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老夫子:學著司馬光砸缸,結果把大番薯的頭砸出一個大包!

2020-12-23 每日樂趣圖

歡迎來到本期內容,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依然是經典的漫畫老夫子哦,如果喜歡的話請多多點讚支持哦,話不多說,讓我們開始今天的漫畫之旅吧!▼老夫子最近失眠,於是來到老趙開的藥店買了一瓶安眠藥,回家服了藥本想著美美地睡上一覺,結果不成想半天了一點困意都沒有,老夫子覺得自己被老趙給騙了,於是氣衝衝的去找老趙算帳,沒想到剛到藥店就呼呼大睡,看來藥效還是很明顯的,就是起效有點慢呀。

▼忙碌一天美美的泡個熱水澡,簡直不要太舒坦,但是就這麼泡澡總覺得少了些什麼,沒錯就是少一個小船玩具,瞬間泡澡不那麼枯燥了啊,哈哈男人的快樂就是這麼簡單!

▼一個電話響起,三個熱戀中的男人瞬間激動了起來,老夫子秦先生大番薯都覺得是自己的熱戀對象打來的,爭相搶著接電話,結果可就悲劇了,這下三個人誰都接不到這通電話了。

▼老夫子和大番薯正看著水缸裡的魚呢,突然大番薯不小心掉進了水缸,老夫子反應倒是快,瞬間想起來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拿起剛剛給大番薯墊腳的石頭就砸了進去,哈哈其實水缸這麼淺大番薯根本沒事,這大石頭砸下去反而把他頭上砸出一個大包,真是雪上加霜啊。

老夫子今天去店裡買衣服,挑挑揀揀讓銷售員換了一件又一件,結果哪個都看不上。店員一開始態度還很好,後來逐漸開始暴躁:這人怕是單純來找茬的吧!在老夫子挑了將近半個櫃檯的衣服後,店員終於忍不住了,看我直接賞你一錘子!

好啦本篇的漫畫老夫子就是這麼多啦,如果你喜歡本篇內容的話歡迎評論關注哦,我會堅持每天更新的!

