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清明上墳,女子「引火燒身」,大爺:說,做啥虧心事了

2020-12-24 半杯水文學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山村怪談系列。

作者聲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

民間經常聽到這麼一句話「生平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意思是,如果一個人做人做事光明磊落,是個正人君子,那麼就算是半夜「鬼敲門」也沒什麼好怕的。那麼,如果做了虧心事呢?難道還真有所謂的「鬼」來找你嗎?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只要是「心裡有鬼」我想就算是這種「巧合」也夠你喝一壺了。就像今天所講的這位女子,清明上墳紙沒點著,卻點著了衣服,「引火燒身」難道只是巧合?

她叫萍萍,一個來自大山裡的姑娘。也是村裡唯一一個,靠讀書走出來的姑娘。很努力,從小就遭遇家庭變故的她,深知這一切是多麼的來之不易,所以她比任何人付出的汗水都要多。唯一的信念就是要好好讀書,將來出人頭地後,好回報村民們對她的養育之恩。

可是這麼堅定的信念,在她見識了城裡的燈紅酒綠之後,頃刻間蕩然無存。和富家子弟交起了朋友,愛上了打扮,喜歡漂亮的衣服,卻唯獨不再愛學習了。此時此刻萍萍徹底淪陷了,最近更是被爆出懷孕,慘遭退學。而她那個視為多金王子的男朋友,也在第一時間離開了她。富貴夢破碎了,前途也毀了。此時拿著原本村裡叔叔伯伯們,寄給她作為生活費的錢,她卻要拿來做流產,頓時臉上火辣辣地疼。

「萍萍,清明放假回來吧,你家就你一個人了,你爹媽的墳要掃了。」接到村裡王爺爺的電話,才知又一個清明節到了。可現在的萍萍不敢回去,她害怕面對那些養大她的叔叔伯伯們。她如何開得了口?要是他們知道自己被退學了還流了產,那該有多失望。

她只期待,這一年快快過去,等明年再考一次大學,一切都還來得及,那麼大家也就不會知道這些事。可不敢回村也得回,要不然更會讓大家懷疑不是嗎?「只要自己不提不說,應該沒問題吧,大不了以後工作了好好報答大家。」萍萍一邊安慰自己一邊踏上了回鄉的火車。

小山村還是那個小山村,萍萍剛到家,就被早已等候她的叔叔伯伯喊了過去。別看他們村小,但是像清明這種節日還是非常隆重的,必須族裡人都得參加,按照輩分從祖宗到最後一位過世者,都要去掃墓。等掃墓完成還要在祠堂裡聚餐,聊一聊村裡的事,給新生兒上族譜等事宜。

這一開始沒什麼特別,一切按部就班很正常。可是等輪到了萍萍過世的父母墳前,怪事發生了。萍萍跪在那裡,一疊黃紙怎麼也點不著,非常奇怪此時又沒風,打火機都燒燙手了,怎麼小小的紙咋點不著呢?「奇怪」周圍的人小聲嘀咕了一句。而萍萍則是急得滿頭大汗,「水根(父親的小名),這是萍萍啊,她現在回來看你了,萍萍可有出息了,有我們大家照應著,你們放心。」此時身旁的王大爺對著墳念叨了幾句。

說來也奇怪,王大爺說完這句話,這火突然躥了起來,可黃紙一閃,燒是燒著了,不過沒多大一會便又熄滅了。只有一張被捲起到萍萍腳下,剎那間就點著了萍萍的衣服。這一幕非常古怪,驚得大家合不攏嘴。

「快說,你到底做啥虧心事了?讓你爹媽氣成這樣?」

萍萍都快被嚇傻了,終於忍不住哇的一聲哭了出來。當大家知道萍萍的事後,無不痛心,氣萍萍不爭氣,更氣她不珍惜身體。可是萍萍身世可憐,又是大家看著長大的,又難免有些痛心。

「哎,作孽啊,出了事就該回來,我們都是你家人,再大的事也有我們給你頂著。人都會犯錯,改了就好。現在你就回我家,讓你大娘給你補補身子,等明年再去重新考大學,經過這件事,你該懂事了。」王大爺嘆了一聲氣後,對著萍萍說道。萍萍此時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只好拼命地拜父母的墓碑,好像是期望父母能原諒,自己這個不聽話的女兒。

果不其然,等再次點黃紙又一切正常了。這件事很快就告一段落,萍萍也在來年又重新回到學校。這件事說實話很怪,不管是不是萍萍父母顯靈了,還是萍萍自己心裡有鬼,但是我覺得目的都是一樣。也就是,人不能做虧心事,哪怕犯了錯,也要勇於承擔,做一個坦坦蕩蕩的人。

