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旦角的三種叫頭

2020-12-22 騰訊網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

孫毓敏老師講:旦角在劇中的叫頭

1、 呼叫式的叫頭:如:「玉堂春會審」時,劉大人對蘇三喊「掌嘴」時,蘇三又怕又急地驚呼「哎呀!大人哪」,這個叫頭的尾聲由弱變強,最後甩出加以誇張。第二次念時「哎呀!大人哪」就應變化了,改成低平聲的哀告。

2、喊叫式的叫頭:如蘇三在監中唱「反二黃」前的叫頭「天哪!天……蘇三……今日」,這是悲喜交加感嘆,又起著叫板的做用。

3、 提醒式叫頭:如十三妹劇中何玉佩看到劉公子時念「且住!看後面來了一公子」,這種「哎呀!且住!」的叫頭與生活中「哎呀!別忙,慢著些」的意思是一樣的。有水袖時的叫頭應把水袖由裡向外翻搭在腕上。

相關焦點

  • 京劇中旦角的化妝方法
    一、旦角的臉部基本化妝步驟  京劇的旦角,包括青衣、花旦、馬刀旦、武旦,在演出前都要根據劇中所扮演的人物特點進行面部和頭部的化妝與裝飾。旦角的化妝分為拍底色、拍腮紅、定妝、塗胭脂、畫眼圈、畫眉毛、畫嘴唇、勒頭、貼片子、梳扎、插戴頭面等程序。1、拍底色:底色由紅、白色的化妝油彩調配成嫩肉色。
  • 盤點:京劇旦角的八大流派
    正在進行關注,即可參加,全球票友,在等您亮嗓子摘要:旦角,指戲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為青衣、花旦、刀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類別。在京劇表演藝術上精心鑽研,勇於革新,創造了很多優美的藝術形象,發展了大量優秀劇目,改革與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了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國內觀眾對其十分歡迎和喜愛,「梅派」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經典劇目:《貴妃醉酒》楊貴妃▌傳人:著名梅派傳人有言慧珠、杜近芳、梅葆玖、胡文閣、李勝素等。
  • 淺談京劇旦角的尾音
    其實,我們如果即學習書法,又學習京劇的演唱,你就會發現,其實京劇的唱腔也是這樣的。梅派藝術的主旨與中國儒家思想是相攜相融的。梅先生的唱更是如同書法中的楷書筆畫一樣,比較接近於趙體的自然天成,優雅大氣。每字如此,每句亦是。他的落音如同楷書的頓筆回鋒一樣,有放有收,但絕不刻意和做作。對於京劇旦角的行腔落音,各大流派唱法不同,處理方法也很不同。
  • 【戲曲課堂】旦角的手勢和臺步
    揚袖:舉袖手往上抬,將袖頭往裡一抖搭於手腕際,眼往遠看,左右均可。表示劇中人遠看或叫鑼鼓。雙揚袖,雙手動作,表示高興。捧袖:兩袖往裡一翻搭於手臂之外,再拱手到嘴前,先後搖動三次,表示哀求或訴說事情。化妝:旦角化妝為主:分清水扮,俊扮之分。
  • 京劇演員舞臺上表演的基本要求
    揚袖:舉袖手往上抬,將袖頭往裡一抖搭於手腕際,眼往遠看,左右均可。表示劇中人遠看或叫鑼鼓。雙揚袖,雙手動作,表示高興。 捧袖:兩袖往裡一翻搭於手臂之外,再拱手到嘴前,先後搖動三次,表示哀求或訴說事情。
  • 為什麼京劇化妝特別強調紅、白、黑三種顏色呢?
    這樣的化妝,我們叫它逼真的化妝方法。當然,話劇裡還有一種特殊的造型,比如劇本規定了鼻子特別大,或臉上有一撮毛等等,或者是扮演一些有固定面貌的歷史人物,而歷史人物的形象,大家都很熟悉,因此經過化妝,必須與人物原來的面貌差不多,這就需要扮演者大幅度地改變自己原來的面貌。但除了一些特殊的造型和有固定面貌的角色外,話劇演員化妝出來跟自已本來的面貌相差不大。
  • 【國粹瑰寶】傳統戲曲旦角知多少?
    旦角表演的是女性,女屬陰,故反名為「旦」。在戲曲表演行當中,指女角色之統稱。元.雜劇、明.清.傳奇及一些地方戲劇中都有此角色,在京劇裡稱作「青衣」。元.關漢卿《都二元》楔子:「衝末扮.竇天章.引正旦扮端雲上。」清.孔尚任《桃花扇·選優》:「還是我老妥做了天下第一個正旦。」《儒林外史》第五三回:「他公公在臨春班做正旦,小時也是極有名頭的。」
  • 【名家教誨】趙燕俠:「京劇旦角的唱念,要使觀眾一字一句都聽清楚」
    批判地繼承這些經驗, 革新、豐富京劇旦角的唱念, 是我們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年紀較輕, 舞臺實踐也不多, 在向前輩藝術家們學習的基礎上, 也曾嘗試著做了一些藝術上的改革, 現在來說說我在唱念改革上的一些體會。
  • 必須要知道的100道京劇必答題(後附答案)
    15、早期戲中跑龍套的頭家、二家、三家、四家分別由什麼行當的演員擔任?16、王瑤卿先生拿手的旦角中的「三關」戲是那三齣戲?17、當年「厲家班」中號稱「慧氏三傑」的是那三位?18、「三剛不見紅」指的是京劇戲中的哪三個花臉角色?19、當年被譽為「武生三德」的是那幾為藝術家20、京昆花臉「三判」是指那三齣戲?