相關焦點

  • 當司馬光砸缸遇上槓精
    眼瞅要出人命,其他小兒登時嚇得驚慌失措,一個個全撒丫子跑沒了影。眨眼之間,事發現場只剩下咱們的砸缸小英雄司馬光。生死關頭,司馬光出手了:舉石,砸缸,缸破,水洩,得救。整個施救過程可謂一氣呵成,奪命危險就此化解。這個典故,意在表明司馬光的聰明沉著,臨危不亂,非常適合用來教化、啟蒙孩童天性。
  •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戶曉,砸的真的是缸嗎?
    近年來,有學者從缸的器形和製作工藝等方面對「司馬光砸缸」提出質疑,認為司馬光砸的應該不是「缸」。那麼事實真相又是如何呢?  宋代水缸難以溺死孩童  缸是我國古代常見的容器,它下窄上寬,敞口,體積有大有小。小的缸多為文房用具,置於室內;大的缸多為水缸,常擺放於庭院中央。古代水缸的主要用途是汲水、滅火,水缸裡還可以養魚、養花,這也是中式園林的一道別樣景致。
  • 新司馬光砸缸之司馬缸砸光
    明《三才圖會》裡的司馬光畫像作者:南航  話說七歲的司馬光砸缸救小夥伴成名之後,深刻意識到每隻水缸都有可能是張著大口
  • 司馬光到底有沒有砸缸?真相應該是這樣的-歷史,司馬光,砸缸,甕...
    前日恰巧於某節目中看到兩位文博專家竟因為「司馬光砸缸」這一「常識」展開了唇槍舌戰:一位從文獻資料論證,司馬光確實砸了缸救了人,一位從考古文物考證,宋代壓根兒燒不出能淹死人的大缸,司馬光沒法兒砸缸。然後那位說砸了缸的:北宋晚期南宋早期的湖北襄陽檀溪宋代壁畫墓中的壁畫有就有水缸的形象,這就可以證明北宋生活中儲水大缸的存在。
  • 司馬光到底砸沒砸缸?明明《宋史》都有記載,為何被指出是虛構?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算是如今孩子們的啟蒙故事之一。其實小時候我總是會把砸缸的司馬光,跟「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那個司馬昭搞混,還很奇怪這個司馬是怎麼回事,小時候有勇有謀敢砸缸救人,長大了反而學壞了。
  • 司馬光砸缸救人背後的故事
    ——《宋史·司馬光傳》以上是「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可以說我們耳熟能詳,從小就聽說過這個故事,這段小文言文現在還入選了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材但我們往往關注的是司馬光的機智救人,卻忽略了被救的人。那麼這個被救的人是誰呢?他為何掉到缸裡出不來呢?司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叫上官尚光。如果去網上搜索的話,很多網文說上官尚光也是北宋宰相。
  • 小時候都學過司馬光砸缸!可你知道被救出來的小孩兒是誰嗎?
    在小學課本上,我們就聽說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當時的司馬光只有7歲,他在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忽然有一個小孩掉進了水缸,這時候其他的孩子都嚇的不知所措,司馬光卻非常淡定,然後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搬起了一塊石頭,朝大缸猛烈砸去,結果大缸被石頭砸破,而掉進缸裡的小孩兒也因此而得救。就這樣,小司馬光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神童」。
  • IG.XiaoXiao與IG.Kid老夫子大番薯系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昨日老夫子與大番薯組合來到了直播間裡為大家帶來了一場非常「經典」的對局。當然這局我們最後重點說!都是上分攻略,歡迎各大小編轉載!也別老是天天寫我們德雲色的八卦了!沒什麼熱度的!大家都看疲了!換一個口味!第一局:老夫子的徵服者蒙多!
  • 司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是誰?後來混得怎麼樣?我們需要後續的故事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讓許多人銘記於心,他的機智果敢和臨危不亂的作風被寫進了教科書,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或許是這個故事太有震撼力,導致人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司馬光的身上,以至於這麼多年來很少人會問,那個被司馬光救下來的小孩是誰?這件事的經過和結果又是如何的?
  • 司馬光砸缸真相,流傳了千年的經典故事,竟是大臣拍馬屁杜撰的
    這時,司馬光一聲不響,從旁邊撿起一塊大石頭,狠狠地向缸砸去。只聽「咣」的一聲,大缸被砸開一個大洞,水奔湧而出。這下禍闖得更大了,大家都埋怨司馬光。司馬光笑著說:「別怕!只有這樣,老員外才不會讓我們賠呢。」司馬光拽過那個孩子,說:「一會兒你鑽到缸裡,只要把衣服沾溼就行,然後就說你不小心掉到了缸裡,我為了救你,就把缸砸破了,不然你就非淹死不可。」
