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發展和安全 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2020-12-23 環球網

本文轉自【光明網】;

【紅船初心專刊】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十四五」規劃建議從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確保國家經濟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就是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築牢國家安全屏障。本刊採訪了四位專家,請他們暢談對「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的學習體會。

12月9日,新疆庫爾勒鐵路公安處乘警在進行安全檢查。新華社發

12月1日,江蘇省海安市公安局交警向幼兒園孩子們宣傳交通安全。新華社發

4月2日,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魚山警務站組織警力深入魚山島企業工地巡邏護航。鄒訓永攝/光明圖片

11月12日,救援人員在京杭大運河山東臺兒莊段水域進行水上應急演練。高啟民攝/光明圖片

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體現全要素特徵

——訪國際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副主任楊華鋒

光明日報記者 彭景暉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十四五」規劃建議對「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對此,國際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副主任楊華鋒表示,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開始,對治理理論與實踐的探討即由過去主要集中於政治與公共管理領域,迅速向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學科領域拓展,特別是隨著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提出,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的實踐需求也表現出全要素的特徵。

在楊華鋒看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總體性意味著安全治理對象的系統性、複雜性與綜合性,其涉及的議題領域不再局限於政治、軍事、國防與外交等傳統安全領域,經濟安全、生態安全、生物安全及食品藥品安全等非傳統安全議題,也在特定的情境下對國家安全構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成為治理的對象與目標。

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的建設有何具體路徑?楊華鋒認為,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的建設要在情境、意識和行動三個方面進行闡釋。

首先,就安全情境而言,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隨著我們參與全球治理與地區合作程度的不斷深化,在國際責任與義務與日俱增的同時,影響與威脅國家安全的國內因素與國際因素交織、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因素交匯,安全威脅的多元化特徵日益凸顯。因而必須堅持總體性的思維框架來審視安全所處的國際、國內情境。尤其是隨著安全風險不斷累積,處於不同領域的安全問題往往具有交互影響與轉化的可能,所以國家安全體系首要的是必須具備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領導體制,唯有如此,方能有效應對日益複雜的治理挑戰。

其次,在治理意識方面,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治理的宗旨,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之治的核心價值。因而,國家安全體系的建設中不論戰略政策、法治規劃,還是管理方式、運行機制都要體現人民性。人民性的治理意識是對總體性安全情境的反饋與回應,諸如安全生產、環境安全與飲食用藥安全等領域中,人民的安全感知與風險認知,往往決定著社會穩定與治理的有效性。因此,人民性的價值培育與塑造,是有效識別經濟領域、社會領域等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風險因素的重要途徑,在此基礎上,國家安全治理體系才能有的放矢提前布局,削弱風險的破壞力。

再次,就具體行動而言,國家安全保障能力的建設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協同行動的改善與優化。從協同治理建設的不同埠來看,加強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是協同的社會端;完善與健全各項國家安全制度,加強國家安全執法力度是協同的政府端;加強網絡安全保障體系是因應技術迭代與網絡安全風險的技術端。從安全的協同供給效率來說,如今囊括從政治、經濟到生物、科技等眾多安全議題的總體治理格局,任何單一行動主體和單一管理環節都難以及時有效地識別不同議題、不同行為體的安全需求,也難以有效地治理潛在的安全臨界風險,迫切需要基於多元主體參與的框架,以多樣性的供給手段、供給方式和彈性的供給策略,來回應需求端的多樣性與差異化。

把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作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重點

——訪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諮詢部戰略室主任盛朝迅

光明日報記者 劉 坤

今年以來,不少企業曾一度面臨產業鏈供應鏈斷裂的風險,這也讓「經濟安全」走進了更多人的視野。「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確保國家經濟安全。加強經濟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實現重要產業、基礎設施、戰略資源、重大科技等關鍵領域安全可控。

「產業鏈安全事關產業安全、經濟安全和國家總體安全。」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諮詢部戰略室主任盛朝迅看來,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疊加國際經貿關係複雜博弈,一些國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給我國產業鏈穩定運行和安全發展帶來明顯挑戰和巨大壓力。「必須把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作為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點,加快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實現更高質量、更加安全和更可持續的發展。」盛朝迅說。

