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期
作者:顏啟真
前兩天,朋友轉發了一段二十幾年前的廣告視頻給我,告訴我說這個視頻看得她好感動,不到兩分鐘的默劇讓她淚水在眼圈裡打轉,快哭了出來。
我點開視頻,記憶之門隨之打開,這是一則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腕錶電視廣告。北方的朋友可能沒有多少印象,但是位處南國的那一代人,想必都從香港的電視臺裡看過這個。
廣告由發哥和吳倩蓮主演。講述的是抗戰時期,一名空軍士官為抵抗外族侵略,新婚燕爾即赴前線作戰,英勇殉國以後,妻子追隨丈夫腳步,自殺殉情的悽美故事。英姿颯爽的發哥,年輕富有東方美韻的吳倩蓮,入戲十分的表演,再加上純美的背景音樂,確實觸動人心。
穿插其間的廣告主體是兩人的愛情信物——一隻「天長地久」的TITUS腕錶。「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的品牌slogan,也因當年這段電視廣告的成功而成為經典,也成為了那代人關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一個記憶符號。
廣告導演是著名的香港廣告人朱家鼎,也就是大美女鍾楚紅的丈夫,他們當年可是香港影視圈才子佳人的典範。可惜的是朱家鼎已於2007年早逝,留下「紅姑」孤孓一人。
朱家鼎的這段廣告創意並非空想杜撰,確實是花了心思,挖取了一段抗日戰爭時代的歷史事跡加以改編。對比當今,我不得不說,黃金時代香港演藝界的專業精神和橫溢才華真值得敬佩。
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是香港的黃金時代。這個階段香港經濟發展迅速,引領「亞洲四小龍」騰飛,各方面都蒸蒸日上,影視業更是冠絕亞洲,被譽為東方的「好萊塢」。
港人富裕起來以後雖然沒有像日本人那樣,高調地去買下紐約象徵之一的洛克菲勒大廈,但也低調地去歐洲收購了不少當時正處於逆境中的瑞士腕錶品牌,比如上面廣告裡的TITUS。
TITUS全名是「SOLVIL et TITUS」,中文名字「鐵達時」,19世紀末創立於瑞士Jura山區。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石英危機」中陷入經營窘境,被香港上市公司——寶光集團收購,寶光集團後來又取得了CYMA、UNIVERSAL GENEVA以及PRONTO等瑞士腕錶品牌。
當年香港人收購瑞士腕錶品牌的案例還很多,同為香港上市公司的冠亞集團,收購了JUVENIA品牌;劉展灝的運年表業集團,將Jean d'Eve、BULER和SULTANA三個品牌收歸旗下;ROMA、ENICAR等品牌也是在那個時候由香港公司控股。
因香港是當年內地接觸世界的窗口,港人手裡的這些品牌第一時間為國人所知,成為瑞士腕錶的代名詞;如今內地改革開放深入,其他瑞士腕錶品牌悉數進軍中國,它們已不再是瑞士光環環繞,各自命運不一,甚至一個集團內的品牌也是處境各不相同,比如寶光集團。
TITUS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被寶光集團寄予厚望,除了周潤發和吳倩蓮,梅豔芳、王傑等當紅明星也曾經出任代言人,寶光集團可謂傾力打造,意圖使得TITUS風靡華人界;而在今天的內地市場上TITUS已經不怎麼有聲音了,不知道考古翻出來的這則經典廣告還能否幫助TITUS重拾舊名?
CYMA倒是依然打著「SWISS MADE」的光環在推廣,甚至寶光集團2014年又花大錢請了國際足球明星哈維來代言——CYMA是寶光集團現今的重點。PRONTO品牌雖然也是「SWISS MADE」,市場卻不溫不火;UNIVERSAL GENEVA就比較慘了,現在處於「昏睡」狀態,不知前途幾何。
寶光集團也許沒幾個人知道,可是說到「時間廊」或者「City Chain」,想必大家會「哦」一聲,原來就是那個在商場角落或是街頭轉角小小的手錶櫃檯啊!是的,時間廊是寶光集團旗下的腕錶銷售連鎖店,在大陸、港澳臺以及東南亞有近400家門店。
時間廊售賣自家集團擁有的品牌以外,還銷售便宜的日本石英表精工、卡西歐等。沒有什麼光鮮奢華的門面,也沒有那麼多奢侈華麗的貴金屬複雜時計,這就是寶光集團的鐘表生意,2014財年給寶光集團貢獻了近22億港元的銷售額。
寶光集團的背後是黃創增和他的兄弟們。黃氏兄弟是富二代,他們的父親黃子明是泰國籍華人,上世紀二十年代隨家人「闖南洋」謀生。從黃子明的父親在曼谷第一間鐘錶維修小鋪起始,黃家不斷擴大鐘表生意規模,又抓住時機逐漸涉足燕窩、房地產等行業,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積累起了數億美元的家業。
