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車評人花式誇讚大陸「新勢力」:你想不到自主品牌強到什麼地步

2020-12-20 觀察者網

(文/潘昱辰 編輯/徐喆)曾報導「大陸人民吃不起榨菜」、「吃不起茶葉蛋」等匪夷所思言論的臺灣媒體,近日卻「一反常態」,對大陸汽車產業的發展成果不吝溢美之詞。

「你想像不到(中國大陸)自主品牌強到了什麼地步。」在日前臺灣東森財經新聞的《夢想街57號》節目中,「汽車達人」程志熙盛讚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稱其是能夠比肩奔馳、寶馬的豪華品牌。

「大陸汽車一日千裡」

「大陸的汽車,真是一日千裡,絕對不誇張。如果只是關注臺灣市場的觀眾,你可能真的沒法想像,這些自主品牌現在到底強到什麼地步。」程志熙在節目中如是說。

「汽車達人」程志熙

程志熙宣稱,很多人覺得當下「最紅的品牌」是比亞迪,但他認為是理想汽車。「比亞迪的秦、漢還有一點過去自主品牌的影子。但理想汽車根本就是一個豪華品牌,真的想不到。「

程志熙稱理想汽車不像比亞迪,沒有過去自主品牌的影子

程志熙表示,理想ONE的車身尺寸與寶馬X7相當,同時提供6座和7座。「我們常說奔馳有兩個屏幕(MBUX),但理想ONE有四個屏幕,光中控臺就有三個,每個屏幕功能還都不一樣。」他還特別強調,理想ONE和特斯拉一樣具備空中升級(OTA)能力。

不過,程志熙的說辭仍有紕漏之處,例如,他提到理想汽車擁有一個「女王模式」,能夠讓副駕座椅的乘客(一般為女性)完全躺平,但實際上這個模式是另一家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的選裝功能。

聽完程志熙的介紹,不少嘉賓表示難以置信。另一位車評人謝宗桓則附和說,像理想ONE「這麼高端的汽車,擁有寶馬X5的最高級別車型的配置,售價卻只有後者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左二為謝宗桓

謝宗桓還提及了理想ONE的動力並非純電動,而是增程式系統,續航裡程能夠達到800km,相當於繞臺灣島一周。

在得到臺灣車評人誇讚後,理想汽車官方也轉發微博跟進造勢:「 看得出來,嘉賓還是做了很多功課的」。

而參與節目的車評人謝宗桓也在個人微博中對《夢想街57號》節目組表示感謝,並稱「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讓臺灣的朋友多了解大陸,更希望他們可以了解我的苦心」。

臺媒報導頻鬧笑話

正如謝宗桓所言,儘管中國早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和新能源汽車市場,且絕大部分銷量來自於大陸,但此前一些臺媒對大陸汽車發展的認知依然處於非常膚淺的階段。

最為出名的笑話來自「曹科長」曹長青,他在2018年8月的一檔《政經看民視》欄目中,稱臺灣汽車品牌納智捷上半年在大陸銷量為0臺,從而得出「14億人口卻買不起納智捷,大陸經濟糟糕」的結論,引發網友群嘲。

2018年,「曹科長」以納智捷銷量為0與大陸經濟糟糕劃等號,引發網友群嘲

諷刺的是,「曹科長」的神論對納智捷的銷量回升產生任何幫助,反而使這家臺灣車企在大陸的市場進一步萎縮。至今年6月,更有臺媒報導稱納智捷即將與大陸夥伴東風汽車結束合作,退出大陸市場。

「臺灣對大陸市場的觀察角度有時不準確,沒有理解到大陸市場的消費升級,反而認為大陸市場嚴重消費低迷。這也誤導了臺企的判斷。」在納智捷被曝將退出大陸市場後,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不無惋惜地表示,納智捷的失敗與臺灣媒體的報導以及「曹科長」之流不無關係。

然而不少臺媒對大陸汽車產業的理解特別是"新四化"的發展依舊沒有長進,今年3月,一則關於臺媒嘲諷國內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的視頻在網絡引起熱議:一個名為莊正賢的「臺灣專家」聲稱大陸最大的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不會製造三元鋰電池,只能造十年前的老電池」。

結果,寧德時代及其供應夥伴實在「憋不住笑」,連發11條微博,直呼「末將不服!請大家評評理~」

莊正賢稱寧德時代不會做三元鋰電池

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臺灣地區汽車總銷量為43.98萬輛,同比微增1.1%,僅僅佔到中國市場去年總銷量的2%;其中銷量最高的乘用車為進口豐田卡羅拉,全年僅銷售3萬輛出頭,僅僅相當於大陸的一汽豐田卡羅拉一個月的銷量。

根據乘聯會公布的數據,被程志熙、謝宗桓等人「怒贊」的理想ONE今年7月交付量為2445輛;今年前7個月,理想ONE共計交付11945輛,作為一家僅僅交付8個月、單車售價在30萬元以上的新勢力車企,其月均交付數量已經與臺灣銷量最高、單車售價15萬元左右的卡羅拉相當。

