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52年的那個深秋,俄國大文豪屠格涅夫和他的朋友們出行打獵。傍晚時分,他們來到一家小旅館休息。在房間裡,屠格涅夫無意中看到一本破爛不堪的雜誌,大概是之前住宿的客人留下的,皺皺巴巴的封面還勉強看得出是《現代人》雜誌。他隨手翻開,讀了幾頁,卻意外地發現了一篇名為《童年》的小說。略讀了幾行,他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他找到作者的名字,發現是一個自己從未聽說過的年輕作者。屠格涅夫十分欣賞此人的文採,決心一定要找到這個年輕的作者。
在打獵結束以後,屠格涅夫便到處向人詢問這個年輕人的消息。經過多方的打聽,終於得知這位年輕人從小是被他的姑母撫養長大的,《童年》就是其回憶童年生活的自傳體小說。屠格涅夫要來了其姑母的聯絡地址,親自上門拜訪,可惜,這個年輕人並不在家中,正在旅居外地。屠格涅夫遺憾之餘,和作者的姑母親切地交談,表達了自己對這位年輕人的欣賞與關心。屠格涅夫辭別以後,激動而欣慰的姑母馬上寫信給自己的侄兒:「我親愛的孩子,你一定想不到今天是誰來我們家拜訪,就是那位大名鼎鼎、寫出了《獵人筆記》的作家屠格涅夫啊!因為你的第一篇長篇小說《童年》在瓦列裡揚地區反響相當大,尊敬的屠格涅夫非常欣賞你的才華,他逢人便誇讚你,並且還說:『如果這位年輕人能夠堅持寫作,他一定會成為最出色的作家,影響深遠!』」
年輕的作者在受到姑母的信後,一開始難以置信,之後驚喜萬分,本來,他的信手塗鴉,只是為了打發閒暇無聊的時光,發洩心中的鬱悶和寂寞之情,卻怎麼也沒有想到,竟然引起了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屠格涅夫之詞。出自名家之口的讚美之詞,一下子就點燃了這位年輕的作者的文學創作的激情和強烈的自信心,也由此明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從那個時候開始,他拿起的筆桿就再也沒有放下。他不停地寫作,終於,成為在世界上享有極高聲譽的文學家和思想家。這位年輕的作者的名字對於今天的人們而言,依然如雷貫耳,他就是寫出了《戰爭與和平》、《復活》、《安娜·卡列琳娜》等名著的列夫·託爾斯泰。
不要吝嗇你欣賞的目光,也不要忽略別人對你的欣賞。信心並非天生,需要不斷的激勵和培養,其來源之一就是欣賞的力量。欣賞是一種做人的美德,它的力量有時候,是會超乎你的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