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體網獨家獲悉: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近日給七大網際網路電視牌照主體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網際網路電視數據採集匯聚工作的通知》(363號文),要求其所轄持有網際網路電視集成牌照的相關播出機構,做好督將網際網路電視全量用戶收視數據真實、完整、長期、實時地採集匯聚到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其中網際網路電視全量用戶數據來源包括但不限於智能電視機、網際網路電視機頂盒、網際網路電視客戶端等。文件提供了《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數據對接方案(網際網路電視)》(見後文附件),並要求2021年1月底前完成數據對接工作。
根據《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數據對接方案(網際網路電視)》要求,數據提供方需將用戶和設備數據、媒資數據、收視行為數據等進行採集、脫敏,不得進行數據清洗,須提供本網絡內可採集用戶收視行為的全量數據。同時,要求將採集的用戶收視行為等數據實時地傳輸至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從收視數據進入數據提供方大數據系統到收視數據傳輸至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參考時延不超過60秒(不含網絡傳輸時延)。不具備實時傳輸條件的,應保證當天上午九點將前日全量數據完成傳輸。
以下是通知內容及對接方案: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快推進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關於建立科學公正收視調查體系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廣電總局自主創新建設了基於「全網絡、全樣本、大數據、雲計算」的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強化對廣播電視、網絡視聽節目的規範管理,培育廣播電視創新發展新動能,促進廣播電視高質量發展。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自運行以來,服務宣傳管理,支撐行業發展,引導節目創作生產優化,提升媒體管理效率,受到各方一致認可與好評。
為了有序開展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收視大數據行業統計調查相關工作,請你單位將此通知轉發至所轄持有網際網路電視集成牌照的相關播出機構,並督促其網際網路電視集成服務平臺及其內容提供方等相關單位做好組織工作,抓緊協調資源,將網際網路電視(數據來源包括但不限於智能電視機、網際網路電視機頂盒、網際網路電視客戶端等)全量用戶收視數據真實、完整、長期、實時地採集匯聚到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請你單位做好督促和協調工作,於2020年12月21日前將數據對接工作負責人和聯絡人名單告知總局聯繫人,並按照數據對接方案(見附件)要求,於2021年1月底前完成數據對接工作。
特此通知。
流媒體網點評:在十四五規劃中,數據首次被納入了新的生產要素,這將對現有的數據市場勢必帶來極大的影響。未來,數據的收集、發布將會越來越規範,而這次總局所下發的363號文,雖是源於總局規劃院的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的完善,但也體現了對於數據管理進一步強化的趨勢。
在目前的電視領域中,有線電視、IPTV的數據擁有方均為國企,在數據的管理上相對可控,而網際網路電視的數據擁有方相對分散.總局這次特地針對網際網路電視的通知,也是為了強化網際網路電視數據的匯聚和管理,先從牌照商處著手,加強對於全量用戶的數據收集,同時也是更好的提升總局對於大屏多渠道數據的完善。
但,網際網路電視現在除了牌照商外,更多的用戶數據掌握在愛優騰、電視機廠家手中,因此對於數據的匯聚來源未來如何有效擴展,如何實施,值得進一步關注。
附件:《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數據對接方案(網際網路電視)》
為推動網際網路電視數據提供方(以下簡稱「數據提供方」)按要求與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實現數據對接,真實、完整、長期、實時地採集匯聚網際網路電視用戶收視數據,現擬定方案如下:
系統對接框圖如圖1所示。
1.1數據提供方
(1) 將用戶和設備數據、媒資數據、收視行為數據等進行採集、脫敏,不得進行數據清洗;
(2) 將脫敏後的數據,實時自動發送至廣電總局大數據平臺;
(3) 配置安全網關,通過IPsec VPN傳輸方式與廣電總局大數據平臺建立數據通道;
(4) 提供本網絡內可採集用戶收視行為的全量數據。
1.2廣電總局收視大數據平臺
(1) 配置安全網關,通過IPsec VPN傳輸方式與數據提供方建立數據通道;
(2) 對收視數據進行匯聚、清洗、分析。
2.1數據要求
(1) 數據提供方數據
數據提供方的相關數據如表1所示:
(2) 用戶和設備數據
數據提供方提供用戶和設備的相關數據,脫敏後數據應包含的數據如表2、表3所示:
(3) 媒資數據
數據提供方提供節目資源的相關數據,數據應包含欄位如表4所示:
(4) 行為數據
數據提供方需提供用戶登錄與節目播放行為的相關數據,數據應包含欄位如表5、表6所示:
(5) 心跳數據
收視數據中應提供心跳數據。
2.2數據脫敏
數據提供方應對用戶真實姓名、手機號等信息進行脫敏,但不應修改用戶ID、終端ID等基礎信息。
數據提供方應採用實時方式傳輸收視數據。不具備實時傳輸條件的,採用非實時方式傳輸數據。如因系統故障、網絡中斷等原因導致數據缺失,採用非實時方式補齊缺失的數據。
3.1實時收視數據時效性
數據提供方按照數據項要求,將採集的用戶收視行為等數據實時地傳輸至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從收視數據進入數據提供方大數據系統到收視數據傳輸至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參考時延不超過60秒(不含網絡傳輸時延)。
3.2非實時收視數據時效性
數據提供方按照數據項要求,在不影響實時數據傳輸的情況下傳輸非實時收視數據。不具備實時傳輸條件的,應保證當天上午九點將前日全量數據完成傳輸。
為保證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的穩定運行,數據提供方應具備必要的軟體、硬體和網絡資源,以保障實時收視數據和非實時收視數據的穩定傳輸。
4.1硬體資源
數據提供方應具備傳輸所必要的伺服器資源,當其中一臺伺服器發生故障時,能夠由其他伺服器接管傳輸任務,以保證收視數據的不間斷傳輸。
4.2軟體資源
應在數據傳輸伺服器上部署必要的軟體資源,軟體所輸出的收視數據流應滿足本方案的技術要求。
4.3網絡資源
應預留網絡出口帶寬,出口帶寬大小應不小於數據提供方收視數據歷史峰值帶寬。
4.4基礎數據
應於每月1日上報在網註冊用戶及設備列表,欄位要求見表2、表3。
【微信轉發點讚活動開始啦】加入流媒體網官方會員福利群,解鎖更多會員新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