  • 《有一種漫畫叫做老夫子》超級想念的!
    雖然是香港漫畫,但是這個逗趣、幽默的漫畫角色,伴隨我們度過了整個童年。長衫卜帽眼鏡八字須,無論是什麼年紀,「老夫子」這個名字一定絕不陌生。想到老夫子,基本上都會想到當年去理髮店時,總會有好幾本已經被翻得有點爛爛的老夫子漫畫書。當然,還有以前上學的時候,都會對長得矮小的同學開玩笑說:「哇哈哈!你是大番薯啊!」雖然一直取笑朋友是大番薯,但真的沒有要嘲笑的意思啊!
  • 在司馬光砸缸的背後,小孩子之間的事為何流傳這麼廣?
    其中司馬光砸缸就是一個人人口口相傳的故事。在這個事件裡面,主人公的智慧,勇敢,冷靜在和其他小朋友的對比下被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也就是為什麼他的會被後人記住的一個原因。但是在這個7歲小孩子砸缸救人的背後,是存在著一些沒有被提及到的故事的。下面就由我給大家講一下吧。首先這個故事之所以能夠被我們這麼多人熟知故事,是因為。他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故事,並不是一些無從考證的野史。
  • 司馬光真的砸過缸嗎?
    作者 宋宇晟製圖 張艦元絕大多數中國人童年都聽過一個叫「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 司馬光的故事不僅僅是砸缸,還有許多
    從司馬光19年孜孜不倦編著宏篇巨製《資治通鑑》,看出他做事的堅持與堅守,幼年時的砸缸故事,更看出他做人不但是智慧,更是有勇氣、有擔當。其實,歷史上的司馬光還有許多你不知道的事。司馬光其人在歷史上,司馬光曾被奉為儒家三聖之一(其餘兩人是孔子和孟子)。《訓儉示康》收入高中語文課本。 司馬光的故事之砸缸英雄
  • 馬未都說宋代沒有大的缸,司馬光砸缸是假的嗎?這裡有答案
    司馬光砸缸沒問題,馬未都說的也沒問題,問題出在哪兒呢?【1】馬未都是城裡人,不知道農村好多地方「缸甕不分」中國的語言文化太豐富,就說這各種稱呼吧。大叔、二伯、三舅、四姑父、六姨夫……詞彙細分的忒豐富。這麼多稱呼,在英語裡面就一個 「UNCLE」就包括了。
  •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那被救的小孩到底是誰,後續為何老師不說?
    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人盡皆知,後世司馬光因為砸缸而出名,他年少時陪朋友遊玩,在朋友不慎掉入裝滿水的大缸裡時,當時還是個小朋友的落水者第一次落水,還很新奇,沒有意識到危險的存在,甚至還在水裡撲騰兩下覺得很愉快。
  • 海南日報數字報-司馬光砸的不是缸?
    這位享壽66載的政治家、歷史學家、文學家將一生的抱負寫進了那部史學巨作《資治通鑑》中,卻沒想到歷史給自己開了一個玩笑。不過,置身政壇,千古功過任人評說,多少人來了又走,所謂功名也只不過為王侯家錦上添花而已;但是砸缸救友的英雄少年,遍翻青史恐怕也只有司馬光一個。砸缸,這一英勇的行為早已融進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深處,激勵著孩子們的成長,為民族的血液中注入了責任和擔當。
  • 馬未都:司馬光砸不了缸,宋人燒不出大缸!學者:知道請君入甕嗎
    司馬光砸缸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小學語文課本上出現的文章,講的是年僅7歲的司馬光與小夥伴一起在院子裡嬉戲玩耍,那叫一個快樂,但笑著笑著有人就要哭了。這時一個小夥伴不慎跌進了一口大缸,小夥伴在裡面是一個著急,但是外面的夥伴卻手足無措。大家都很害怕進而紛紛扔下落難的小夥伴逃走了,唯獨只有一個小孩子不慌不亂,這個小孩就是司馬光。
  • 被司馬光砸缸救出來的是誰?他又是怎樣對待司馬光的,真相在這裡
    文丨曹鏡明題丨被司馬光砸缸救出來的是誰?他又是怎樣對待司馬光的?為啥知者甚少?司馬光砸缸:憑什麼司馬光流傳千古,那個小孩的感恩之舉,少有人知?相信「司馬光砸缸」的歷史故事,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即便是不知道,也會有所耳聞,然而那個被司馬光救出來的小孩是誰,如何報答司馬光的,卻所知者甚少!這就是歷史所特有的偏見,對待普通人太過無情,寧可在「司馬光砸缸」的原文中,佔用大量篇幅,來描繪司馬光如何聰明機智,喜歡閱讀、學習《春秋》一書,也不對被救者是如何報答司馬光的行為,進行記述。
  • 司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誰,為何老師從來不說?
    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應該叫司馬光砸甕,在這個故事的原文裡是可以看到的,司馬光和幾個小孩在一起玩耍,其中一個小孩很調皮爬到甕上去了,結果一不小心失足掉到大甕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