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節目收視大數據統計調查已納入政府統計調查項目管理

2021-01-18 騰訊網

截屏圖

在《廣播電視行業統計管理規定》(簡稱《規定》)正式施行8個月後,《廣播電視節目收視大數據統計調查制度》(簡稱《制度》)已於近日開始實施。《制度》明確,廣播電視節目收視大數據統計調查納入政府統計調查項目管理。

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以下簡稱「廣電總局」)廣播電視規劃院微信公眾號「中國視聽大數據」披露,為了推進科學客觀公正收視調查體系建設,廣電總局於2020年12月24日印發了《關於印發的通知》。

消息稱,《制度》是由廣電總局制定,國家統計局批准執行,2021年1月1日起實施。

廣播電視節目收視大數據統計調查的意義在於:這是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統計調查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是唯一經國家統計局批准執行的收視調查項目,將從源頭上解決收視調查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強化廣播電視節目的科學評價和規範管理,促進收視環境激濁揚清,助力優秀節目廣泛傳播,培育廣播電視節目創新發展新動能。

針對收視調查數據真實性問題,廣電總局要求各單位要貫徹落實防範和懲治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統計造假、弄虛作假責任制,健全統計數據質量責任體系,加強調查數據的審核和質量核查,保障大數據節目收視調查數據質量。

此外,微信公眾號「中國視聽大數據」還透露,下一步,廣電總局將組織其所屬有關單位繼續推進網際網路電視、網絡視聽相關收視數據接入。同時,「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還將實現網際網路電視、網絡視聽收視大數據的全面統計。

此前,國家統計局官網於2020年12月25日發布了《制度》詳細內容。

《制度》對全國範圍內有線電視運營機構、IPTV服務許可持證機構等法人單位的用戶收視數據進行全面調查,主要調查內容包括有線電視運營機構或IPTV服務許可持證機構單位基本信息和用戶數據、終端設備數據、節目數據、收視行為數據四類收視數據以及有線數位電視收視用戶綜合數據。

《制度》由廣電總局統一組織,廣電總局所屬有關單位負責實施,擁有收視數據的法人機構按照本調查制度規定的統計範圍、方法對業務範圍內的收視數據進行採集後,通過系統報送數據。

根據《制度》,綜合統計數據定期向有關部門報送,並通過「中國視聽大數據」網站(網址:www.cavbd.cn)和「中國視聽大數據」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發布。