溫馨提示:山野奇談民間事,用盡半生寫紅塵。好聽的故事,好看的文,感謝您一直以來的陪伴,接下來的故事更加精彩。故事雖好,但切莫與現實相照應,當真不得。

本故事屬民間文學作品,杜絕封建迷信。配圖來自網絡,需要請聯繫刪除。了解民間文化,從欣賞故事開始。有您喜歡,才有半杯水作品存在的價值,就讓我們一起欣賞,這遺落民間的精神瑰寶吧!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人常說,清明上墳有講究,3條禁忌不可碰,你知道哪些?
    其中在民間清明節上墳的風俗也是源遠流長,幾乎也是在各地區都共有的一傳統風俗。正如俗語所言:「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不過在一些傳統風俗方面的講究卻有著很多的相同之處。在筆者家鄉這邊清明節的春祭禮俗,其中的也是有著一些講究,小時候,對於這些講究,農村的一些長輩們也都會反覆叮囑年輕人,一定不要去觸犯。
  • 清明上墳燒紙祭祀懷念逝者
    每年清明都有給先輩及逝者上墳燒紙的習俗。自唐代官吏就有清明放假回鄉祭祀祖先上墳燒紙習俗。2008年國家正式頒發清明為法定節假日。國人傳統觀念,百善孝為先。「孝」含二層意義,一是晚輩對長者及父母應行的敬孝養老;二是晚輩慎終追遠,每年清明,十月一給列祖列宗上墳紙以作對逝者懷念。清明一般習俗繞在節前,十月一燒在節後。城市有的在清明節前太陽落山後於圍牆外燒紙,表示對遙遠的先輩懷念敬孝,慎終追遠,有的到專設墓園鮮花祭祀。而在農村墓地多在田野,於是就扛著鐵鍁等工具給墳頭添上幾下土後點火燃炮燒紙。
  • 「清明是晴天,不用問神仙」!「會看」老農的說法,到底啥意思?
    南方農諺雲「清明前後,種瓜點豆」,到了清明節,已是種植早莊稼之時。回想筆者家鄉2019年清明節之時,地上都起「火」了。哪還有地方可種點早瓜早豆!看著缺雨水,冒著地火的天氣,鄉親們心都焦壞了,當時鄰居王大爺,就滿臉愁苦地看著天上說,莊稼作物種植有些糟糕,結果後續的乾旱真是苦壞了人。
  • 清明節上墳習俗知多少: 女的不能在清明節上墳 是真的嗎
    2、出嫁女兒不能上墳   有些地方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是別人家的人,若家裡有兒子,娘家的人不願意女兒回娘家上墳,怕別人說娘屋裡沒有人,只有娘家無兒子的人家,姑娘才能回娘家上墳。有些是覺得女兒出嫁後,不能掃娘家祖墳的,否則會把娘家風水帶走。
  • 清明節啥時候上墳好?是上午還是下午?聽民俗專家說,答案來了
    如果想了解更多三農之事,請點擊上方兩字「關注」,謝謝!今天分享的主題:清明節啥時候上墳好?是上午還是下午?聽民俗專家說,答案來了!清明節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風俗,尤其是上墳祭拜祖先的時間,但一定是有一個界限的,宜早不宜遲,在農村有這樣一句俗語「早清明,晚十一」,說的就是清明節可以提前去掃墓祭拜祖先,但是在農曆初十寒衣節上墳時,卻不能提前,只能是在那一天或者推後去上墳。
  • 清明上墳有講究沒得?該上午去好,還是下午去好點呢?
    雖然清明節還未到,但現在已然進入清明時節,清明草長得茂盛,櫻桃也成熟了,除了踏青挖野菜的,山間田野不時能見到上墳的人。清明節上墳該上午去,還是整天都可以去呢?一、清明上墳時間不固定清明上墳不只是去墳頭燒點香蠟燒紙再磕個頭,一般還要除草、壘土、修葺,將墳墓修繕一番,因此比較耗費時間。與其他節日相對固定在某一天不同,清明上墳沒有固定的日子,並不是非得在清明節當天去,且清明節當天不一定就特別適宜祭祀,黃曆上很有可能提示忌祭祀、動土、修葺。
  • 民間故事:結婚忘記給祖宗上墳,奶奶,孫子不孝順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槐柳樹下聽我給您講故事,故事裡講了一些習俗,故事很有愛,故事有點道理,接下來請欣賞故事《結婚忘記給祖宗上墳,祖宗責怪,發生了怎樣故事?》祖宗是我們命脈,祖宗庇護著我們,幹啥事都不要忘記祖宗。
  • (清明禁忌)民間故事
    嚴俊著急地推開門,說到。我知道了,催什麼催呀,不得打扮的好看一點嗎?你出去等我,別來煩我了。這個說話沒好氣的女人,這是嚴俊的妻子名叫阿珍。在屋裡扭著懷有八個多月,身孕的水桶腰在衣櫥與鏡子間不停的徘徊過來。過了許久嚴俊終於看見妻子出來了。化了妝,穿了件棗紅色的裙子就像是血跡幹了之後的紅色特別的扎眼。家門不幸啊,怎麼會娶進了這麼一個媳婦?唉。孕婦忌諱上墳的。不何況打扮成這樣了!
  • 2020清明節是幾點幾分:上墳早上好還是下午好清明節後能掃墓不?
    今日衝合:與肖羊相衝,與肖狗相刑,與肖馬相害,與肖龍相破,與肖鼠相合,與肖蛇肖雞三合,與肖鼠六合早上上墳好還是下午上墳好?一般來說上墳要選擇好時間,最好選在陽氣比較旺的時候,一般來說,最佳的拜山時間為寅時,5-7點。
  • 「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其實,這話只說對了一半