理想汽車成立於2015年,由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創立,目前在售的唯一一款車型即理想ONE,採用增程式動力系統,只推出一款配置,售價為32.8萬元。

理想ONE於2019年12月正式向用戶開啟交付,今年6月,理想汽車宣布共計交付超過1萬輛理想ONE,是國內新勢力中最快達到這一目標的企業。

理想ONE

作為造車新勢力,自成立以來理想汽車已經經歷過數輪融資,累計融資額超過120億元,主要投資方包括王興的美團網等。今年7月,理想汽車向美國證監會提交了IPO招股書,並於當地時間7月30日正式在納斯達克上市。截至8月12日美股收盤,理想汽車股價跌2.13%,報收15.66美元。

不過理想汽車也並非程志熙們所言的那樣盡善盡美。自交付以來,已有數名車主的理想ONE發生了動力總成引起的故障。此外,在最近三個月內,理想汽車已經發生了兩起起火事故。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成長的煩惱,造車新勢力是顛覆者還是裸泳者?
    2020年,是中國的造車新勢力確定格局之年,也是確定命運之年。在此之前,從融資、建廠量產、智能研發等方面考量,一些造車新勢力企業早已脫穎而出,但是這一切都需要經受市場的檢驗,而銷量是這種考驗的唯一數據指標,對頭部玩家更是如此。那些實力雄厚的、體系能力強的造車新勢力,將會在這個艱難的年度脫穎而出,確定新能源車的未來格局。
  • 這個臺灣人連贊3遍大陸——非常強,非常強,非常強!
    一個臺灣人連續三句讚嘆——中國非常強,非常強,非常強!在6月10日播出的臺灣財經節目《老謝看世界》中,嘉賓呂宗耀從三個方面分析了債券評等對中國經濟基本面的影響。這裡有一個新聞背景,即5月24日,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宣布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
  • 2020年11月國內新能源車銷量排行榜完整版,造車新勢力難有起色
    車矩陣車評:12月13日,國內汽車銷量統計發布權威機構乘聯會重磅發布2020年11月國內新能源車銷量排行榜,11月份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17.1萬輛,同比增長139.2%,環比增長28.2%;累計銷量90.5萬輛,同比下降2.9%。
  • 對標造車新勢力,新寶駿憑藉的是什麼?
    當一輛汽車能夠聽懂車主的想法,並去執行相應的語音指令,那麼車內或許就不再需要物理按鍵了,一切的動作動動嘴就能完成,這樣的用車場景也是時下造車新勢力發展的主流方向。不同於汽油車,新造車勢力的主要優勢是方便上綠牌,其次智能網聯和智能駕駛是它們打動和取悅消費者的最重要方向。
  • 黃介正語中評:臺灣怕沒有交流 不是大陸
  • 寶島臺灣省什麼品牌的車最吃香?看到銷量冠軍後,跟大陸沒啥區別
    大家有沒有想過,在中國的寶島臺灣省,臺灣人喜歡開什麼車呢?在寶島臺灣,他們銷量最好的車是什麼呢?事實上,我相信大家都會很好奇,在臺灣,銷量最好的車是不是跟大陸一樣,他們也喜歡大眾嗎?他們也喜歡開日系車嗎?BBA對他們來說,是不是一樣受歡迎?
  • 中國車企員工返崗率已達86%,自主品牌兩極分化加劇
    由於豪華車品牌產品布局不斷下探,價格也隨之下壓,在此情況下,市場普遍認為對合資/自主車企的衝擊較多,主流合資品牌走勢總體偏弱,自主品牌兩極分化則愈發明顯,邊緣車企面臨加速淘汰的命運。豪華品牌抗風險能力強3月車市跌幅的行業平均線超過43.3%,因此,綜合多家車企3月份的表現,即使是上汽大眾、廣汽本田、東風日產等主流合資車企,銷量幾乎是處於「腰斬」的狀態,但反觀一線豪華品牌的表現卻異常亮眼,尤其是北京奔馳、華晨寶馬兩家豪華品牌,以第5名和第10名的排名進入前十。
  • 自主品牌汽車2020關鍵詞
    對於所有人來說,2020都是非常特殊且記憶深刻的一年。在這個「黑天鵝」與「灰犀牛」交織出現的時間節點上,中國汽車市場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見證了從「增量時代」向「存量時代」的轉變,更是在汽車「新四化」的浪潮中尋找著更進一步的新機遇。
  • 臺灣專家:大陸人很窮,買不起我們的車!對此,網友也是積極回應
    臺灣專家:大陸人很窮,買不起我們的車!對此,網友也是積極回應隨著現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經濟收入不斷提高,買車對於人們來說已經不是一件難以辦到的事情了,要說到買車很多人肯定是想買一臺自己喜歡的,外觀時尚、寬敞大氣、性價比高、省油的車輛,但小編想說一句做夢可能就能買到,家用車哪有這麼好的,要是多花點錢還可以買到自己想要的。
  • 路咖評:李書福預言成真?回顧2019的造車新勢力
    人類總愛預言,如果能一語成真,多少有一些運氣成分,但每每能語出驚人卻又變為現實,莫不是有大智慧的人。關於造車新勢力的預言,回顧剛剛過去的2019年,中國品牌領頭羊吉利汽車老闆李書福,2018年的那句"造車新勢力,大多不靠譜。老百姓掙點錢不容易,別忽悠!",似乎正在變為現實。