盛朝迅認為,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和各種非經濟因素帶來的產業鏈供應鏈斷裂風險,要及時開展補鏈修鏈和風險排除工作,通過多元化採購以及建立國內供應鏈銜接備份機制,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儘快建立完善產業鏈安全監測和預警機制,實施產業競爭力調查和評價工程,全面梳理我國重點行業、骨幹企業產業鏈,繪製供應鏈圖譜,精準分析可能的斷鏈點和風險點,提前做好產業鏈協同補鏈工作,促進重要產品和供應渠道多元化,增強產業體系抗衝擊能力。繼續加強國內油氣幹線管網建設,推進國際能源合作,持續優化石油、糧食、緊缺型礦產等重要戰略資源國家儲備和商業儲備,完善庫存管理,制定極端情形下保障產業鏈安全和供應鏈自主穩定運行的預案。建立完善產業鏈安全動態管理機制,避免供給不足或惡性競爭,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和風險防範能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重塑新的產業鏈的關鍵變量,也是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保障。」盛朝迅說,一方面,要強化以應用為導向的前瞻性、顛覆性技術戰略布局,聚焦基礎裝備、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工業軟體的產業基礎領域和部分關鍵共性技術,完善新型研發體制,大幅提升對核心技術、標準、生產工藝的掌控能力和安全可控水平。另一方面,要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著力強創新、抓應用、促開放、優生態,通過市場應用帶動國內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盛朝迅表示,實踐充分證明,在全球化的產業鏈中,越開放越安全。為此,既要堅持自立自強、安全可控,又要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鞏固並深化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鏈合作成果,進一步維繫和加強與主要國家的國際產業鏈和經貿合作聯繫,深化和拓展與科技強國的經貿合作、人才交流和技術開發合作,更加深度參與全球供應鏈,以高水平開放推動產業鏈安全穩定和現代化發展。

「要維護好產業鏈供應鏈的全球公共產品屬性,堅決反對把產業鏈供應鏈政治化、武器化。」盛朝迅說,在國際經貿談判中,要積極推動形成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消除非經濟因素幹擾的國際共識和準則。

著力補齊系統性安全生產短板

——訪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張興凱

光明日報記者 龔 亮 姚亞奇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同時強調「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執法,有效遏制危險化學品、礦山、建築施工、交通等重特大安全事故。」對此,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張興凱指出,補齊系統性安全生產短板既是「十四五」時期重要的安全生產工作,也是面向2035年遠景目標構建新發展格局應做的基礎性工作。

「所謂系統性安全生產短板,是站在安全生產全局的視角,涉及安全生產全局並對安全生產工作有重大影響的短板。之所以發生『認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的問題和重特大事故,存在系統性安全生產短板是重要原因之一。」張興凱說,「十四五」時期,事故後果災難性、事故偶發突發性會更突顯,安全風險震蕩放大效應、風險交織耦合效應更強,新與舊安全生產問題疊加,因此系統性安全生產短板突顯且影響和危害更大。

張興凱進一步指出了「十四五」時期需要著力補齊的四塊短板:

一是危化品安全監管短板。危化品安全監管目前仍有空白、有死角、有漏洞。我國生產工藝落後的中小化工佔80%以上,化工行業基礎薄弱問題突出。因此,應建立監管無盲區、無死角、無空白的危化品安全監管體系,推動危險貨物運輸「公鐵聯運」。在「完成重點地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的同時,科學規劃危化品生產、儲存、運輸、使用、回收、廢棄處置等廠站布局。建立各部門共享共用的危化品生產、儲存、運輸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平臺,實現危化品和危險貨物全流程可查、可控。

二是農村農業安全短板。我國兒童青少年溺水、農機車輛安全、農村道路安全、農業用電安全、農藥安全、農村火災等農村農業安全形勢嚴峻,尤其是農村人員集聚場所建築物安全問題突出。因此,應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平安中國戰略為契機,全面加強農村農業安全生產工作。比如整合行業領域涉農安全監管資源,建立全覆蓋的涉農安全法規標準體系;實施包括農產品加工點在內的小微企業安全扶持工程;建立農村人員集聚場所安全風險監測平臺。

三是安全生產數據短板。目前我國安全生產基礎數據仍不系統、不完整、不全面。比如,物流產業變革、鋰電池使用、新型製藥和精密加工涉及危化品、食品加工規模化等,形成的危險源和隱患底數不清。因此,應實施全覆蓋安全生產普查調查工程,摸清底數,鍛鍊隊伍,教育公民。

四是重大基礎設施安全短板。我國部分重大基礎設施「先天不足」「未老先衰」「超標超役」運行。比如,我國部分設計壽命在100年以上的大跨度橋梁不到30年就已老化。因此,應實施重大基礎設施安全保障工程,查清「先天不足」,監控整改「未老先衰」,管控限制「超標超役」運行。健全維護養護經費保障機制,建立跨部門聯合工作機制。重視「優生」,避免盲目追求「高大上」和「首最特」影響安全。

