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死後83年,一封23字的密信現世,世人感嘆:諸葛亮可以瞑目了

2021-02-16 講解精彩歷史文化

眾所周知,姜維是諸葛亮嫡傳弟子,在蜀中後期人才凋零的情況下,諸葛亮也是獨木難支,在時不我待的情況下,他為了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在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依然勉為其難地六出祁山伐魏,結果最終病逝五丈原。

諸葛亮死後,伐魏的大任就給了潛心培養多年的接班人姜維。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他是一個全能型人才,他能文能武,足智多謀的人,被稱為「隴西奇才」。他實際上屬於「二進宮」之人,他原本是曹魏天水參軍,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時,用計生擒了他,在諸葛亮的「厚待」下,他選擇了歸降。他歸附蜀漢後,諸葛亮對其青睞和器重有加,先封其為將軍,後來又升遷為中監軍、徵西將軍。

諸葛亮死後,他的職務成了衛將軍。姜維為了完成恩師大業,他繼續大舉出兵北伐,然而,他的北伐之路並不順利,首先,遭遇「內部」的打壓。

因為諸葛亮欽定的「輔政大臣」費褘並不支持北他,原因是他想採取對內輕徭薄賦,與民生息,保國安民,維持蜀漢的穩定局面。受費褘掣肘,姜維的兵權被「剝奪」, 手下的兵力只有區區幾千人,如此人馬又怎能「放手大幹」的北伐呢?

公元246年,蔣琬病逝後,費褘接替他的職務,執掌朝政。費褘繼續執行蔣琬罷兵息戰、保國安民的政策。

過了7年,公元253年,在一次歡宴中,費褘被曹魏降人郭循刺殺,姜維終於來了「柳暗花明」。朝中的軍權完全落到了姜維手上。

有了軍權後,磨刀霍霍多時的姜維終於亮劍了,他比諸葛亮的六伐中原更牛,上演九伐中原之創舉。

為了勝利,改變久戰無功的尷尬態勢,姜維絞盡腦汁,加緊了對戰略、戰術的創新研究,並且鋌而走險:撤掉了前漢中守將魏延在漢中外圍精心部署的軍事據點,全面收縮防線,企圖通過誘敵深入,來大肆殲滅魏軍。

結果姜維的「冒險」並沒有取得良好效果,放棄外圍防禦,非但沒有大量殲敵,反而給了魏軍長驅直入的機會,可謂得不償失。

公元263年,魏國眼看時機成熟,魏國的「攝政王」司馬昭派出鍾會、鄧艾雙子星座率大軍伐蜀,這是魏國數十年唯一一次正面主動地進攻蜀國,結果取得的效果卻令驚嘆。

這時,蜀軍的的兵力已經全面退守漢、樂二城。而統將姜維為避劉禪最寵愛的宦官黃皓的「禍害」,屯兵沓中,以待天時。而魏軍進行軍事行動前,姜維也探得了消息,於是派人送給劉禪,讓他派兵佔據各關隘要點,早做防範。但他的書信被黃皓「卡」住了,並沒有到達劉禪手上。

因此,當鍾會、鄧艾出後,先是繞過漢、樂二城,直接西出陽安關,大軍便長驅直入了。就這樣,姜維精心設下的防線也就不攻自破了。

直到這時劉禪才慌了,忙兵禦敵。而姜維也率所擁之部屯兵劍閣與鍾會對峙。而魏國另一員大將鄧艾選擇了出奇制勝,走荒無人煙之路,順利地偷渡陰平直搗成都平原,蜀漢憑藉山川之險,也就不會迅速房倒屋塌了。

當鄧艾的魏軍如神兵天將般出現在成都城下時,蜀後主劉禪方寸大亂,急忙召朝臣相議,結果在譙周等投降派的勸說下,劉禪放棄了抵抗,獻城投降,建國43年的蜀漢至此滅亡。

在後主劉禪獻土降魏後,姜維不得已也選擇了投降,不過他並不是真心投降,而是企圖通過詐降曹魏,策反魏將鍾會,圖謀反魏,通過借刀殺和逆境轉身,實現滅掉曹魏、匡復漢室的最終目的。

