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的本質是什麼?如果把人生看作一場遊戲,你還能成為高玩麼?

2020-12-23 後浪科普

你身邊是否有非常熱衷於玩遊戲的同學或者是朋友呢?坦白說我就是其中之一,不過曾經玩的遊戲很多,現在只玩一個,而這一個是大家都無法避免的遊戲——《我的人生》(這不是一個遊戲名,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我記得前段時間看到過一份報告,具體哪年記不清了,裡面寫了全球活躍遊戲玩家是22億,注意這裡是活躍玩家,不包括那些偶爾玩遊戲的那一部分,其中付費玩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氪金玩家數量為10億,並且預計在2023年這個數字會達到30億,那麼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為什麼人們更願意玩遊戲而不是去博物館或者是看書看電影?相對於人們對其他的娛樂追求追求遊戲的獨特魅力在哪裡呢?下面我就嘗試著從科學的角度來討論一下。

遊戲的本質——自找麻煩

人為什麼會玩遊戲,動物的大多數行為或者是特長都是因為生存的必要,獅子為了生存會努力的捕食,羚羊為了生存會努力保持警覺,狼為了生存會努力配合集體行動,但是不管是電子遊戲還是桌遊或者是球類遊戲,我們拿足球遊戲舉例,你的目的是努力將球踢入對方的球門,但是你並不需要把球踢入球門才能生存,而且既然你的目的是把球踢入球門,你為什麼還要請一個守門員和一大堆和你對立的球員去阻止你實現目標?為什麼不一個人在空曠的球場把球踢進去?那樣不是更加容易實現目標也就是進球嗎?

所以說遊戲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滑鐵盧大學著名的哲學家伯納德·蘇茨有一句名言,遊戲是人類唯一的自願嘗試去克服不必要的障礙的行為,伯納德教授不僅是哲學家而且他是專精遊戲哲學的哲學家,這個稱號在哲學領域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根據伯納德教授這一句話的說法,遊戲就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完全沒有必要的浪費時間和精力的行為,既然這樣那人為什麼要玩遊戲?究竟什麼是遊戲?

遊戲——可以互動的玩物

著名的遊戲工程師克裡斯·克勞福德對遊戲的定義是比較有說服力的,一本很好看的書可以 讓人看完之後很愉快,但是書不是遊戲,電影電視節目也一樣不是遊戲,因為他們並沒有互動,你不可能根據你的思想去控制劇情的發展,但是當一樣東西既能給你帶來愉快有可以讓你參與其中的互動,那這個東西就成了你的玩物。

不是所有的玩物都是遊戲

根據克裡斯·克勞福德的理論玩物可以分為兩種,如果只是能讓你玩並且很有趣,但是沒有特定的目標和成就讓你達成,那就是一個玩具;當一個給你帶來愉快的玩具有了一個你可以達成的目的那就成了一個挑戰。

挑戰又可以分為兩個類型,如果這個挑戰參與者只有你一個人比如單機類遊戲,這類型的叫做謎題,你只要達成謎題設定的個人解謎目的就好;但是如果有其他人參與那就叫衝突。

衝突也分為兩種,如果你在遊戲中不能影響其他人就叫競爭,但是如果這個競爭允許你和其他玩家互相影響,在這種條件下才滿足克裡斯定義中的「遊戲」。

你會玩《我的人生》這款遊戲麼?

總結一下,遊戲是指有你可以控制的、有目標的、並且能和其他人競爭或者合作的項目,還記得我開頭說的大家都要玩的遊戲麼?沒錯,人生不就是一場遊戲嗎?一般的遊戲都有主線任務,也有支線任務和日常任務,人生的主線任務就是你的夢想,工作屬於日常任務,而娛樂屬於支線任務,如果你太專注於工作就相當於玩一個遊戲一直在做日常任務,每天拿著日常任務的獎勵度日,但是故事主線永遠都得不到發展,也就是說你的人生永遠都無法實現目標。

如果你一味追逐夢想,也就是遊戲裡的推主線,那可能會遇到很多等級比你高的boss,你打不過所以需要認真做日常任務,也就是工作來提升自己的等級,這是實現夢想的條件,的確有些人什麼任務也不用做就可以達到目標,但我顯然不是這種人,我也相信大多數人不是,所以不展開討論了。

如何正確對待遊戲

有研究表明動物一出生就會玩,這是天生的,有人認為他們為了互相練習現實生活中的需要用到的技能,比如小獅子會互相咬自己的同伴就是為了熟悉以後的捕食這個理論,雖然有道理但是也有反對派,因為他們認為在野外「遊戲」是一種浪費寶貴能量的行為,還有可能造成身體上的傷害,而且小動物互相咬對方的話也無法模仿真實的捕獵場景,紐約時報寫過一篇文章,他們指出動物天生就喜歡互相玩耍並不是本能的為了練習以後生存要用到的技能,而是為了他們自己大腦的發育,尤其是在年紀比較小的時候。

