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杜鵑 壽豐一養殖戶臺灣鯛暴斃

2021-01-14 人民日報海外網

海外網9月29日電 據臺媒報導,颱風杜鵑造成臺灣花蓮部分地區農業災害,壽豐鄉水產養殖戶張文旗一早起來,發現其中一池臺灣鯛全都翻肚暴斃;壽豐鄉農會勘災後,將協助爭取災害補助。  

壽豐鄉農會總幹事曾淑懿29日表示,從事養殖業2、30年的張文旗,他的一池臺灣鯛全數暴斃,估計約3萬臺斤,損失約新臺幣100多萬元。 

當地未停電,其他魚池都沒事,只有一池發生魚群暴斃,農會人員猜測,昨晚杜鵑颱風掃過,颳起溫度較高的南風,正好落在某一方向,加上密集養殖造成。  曾淑懿說,壽豐鄉有多條河川及天然湧泉,造就無毒活水養殖業聞名,其中,養殖臺灣鯛約80公頃,每年創造約新臺幣1億元的營收。養殖戶若因颱風引起損害,將盡力給予協助。

責編:姚凱紅

相關焦點

  • 「杜鵑」颱風在臺灣宜蘭登陸 強風暴雨持續增強
    原標題:「杜鵑」颱風在臺灣宜蘭登陸 強風暴雨持續增強  新華網臺北9月28日電(記者陳鍵興、曹檳)據臺灣氣象部門報告,強烈颱風「杜鵑」28日17時40分在臺灣宜蘭縣南澳鄉登陸。在宜蘭蘇澳觀測到17級以上強陣風,臺北市中心也觀測到13級強陣風。宜蘭、基隆海岸出現6米以上浪高。
  • 今年1號颱風「杜鵑」生成,或於22日進入南海!海南未來天氣……
    >「杜鵑」已生成!小編趕緊跑來跟大家匯報下最新消息據中央氣象臺昨天(18日)下午消息,今年第1號颱風「杜鵑」(英文名稱:Dujuan;名字來源:中國;名字意義:一種花)已於18日下午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強度為熱帶風暴級( 8級,18米/秒),
  • 今年1號颱風「杜鵑」已生成!廣州未來一周天氣情況~
    廣州真是美隨手一拍就是花花世界 今年的第1號颱風「杜鵑」  已經生成了 今年的初臺,比常年提前1個月報到(常年3月19日)。不過2月就生成颱風也不算很早,因為1949-2020年期間,有28個年份在1月就有颱風生成,佔比38.9%。因此1-2月生颱風,不稀奇。今年第1號颱風「杜鵑」(熱帶風暴級;英文名稱:Dujuan;名字來源:中國;名稱意義:一種花)已於2月18日下午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
  • 颱風杜鵑過境 全臺8縣市列淹水一級警戒
    華夏經緯網9月2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颱風杜鵑過境臺灣,「水利署」凌晨4時最新信息,全臺8縣市列淹水一級警戒;另外,八掌溪在八掌溪橋段與頭前溪橋段、急水溪在青葉橋段達河川水位一級警戒。
  • 1號颱風「杜鵑」將在菲律賓東南部沿海登陸
    預報:呂心豔  籤發:許映龍   2021 年  02 月  21 日  10 時 今年第1號颱風「杜鵑」(熱帶風暴級)的中心今天(21日)上午8點鐘位於菲律賓馬尼拉東南方大約1060公裡的海面上預計,「杜鵑」將以每小時20公裡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將於21日夜間在菲律賓東南部一帶沿海登陸(熱帶低壓或熱帶風暴級,7-8級,15-18m/s)。之後穿過菲律賓群島中部,23日早晨移入南海東南部海面,並逐漸減弱消散。圖1.
  • 臺牡蠣產地價1斤不足10臺幣 蚵農颱風前無奈搶收
    臺牡蠣產地價1斤不足10臺幣 蚵農颱風前無奈搶收 2015-09-28 09:48:13來源:中國臺灣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朱念 2015年09月28日 09:48 來源:中國臺灣網
  • 17級超強颱風王「瑪莉亞」兇猛殺來!狂風惡浪特大暴雨明後天橫掃臺灣、福建、浙江、江西、湖南
    目前,「瑪莉亞」正以接近30公裡/小時的移動速度向臺灣東部海域靠近,即將進入我國48小時颱風警戒圈。在歷史上,「瑪莉亞」與2016年第14號颱風「莫蘭蒂」有不少相似之處,在強度上,它們前期強度都非常強,達到了超強颱風級別。在路徑上,「瑪莉亞」將登陸或擦過臺灣北部,「莫蘭蒂」是從臺灣南端擦過,儘管是一南一北,但都可以看作有和臺灣島近身擦過的特點。
  • 臺灣,颱風季
    「在歐洲生活時,我只從電視新聞裡見過颱風。所以當我搬到臺灣,頭一次聽說颱風要來的時候,產生了微妙又複雜的感受。當時出現在腦海裡的是被毀壞的城市景象,配合著乾巴巴的數據:傷亡人數,或是由此造成的損失高達多少多少美金。
  • 颱風命名是根據什麼?颱風的名字怎麼命名的
    每年颱風季節來臨的時候,我們經常會從天氣預報中聽到各種各樣的颱風名字,如杜鵑、聖帕等等,那麼颱風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颱風的名字來源於第31屆颱風委員會通過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即颱風)命名表,該命名表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日本、寮國、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和越南等14個成員提供(每個成員提供10個名字)。
  • 臺灣幫大陸擋了多少颱風?
