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超一半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肥胖是病,告訴你怎麼治

2020-12-26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12月23日上午,國新辦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發布會上監測結果顯示,我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過50%,6-17歲的兒童青少年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到10%。所以可以用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較快、流行水平較高、全人群均受影響來描述當前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勢。

12月23日上午,國新辦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發布會上監測結果顯示,我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過50%,6-17歲的兒童青少年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到10%。所以可以用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較快、流行水平較高、全人群均受影響來描述當前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勢。

肥胖不僅影響美觀,還會導致一系列相關的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中風、呼吸道疾病、運動系統疾病、癌症等,從而導致患者生活質量嚴重下降並影響壽命。

肥胖是病,不容忽視。

1、肥胖和超重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肥胖和超重的根本原因是攝入卡路裡與消耗卡路裡之間的能量不平衡。就全球範圍而言:

高脂的高能量食品攝入持續增加;

越來越多的工作形式為久坐的性質、交通方式的變化以及城市化加劇,均造成缺乏身體活動現象增加。

飲食及身體活動模式的變化通常是由發展引起的環境及社會變化,以及衛生、農業、交通、城市規劃、環境、食品加工、供應、市場及教育部門缺乏支持性政策的結果。

2、超重或肥胖都有哪些危害?

易患癌症

如果婦女肥胖的話那麼患上子宮內膜癌和乳腺癌的機率相當大,而男性肥胖者患上前列腺癌的機率相當大,可以看出肥胖是會增加患癌機率的。

誘發心血管疾病

這就比較好理解了,肥胖的人身上脂肪是非常多的,這樣就導致血管裡面有很多脂肪,一旦血管被堵住,自然就會出現心血管問題了,有時候還會威脅到性命。

誘發糖尿病

脂肪與糖分是可以互相轉化的,肥胖的人患上糖尿病的機率一下子提升了不少,肥胖程度越嚴重,患上糖尿病的機率越大。

引起運動系統疾患

越是肥胖的人體重就越大,這樣對大家的骨骼和關節造成的壓力就比較大,就容易引起運動系統的疾病。

導致血脂異常

肥胖者脂肪偏多血脂自然就是異常的,血脂升高的危害也是很大的,高到一定程度會堵塞血管,比如患上腦梗塞。

誘發高血壓

三高都與肥胖有直接的關係,上面已經說了兩高了,還剩一高就是高血壓,肥胖者當中有50%的都有高血壓。

增加心臟負荷

肥胖還會增加心臟的負荷,這樣發生心絞痛和猝死的機率一下子增加了很多,據統計數據顯示提高了4倍。

誘發脂肪肝

肥胖還會導致脂肪肝的出現,脂肪肝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變成肝硬化,直接威脅到性命。

誘發骨關節疾病

肥胖還會引起骨性關節炎、糖尿病性骨關節病和痛風性骨關節病這三種骨關節疾病。

阻礙營養吸收

肥胖還會影響到身體對營養的吸收,造成大家營養不良,這是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的。

3、如何通過BMI來判斷自己是否肥胖

肥胖是由於體內脂肪的體積或脂肪細胞數量的增加導致的體重增加,通常用BMI進行判斷。

BMI計算公式:體重/身高2(kg/m2)。

計算結果

18.5≤BMI<24 kg/m2為正常範圍;

24≤BMI<28 kg/m2為超重;

BMI≥28 kg/m2為肥胖。

3、我國超一半人肥胖,是什麼原因

肥胖的發生常常是由遺傳、少動以及攝入過多能量共同導致的結果。

能量攝入過多的主要表現是吃的多,而運動量減少則意味著能量消耗量的減少,進而會導致攝入能量與排出能量的不平衡,多餘的部分就會以脂肪形式存儲在體內,導致肥胖的出現。

不少肥胖者具有一定家族遺傳傾向,父母一方或雙方都肥胖的人,子女肥胖機率要比其他人大得多,肥胖者中大約有1/3的人與父母肥胖有關。

雖然胖子們常說自己父母也胖,自己也從小就胖,但遺傳基因對肥胖的影響畢竟有限,更大程度上是由於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所造成的。