有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把一隻幼年小白鼠和一群不會玩耍的老年小白鼠關在一起長大,讓他在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沒有玩伴一起玩耍,等幼年小白鼠成年了發現它的大腦發育就明顯不如從小就有玩伴的小白鼠,科學家得出一個結論就是玩遊戲對大腦的某個部位的發育有著影響,所以才有了玩遊戲有益大腦發育的學說,其實並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實這種用靠遊戲學習的方式不能被其他方法代替,所以人們一直會以玩遊戲到底對人好處大還是壞處大有著爭論。

現在的很多人日常生活壓力比較大,遊戲的確可以讓我們放鬆心情,提高反應能力還可以增強社交的能力,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策略類遊戲還可以提高我們的智力,不過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過分沉迷遊戲會嚴重摧殘身體健康,甚至還會亂花錢,所以我認為玩遊戲這件事本身不存在好壞,好與壞的關鍵取決於自己的選擇與認識,避免過分沉迷就好。

萬能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這個圖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這裡不展開講了,我就拿《我的世界》這款遊戲結合這個理論分析一下(作為一個畫質黨,我沒玩過這個遊戲,說的不對的請多包涵)。

第一、在遊戲裡面首先要收集資源找東西吃,不然會餓死,這是滿足生理需求。

第二、要建造房子,不然怪物就要來打我,這就滿足了安全需求。

第三、我要和我的朋友一起玩,這就是滿足了歸屬需求。

第四、我要建造出很厲害的東西讓大家來欣賞,這滿足了尊重的需求。

第五、我要組建一個團體完成很龐大的工程展現我們的創造力,這是一種自我實現。

清晰的任務&及時的反饋

如果人生是一場遊戲的話那人生一定是這個地球上最大最複雜的3A大作,你有做不完的主線和支線任務,也是最難玩的遊戲,在現實生活中有時你根本不知道下一步應該做什麼,也不知道你選擇的職業究竟會不會適合自己,在大多遊戲裡任務欄中會明確標註你下一步應該去哪裡做什麼事,你選擇的職業技能不好的話也可以隨時重置重新選擇則職業,但在生活中隔行如隔山,入錯行可能會對你和你的家庭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現實生活中你不知道你身邊的朋友是不是會在背後捅你一刀,但是在《王者榮耀》這樣的的遊戲中你可以很明確的相信你的隊友就是會和你一起出生入死;在現實生活中哪怕你有著出眾的技能你也不知道你的競爭對手會不會靠著關係和背景把你壓下去,但是在德州撲克這樣的遊戲中如果你手握同花順你就可以毫無壓力的梭哈。

從童年時期的大富翁和魔獸世界到如今的各色手機遊戲主機遊戲都是如此,不管打什麼遊戲,遊戲的過程一定是面對一個問題然後解決這個問題,因為遊戲的反饋特別及時,能夠量化你的進度,你做什麼事立馬就有數字有聲音有特效反饋給你,在現實生活中就沒有這麼好了,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玩遊戲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人生本來是一場很大的遊戲,但是這場遊戲很複雜而且輸贏是很模糊且不可預測,所以我們才發明了更簡單更容易看到結果的電子遊戲。

結語

玩遊戲其實就是人生的一個快進版,可以讓你快速的得到你付出應得的回報,去除對未來的恐懼以及對未來充滿信心的方式,任何遊戲你都有理由相信你的結局一定是圓滿的,這就是為什麼遊戲會讓人忘記煩惱讓人得拖延症甚至上癮的原因。

我自認是一個沒什麼遊戲天賦的人,所以我現在只想專注於《我的人生》這款遊戲,我知道我也許窮盡一生也找不到完美的攻略,但盡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相關焦點

