷史文獻、照片,並輔以蠟像、多媒體等手段展現了梁啓超不同時期的思想變化、政治主張、學術成就,並且展示了梁啓超與天津的淵源以及梁啓超紀念館的保護和利用。「飲冰室」書齋通過百餘件家具及用品的復原陳列,再現了梁啓超晚年工作及生活情景。
  • 天天讀詩 |《臺灣竹枝詞》清·梁啓超
    愛情 / 思鄉 這是梁啓超(任公)在遊歷臺灣時面對破碎故土我認為,要真正理解這十首詩,最起碼應明白兩點:(1)「相思樹底說相思」,這十首詩確是道地的臺灣民歌基調,是植根於臺灣熱土之上的,而且有不少句子亦是民歌原文。據任公自注,其中第一、四、七三首的「首二句直用原文」,第二、九兩首「首句直用原文」,第八首則「全首皆用原文,點竄數字」而已。
  • 走遍津城丨飲冰室:一生家國夢 幾代赤子心
    這等敢於以身為火,照破山河的人物,縱使傾盡三江五湖之水為冰,熱血只怕也是難冷的,那麼他為何要管自己的書齋叫飲冰呢?今日就讓我們一同走進梁啓超紀念館,走進飲冰室,尋找梁啓超真正的「飲冰」意志。飲冰室(左)與梁啓超紀念館(右)
  • 天津舉辦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梁啓超紀念館講話精神專題活動:弘揚...
    」「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可以由志願者先行,進而推動政府主導、專家諮詢、公眾參與」……1月17日上午,梁啓超紀念館飲冰室二樓會議室內氣氛熱烈,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遊局、河北區委、河北區政府在這裡共同舉辦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梁啓超紀念館講話精神專題活動,各相關部門負責人與梁啓超親屬、專家學者、文物工作者及志願者代表一起,圍繞今後如何更好地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做好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進行交流和探討。
  • 梁啓超故居(新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銅像右手叉腰,左手緊握書卷,目光堅毅執著,作深思狀,再現當年憂國憂民、不斷探索並為之奮鬥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戰鬥不息的風採。梁啓超故居紀念館內梁啓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
  • 獨特晚清嶺南僑鄉建築藝術,國家級文物,廣東省江門梁啓超故居
    梁啓超故居,位於廣東省江門市新會茶坑村,坐落在美麗蒼鬱的鳳山下,魚塘、水網、沃野田疇環繞四周,大榕樹、石板巷、青磚房有序分布,往來皆村野鄉民,真淳古樸,這裡便是梁啓超先生出生和少年時期生活、學習的地方。1996年國務院公布梁啓超故居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梁啓超舊居建築造型別致,門票只需10元,還有免費的講解!
    語文課上一直知道,梁啓超是飲冰室主人。這個飲冰室,就在天津梁啓超舊居。他在天津的這間書房內,完成了他後期的大量著作,脫離政治潛心學問,卻也靜觀著中國百年前的風雲變幻。梁啓超晚年時他一家在天津的住所。包括故居和飲冰室兩棟樓,無論內部陳設還是圖文介紹都一般。
  • 梁啓超之敬業與樂業
    孔子自述生平,說道:"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這種生活,真算得人類理想的生活了。我生平最受用的有兩句話:一是"責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這兩句話之實現與調和,又常常把這兩句話向我的朋友強聒不舍。今天所講,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如此,我望諸君和我一同受用!
  • 梁啓超三種書法風格,展示出真正的飲冰室主人
    梁啓超(1873.2.23—1929.1.19)是清末民國時期,由道德文章而及書法的一個重要人物,他一生留下了很多手稿及楷書作品。其字具有典型的文人特質,乾淨工整文雅。在翻閱他的書法作品,大致將其書法典型風格分為三種。
  • 《詩探索》創刊40周年,詩人林莽接受專訪:新世紀後,中國詩歌的氛圍...
    今日(1月3日)林莽發表了一篇名為《相遇並非偶然,自當傾心相予——我與〈詩探索〉》的文章中,回憶了在《詩探索》的點點滴滴。紅星新聞記者通過採訪,了解到林莽對於中國詩歌的看法。《詩探索》1980年創刊號林莽為《詩探索》當了二十多年義工「資金方面,一旦出現只剩下幾萬元或者幾千元時,我們就會去籌錢」著名詩人、《詩探索·作品卷》主編林莽表示《詩探索》是一本沒有固定的經費來源,所有費用都需要自籌,從主編到編輯,都是沒有任何報酬的詩歌義工。
  • 每日詩話: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宋代詩歌「開山鼻祖」梅堯臣
    南宋著名詞人劉克莊在他的《後村詩話》中說,本朝的詩歌只有梅堯臣可以作為開山祖師。因為在梅堯臣之前,宋人詩歌沒有跳出中晚唐的窠臼。而梅堯臣主張越過唐代,使詩歌直接恢復到《詩經》比興美刺的風雅傳統。他標榜詩歌以「平淡」為最高藝術境界。講究「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等詩歌主張,成了後來宋代詩人共同遵守的創作原則。所以從梅堯臣開始宋代詩歌才有了自己的標籤。
  • 梁啓超的思想力量觀
    梁啓超視思想為孕育事業生機、開創工作新局的先導和引擎,將思想作為助推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原動力和內驅力,在其洋洋1600萬字的著述中,對思想的社會價值和人文效能給予了充分肯定和極高評價,認為只有對國民進行思想啟蒙,用新思想教育國民,克服他們從舊社會帶來的舊習氣,才能使他們蛻變為具有新道德新風貌的「新民」。
  • 99%的廣東人都不知道,這才是「冰室」正確賞味方式!
    你知道冰室,可你知道「冰室」的由來嗎?傳說中出生於廣東,偉大的近代思想家梁啓超以《莊子》中的「飲冰」二字命名自己的書齋,自稱「飲冰室主人」,更著有《飲冰室合集》。所以,你的意思說……「冰室」獨家冠名了梁啓超的書齋和作品集,做「真人秀推廣」嗎?
  • 這才是「冰室」的正確打開方式,99%的廣東人都不知道……
    你知道冰室,可你知道「冰室」的由來嗎?傳說中出生於廣東,偉大的近代思想家梁啓超以《莊子》中的「飲冰」二字命名自己的書齋,自稱「飲冰室主人」,更著有《飲冰室合集》。所以,你的意思說……「冰室」獨家冠名了梁啓超的書齋和作品集,做「真人秀推廣」嗎?
  • 梁啓超: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梁啓超: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詩經》有雲,「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戊戌變法失敗後,梁任公逃亡日本,次年喘息待定,也即是梁任公從日本引進「民族」概念的1899年,飲冰室主人乘船在太平洋上遇雨感懷。寫下千萬之多文字的梁任公,這首詩如淡淡的墨痕,畢竟二十四史、《資治通鑑》等的主角皆是君王將相,鮮有小民。隨之日本待不去了,康有為遊走各國華人團體,並創立保皇會。梁啓超受老師相邀來到美國,那首著名的《紀事二十四首》,即是梁啓超鍾情美籍華人女子何蕙珍所作,「識荊說項尋常事,第一知己總讓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