後來黃家的生意拓展到香港,因各種業務需要而舉家移民,轉身成為了香港商人。黃子明的幾個兒子在香港繼續經營鐘錶、燕窩以及房地產等業務。上世紀七十年代黃家將鐘錶製造和銷售渠道業務整合上市,就是寶光集團。
寶光集團從鐘錶維修的小生意起家,再到鐘錶渠道商、機芯零件製造商,積累財富後,向上遊品牌進軍,購買處於低谷的瑞士品牌回來經營,這是當年一步步起身的香港商人們共同的心路歷程:他們不甘處於價值鏈的窪地,他們要成為品牌的所有者和塑造者。我簡單稱之為香港鐘錶商人的品牌夢。
這個夢今天仍然在繼續,即使港人手中的瑞士品牌名氣並不怎麼響亮。同樣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落入「外人」之手,對比處於斯沃琪和歷峰等大集團旗下的品牌,它們如今處境相差頗大,箇中原委值得深思。
品牌基因固然存異:可以說斯沃琪他們當年收購的品牌有比較好的歷史傳承,有足夠的機械錶技術根基,等等。但這一點我認為並非根本原因,比如LVMH集團的HUBLOT,它就是一個創立於1980年代的年輕品牌,沒有歷史傳承可以講,可它確被LVMH打造成腕錶部門的核心品牌。
經濟基礎差異倒是一部分原因。當年,阿諾在LVMH之前有成功的地產業務,歷峰老闆有實力雄厚的菸草業務,斯沃琪集團背後有瑞士銀行業的支撐,可以不斷的給腕錶品牌的經營輸血。而大部分港商,沒有這個財力。
比如JUVENIA,請了「海盜王」Johnny Deep為最新的六分儀腕錶代言,創意很搭。但對於只有十億港幣銷售規模的冠亞集團來說,這可是下了血本,要配合代言廣告的後續推廣,冠亞集團就掏不出那麼多錢了。反觀HUBLOT,在全世界與各項頂級體育賽事合作,HUBLOT愛足球,HUBLOT愛籃球,HUBLOT愛賽車……
相似的還有OMEGA當年的推廣,可是請當紅超模辛迪·克勞馥去各個城市「地推」。
但財力也不足以解釋問題,經營理念的差異佔據更大一塊原因,比如寶光集團。黃家在鐘錶業務以外,還有燕窩、房地產等業務,曾經以數十億美元的身價位列泰國富豪榜,與歷峰和LVMH當年進入奢侈品領域時境遇很像。
但是八十年代初就歸屬寶光的TITUS品牌,並沒有往上走,被塑造成高端品牌,反而越來越往下沉,甚至連「SWISSMADE」都沒有了,變成了「瑞士品牌,日本機芯」。反例除了HUBLOT,還有A.LANGE&SÖHNE,這個德國品牌消失了近五十年後才又被「復活」,歷峰給予了足夠的財力和物力支持,經過二十年已經是不折不扣的世界級奢侈腕錶品牌。
香港鐘錶商人的品牌夢沒有很甜美,原因可能還有種種,觀念一定是第一位的。不管是歷史短的HUBLOT,還是斷了歷史的A.LANGE&SÖHNE,都值得借鑑。做精緻的產品,不一定要稀缺成為奢侈品,但一定要品質精良可以永恆,才有可能打造出知名品牌。
香港鐘錶商人的品牌夢近年開始傳遞給漸漸富裕起來的內地商人們。香港上市公司冠城鐘錶珠寶集團,在內地以鐘錶製造和銷售為主營業務,持有國內重要腕錶品牌羅西尼和依波。新千年以後,冠城鐘錶珠寶陸續收購歐洲品牌——位於瑞士的ETERNA和CORUM,以及英國的DREYFUSSGROUP及其旗下的幾個品牌;深圳上市公司飛亞達集團,也在新千年後收購了的EMILE CHOURIET品牌。
冠城鐘錶珠寶也好,飛亞達也好,目前國際品牌的業務基本都是虧損狀態,都在以國產品牌和國內渠道經營獲得的收益來支撐。
冠城鐘錶珠寶集團的主席韓國龍,曾經對媒體表示要將冠城鐘錶珠寶集團打造成為中國的「斯沃琪」,從現狀看,還是香港同行們的經驗看,他的路還很長,也充滿未知。但是中國商人們的腕錶品牌夢,值得尊敬。
周潤發和吳倩蓮的廣告視頻
▶關於作者
顏啟真,專注於鐘錶行業研究報導,記錄品質生活。
郵箱:Sampanla@163.com
▶推薦閱讀
回復標題前關鍵詞,閱讀文章
回復「目錄」,查看全部歷史文章
回復「精選」,查看最值得一讀的文章
5. 一個奢侈品店員的十年
8. 行動電話的奢侈簡史
11. 誰搞垮了露華濃?
14. LVMH"獵表"地圖
15. 開一家奢侈品牌酒店
20. 愛馬仕何時決定增產?
24. Burberry輕煮上海灘
27. Mulberry:失落「英國愛馬仕」
29. 周迅戀愛,香奈兒贏了
33. LVMH玩轉渠道
35. 減關稅,奢侈品牌將增加在華投資?
39. 收購雅典表 開雲也是貪吃蛇
43. 奢侈品牌逃離「外灘魔咒」
44. 歷峰老闆魯伯特:只愛「藍血貴族」?
50. 中國海關手續煎熬奢侈品
53. 愛打家族牌的百達翡麗真的是家族企業嗎?
56. 那個主宰Mulberry的亞洲女人
61. 差點消失的江詩丹頓
64. 中國廣州有一家Michael Kors代工廠,名叫「世門」
65. 韓國化妝品怎麼突然就紅了?
66. 從淮海路到南京路,歷峰搬遷中國總部
70. CHANEL調價:猶太商人的勇敢變革
71. CHANEL調價是否將引發全行業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