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化: 80餘道客家菜同臺「打擂」

2021-02-16 寧化在線

10月14日,第五屆寧化客家美食節烹飪大賽在縣體育中心旁舉行。全市80餘道客家菜參賽,福隆大酒店、醉南拳餐飲公司等10家酒店或個人獲得特金獎。寧化縣政協副主席伍秉曲出席頒獎儀式,並為獲獎者頒獎。

 

當日下午,客家小吃節現場的菜品展示區內,數十道來自寧化及周邊縣市的特色菜品整齊擺放在展示臺上。《秘制醬鴨》《百花釀豆腐》《一掌定乾坤》……一道道菜品擺盤精美,色香味俱全,吸引了許多市民駐足圍觀,拍照分享。福建省餐飲烹飪行業協會秘書長陳德美、福建省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副會長林量、三明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秘書長楊廣宇等7名省市評委從質量、適應、效率等方面對所有菜品一一進行了認真的探討與研究,最終評選出特金獎10名、金獎15名、銀獎20名。

據悉,此次大賽旨在挖掘全市民間客家美食,梳理客家菜品精華,弘揚大眾美食文化,交流客家美食烹飪技藝,打造客家美食品牌,發展地方寧化旅遊經濟,促進客家美食文化交流。林量對此次比賽進行點評,他說:「這次大賽中,菜品都很有特色,裝盤也很有創意。可以看到寧化客家菜選用當地食材較多,如白斬雞等,發展空間很大,可推廣性強。這樣的交流平臺對廚師們廚藝的提高很有幫助,以後要多舉辦。」(張凌波)

