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帶著執念離開

2021-02-23 財經天下周刊

2021年2月3日下午13點08分,電影人張昭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58歲。當晚,張藝謀、韓三平、任仲倫、王長田等其昔日老友組成了治喪委員會。而其所創立的樂視影業、光線影業前員工們紛紛聞訊而來,想要送這位昔日的老領導與引路人一程。

財經天下周刊(ID:cjtxzk)

文|亓寧

編輯|南湘

2021年立春這天,文娛界寒意愈濃,著名音樂人趙英俊和電影界「傳奇」張昭先後登上各大媒體頭條,二人在這一天徹底告別了自己摯愛一生的東西。在生前,兩人的作品榮譽無數,自己卻從未如此「高調」。
 
張昭的突然離開無疑是電影界的巨大損失,陸川、張藝謀等圈內人士紛紛悲痛發文悼念,一份治喪委員會名單集齊諸多往事。從堅守樂視影業到「出走」復星,從創辦光線影業到開拓電影IP品牌,張昭的每一筆都是濃墨重彩,剛剛完成融資的橘品影業卻意外成了他的最後一次嘗試。

「睡夢中被驚醒,忽聞張昭已離我們而去了,震驚、悲痛、心碎」,大洋彼岸的賈躍亭更是未曾想到,他和他的老朋友張昭,最終是以這樣的方式「告別」。

2021年2月3日下午13點08分,電影人張昭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58歲。當晚,張藝謀、韓三平、任仲倫、王長田等其昔日老友組成了治喪委員會。而其所創立的樂視影業、光線影業前員工們紛紛聞訊而來,想要送這位昔日的老領導與引路人一程。

在好友眼中,他一身風骨,滿是有關電影產業的壯志豪情。在下屬眼中,他既是掌舵人,更是導師,引領許多人推開電影行業的大門。

遺憾的是,四個月前,張昭剛剛重新出發,創立了新公司橘品影業,這原本應是他電影事業的新起點,一家主打做電影IP品牌孵化的新型公司。張昭曾這樣形容創辦橘品影業的初衷,疫情給中國電影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他想給行業「打個樣」,「我一直說品牌電影的事,說了多少年了,之前大家也不思考這個事情的價值。」

如今,帶著對品牌電影的理念,抑或是執念,這位年僅58歲的「電影之子」永遠離開了我們。留下那些還未完成的事和未達成的理想,還有人會去做嗎?

電影之子的一生


撞上疫情,影視行業經歷了有史以來最長的一個寒冬,錯過近乎兩個春節檔之後,2000家電影院在1年內「消失」,450多億票房收入不見蹤影,僅剩的5億觀影人比上一年下降了7成。
 
但也是在疫情最兇猛的時候,張昭還一直想著另外一件事——是時候做品牌電影了,張昭想利用這個機會重構影業生態。
 
張昭總把自己稱作「產業人」而非「電影人」,這個稱呼配得上他在電影界做的那些事。從16歲保送上海復旦到赴美深造,再到好萊塢如火如荼時回國做職業經理人,張昭的每一次轉身也拼湊成了中國電影業的一個個碎片。


1996年,張昭回國加盟上影集團,2003年他加盟光線傳媒任藝術總監,2006年張昭正式創辦光線影業,並由此開創地網發行模式;2011年,應賈躍亭邀請,他離開光線創辦樂視影業。2019年,在樂視影業正式更名為樂創文娛後,他把自己親手創辦的公司送上了新的旅途,轉而加入了復星影視集團,開啟新的職業生涯。直到2020年5月,張昭辭任復星職務,再一次踏上創業之路。
 
然而創業未半,張昭的生命卻因膽管炎在2月3日13點08分戛然而止,從發現病魔到離開世界,只有不到1個月,病情發展之迅速令許多人震驚,直到他離去,許多昔日朋友仍在感嘆「難以置信」。家屬在悲痛中透露,即使在去世當天上午,張昭也是在談論工作。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在悼文中評價:張昭為電影而生,為電影而終,為電影耗盡了生命。
 