  • 恪守品質:自主品牌成功的根基
    品質提升源自研發我國的消費者對自主品牌從「質量堪憂」、「不敢買」到現在將自主品牌、國外品牌一併納入購車意向之中,還是歸功於自主車型技術上的提升。江汽集團董事長安進介紹「新四化」成果近年來,自主品牌深耕技術研發,作為老牌國企的江汽集團持續多年把銷售收入的3%-5%投入到技術研發中。
  • 從「大」到「強」,看這些自主品牌如何強勢崛起?
    而除了國漫的崛起,讓人為之稱道的還有中國汽車工業所展現出的「中國速度」,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這些年不斷崛起的優秀自主品牌。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裡,紅旗發布了多款車型,從紅旗H5到紅旗HS7、HS5,再到最近的紅旗H9,紅旗汽車憑藉其豪華的做工、越級的配置、出色的性能,頻繁刷爆國內外市場眼球。其優異的市場表現和良好的市場反饋都足以說明紅旗汽車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當然,紅旗汽車對於國人的意義遠不止銷量數據的堆砌,我們更願意關注其品牌的價值意義,它是我國車企少不了的一個標誌性品牌,就像英國的路虎,美國的林肯,都是行業的領航者。
  • 東風集團創業板史上最大IPO背後:自主品牌受困 新能源車路線不被看好
    其實,作為車企巨頭的東風集團,早在15年前就已登陸港股上市。而這次東風集團回歸A股消息一出,迅速引起行業熱議。對於此舉背後的意圖,不少行業分析人士認為,東風集團欲借上市突破自主品牌之困,從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博得一席之地。
  • 做自主品牌要一顆謙卑的心
    今年1~7月,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356.41萬輛,同比增長1.2%,低於乘用車總體增長速度6.4%;自主品牌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0.8%,市場份額同比下降2.6%;合資品牌全面正增長,而排名前十的自主品牌有5家是負增長;7月份自主品牌單月銷量已經連續5個月下滑,總體市場份額創下了2008年9月以來的新低。
  • 世界500強背景,50多年造車經驗,中國又一高端汽車品牌嵐圖發布
    【有車以後 新聞】7月17日晚,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公司)在武漢發布全新高端電動品牌的中文名「嵐圖」及品牌 LOGO。接下來通過下面幾個問題,帶你了解一下這個全新的汽車品牌。嵐圖汽車高管團隊相比造車新勢力有何優勢?相比蔚來、小鵬、理想這些造車新勢力,嵐圖有什麼優勢?事實上,嵐圖並不是從零開始,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華晨破產與天美入局,自主品牌汽車有退有進,淘汰賽遠未結束?
    眾所周知,華晨曾是自主品牌的主力,中華品牌推出高端轎車的時候,如今的吉利、長城、比亞迪這幾大頭牌才剛剛起步。現在如此巨大的反差,讓人覺得恍如隔世。聯想到某網際網路圈兒大佬提出的中國自主品牌汽車「3+3+3+3」格局,仿佛自主品牌淘汰賽已經結束。但事實並非如此,雖然頭部陣營實力越來越強,但是二線陣營也並未完全放棄,而且還不時有新人來淘金。
  • 臺灣「自主國防」的前世今生
    作為關注軍事問題多年的「老幫菜」,今兒想不到什麼話題好寫,擇日不如撞日,那今兒就說說。
  • 拔高品牌調性 自主品牌用新能源行得通嗎
    顯然,當前國內汽車市場處於縮量競爭的新階段。存量競爭比拼一是技術積澱,二就是品牌效應。但是,不管是銷量不斷滑坡的國企自主,還是看似數字喜人的民企自主,都面臨一個核心的問題,品牌調性拔升舉步維艱,品牌溢價難以打出來,原因還得從它們的歷史根源講起。自主品牌造車歷史展演筆者在這以特點最為鮮明的東風汽車、比亞迪和吉利展開。
  • 打破日系車壟斷?頭部自主品牌組建動力聯盟 華系車終於發力了
    最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自主品牌在宣傳自己的新產品時在做競品選擇時都不再拿同級的華系車型做對比,統統選擇價格更高的合資品牌。這種情況自然是自主廠家對自己產品有信心的體現,但接下來我要講的事或許才是最真正的原因。
  • 大陸人眼中的臺灣
    東西主幹叫「忠孝路」,南北縱橫叫「復興路」;還有仁一路、信二路、義三路、愛四路、一心路、二聖路、三多路、四維路、五福路、六合路、七賢路、八德路、九如路、十全路。他們的機場翻修,會一步一個道歉啟事。謙恭本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公權更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