  • 如果人生是一場蹺蹺板遊戲,你會怎麼玩呢?
    有了競爭的壓力,我們發現所有人關注的不是你是一個怎樣有趣的人,你的熱愛是什麼,你有什麼樣的使命,而是關注你那科沒有考好,你那題沒有做對,你要上什麼樣的補習班,你要考進什麼樣的學校,逐漸我們臉上出現的不是笑容,而是老氣橫秋的成熟和疲憊,我們學習了太多在這個年紀不需要的東西,比喻說如何應對老師的壓力,如何應對父母的責備,如何應對同學眼光,
  • 玩遊戲成為高富帥,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如果對自己目前工作生活狀態不滿,建議可以詳細看看】1:策略遊戲體驗古人的豪情2:玩策略遊戲對職場的幫助3:你能從策略遊戲得到什麼策略遊戲裡體驗當大將軍、當帝王的感覺有很多「網絡爽文」走的是穿越路線,一個人穿越到古代或未知的時空,然後自己是小兵、隊長恰逢戰爭時代被捲入其中,通過努力和幸運一步一步的成為將軍、帝王,稱霸宇宙
  • 2020年的遊戲手機還是只能玩遊戲麼?
    從產品的熱度聲勢而言,有騰訊遊戲這波助力黑鯊3的搶先發布無疑是賺足了眼球,買手機就送5W的心悅點,預約還能有機會獲得《王者榮耀》的皮膚。在遊戲支持這事上玩家圈還是普遍看好黑鯊的,畢竟抱住了騰訊爸爸的大腿,但如果我們回歸產品本身,有個好開局的黑鯊3卻沒有一個好的"結局"。
  • 假如人生就是一場金錢遊戲,可我沒錢怎麼辦
    任何事情的發生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樣,命運是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那麼是什麼在控制著我們呢?是什麼因素決定著我們的財富狀況呢?作者從世界500強的家族企業的發展和自己創業的歷程中尋求答案,終於發現了隱藏在生活背面的隱形力量。沙因將我們的人生比喻成一場遊戲,而涉及財務方面的便是金錢遊戲。
  • 三國志戰略版:玩遊戲成為高富帥,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如果對自己目前工作生活狀態不滿,建議可以詳細看看】1:策略遊戲體驗古人的豪情2:玩策略遊戲對職場的幫助3:你能從策略遊戲得到什麼策略遊戲裡體驗當大將軍、當帝王的感覺有很多「網絡爽文」走的是穿越路線,一個人穿越到古代或未知的時空,然後自己是小兵、隊長恰逢戰爭時代被捲入其中,通過努力和幸運一步一步的成為將軍、帝王,稱霸宇宙
  • iQOO 5玩遊戲有什麼遊戲優化加成?
    有人會問了,IQOO5的配置已經夠高了,開啟這個所謂的性能模式有什麼意義麼?當然是有的。因為大家要知道,手機廠商為了保證手機的續航,壓根不會讓手機的SOC長時間的處於峰值輸出的狀態,哪怕是在遊戲當中也是如此,系統一般都會根據遊戲的不同狀態來「即時」的分配處理器的性能,那麼既然是即時分配也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輸出不及時的問題。
  • 「遊戲人生」
    有一天他們坐在一起玩農藥。因為隊友是神坑並且嘴臭而引發出了以下幾個情況,朋友A非常淡定。並沒有因為那人的汙言穢語有什麼反應,而朋友B則選擇和他正面硬鋼。遊戲中對噴完後居然還加起了微信繼續互噴,這讓我感到詫異。
  • 如果出家人也玩遊戲,這些一定是他們的不二之選
    基於遊戲的類型,玩家可進行的動作並沒有很多,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等待。「玩的不是遊戲,是寂寞」這是很多人在體驗過這款遊戲之後的感受。作為一款「意識流」派的遊戲,本作中沒有什麼操作,除了開場可以回答三個遊戲外,接下來的遊戲過程中玩家需要做的就是看風景,順便思考下人生。
  • 【不止遊戲】如果你堅持玩22年的遊戲會發生什麼? 〈100期紀念版〉
    然而當年的大家早已各分東西的森納團隊,卻成為我心裡未完成的夢想。既然沒人陪我拍了,那我就自己一個人做吧。可做什麼呢?想來想去,還是做遊戲相關的視頻吧。說到遊戲,大概在98年,家裡有了第一臺電腦。我已經記不得我第一個玩的遊戲是什麼了。但我很清楚第一次接觸的大作是1995年發行的《魔獸爭霸2》。因為這臺電腦,一個網癮少年誕生了。
  • 隨心所欲的年輕人,是如何遊戲人生的?
    仔細想想,人生是一場遊戲嗎? 不! 人生是一場又一場的遊戲。 如果將人生比作遊戲, 那麼當代年輕人, 是如何利用這些遊戲「玩遍」整個人生的?
  • 你玩遊戲,還是遊戲玩你——論《史丹利的寓言》與電子遊戲