事實證明,姜維果然有兩把涮子,他很快騙取了鍾會的信任,在他的勸說下,鍾會對謀反之事極為感興趣,視姜維為座上賓。

但結果仍悲催,最後姜維功虧一簣,兵敗被亂軍所殺,他的「復國夢」至此調零了。

已經放棄抵抗,舉國投降了,姜維早知大勢已去,且失去了效忠的對象,他還會死腦筋般心懷前朝、並忍辱負重、煞費苦心地策反鍾會、迎回後主嗎?這等曲折離奇且令人感動的情節,只會出現在演義小說中,在真實歷史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他是真心歸降曹魏的。後來鍾會之所以鋌而走險,意欲謀反,實屬手握重兵被司馬昭猜忌而百口莫辯,只得舉兵造反,但最終被司馬昭的政治攻勢和內外夾擊之策給徹底擊滅了。司馬昭為了徹底消滅蜀漢殘餘力量,就把降將姜維也給羅織進去了,於是誣陷他夥同鍾會造反,再將其一網打盡。

當然,關於姜維是真投降還是假投降,眾說紛紜,各執一詞。直到姜維被殺83年後 ,真相終於大白於天下了。

公元346年,東晉名將桓溫為消滅盤踞西蜀的成漢政權,再次率大軍伐蜀。桓溫的大軍一路攻城拔寨,勢如破竹,半年多時間就把成都拿下了,滅了成漢政權。結果桓溫的部將孫盛進成都後有神奇的發現,他在宮殿內存放檔案的密室中無意中看到了一封塵封已久的密信。好奇心驅使下,他打開一看驚呆了,原來這是前蜀漢大將姜維寫給後主劉禪親筆信,信的內容很簡單,只有短短23字:「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孫盛將信交給桓溫,桓溫看後喟然感嘆地說了8個字:「諸葛亮可以瞑目了!」

桓溫的8字感嘆也是世人的感嘆,他道出了姜維的「不容易」。的確,姜維一直沒有忘卻諸葛亮的遺願,以恢復蜀漢為己任,雖然最終功敗垂成。但他在人生的最後危急時刻仍不忘復國之夢。他的信就是最好證明,他投降鍾會的確是詐降,他勸劉禪忍幾天屈辱,他一定說服鍾會倒戈,舉兵擊魏,迎回後主劉禪,使社稷轉危為安。由此,可見姜維對蜀漢的赤子忠心,桓溫看信後為之唏噓感嘆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姜維的忠誠與執著,想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泉下有知,也可以瞑目了。