相關焦點

  • 一起來回憶在寧化拍戲的日子......
    曾在寧化開機並取景拍攝的、首部講述客家民系形成的電視劇《大南遷》從11部、436集參評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長篇電視連續劇三等獎。你造嗎?電視劇「金星獎」是全軍電視藝術創作最高獎項!導演王千說...2012年5月29日,攝製組來到寧化,在安遠鄉巖前村、石壁鎮陂下村等7個景地,以及隔壁的清流縣進行了為期近一個月的拍攝。
  • 汀州客家歷史不容歪曲
    1991年1月全國政協副主席楊成武親蒞寧化視察,親筆題署「石壁客家祖地」。  1995年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為寧化石壁客家公祠題署「客家公祠」。  中央政府及一些領導人在不同時間,肯定了閩西(汀州)及寧化的「客家」定位。寧化的世界客家祭祖大典和長汀公祭客家母親河大典都已舉行26屆。這也表明世界客家人都認同古汀州是客家的歷史。
  • 寧化生魚膾
    寧化生魚膾 ,不能不吃寧化魚生,一快朵頤。
  • 寧化故事:灶君與灶君老母的傳說
    一想起此事,又餘忿未了,見張單是替人燒火幫灶的,就封了一個平平常常有職無權的灶王的銜頭,叫他們和平民百姓一起。張單原本是幹活出身的,有官無官都不在乎,玉帝小女一心愛張單,自願從天上到人間,富貴兩字早拋在一邊,於是,張單成為灶君,她便成了灶君老母了。灶君王爺為人忠厚守職、膽小謹慎、默默地掌管著只有灶頭那大的公務;灶君老母卻見識多,關心百姓,愛管閒事,名頭比灶君響亮得多。
  • 高雄鳳山北辰宮組團一行27人來寧化拜謁巫羅俊公
    高雄鳳山北辰宮組團一行27人來寧化拜謁巫羅俊公 2010年04月26日 14:34:00來源:東南網   東南網-福建日報4月23日訊(張麗勍 張瑞蘭) 4月22日上午,臺灣高雄鳳山市北辰宮管委會一行
  • 客家文化對臺灣的影響
    臺灣客家有600萬以上,約佔臺灣總人口的26%,客家文化隨客家人遷徙臺灣而入臺,在臺灣有廣泛的影響,已經成為臺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987年,臺灣《客家風雲》雜誌創刊,提出「重建客家人尊嚴」的訴求,力圖復興臺灣客家文化。
  • 客家十大名菜,你知道嗎?
    八·客家三杯鴨客家三杯鴨是一道以麻鴨、客家米酒等為食材製成的美食。七·白斬河田雞白斬河田雞是福建省的客家名菜,屬於汀州客家菜系。雞必須是長汀特產的河田雞,料酒必須是長汀產的客家米酒料酒才會使這道菜吃起來香嫩不膩,香味撲鼻,金黃油亮,十分誘人。原汁原昧,鮮香脆爽,滑嫩不膩。 六·釀苦瓜在客家人地區每到端午前後有吃釀苦瓜的習慣,因為端午前後正是新鮮苦瓜上市的時候,經常可以聽到誰家又準備釀苦瓜吃了。
  • 探秘月亮灣——中國首部客家大型電視連續劇《大南遷》即將播出
    中文名:大南遷導 演:閻清秀譯 名:葛藤凹編 劇:趙愛斌製片人:王千集 數:32集拍攝地:橫店、三明月亮灣、寧化主 演:俞飛鴻、鄒兆龍、湯鎮業、梁家仁、賀剛、李欣桐、王小虎、李若嘉播出時間:2014年8月8日,東南衛視(每晚19:35分~
  • 讓我們走進這個客家姑娘背後的故事
    編導楊敏說:我們到董貞生活過的沙縣和寧化縣,深入了解這個客家妹子生活和成長的地方對她創作及演唱風格的影響。北京時間2013年3月2日14:00至16:00,洛杉磯AM1300中文廣播電臺連線了董貞,就三明的客家文化、三明的文藝人才,以及董貞在湖南衛視熱播大劇《笑傲江湖》的最新版插曲《了結》等話題,與聽眾們進行了交流。
  • 文化遺存,福建寧化「木活字印刷術」,七百年絕活再現江湖
    寧化目前保存近40萬枚木活字,取材多用梨木、荷木,大部分為清朝末年所刻。主要用於印刷族譜,有時也用來刻印經書或作為印章。刻印藝人稱「譜師」,他們各自以「堂」為單位,一般四五人一堂,最少的兩人一堂,有堂號,如「文林堂」「文齋堂」等,都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
  • 【客家歷史】客家人的來歷您知道嗎?
    說到客家人,人們馬上會問:何謂「客家」? 「客家」一詞,在客家語與漢語廣東方言中均讀作「哈嘎」(Hakka),含有「客戶」之意。為了與當地原居土著居民加以區別,這些外來移民自稱自己是「客戶」,是「客家」,是「客家人」。 由此可見,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從中原遷徙到南方,是漢民族在中國南方的一個分支。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在贛南、閩西、粵東,那裡有29個縣是「純客縣」。在宋末以前,寧化是客家人南遷的集散中心;在明末清初,嘉應州(現梅州市)是客家人的集散中心。
  • 【客家資訊】首部大型客家文化題材電視連續劇《大南遷》開播
  • 首部客家民系形成史詩大篇《大南遷》即將開播
    圖:《大南遷》劇照首部客家民系形成史詩大篇電視連續劇《大南遷》將於2014年8月8日由東南衛視、陝西衛視、廣東衛視等多家衛星電視臺晚間黃金時段同時播出,敬請關注,不容錯過。  32集電視連續劇《大南遷》原名《葛藤凹》,由寧化學者劉善群電視小說《客家葛藤凹》改編,由八一電影製片廠等多家單位聯合攝製,著名影星俞飛鴻、鄒兆龍(美國)、梁家仁(中國香港)、湯鎮業(中國香港)等人領銜主演。
  • 【客家姓氏】 李姓——客家第一大姓
    寧都李氏人口為全縣之冠,遍布各鄉、鎮、村,俗稱「無李不成村」。據《石城縣誌》載:李姓是唐至五代南遷為石城的43個姓氏之一。據福建、廣東李氏族譜載:李氏後裔於宋代由贛南遷往汀州、寧化、永定、武平、始興、連平、平遠、大埔、興寧、蕉嶺、南雄等地。 又據史志譜牒資料記載,宋代名相李綱之子李孟、孫李珠,因避宋元之亂,經浙江、江西石城入福建,定居汀州寧化石壁李家坊。
  • 寧化湖村鎮名人:第一名舉人張騰蛟
    朱矽驚聞噩耗,非常悲痛。在寫給其親屬的信中說:"……才如孟詞,文如孟詞,學如孟詞,猶不得一進士出身,然則尚有僥倖成進士者,豈不愧耶?不得者又何憾也?寧化禾口鄉陂下村名人:明朝狀元張顯宗寧化水茜鄉廟前村名人:宋代官員、學者鄭文寶寧化城關名人:清代書法家伊秉綬寧化巫氏名人:開疆始祖巫羅俊寧化羅氏名人:開縣功臣羅令紀
  • 寧化這6條線路你都去過嗎?
    客家祖地——石壁紅軍醫院陳列館——陳塘紅軍醫院舊址——午餐——淮土鳳凰山紅軍街。用餐地點:石壁葛藤凹酒店,聯繫電話:楊一平,18065812032。客家祖地——午餐——上曹、下曹紅軍舊址群。用餐地點:曹坊永興酒樓,聯繫電話:曹永增, 13960578542。4.寧化革命紀念館——紅土地廣場——午餐——客家祖地。用餐地點:自主選擇。
  • 值得一億客家人搜看三遍的《大南遷》(客家民系史詩劇超長片花)
    再現了讓人震撼和嘆為觀止的客家先民遷徙場景。 《大南遷》緣於客家地區流傳廣泛而久遠的「葛藤凹傳說」故事(原著:劉善群 )。 《大南遷》深層刻畫了客家女性博大的內心世界和倫理價值取向,凸顯客家母親捨己為人的道德情操、頑強求生的堅毅意志、識大體顧全局的廣闊胸懷。劇中人物個個性格鮮明、生動,他們生死相依,冒險拼搏,充分彰顯客家人的仁義道德和「硬頸」精神,再現了華夏客家子孫勤勞、善良、智慧、勇敢的人性本色和品性。
  • 客家特有的中秋傳統習俗:篤月光姑姐、請扁擔神
    在寧化,中秋節晚飯後,凡月亮照得到的人家,即可在家門口點起香燭,供上月餅賞月。供罷即切成若干小塊,分俵在場鄰裡,各家都可品嘗鄰家月餅的風味。寧化人習慣把中秋節叫作「八月半」或「八月節」,寧化亦有特有的中秋習俗,其中「篤月光姑姊」、「請扁擔神」算是較為傳統的習俗了。篤月光姑姊「篤月光姑姊」是客家很具特色的風俗習慣。
  • 龍巖市這三種特色美食,有一種是福建客家菜系代表之一,歷史悠久
    閩西是福建省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在漫長的客家人遷徙的歷史上汀州作為第一個府治行政機關而存在,所以被稱為客家首府,享有「二十年紅旗不倒」讚譽。接下來小編給大家介紹幾種龍巖市的特色美食。八大幹閩西八大幹,是福建客家菜系代表之一,"閩西"二字即為"汀州",位於福建西部,始於唐朝開元年間,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包括:長汀豆腐乾、連城地瓜幹、武平豬膽幹、上杭蘿蔔乾、永定菜乾、明溪肉脯幹、寧化老鼠幹、清流筍乾。以上八幹統稱"閩西八大幹"又叫汀州八大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