總的來說就是:懶和饞

4、如何能讓自己不發胖

食量必須嚴格限制,養成吃七八分飽的習慣

對含澱粉過多和極甜的食物如甜薯、馬鈴薯、藕粉、果醬、蜂蜜、糖果、蜜餞、麥乳精、果汁甜食,儘量少吃或不吃。對一些含脂肪過多的食物,如花生、核桃、芝麻以及各種動物油,奶油和油炸的食物也應加以節制。副食品可採用瘦肉、魚、蛋、黃豆製品和含糖分較少的蔬菜、水果等。

合理安排三餐

早餐只吃高纖麥片、低脂鮮乳,不僅可以幫助排便,同時也非常營養健康,至於肉類、海鮮則留待中餐,晚餐可以吃點清淡的,蔬菜要佔大部分。

飯前喝湯

大部分人都習慣先吃飯後喝湯,其實這是減肥中最大的禁忌,這樣會讓你越來越胖,正確的吃法是先喝湯再吃飯,先喝湯的作用在於讓你在飯前已經快速增加飽足感,同時可以暖胃,讓血液回流到胃部幫助消化。但是要注意的是,最好是選擇清湯,而且要小口小口地慢慢喝。這樣才有利於減肥。

飯後不宜吃水果

晚餐時間若吃水果,很容易攝取過量糖分從而造成水腫,尤其是熱量高的瓜類更應該避免。吃水果的最佳時間是早上加餐或者下午加餐的時間。這樣既可以增加飽腹感又可以讓晚飯少吃一點,還能更好的吸收水果的營養。

睡前三小時嚴禁進食

晚上的時候進食的時候,裡面的糖分都會轉化成為脂肪,從而就會滯留在體內,所以大家選擇晚飯時間的時候要儘量早吃。

運動後節制飲食

運動後要及時補充水分和能量,但為了避免熱量攝入過多,運動後飲食有所節制。不要喝糖分高的飲料,如果感覺運動強度太大,失水嚴重,可以喝一些運動飲料。吃的方面,可以吃一些飽腹感強但是熱量低的食物,比如水果、蔬菜、酸奶等。

5、如何健康減肥

健康減肥一定要遵循一個總原則

1、作息要有規律性。

2、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3、生命在於運動,適量的運動對於健康減肥是必不可少的。