將「楓橋經驗」作為預防性法律制度體系的核心

——訪西北政法大學楓橋經驗與社會治理研究院執行院長褚宸舸

光明日報記者 靳 昊

有安全穩定的環境,發展和改善民生才有可能,這是70多年來我國發展的一條寶貴經驗。「當前,我國社會大局總體安全穩定,但影響穩定的問題和矛盾仍然不少。」西北政法大學楓橋經驗與社會治理研究院執行院長褚宸舸指出。「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暢通和規範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

褚宸舸表示,「楓橋經驗」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經驗,強調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其基本做法是發動和依靠群眾化解人民內部矛盾。黨的十八大後,新時代「楓橋經驗」成為黨領導人民創造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會治理方案,是新時代政法綜治戰線必須堅持、發揚的「金字招牌」。

「新時代人民內部矛盾大多是利益之爭、權利衝突,『楓橋經驗』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實現、維護和發展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褚宸舸認為,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有利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也有利於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從源頭上提升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和水平。

褚宸舸強調,新時代「楓橋經驗」要從中國之治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整體去理解。探索「楓橋經驗」的制度化、標準化以及在網絡、企業治理等新領域的實踐,創新、研究、總結「楓橋經驗」的制度安排和長效機制。將「楓橋經驗」作為預防性法律制度體系的核心內容,從法治層面貫徹落實好「楓橋經驗」。

「十四五」規劃建議強調,完善各類調解聯動工作體系。褚宸舸認為:「調解既是一種群眾自治的做法,也是一種公共法律服務制度。相對於訴訟而言,其具有快捷、便利、成本小、即時履行等優勢。」他表示,要進一步健全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銜接聯動工作機制,推動建立「綜合性」「一站式」調解工作平臺,整合各類調解資源和力量,聯動化解重大疑難複雜矛盾糾紛。

處在社會轉型期,部分社會成員的心理適應性面臨嚴峻挑戰,很容易引發社會問題。對此,「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幹預機制。

「加強心防,既是現代社會公民對幸福生活健康發展追求的重要內容,也是防範社會風險、化解糾紛矛盾的重要手段。」褚宸舸說,當前應著力構建多力量合作,多部門、多機構協同的風險預防機制,「尤其要營造和諧家庭氛圍,發揮家庭成員相互心理支持的作用。」

當前,暴力恐怖、黑惡勢力、新型網絡犯罪和跨國犯罪等成為影響平安中國建設的突出問題。如何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保持社會和諧穩定?褚宸舸認為,應堅持把預測預警預防作為根本任務,努力打造矛盾風險防控新模式。深入研判新時代各種風險及其治理原理,提升風險防範化解能力。加強政法機關管理、服務社會的職能。多元主體協同治理、多種手段綜合防控。構建源頭治理,打防結合、整體防控,構建防範、控制、服務相互融通的立體化防控體系。強調人民治安理念,貫徹「楓橋式」社區警務模式。塑造風險防範共同體,以人民為中心,發動和依靠群眾參與,專群結合、群防群治,重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強調以理服人。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14日 05版)