    有句話說得好,「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一個心胸坦蕩的人,當然無所畏懼,害怕什麼鬼呢?不過,這句話其實只說對了一半,這是為什麼呢?1、對鬼的敬畏之心,人皆有之,與你虧心不虧心無關。鬼到底存在嗎?這一點,見仁見智,筆者不打算多討論,免得變成妄語。
  • 民間故事:老漢善心做好事,卻被村民疏遠,破獲冤案後紛紛來道歉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李老漢破案》,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63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發生在古時候的民間小故事,希望通過此故事,各位看官都能有所收穫。那麼,咱們閒話不多聊,馬上開講今天的民間小故事!
  • 清明掃墓有五大禁忌,這五件事千萬不能做,現在知道還不晚!
    其實在民間,老祖宗們流傳下來了許多 關於清明節祭祖掃墓的說道與禁忌。那麼今天咱們就來說說民間流傳的:清明掃墓時哪五件事不能做。首先,去掃墓時衣著不能太鮮豔。相信這點沒有人會不知道,其實無論是在咱們國家還是外國,我們在參加葬禮時,都儘量穿著黑色或白色的衣服。
  • 上座部佛教看清明上墳祭祖
    上墳,俗稱「掛紙」又叫「壓紙」,是掃墓的俗稱,將「墓紙」放置於墓頭,用土塊壓緊,部分懸空而成掛狀,故稱為「清明上墳「掛紙」具有識別的作用,到了清明節,凡是墓頭有墓紙的,就表示這座墳有子孫來祭掃,如果沒有的,就是沒人祭拜的孤墳了。在上座部佛教中,拜祭祖先只是一種感恩的行為。瑪欣德尊者開示說:「佛弟子應該感恩,去拜祭祖先、去掃墓,也是很應該的。普通人是祈求祖先保佑,佛弟子是為了感恩。
  • 民間故事:圍牆外常有孩子的哭聲,大爺說:那裡曾是醫院的垃圾場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文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312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人們常說「孩子是爹媽的心頭肉」,世間的爹媽有誰忍心能將自己的心頭肉扔到垃圾堆呢?我想絕大多數的爹媽都幹不出這樣喪良心的事兒。
  • 民間故事:男子清明節上墳,辱罵祖先不保佑發財,當晚就遭到報應
    就拿農閒時做小生意來說吧,他和同村的老胡販花生到縣城裡賣,同樣的貨物同樣的價格,偏偏老胡的賣光了,他卻賣不動,最後不得不降價處理。結果老胡賺了不少錢,他卻略有結餘,好歹沒有虧本。和別人這樣一對比,高下立判,氣人不氣人? 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村人的日子都過得比他好,唯獨他,似乎越努力越賺不到多少錢。
  • 清明節說清明
    「清明不戴柳,紅顏變皓首」、「清明不插柳,死了變黃狗」等說得是清明戴柳和插柳的風俗。相傳,介子推被焚燒死於一棵大柳樹旁,柳樹也被燒焦。第二年,晉文公登綿山祭奠,看到那棵柳樹死而復活,抽枝吐葉。於是,拽了一條柳枝,編成柳圈,戴在頭上,又把那棵樹賜名為「清明柳」。上行下孝,老百姓也折柳戴頭。插柳,說的是清明上墳後,在野外折些柳條,插於自家門上,既有盼春之意,也有闢邪觀念。
  • 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
    父親生前,時刻不忘教育我們,要做一個善良的人。他有幾句名言和諺語經常引用,每次都拿出來說給我們聽。他說:「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他又說:「白心人不做黑心事」,他還說:「多做善事,就是為子孫後代積德」……父親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用自己的實際言行影響著我們。
  • 民間故事:畢大爺身患重病,兒子請風水先生選墓地,這奇蹟發生了
    民間故事:畢大爺身患重病,兒子請風水先生選墓地,這奇蹟發生了。本文為《民間故事》之第147期,如果您喜歡看不妨給個關注。風水學可以說貫穿了咱中國歷史發展的主線了,據說這風水學也出自於《易經》,有嚴格、正統的理論依據。不管古今,只要真懂堪輿學的人,所選的風水寶地大都差不多。
  • 珍貴老照片:中國美女為日本兵上墳獻花,花樓女子陪公子哥打麻將
    珍貴老照片:中國美女為日本兵上墳獻花,花樓女子陪公子哥打麻將。晚清的一戶大戶人家,大老爺坐在一樓的柱子旁,旁邊站著一個男傭人,在二樓的是大爺老的一群妻妾和孩子。
  • 在農村,清明上墳這三個禁忌你知道嗎?上墳的時候千萬要注意
    還有不到十天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大家都會去上墳,這也是對逝去的人的一種思念與寄託,在農村,上墳也是有講究的,有些事上墳的時候也千萬要注意,這三件事在上墳的時候也是要特別的注意,不然會被人看做是對逝者的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