相關焦點

  • 國家衛健委:中國有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中新網12月23日電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23日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時指出,近年來,居民吸菸率、二手菸暴露率、經常飲酒率均有所下降;居民超重肥胖問題不斷凸顯,慢性病患病/發病仍呈上升趨勢。
  • 我國超一半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成年男性平均身高接近1米7,女性...
    李斌介紹,我國18-44歲的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分別為169.7釐米和158釐米,與2015年相比分別增加1.2釐米和0.8釐米。此外,我國居民超重肥胖的形勢嚴峻,城鄉各年齡段居民超重肥胖率持續上升。18歲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體重分別為69.6千克和59千克,與2015年發布結果相比分別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
  • 我國超一半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做好這件事,和小肚子說「拜拜」
    這兩天,看到了這樣一則消息:我國18-44歲中國男性平均身高169.7釐米,女性平均身高158.0釐米,平均體重分別為69.6千克和59千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過50%,高血壓、糖尿病、慢性阻塞性疾病、癌症等疾病患病率,和2015年相比有所上升。
  • ...我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過50% 超重肥胖的控制必須堅持預防為主
    每經記者 周程程 北京攝影報導每經記者 廖 丹12月23日,國新辦就《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學首席專家趙文華在發布會上表示,除營養不足、微量營養素缺乏症這兩種人們已經比較熟知的營養不良以外,第三種形式的營養不良是超重肥胖。同時,超重肥胖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種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 飲食結構「直筒腰」帶來驚人影響 我國超過一半成年人超重或肥胖
    飲食結構「直筒腰」帶來驚人影響 我國超過一半成年人超重或肥胖 2020-12-24 09:28:11 來源:科技日報 中華飲食的平衡構成了一個「寶塔」結構,穀類、蔬菜和水果佔最下面兩層
  • 我國居民超重肥胖問題凸顯 河北被劃入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
    國新辦日前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中國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歲至17歲、6歲以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別達到19%和10.4%。
  • 國新辦發布|過半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油鹽用量遠高於推薦值
    12月23日,國新辦就《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國民超重肥胖問題不斷凸顯,慢性病患病/發病仍呈上升趨勢。
  • 我國胖子激增: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50%、油用鹽量過多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學首席專家趙文華表示,監測結果顯示,我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過50%,6-17歲的兒童青少年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到10%。所以可以用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較快、流行水平較高、全人群均受影響來描述當前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勢。
  • 困擾著超過一半中國成年居民的肥胖問題,你有嗎?
    肥胖已成為」新熱門「問題最近,有一個關於肥胖的新聞上了熱搜在12月23日,國新辦發布了《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其中報告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體重分別為69.6千克和59千克,與2015年發布結果相比分別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
  • ...超重肥胖問題凸顯 河北被劃入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流行...
    國新辦日前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中國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歲至17歲、6歲以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別達到19%和10.4%。為積極防控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教育部等6部門聯合發布了《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其中所附《分地區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流行水平分類表》顯示,河北被劃分為高流行水平地區。
  • ...居民超重或肥胖!成年男性平均身高接近1米7,女性平均體重是這個數
    國新辦2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李斌介紹,我國18-44歲的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分別為169.7釐米和158釐米,與2015年相比分別增加1.2釐米和0.8釐米。
  • 電子產品普及是居民超重肥胖直接原因
    今天,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學首席專家趙文華用「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較快、流行水平較高、全人群均受影響」描述了當前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勢。他指出,各個年齡人群的職業勞動程度普遍降低,出行越來越方便、電子產品普及導致了居民靜態生活時間普遍增加,成為導致個體超重肥胖的直接原因。「除了營養不足、微量營養素缺乏症這兩種人們比較熟知的營養不良以外,第三種形式的營養不良是超重肥胖。」談及我國居民面臨的突出營養問題,趙文華表示,超重肥胖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種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 ...肥胖問題凸顯 河北被劃入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流行地區」
    國新辦日前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中國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歲至17歲、6歲以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別達到19%和10.4%。
  • 調查顯示中國過半成年人超重或肥胖,你體重超了嗎?
    境外媒體稱,23日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有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據法新社北京12月23日報導,幾十年來,中國經濟飛速增長,使得人們的飲食習慣發生了深刻變化——極其流行的外賣應用軟體讓城市居民隨時可以享用價格低廉的高卡路裡飯菜。
  • 成年居民過半超重肥胖,疾控專家建議鼓勵生產低油低糖食品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學首席專家趙文華介紹,監測結果顯示,中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過50%,6-17歲的兒童青少年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到10%。  新華社發  趙文華介紹,超重肥胖是在營養不足、微量營養素缺乏症以外的第三種營養不良表現方式,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種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可以用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較快、流行水平較高、全人群均受影響來描述當前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勢,這也預示著這項工作將面臨巨大挑戰。」但趙文華也表示,只要努力,超重肥胖的防控還在機遇期。
  • 中疾控營養學首席專家:我國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接近20%
    12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學首席專家趙文華針對「超重肥胖」這種營養不良情況進行介紹。她指出,營養不足、微量營養素缺乏症是兩種廣為人知的營養不良形式,實際上超重肥胖也是一種營養不良形式。同時,超重肥胖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種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趙文華介紹說,這一輪的監測結果顯示,我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過50%,6-17歲的兒童青少年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到10%。
  • 中國超一半居民超重或肥胖!你中招了嗎?該如何科學減肥?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中國18歲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體重分別為69.6kg和59kg,中國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 ...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如何才能「邊吃邊瘦」? 來看看這五種方法
    12月23日,國新辦發布《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報告顯示,居民超重肥胖問題不斷凸顯,18歲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34.3%和16.4%。如何才能「邊吃邊瘦」呢? 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 居民超重肥胖問題凸顯,如何知道自己胖不胖?
    12月23日,國新辦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居民超重肥胖問題不斷凸顯,那麼除了與標準體重對比外,怎麼知道自己胖不胖呢?要知道自己的胖瘦,最重要的是看三個指標:BMI指數、體脂率、腰臀比。
  • 別不拿肥胖當回事!真的會死……
    報告顯示我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過50%,6至17歲的兒童青少年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10%;足以可見,國民肥胖人群已超過全國人口的半數以上肥胖人群逐年增高,這是一個很值得我們需要注意的數字,但顯然這些數字並沒有引起大多數國人的共鳴。因為在大多數人眼裡肥胖僅僅只代表影響一個人外在美觀的身形而已,但對不起,可能要讓你們失望了,肥胖真的是一種病。別不拿肥胖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