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故事:如何鑑別故意傷害罪和過失致人死亡罪?

2021-02-14 三方說法

三天前,陳某剛剛買來不久的手機丟了。三天後,陳某發現同公司的閔某新換了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型號的手機。鑑於閔某與陳某向來有矛盾,陳某懷疑閔某偷了自己的手機。於是質問閔某。閔某不承認,並指責陳某冤枉自己。閔某不服氣地大聲說道:「難道同一款手機,你能買,我就不能買了麼?」

 

晚上回到家裡,陳某越想越氣憤,覺得閔某一定是為了洩憤故意盜竊了自己的手機。第二天晚上,陳某召集了一幫兄弟,堵截在閔某下班回家的路上,強行讓閔某上了一輛汽車,並將其帶到一處僻靜的河邊。閔某正準備報警,他的手機卻被一旁陳某的兄弟搶走了。這時,陳某出現了,再次質問他是否偷了手機。閔某否認。陳某及其兄弟對閔某拳打腳踢。閔某慌不擇路,撲通一聲跳進了河裡。陳某和他的兄弟們悻悻地離開了。

閔某由於不會遊泳,加上河水又深又冷,在掙扎無人救援之後,過不多久便溺水身亡。此後,陳某以故意傷害罪被提起公訴。一審法院判處陳某有期徒刑十年。陳某不服,提出上訴。

二審開庭之時,陳某的辯護律師認為一審量刑過重。一方面,陳某聚眾毆打閔某並未造成重大傷害,另一方面,陳某並沒有主觀上剝奪閔某生命的意圖。

經審理,法庭認為被告人毆打被害人致被害人無奈中只能選擇跳河躲避,被告人對被害人是否會遊泳並不知道,該條河水位高、水較深,被告人應當預見到被害人跳入河中後可能因為不會遊泳而溺水身亡,但因疏忽大意沒有預見,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陳某的刑期由十年改判為五年。陳某及其家人對律師努力之後的二審結果十分滿意。

故意傷害罪和過失致人死亡罪看似具有交集但其實是比較容易區別的。故意傷害致死以具有傷害的故意為前提,而過失致人死亡行為中則沒有傷害他人身體的故意。區分二者的關鍵在於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傷害的故意。認定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傷害的故意應綜合全案考察主客觀方面因素,分析行為人是否具有傷害他人的故意,是有意傷害他人還是只出於一般毆打的意圖而過失或意外地致人死亡。

 