    數據帝帶你扒一扒,這些年,超強颱風最愛登陸哪裡?臺灣又幫大陸擋過多少颱風?超強颱風最愛當「臺灣客」1949年-2015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生成了389個超強颱風,最終能以超強颱風「身份」登陸我國的共有17個。這裡面,臺灣佔了13個,基本上是3/4的比例。另外,海南、廣東、浙江也榜上有名。
  • 一條龍服務,投資湖北喜豐九號蝸牛養殖創業更輕鬆
    除了喜豐九號蝸牛養殖以外我想不出第二個。現代社會的人們為了追求新鮮口感,造成野生珍禽的數量急劇減少,消費需求無法滿足,因此,催生家養珍禽行業的發展。蝸牛養殖在國內已經興起,受到國家支持,蝸牛養殖是一項新興的扶農項目,具有客觀的效益和龐大的市場。
  • 颱風丨17級以上「莫蘭蒂」或為今年大陸最強颱風!這個中秋很溼!
    「莫蘭蒂」將以每小時20~25公裡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逐漸向臺灣東部沿海靠近,可能於14日擦過臺灣東南部,然後趨向閩粵沿海,並可能於15日凌晨到上午在這一帶沿海登陸。據福州氣象,9月13日11時39分發布颱風藍色預警信號:今年第14號颱風 "莫蘭蒂"(超強颱風級)08時中心位於臺灣花蓮東南方約640公裡的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7級以上(65米/秒)。預計"莫蘭蒂"以每小時20~25公裡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於15日凌晨到上午在福建漳浦到廣東汕尾一帶沿海登陸。
  • 與颱風擦肩而過,非比尋常的臺灣九日深度自駕親子遊
    而此時的臺灣20度左右的溫度清爽宜人,冬季帶娃奔去寶島洗肺躲霾是個不錯的選擇。@皮毛媽一家的臺灣九日自駕親子遊,雖然只去了四個地方,還遭遇颱風,但每一地都是深度挖掘,不走尋常路。快來享受這份新鮮出爐的旅行大餐吧,相信很多麻麻都禁不住誘惑了吧!
  • 本月颱風顆粒無收,風雲衛星帶你回顧那些年的7月颱風
    2017年第7號颱風「洛克」於7月23日上午9時50分在香港東北部沿海登陸之時,太平洋上此時還有另三個颱風興風作雨,包括第8號颱風「桑卡」於當日下午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以及當年冠有「壽王」之稱的第5號颱風「奧鹿」(
  • 17級颱風登陸臺灣,像被原子彈轟炸
    5/20 一棵樹被連根拔起。11/20 一位當地人的家中景象。據統計,自1949年至2014年間,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生成了385個超強颱風,其中能以「超強颱風」身份登錄中國的有17個。這其中,基本上有3/4的超強颱風去了臺灣。剩下的超強颱風,光顧了海南、浙江、廣東。同在沿海,福建就十分幸運。請注意,這個表上沒有福建的名字。▼
  • 雙颱風霸道總裁「巨爵」和白蓮花「薔琵」要來了,你知道颱風名字的由來嗎?
    國慶前夕的颱風「杜鵑」沒怎麼打擾咱們,但是入秋後的西北太平洋並沒有沉寂下來,就在昨天就又接連生成了雙颱風。中央氣象臺預計,「薔琵』」未來對我國海域無影響。「巨爵」將登陸或擦過菲律賓呂宋島北部,然後轉向偏北方向移動,逐漸向臺灣南部靠近。
  • 【生活百科】颱風命名的由來
    據考證,中國在古代不叫颱風,而叫做颶風。公元5世紀沈懷遠在其《南越志》中曾寫道:「熙安多颶風,颶者,其四方之風也,一曰颶風,言怖懼也,常以六七月興」。後來為什麼改叫颱風,有多種猜測。一種說法是古人不清楚颱風的起源,認為颱風自臺灣而來,故叫颱風;另一種說法是颱風來自於廣東話,在廣東話中颱風是「大風」的諧音;還有一種說法是颱風是英文「Typhoon」的諧音,「Typhoon」一詞於16世紀初最早出現在法國詞典中,後來被收錄到英文字典中,再後來就傳到了中國。
  • 殘暴天鴿剛走,新颱風又要來!還對颱風一無所知嗎?
    颱風形成的4個條件從颱風結構看到,如此巨大的龐然大物,其產生必須具備特有的條件:一是要有廣闊的高溫、高溼的大氣。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號熱帶風暴(當其達到強熱帶風暴強度時,稱為第12號強熱帶風暴;當其達到颱風強度時,稱為第12號颱風),英文名為KROVANH,中文名為「科羅旺」;0313即2003年第13號熱帶氣暴,英文名為DUJUAN,中文名為「杜鵑」。颱風中文名字的命名,是由我國氣象局與香港和澳門的氣象部門協商後確定。
  • 養殖戶日捕5萬斤!青島海蠣子肥美正當時
    老馮估計,這一船至少收穫了2000斤。據介紹,冬天一到,正是海蠣子大量收穫的時候,一直持續到春節過後,市場上都不會缺少本地海蠣子的身影。今年受颱風影響,南方海蠣子養殖區減產,即墨鰲山灣海蠣子價格翻了一番。
  • 【颱風科普】關於颱風的命名
    人們談「風」而色變,但有個奇怪的現象是,每個颱風與熱帶風暴都有個好聽的名字,如「達維」、「悟空」、「蝴蝶」、「瑪莉亞」「寶霞」等……最開始,颱風多以女性名字命名,然而這一做法遭到女權主義者的反對;後來颱風的命名一度被當作氣象員諷刺其不喜歡的政治人物的工具,直到1997年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重新制定颱風命名辦法,才有了如今擁有140個有趣名字的「命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