【免責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姜維死後83年,一封23字的密信突然現世,世人感嘆:諸葛亮可以瞑目了
    公元346年,東晉名將桓溫為消滅盤踞西蜀的成漢政權,再次率大軍伐蜀。桓溫的大軍一路攻城拔寨,勢如破竹,半年多時間就把成都拿下了,滅了成漢政權。結果桓溫的部將孫盛進成都後有神奇的發現,他在宮殿內存放檔案的密室中無意中看到了一封塵封已久的密信。
  • 姜維死後83年,一封密信現世,於是世人嘆息:諸葛亮果然沒看錯人
    姜維有著「幼麟」的稱號,是在諸葛孔明去世之後蜀國最後的名將了。諸葛亮曾經稱讚他道:「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諸葛亮可能會這裡面有吹捧的嫌疑,可是連他的對手鄧艾、鍾會對他的評價也很高,這就可以說明問題了。
  • 姜維去世82年後,一封23字密奏現世,世人感嘆:諸葛武侯可瞑目矣
    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三國亂世最閃耀的智星諸葛亮在五丈原隕落,這個亂世最精彩的時代也隨之宣告結束。在此之後,天下三分趨於穩定,後世謀臣武將的表現遠不如前人。但在這黯然失色的三國後期,也有那麼幾個值得後世推崇的人物,比如「幼麟」姜維。
  • 姜維死後82年留一封密信,為何時人感慨諸葛亮終於可瞑目了?
    畢竟是密信,所以當時很多人都痛恨姜維,說他是叛徒,擁立鍾會當蜀王,姜維也只能頂著罵名,被人唾罵。  蜀國後期人才凋零,諸葛亮也曾多次選拔人才,但是唯獨器重姜維,他原本是曹魏天水郡的中郎,得不到重用,又遭到上司的猜忌,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就投靠門下,諸葛亮也非常看重他的才能,迅速提升他為倉曹掾、奉義將軍、當陽亭侯。
  • 姜維去世83年後,一份23字密檔在成都被發現,解開了三國謎團
    熟悉三國故事的人都知道,公元234年,蜀國丞相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後,繼承他遺志繼續北伐中原的人,並不是諸葛亮的兒子,而是諸葛亮的外姓傳人姜維。關於姜維的爭議有很多,而他去世83年後,一份23字密檔在成都被發現,解開了一個三國千古謎團。
  • 姜維死後背負罵名,83年後有人發現一封信,真相終於水落石出
    姜維是繼承了諸葛亮遺志的一個蜀漢大將,但是大家對諸葛亮的評價一直都非常不錯,然而姜維雖然9次北伐為蜀漢盡心盡力,但是還是有很多人認為姜維不配。因為諸葛亮是事必躬親讓人折服,但姜維卻最後投降了魏國,這是他洗不乾淨的一個汙點。
  • 姜維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為何諸葛亮死後二十年,才開始北伐
    姜維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為何諸葛亮死後二十年,才開始北伐 2020-12-21 16:23:46
  • 姜維去世82年後,密奏出現讓人感嘆!諸葛武侯可以瞑目了!
    大家都知道在三國亂世中最耀眼的,那就得數諸葛亮,諸葛亮是當時人們所誇的智星。他之所以這麼受人待見,也是由於他非常聰明,又有幾位被人推崇的人物出現,其中姜維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姜維本來是魏人。跟隨父親在平定叛亂時,父親陣亡之後,他就跟著母親相依為命。
  • 劉備死後,為何諸葛亮一直吃敗仗?姜維死前終於說出了實情!
    】劉備死後,為何諸葛亮一直吃敗仗?姜維死前終於說出了實情!關於三國時期歷史與演義中爭論最多的英雄人物,諸葛亮一定能算一位。以劉備的駕崩為界限,我們把諸葛亮的一生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劉備生前,第二部分是劉備死後。這樣區分,你會驚奇的發現,諸葛亮的前半生,戰績很好看,屢戰屢勝。但是到了後半段以蜀為據點的很多戰役都是無功而返甚至敗績連連,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諸葛亮在劉備走了以後的數次失敗。
  • 劉備死後,為何諸葛亮一直屢戰屢敗?姜維臨死前終於說出了老實話
    才華非凡,智謀更是吊打三國諸多謀士,例如:司馬懿,此人雖然算得上是三國最大的贏家,但才華智謀方面確實抵不過諸葛亮,當年諸葛丞相與司馬懿對陣,司馬只得拒守,面對諸葛亮司馬懿生平所學,完全發揮不了任何作用。諸葛亮真的有這麼神嗎?其實可以從三國時期,著名謀士們對諸葛亮丞相的評價,就可以發現奧秘!
  • 劉備死後,為什麼諸葛亮一直屢戰屢敗?姜維臨終前終於說出了老實話