    而整個遊戲玩下來,甚至有一種反烏託邦作品的感覺[12][17]——如果我們把無處不在的旁白和整個遊戲機制看成外在的權力,而把史丹利探索的過程看作是一種找回自己主體性地位的冒險的話(值得一提的是,在這種解讀下,旁白的一些看似無能的表現就變得更加耐人尋味了[18])。
  • 如果能重來:你還會選擇玩遊戲嗎?|愛玩網
    由此,就有人想出騙局,由小號喊話用點卡求購寵物,你如果上當進組,小號會先帶你到比較偏僻的地方(遊戲內沒有直接交易系統),然後讓你把寵物展示給他看。有警惕心的玩家可能不會上當,但總會有人仗著寵物等級高,小號沒辦法拾取,圖方便的直接把寵物扔出來。這時候騙子小號會立刻使用掉線瞬移把你帶到遙遠的地圖,然後躲在一旁的大號立刻過來把地上的「無主之物」全部撿走。
  • 暈3D的你,就不配玩遊戲嗎?
    作為一個仍在堅持玩高擬真3D遊戲的多年「老病患」,想結合這些年玩遊戲的體驗,給暈3D遊戲的朋友們,分享能夠緩解頭暈的一些辦法。我人生中遭遇的第一趟滑鐵盧是《使命召喚:現代戰爭》。這款經典的3D擬真FPS遊戲,暫且不談它的難度,因為我在初期關卡就被絆住了。
  • 水木:遊戲人生
    現在的黃山,不打遊戲。「我就想看看這遊戲有什麼好玩的。」有一個周末,楊麗又忘記了做飯,她給丈夫說,「我想知道你過去沉迷於遊戲之中,到底是什麼感覺。」「我那時打都是大型遊戲。」「那我也打一個試試。」黃山在楊麗的手機上安裝了王者榮耀,這是一個玩家人數最多的遊戲。楊麗就玩了二次,然後楊麗自己刪了。遊戲裡一直打打殺殺的,她覺得沒有意思。
  • 《高分少女》遊戲人生,與遊戲人
    本番講的是街機為主,各類主機百花齊放初期的90年代日本的孩子們的故事,以遊戲為橋梁建立起的人與人的聯結。關於番劇本身沒太多好說的,中規中矩但也算有些驚喜。由於我在那個年代還沒真正開始沉迷遊戲,只是偶爾玩玩街機和fc遊戲並且還是菜雞一枚,所以對這些遊戲倒是沒有什麼共鳴,不過這樣的玩遊戲的經歷,還是有不少感觸的,特別是兩位主角的經歷。
  • 一場遊戲一段經歷,當遊戲刪檔關服,玩家們能留下的還有什麼?
    遊戲玩家們肯定都有想過,如果自己一直在玩的遊戲停服了怎麼辦?自己付出了精力和金錢打造的帳號,同樣也是付出了很多的感情來經營的帳號,在遊戲停服之後還能留下些什麼呢?先不說玩家們為了遊戲角色付出的金錢,單單是四年間為了遊戲付出的感情就很難接受遊戲的官服刪檔行為,在乙女向的遊戲中,玩家麼對角色的感情更加濃烈,甚至可以說把角色當作了一個活生生的人,在對話的時候會開心,在升級的時候會滿足,在下線之後會想念,但刪檔過後,一切都沒有了。
  • 你曾經玩什麼遊戲而讓你頭疼加遊戲卡關?
    在現在這個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的社會,有時候遊戲是一種很好的解壓方式,打遊戲是個愉快的過程,但往往會有各種原因導致我們沒有辦法繼續遊戲。可能是一些現實層面上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因為遊戲中的某些門檻或者設計。所以,今天小俠和大家聊聊,你曾經玩什麼遊戲卡關?
  • 如果你喜歡死侍,那麼這款遊戲你不可錯過
    所以如果你想多感受一下與死侍相處的時光,除了翻閱這位話癆英雄的漫畫作品外,還能試一試由動視暴雪在2013年推出的同名動作遊戲——《死侍》。  然而在這之前,首先必須給大家打一個預防針。《死侍》這款遊戲雖屬於受眾面較廣的動作遊戲範疇,但實際上它並不適合所有玩家。
  • 直播/錄屏/高幀率 持續高負載下你的遊戲本還好麼?
    最近,「電競職業證書2020年底或頒布」、「Uzi憑亞運會冠軍可直接參加副教授考試」等一系列有關電競的新聞引發業內關注;同時對於職業玩家來講,在流量為王的時代下,除了要把遊戲練到爐火純青外,邊錄屏邊趣味解說、現場對抗直播也成為職業選手的必修課。那麼問題來了,在你努力修煉成為高階電競選手的同時,你的老搭檔--手邊的遊戲本還能應付得了如此多的附加技能麼?
  • 一場遊戲一場夢,那別人的人生有趣嗎?
    當然這遊戲高度仿真,如同那句哲言說的一樣:生活的每一刻都要寫好遺書,我在遊戲裡也由於一時不慎死了好幾次了,當然隨著你如何為人處世,你的墓碑評價也不同,完成這種評價不失為整個遊戲最為關鍵的使命。然後眾生遊遊戲和它類似,也是模擬現代人的生老病死。與第二人生相像的還有一款遊戲叫古代人生,但是出生以後你就不在21世紀了,是在古時候做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