我們認為,當事人的權益至關重要,即使是一起看似簡單的小案,也務必做到量刑準確。感謝律師,讓依法審判的過程有了更專業的保障,也讓當事人受到最公正的裁判。

相關焦點

  • 如何準確認定過失致人死亡罪與故意傷害罪(致死)——香坊區法院審理郭某故意傷害致死案
    第二種意見認為,被告人郭某某的行為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本案認定郭某某犯故意傷害罪(致死)的證據不足,現有證據證實郭某某系無證行醫,加之其辯解系被害人丁某某不配合治療才對其毆打,又擅自用腳踩擀麵杖擀壓丁某某背部才致丁某某死亡,故認定過失致人死亡罪為宜。    我們同意第一種意見。
  • 輕微暴力致人死亡如何定性(故意傷害、過失致人死亡、意外事件)
    、拍打等衝突行為,輕微暴力作用於正常體質或者特殊體質的被害人,導致被害人死亡的定性應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導致定性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行為人主觀方面是否具有傷害的故意還是一般毆打的故意,具有傷害的故意,則一般認定為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
  • 辦理故意傷害罪案件要領——以17個判例為視角
    罪的成立,可能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如果同時缺乏過失致人死亡罪的實行行為,則過失致人死亡罪亦不能成立,而屬於意外事件。  關於如何具體區分故意傷害致死與故意殺人,有學者提出,以下事實值得考慮:案件的起因;被告人與被害人平時的關係怎樣;犯罪有無預謀和準備,以及是怎樣預謀和準備的;傷害的部位;犯罪行為有沒有節制;犯罪人的一貫表現;犯罪後態度和表現,等等。另有學者主張,認定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時,應當採取從客觀到主觀的路徑。
  • 兩高一部:盜竊破壞窨井蓋致人傷亡 以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定罪...
    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公安部日前聯合發布《關於辦理涉窨井蓋相關刑事案件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明確了管理人員職責,若失職瀆職致窨井「吃人」,將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全文如下:近年來,因盜竊、破壞窨井蓋等行為導致人員傷亡事故多發,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社會反映強烈。
  • 「上海醉酒男子被碾身亡」,律師談:過失致死和故意殺人的區別
    上海寶山區人民檢察院以過失致人死亡罪對司機朱某提起公訴,法院以過失致人死亡罪判處該男子有期徒刑三年零六個月。同時該男子向被害人家屬賠償50萬元人民幣達成了和解。這起案件引起了很大爭議,爭議點在於,司機朱某究竟是屬於故意殺人還是過失殺人。在刑法上,這兩種罪名對應的量刑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故意殺人罪,最高可以判處死刑;而過失致人死亡罪,根據情節輕重情況,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工廠內倒車不慎致人死亡,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被判刑!
    博法律師說被告人吳某明在非公共運輸道路上,在倒車過程中由於疏忽大意的過失,致一人死亡,其行為已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經鑑定:唐某元系車輛碾壓致重度顱腦損傷、右側胸廓多發性肋骨粉碎性骨折、骨盆粉碎性骨折、右側胸腹部多臟器損傷死亡。案發後,被告人吳某明第一時間請人幫忙報警,並在原地等待警察的到來。同時吳某明及吳某明所在的公司及時與死者家屬進行溝通,並積極作出賠償,共賠償死者方52萬元,取得了對方的諒解。
  • 輕微暴力致特異體質人死亡如何認定
    此次輕微暴力事件是導致王某心肌梗死致心臟破裂的誘發因素。爭議:一、實施暴力造成損害後果,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二、存在故意傷害主觀目的,構成故意傷害罪。三、主觀方面無過失,屬於意外事件。針對人身非法使用暴力,可能構成故意殺人罪、過失致人死亡罪、故意傷害罪等罪名。在司法實踐中需要注意的是,並非任何暴力都具有實行行為性,只有具有實行行為性的暴力才能以過失致人死亡罪、故意傷害罪等犯罪論處。對不具有實行行為性的輕微暴力,即使客觀上造成了致人死亡的結果,也不應當以上述犯罪論處。所謂的「實行行為性」,是指實行行為並非泛指任何與危害結果具有某種聯繫的行為,而必須是類型性的法益侵害行為。
  • 對傷害致特異體質人死亡案件量刑應慎重
    如果在鑑定意見中能對疾病的嚴重程度及對死亡所起作用的大小作出明確結論,就能相對準確地知道行為人的行為對致人死亡所起的作用,這樣有利於司法人員作出客觀的評判。     筆者認為,對致特異體質人死亡案件的量刑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是過失致特異體質人死亡的量刑分析。刑法第233條規定,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關於過失致人死亡罪的11條裁判規則