    才華非凡,智謀更是吊打三國諸多謀士,例如:司馬懿,此人雖然算得上是三國最大的贏家,但才華智謀方面確實抵不過諸葛亮,當年諸葛丞相與司馬懿對陣,司馬只得拒守,面對諸葛亮司馬懿生平所學,完全發揮不了任何作用。諸葛亮真的有這麼神嗎?其實可以從三國時期,著名謀士們對諸葛亮丞相的評價,就可以發現奧秘!
  • 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何屢戰屢敗?姜維臨死前的一句話,道出了實情
    而在正史中,他也非常厲害,無論是治國理政還是戰場較量,他都表現得非常出色,但是自劉備死後,他卻幾乎是屢戰屢敗,這是為什麼呢?實際上姜維臨死前說的一句話,道出了實情。諸葛亮劉備死後,留給諸葛亮一個搖搖欲墜的蜀漢,不過諸葛亮治國能力確實出眾,僅用了數年便讓蜀漢起死回生,重新走回了正軌,而且他還在這幾年中大力發展民生、經濟、軍隊,為蜀漢重新打造了一支強悍的軍隊,使得蜀漢有能力再次對外出徵。不過在之後的北伐戰爭中,諸葛亮卻是損兵折將,屢戰屢敗,令人遺憾。
  • 蜀漢最後的擎天之柱——姜維
    三國跟水滸不同,水滸一百單八將有正式排名,然而三國的武將們並沒有,但民間好事者還是給這些武將們排了名,比較流行的版本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八許九姜維。也許,這個排名並不能反映武將們的真實武力,但確實可以反映武將們在民眾心目中的綜合評價。從這個排名我們可以看到,前三國中的人物佔八個,後三國就只有一個姜維。
  • 諸葛亮為何要把兵法傳授姜維?而不是諸葛瞻?29年後,發現真高明
    從記載來看,可以發現諸葛亮是一個全面型的人才,不但會治國,同樣會治軍,然而,諸葛亮把他的兵法,全部都交給了姜維。留給自己兒子的僅僅只是一封家書,也就是現在流傳的《誡子書》,在書中孔明要求兒子認真學習,以淡泊明智,最終修成正果。從諸葛亮的安排來看,給姜維的才是他生平的精華所在,而給兒子諸葛瞻的卻只是一個心靈雞湯。諸葛亮為什麼要做如此安排呢?
  • 諸葛亮的徒弟姜維的兵器:綠沉槍
    姜維當初的武器是長槍,只不過古代的槍也不止一種,有許許多多的分類。中國古代十大名槍:霸王槍、龍膽亮銀槍、火龍槍、梅花槍、瀝泉槍、虎頭湛金槍、神威烈水槍、五虎斷魂槍、綠沉槍、蘆葉槍。種類如此之多,至於姜維的武器。查閱眾多歷史資料我們可以得知:綠沉槍。全名應叫做:天燮綠沉槍。水滸好漢雙槍將董平的配兵為綠沉雙槍。可見在歷史資料中,綠沉槍乃是槍中上品。
  • 諸葛亮為何最終選擇姜維做他的的接班人
    當是時,三國鼎立中,蜀漢與曹魏、孫吳兩家績優股相比,只能是最不被人看好的垃圾股,實力最為弱小,且偏安一隅,人少地狹,假使不是諸葛亮和姜維勉力維持,儘量把戰爭的烽火狼煙引到外圍,把人民內部矛盾巧妙的轉換為敵我之間矛盾,恐怕僅僅是內部爭鬥以及強敵壓境,蜀漢想要在夾縫之中苟活42年,則根本是不可能的。
  • 諸葛亮死後留下的十個接班人,除了姜維你還知道誰?
    隨諸葛亮北徵,魏廷和楊儀交惡,連諸葛亮都束手無策,專靠費禕從中協調,使不致影響軍機大事。諸葛亮死後,費禕任後軍,不久便代替蔣用出任尚書令。蔣病重時,推薦費禕升任大將軍,井錄尚書事,作好接棒的準備。費禕記憶力甚強,把能過目不忘,因此工作效率極佳。軍事大事雖多.但費禕卻應付得很輕鬆,仍有空間和賓客飲酒值戲,從不耽誤公事。
  • 諸葛亮用兵如神,為何劉備去世後一直打敗仗?姜維臨死前才弄明白
    諸葛亮素以神機妙算著稱,草船借箭,又借東風,死後也可嚇退敵軍,世人對他是無限地驚奇和敬佩。在劉備活著的時候,諸葛亮簡直用兵如神,左右逢源。
  • 為什麼在劉備死後,諸葛亮幾乎屢戰屢敗?姜維的話或道出其中原因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可是神機妙算的軍師,在諸葛亮還未出山輔佐劉備以前,便已經對天下的局勢有了一定的了解。後來劉備三顧茅廬之時,更是出了「隆中對」給劉備以後的發展定下了戰略方針。輔佐劉備以後,更是使劉備擁有川蜀之地,讓劉備有了自己的根據地。為什麼在劉備死後,諸葛亮幾乎屢戰屢敗?
  • 曹魏軍隊到底有多恨姜維,為什麼要將姜維剖腹、挖膽?
    由於蜀漢人才凋零,導致諸葛亮曾多次選拔人才,而姜維就是最特別的一位。他本是曹魏的天水郡的中郎,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因遭到上司的猜疑,被迫投靠了諸葛亮。而對於姜維的投靠,諸葛亮是萬分高興。這些還不夠,又讓其統帥五六千虎步軍,升姜維為中監軍徵西將軍。短短一年時間,姜維就連升數級,毫無疑問,讓姜維對諸葛亮可以說感恩戴德,認定了成為諸葛亮丞相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