  • 他是張派創始人,15歲登臺、16歲成名,是京劇旦角藝術的集大成者
    今年適值京劇藝術大師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張君秋先生是京劇旦角藝術最後一個主要流派——張派的創始人,也是繼民國京劇旦角藝術四大流派梅、尚、程、荀之後的一位集大成者。張君秋先生生於1920年,因家境貧困,在13歲時被「寫給」京劇旦角演員李凌楓。
  • 【京劇知識】京劇怎麼練聲
    京劇的練聲方法  (一)京劇中旦角的咬字、吐字技巧  如果說吐字既要清楚又要悅耳,那麼就要在口腔裡找到每一個字的特定發音部位。首先要把一個字固定在一定的部位而這個部位又要能使嗓音既寬且亮;其次由於唱腔有抑揚頓挫,用氣就要迂迴曲折,要有運轉吐納的技巧,說得簡單些,就是要有收有放。咬字的清楚與否,是發音與嘴型的問題。
  • 京劇男旦都像《霸王別姬》中張國榮扮演的程蝶衣那樣嗎?
    作者:馬明捷 一部影片《霸王別姬》惹惱了不少京劇界人士,皆因為片中那個男旦程蝶衣,不男不女,人戲不分,怪裡怪氣的;和師兄段小樓友誼不友誼,愛情不愛情的戀著,和袁四爺又保持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叫人瞅著噁心,這簡直是成心出京劇藝術和京劇藝人的醜,糟蹋京劇。
  • 燕小六還會唱京劇啊!唱的還是旦角,來看燕小六的《新貴妃醉酒》
    這肖劍直接在舞臺上唱起了京劇,而且一表演就出演了旦角!是不是完全出乎你的預料呢?而且人家在舞臺上真的實力還非常強,唱腔婉轉動聽,甚至京劇的調子很有專業水平,京劇的手勢也一板一眼的。和《武林外傳》裡的燕小六真的差距特別大!哈哈,看了這個晚會中的《新貴妃醉酒》還真的挺出人意料的,不一樣的燕小六,你們看了嗎?
  • 人生如戲女是旦,你得學會各種旦角的隨時轉換
    有京劇常識的人都知道,在整個京劇表演行當中,出演不同時期女性角色的表演者,是被稱之為旦角的。而這個旦角還因飾演不同年齡階段或特殊技藝方面再分正旦青衣、花旦、花衫、刀馬旦、 武旦及老旦等等。為此在京劇歷史上還湧現出了像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及荀慧生這樣的旦角表演名家。
  • 【京劇中旦】角化妝步驟
    一、旦角的臉部基本化妝步驟京劇的旦角,包括青衣
  • 《國色天香》:當京劇與流行歌曲「兩下鍋」
    歌手學京劇「受盡了顛連」  霍尊通透空靈的嗓音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霍尊學習京劇的時間也不過才幾個月。「對我來說,學京劇到處都是難點。」霍尊說,「最難的就是身段了,尤其是男人演旦角,很難抓住一舉手、一投足的那種感覺。」
  • 京劇唱腔的基本知識
    如南梆子從梆子演變而來,僅旦角、小生唱,曲調委婉綺麗,適於表達細膩、柔美的感情,板式只有導板、原板。娃娃調(西皮、二黃都有),主要由小生用,旦角、老生、老旦偶一用之。南鑼及其他雜腔、小調,為丑角、花旦專用。(1)真嗓亦名大嗓、本嗓。京劇演員發音方法之一。演唱時,氣從丹田而出,通過喉腔共鳴,直接發出聲來,稱為真嗓。用真嗓發出的聲音稱真聲。
  • 【國樂空間】西皮二黃藝術路|京劇
    其方法是用同一宮調音的調式變換,把男腔向上五度自由移位而形成女腔。這樣既產生了宮、徵兩種調式色彩的對比,既解決了女角唱男腔的不適應,而且有助於人物形象的塑造。京劇發展史曾湧現出許多具有相當藝術造詣的著名演員,這也是京劇得以高度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如鹹豐同治年間的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為代表形成三種流派,他們對近代京劇的發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 京劇臉譜來歷與種類
    京劇臉譜集我國戲曲臉譜藝術之大成,在演員臉上塗抹紅、白、黑、黃、綠、藍等色彩,構成千變萬化的圖案,描繪出千姿百態的人物形象,成為我國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我們接觸到的京劇臉譜,包括場上臉譜和工藝臉譜兩大類。場上臉譜,是指演員舞臺演出時的化妝藝術,是勾畫在臉上的,表現人物性格特徵,我們稱之為「活譜」。工藝臉譜,是指畫在紙上、殼上以及各種裝飾物上的臉譜。
  • 愛藝招募 | 共賞曲苑芬芳,領略京昆旦角藝術之美
    時隔兩年,京劇《青衣》重返江蘇大劇院戲劇廳舞臺,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梅花獎得主李奕潔領銜主演,可謂「鳳還巢」。除了舞臺「青衣」的藝術形象,其背後似乎還有一種文化、一段時代、一個夢想,值得我們慢慢地探尋、品味。演出前,一場愛藝活動邀您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