    二被告人的侵害行為和對可能出現的被害人死亡後果的過失,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刑事審判參考》第370號案例:李寧、王昌兵過失致人死亡案)3.實施一般毆打導致特異體質被害人死亡的,可能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行為人因民間糾紛與被害人互相廝打,對被害人實施輕微暴力,導致有特異體質的被害人病死亡的,認定為過失致人死亡罪。
  • 貨車司機因過失致人死亡罪被判刑!
    重型普通貨車*圖片來源網絡,與此案無關17時許,裝載完畢後,被告人黃某某在貨車的吊臂未收好的情況下駕車前行,行駛至中洲鎮富崗村路段時,貨車的吊臂將橫跨道路上空的通信光纜和水管刮落地面。黃某某沒有報警等候處理便駛離現場。18時許,被害人韋某某駕駛普通二輪摩託車行駛至現場時被通信光纜勾勒頸部倒地受傷,經醫院搶救無效於當天死亡。
  • 對於人身傷害類案件,故意傷害還是過失傷人該如何界定?
    在司法實踐中,對於人身傷害類案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經常會主張自己是過失傷人,從而得到從輕處罰。那麼,是其一經主張即可成立嗎?故意傷害還是過失傷人又該如何界定呢?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但是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死亡的,主體為已滿14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其主觀方面為非法傷害他人身體健康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
  • 過失致人受傷或死亡,是否承擔刑事責任?及需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
    俗話說,「殺人償命,天經地義」,我們知道故意傷害他人會受到法律的嚴懲,《刑法》中對於故意傷害他人有著明確規定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 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 生殺予奪、安忍殘賊:故意殺人和故意傷害的罪與罰
    自古以來我國便有「殺人償命」的說法,時至今日我國《刑法》中針對故意殺人罪的死刑條款依然印照著這句話。作為侵犯人身權利犯罪中最惡劣的罪名,故意殺人罪被社會所不齒。與之相對的過失致人死亡罪,是從主觀要件上進行區分,最高刑也從死刑降到了七年以下。
  • 審理故意傷害罪應注意的問題有什麼,是哪些?
    故意傷害罪是刑法中適用最為普遍的罪名之一。各種糾紛爭吵,矛盾進一步升級後,最後往往歸結到「拳頭解決」,傷情達輕傷就涉嫌故意傷害罪,必須立案追訴。那麼審理故意傷害罪應注意的問題有什麼,是哪些?
  • 刑法: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
    ②故意傷害罪第234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只能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也就是說,故意傷害罪一般處三年以下,比較嚴重的3-10年,特別惡劣的10年以上無期或者死刑。
  • 故意傷害罪死刑適用的情形有什麼,是哪些?
    故意傷害罪,是指針對故意地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而定的罪。中國刑法中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的一種。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案件可處死刑,那麼故意傷害罪死刑適用的情形有什麼,是哪些?
  • 因過失致人死亡罪被判刑
    都市快報訊 老司機都知道,在路邊停車,下車前應該有三個步驟:一是看反光鏡,看後面有沒有車輛和行人;二是慢慢把車門打開一條縫,再觀察下後面有沒有車輛和行人;三是確認沒有車輛和行人後,再開門下車。40多歲的杭州男子鄧某因為一個動作沒到位,就釀成了大禍。6月12日下午,西湖法院開庭審理了這起過失致人死亡案。
  • 蘇州男子因勸架惹官司,過失致人死亡被判刑2年
    據上遊新聞記者獲取的判決書及庭審記錄顯示,儘管公訴方認為吳偉康確有見義勇為的行為,但因事發在其見義勇為之後,一審法院最終以吳偉康犯過失致人死亡罪,判處其有期徒刑2年。「一直是他在追我,摔倒後他還起來拿刀繼續追殺我,當時什麼事情都沒有。19天後,陳某死亡,我成了犯罪嫌疑人。」因不服一審判決,吳偉康提起上訴。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後認為事實不清,發回重審。
  • 【人民法院報】駕車過失致人死亡,交強險是否理賠?
    【人民法院報】駕車過失致人死亡,交強險是否理賠?2013年12月11日,張某以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五年零六個月。2014年2月,因張某的車輛投保了交強險和第三者責任險,賴老太的女兒將保險公司和張某一併訴至海安縣人民法院,要求被告保險公司給付其因賴老太傷亡產生的醫療費、死亡賠償金等合計8.4萬元。案件審理期間,2014年4月,張某通過她的親戚繳納了2.5萬元賠償款。
  • 屯昌一小孩坐在小區路面上遭遇車禍 肇事司機以過失致人死亡罪獲刑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29日消息(記者 陳棟)小語(化名)正坐在小區路面上,突然一陣急促的剎車聲打破了小區的寧靜,剎那間就釀成了一出讓人心痛的悲劇。近日,海南省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此案作出終審裁定,肇事司機以過失致人死亡罪獲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