相關焦點

  • 《廣播電視節目收視大數據統計調查制度》發布
    根據相關通知,廣播電視節目收視大數據統計調查是唯一經國家統計局批准執行的收視調查項目,調查方式是全面調查方式,數據將定期通過「國家視聽大數據」發布,要求各單位要貫徹落實防範和懲治廣播電視和網絡視頻聽統計造假、弄虛作假責任制,確保大數據節目收視調查數據真實準確。而下一步,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還將實現網際網路電視、網絡視聽收視大數據的全面統計。
  • 廣播電視節目收視大數據統計調查制度
    一、調查目的   為強化廣播電視節目的科學評價和規範管理,準確掌握廣播電視節目收視情況,特制定此制度。、終端設備數據、節目數據、收視行為數據四類收視數據以及有線數位電視收視用戶綜合數據。   四、調查方法   本調查制度採用全面調查方法,通過大數據方式匯聚、分析用戶收視數據。
  • 廣電總局 | 發布《廣播電視節目收視大數據統計調查制度》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近日發布了《關於印發<廣播電視節目收視大數據統計調查制度>的通知》。
  • 廣播電視節目收視數據大調查!總局再次強調嚴防數據造假、加強數據審核
    1月10日消息,廣電總局發布最新通知,關於《廣播電視節目收視大數據統計調查制度》的通知。為了推進科學客觀公正收視調查體系建設,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於2020年12月24日印發了《關於印發<廣播電視節目收視大數據統計調查制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 尼爾森推出新評估手段 收視統計將納入家庭之外觀眾
    儘管如此,總部位於美國的全球知名調查公司尼爾森還是決定,按原定計劃推出新的媒體收視評估手段,將家庭之外的觀眾,即在酒吧、酒店、機場和辦公室等場所觀看電視節目的觀眾納入收視率追蹤範圍。 尼爾森是去年9月宣布這一計劃的,新的統計方法將從2020年秋季新一季電視播映季開始採用。傳統上,美國的電視播映季是從當年9月中旬至次年4月下旬。
  • 統計調查人的「三原色」
    ▲溫馨提示:上方圖片可點擊三次哦~那麼,拋開我們統計調查人神秘的外衣,我們統計調查人也同樣擁有屬於我們的「三原色」,它們分別是紅色、黃色和藍色,代表著忠誠、奉獻和朝氣。紅色的身影,是屬於志願者的紅色,也是屬於我們統計調查人的顏色。
  • CNBC「不約」尼爾森了,收視統計到底該找誰?
    CNBC認為尼爾森的收視率統計並不全面,沒有將家庭以外場合的收視人群以及通過電子網際網路終端觀看節目的用戶納入統計。這個轉變顯露尼爾森面對收視人群迥異的收視習慣時數據統計的局限。新媒體環境下,人們觀看方式的快速變化帶給收視統計公司巨大挑戰:變革,或者被淘汰。
  • 獨家|廣電總局「網際網路電視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數據對接方案」全文
    》(363號文),要求其所轄持有網際網路電視集成牌照的相關播出機構,做好督將網際網路電視全量用戶收視數據真實、完整、長期、實時地採集匯聚到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強化對廣播電視、網絡視聽節目的規範管理,培育廣播電視創新發展新動能,促進廣播電視高質量發展。
  • 業內常用的7種「收視率」數據統計,誰最靠譜?
    畢竟影視行業和觀眾都受害已久,甚至許多「外行人」,都已經掌握了對比不同榜單,手動給數據「脫水」的技能。  以官方身份入局的中國視聽大數據,不與任何商業活動掛鈎。與現行的三家機構,六套主要收視系統相比,它並不是一名新入局的「競爭者」,更像是一位「合作者」,能夠揚自身之長,補他人之短。
  • 收視率調查視角下的大數據與抽樣數據
    這種根據科學的統計理論和方法,設計從調查總體中抽取樣本,在一定樣本量下確保對總體的代表性和預定的精度,是一切市場調查的基本要求和普遍採用的方法。按照總體的情況和調查的精度要求,可以設計具體的抽樣方案和確定所需的樣本量,這樣抽取的隨機樣本對總體代表性好,可以對總體指標進行統計推斷。
  • 廣電總局363號文,限期網際網路電視全量用戶收視數據對接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近日給七大網際網路電視牌照主體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網際網路電視數據採集匯聚工作的通知》(363號文),要求其所轄持有網際網路電視集成牌照的相關播出機構,做好督將網際網路電視全量用戶收視數據真實、完整、長期、實時地採集匯聚到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
  • 大數據對收視率調查的影響及思考
    這種既沒有巨大體量,也缺乏多樣性(也稱多變性)和高速率(指數據輸入輸出的速度)特徵的數據,與大數據的任何一個特點都不相符,但如何利用大數據開展收視率調查,繼而形成完整、規範的流程,已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和未來的可能趨勢。傳統的收視率數據完整地反映了用戶收視行為的3W要素,即:誰在看(Who)、什麼時間看(When)和看什麼(What)。
  • 【統計快訊】推動大數據成為促進政府統計發展進步繁榮的強大動力
    隨著信息技術和人類生產生活交匯融合,網際網路快速普及,全球數據呈現爆發增長、海量集聚的特點,大數據信息作為生產要素,連接了物質和能量,催生了產品和服務,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數位化」,形成了新的經濟和產業形態,正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大數據的應用和發展。
  • 尼爾森更新收視率監測方法,各家公司是怎樣做收視統計的?
    受網際網路衝擊影響,收視率數據大不如從前,單單通過獲取傳統電視收看到的數據已經不再具有權威說服力,電視臺以及數據機構不得不開始採取更為複雜的測量方法,想盡一切辦法把能算上的觀眾都算進來,而且反映收視率數據的花樣越來越多。受新媒體的衝擊,傳統電視平臺也越來越關注社交電視數據。多屏收視的興起,使建立綜合性節目評價體系的重要性越來越大。
  • 聚焦 | 收視率調查視角下的大數據與抽樣數據
    收視率調查的抽樣就是這種思路,抽取有代表性的樣本,通過觀察、記錄這些樣本的收視情況,來對總體觀眾的收視情況進行統計推斷,只要採用科學的抽樣方法保證了樣本的代表性和合適的樣本量,其推斷結果就是有理論保證的。
  • 【廣電研究】收視率調查的演進及發展探析
    根據CSM官網的數據,目前CSM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廣播電視受眾調查網絡,覆蓋6.25萬餘戶樣本家庭及超過20.6萬樣本人口;其電視收視率調查網絡所提供的數據可推及中國內地超過12.5億和香港地區640萬的電視人口;截至2013年1月,CSM已建立起183個提供獨立數據的收視率調查網絡(1個全國網,25個省級網,以及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在內的157個城市網),對1251個電視頻道的收視情況進行全天不間斷調查
  • 【科普】你知道日劇的收視率是如何統計的嗎?
    看這類新聞時我們都經常能看到這些收視率數據。你知道那些百分數是如何統計出來的嗎?「堺雅人主演的TBS日劇《半澤直樹》15號播出了第九集,收視率35.9%,瞬間最高收視甚至超過40%,成為今年綜合收視率亞軍,同時也在本世紀日劇收視排行榜排名第五。」——這是去年的一則新聞。電視劇經常有一些這樣的數據統計,聽起來牛皮哄哄,好像很厲害的樣子。
  • ​機頂盒大數據在收視率調查中的應用
    將機頂盒迴路數據與收視率抽樣調查數據結合,由第三方收視調查公司主導、網絡運營商配合,多方合作建立大樣本個人收視調查體系,是符合國際慣例、行業標準和市場應用需求的通行解決方案。
  • 2019年全國廣播電視統計公報發布 新媒體廣告收入增長明顯
    ■(一)深入實施「輿論引導能力提升」工程,做大做強主流思想輿論    新聞資訊類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播出時間穩中有升。2019年全國新聞資訊類廣播節目製作時間141.88萬小時,同比下降0.93%;播出時間302.15萬小時,同比增長0.91%。新聞資訊類電視節目製作時間108.61萬小時,同比增長0.61%;播出時間279.72萬小時,同比增長0.27%。
  • 收視率調查改革的方向在哪裡?
    收視率調查改革的方向在哪裡?我們有以下幾點思考。 收視數據作為「通用貨幣」源於「注意力經濟」。在資訊時代,信息泛濫導致受眾注意力稀缺。所以越能夠獲得受眾注意或收視率越高的廣播電視節目,能獲得越高的廣告收入。收視率成為了廣電播出方、製作方和廣告方之間交易的主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