相關焦點

  • 更高水平的平安濟南,以安全護佑民生助力發展
    原標題:更高水平的平安濟南,以安全護佑民生助發展——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精神解讀之十三安全,是市民在說起濟南時頻頻提及的一個關鍵詞,更是外界對這座城市的普遍感受。的確,平安濟南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的靚麗名片。回望「十三五」,平安濟南建設成效明顯。在《中國城市公共安全感調查報告》中,濟南市已連續多年名列前茅。
  • 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對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作出重要部署,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提供了根本遵循。
  • 平安重慶建設工作會議召開!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重慶
    一起來看看——切實深化思想認識,認真履行建設更高水平平安重慶的新使命平安是極其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建設更高水平平安重慶,是各級各部門在新發展階段必須履行的新使命。我們要進一步深化思想認識、提高政治站位,學深悟透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
  • ...建設強省會 貫徹落實市委全會精神」更高水平的平安濟南,以安全...
    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濟南市委關於制定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濟南」。濟南將全面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把安全發展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加強系統治理,把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之時,把安全風險化解在成災之前,把省會安全的防線築得更實更牢。
  • 陳一新: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助推「中國之治」再創新奇蹟
    陳一新圍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平安中國建設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加快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助推「中國之治」再創新奇蹟,從政法工作角度談認識談體會,與學員們探討交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建設平安中國的戰略目標、總體思路和重點任務,多次對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作出重要指示,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理解、堅決貫徹,不斷提高平安中國建設水平,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 在統籌發展和安全中譜寫「兩大奇蹟」新篇章
    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們所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隨著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繼續創造「兩大奇蹟」,必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一)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和目的,沒有發展就沒有真正的安全。
  • 新時期統籌發展與安全的根本遵循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安全問題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把「處理好發展和安全的關係,有效防範和應對可能影響現代化進程的系統性風險」作為注意把握的五大原則之一,並就統籌發展與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做出戰略部署。如何貫徹好五中全會精神,在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建設中走在前列,是青島市各級各部門和廣大領導幹部需要認真思考研究的問題。
  • 【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解讀】築牢安全屏障 建設平安中國
    【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解讀】築牢安全屏障 建設平安中國 2020-12-08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注重處理好發展和安全的關係,就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提出明確要求、作出工作部署,對在複雜環境下更好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
  • 打造「三張平安圖」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光明
    據觀察,2020年以來,光明區按照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開拓創新,奮發有為,全面深化平安光明、法治光明和幸福光明建設,為全區改革發展穩定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平安建設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訴求身邊解決群眾獲得感滿滿百姓的幸福感與基層治理息息相關。
  • 大檢察官訪談|統籌發展與安全 為建設壯美廣西作出檢察新貢獻
    統籌發展與安全 為建設壯美廣西作出檢察新貢獻   ——專訪二級大檢察官、廣西壯族自治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崔智友 崔智友表示,全區檢察機關要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立足檢察職能依法懲治和預防經濟金融領域犯罪,推出更多更實舉措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更好保障創新驅動發展,服務保障「一帶一路」、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 統籌發展和安全的理論邏輯與實踐要求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不安全會對發展造成極大衝擊,甚至會使發展難以為繼,沒有安全的發展是脆弱的、不穩定的。回顧新中國成立之初,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到「一五」計劃完成之際,我國工業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前進了一大步,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 黑龍江:統籌發展和安全 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大局
    黑龍江:統籌發展和安全 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大局 2020-12-22 15: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平安中國建設】周強主持召開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會議強調 為建設更...
    周強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在平安中國建設工作會議上的部署要求,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促進全面提昇平安中國建設科學化、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努力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創造安全穩定的政治社會環境。
  • 凝聚合力 共建平安嘉祥
    12月18日,平安嘉祥建設工作會議召開,縣委副書記江峰,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宮磊參加會議。江峰在講話中強調,全縣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增強建設更高水平平安嘉祥的思想行動自覺,牢牢把握建設更高水平平安嘉祥的總體思路,為嘉祥高質量發展創造安全穩定的政治社會環境。江峰要求,要堅持以政治安全為核心,提升防範打擊實效。
  • 郴州:圍繞落實「三高四新」戰略統籌抓好安全和高質量發展
    在北湖區新田嶺鎢業填充站,劉志仁詳細了解項目建設進展和安全生產工作情況。「項目規模有多大?生產情況如何?…」在北湖區新田嶺鎢業填充站,劉志仁詳細了解項目建設進展和安全生產工作情況。新田嶺鎢業填充站建成後年填充尾砂50萬立方米,能有效解決新田嶺尾砂庫庫容不足的問題,提高礦石回採率,為新田嶺無尾礦石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 【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王安中:以治理現代化助推平安安康建設
    安康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王安中平安是老百姓解決溫飽後的第一需求,是極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安康將本著「高質高效、實戰實用」原則持續優化綜治中心建設,充分運用智慧治理推進安康善治新時代,加快建設更高水平平安安康、法治安康、幸福安康,為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提供堅強有力保障。以全方位網格治理服務群眾。
  • 以新思想新理念凝心聚力統籌推進新時代監獄工作新發展
    我們將立足「十四五」規劃發展要求,把監獄工作納入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監獄機關是政治機關、法治部門,監獄人民警察是紀律部隊」的定位,提高政治站位,堅守安全底線,踐行改造宗旨,嚴格刑罰執行,深化科技應用,打造過硬隊伍,堅持「四化」(法治化、規範化、正規化、智慧化)監獄工作目標,積極推動工作理念、管理體制和工作指導「三個轉變」,健全安全監管、科學改造
  • 「平安中國」的名片更加閃亮(「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
    習近平總書記對平安中國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近年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紮實開展平安中國建設,為推動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保障人民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十三五」期間,我國平安建設的體制機制逐步完善,風險防控的整體水平穩步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今天的中國,呈現給世界的不僅有波瀾壯闊的改革發展圖景,還有社會平安祥和穩定。
  • 持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有的放矢)
    李建偉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把「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作為「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的重要內容,作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戰略部署。這必將有力推動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不斷增進人民健康福祉。「十四五」時期,我們要採取更加有力舉措,把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進一步夯實增進民生福祉的健康基石。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健康中國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制定和出臺一系列改革舉措,推動衛生健康事業取得長足發展,人民健康水平顯著提高。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