工作狂的標籤在其加入光線傳媒的那一刻就已經貼下了。張昭從紐約大學電影製作專業畢業,親身感受過好萊塢的繁榮,也更加意識到電影工業的基石是發行。見過復旦校友王長田,這一切就冥冥之中排下了日程,「投電影、做發行」的市場化道路慢慢打開。
 
再後來,張昭率先看到了網際網路電影的可能性,在賈躍亭的盛情邀約下,一躍跳進樂視影業,並首次嘗試IP化、系列化電影開發。如今,再提及賈躍亭與那段與樂視有關的歲月,張昭沒有抱怨,更多的是懷念,他說樂視是他所經歷了眾多公司裡最支持創新的那個,他原本想去發展的事業,就和創新有關,重新出發創業,張昭要做的就是電影界的新消費品牌。
未完成的事
樂視守夜人、職業經理人、製片人,過去許多年裡,外界給張昭打了許多標籤。

樂視風波裡,作為留守的部隊之一,他曾不可避免的被置於風口浪尖,但他仍舊完成了自己的最後一份職責。

2019年6月,更名後的樂創文娛(前樂視影業)平穩渡過危機,張昭才終於決定離開,加入復星集團。當時主打國際化市場的復星影視業務和張昭的海外留學背景十分契合。但僅僅10個月後,業內傳來了新的消息,張昭離開了復星——那正是疫情最為兇猛的時候,在外界的猜測和疑惑聲中,張昭創立了橘品影業,意在瞄準電影IP品牌化業務。

在今年這樣一個行業低谷,在58歲這樣一個不適合創業的年紀,張昭的重新出發,看上去「不合時宜」,卻意外得到了市場的熱烈響應。

2020年7月至10月,僅用了三個月時間,新公司橘品影業就得到了淺石創投、華錄百納、和力辰光的投資。有人認為,這些資本的進入是衝著張昭的行業地位,但他本人頗為自謙,"不僅是我本人吧,行業資本看到了拐點的機會,電影行業已經跌入谷底,是時候觸底反彈了。"

在這之前,張昭被稱為業內最懂電影的公司高管,被認為是中國電影業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之一,《好萊塢報導》曾用整版篇幅刊文,稱其為「中國電影產業升級的文藝復興式旗手」。張昭的職業生涯中,更是充斥著對行業有劃時代意義的創新舉措。
 
在擔任光線影業總裁期間,張昭曾首創「地網發行」模式,出品並發行了20餘部商業電影,連續4年保持了100%的增長速度,創造了中國電影界矚目的「光線速度」。

據AI財經社不完全統計,張昭生前參與製片的作品多達50部,票房累計達到99.66億,其中不乏《歸來》《長城》《影》《小時代》等爆款作品。


 
捲起IP浪潮的《小時代》和《熊出沒》大電影系列如今依舊在業內留有票房神話。而創辦橘品影業的初衷正是對這些案例實踐的深化,張昭有意嘗試打造品牌電影,即「在做好電影內容的同時,從消費者訴求出發,研發可品牌化的電影產品」。張昭認為,內容產業應該進行更多元層面的思考,技術、渠道、商業化、營銷、消費者體驗等等,「在疫情這種不可抗力因素之下,如果你只停留在內容的維度,是會容易出問題的」。
 
而從2020年的市場情況看,消費品市場的恢復速度的確強於電影,張昭認為是電影院主動放棄了社交功能,丟掉了電影IP品牌的價值屬性,這也恰恰是張昭希望在未來可以彌補的行業缺失。

剛剛離開復星影業的那段日子,張昭經常一個人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書寫與規劃他所設想的電影產業未來。一規劃就是整整兩個月,那也正是中國電影的低谷期。2020年的夏天,因為電影院遲遲未能開門,許多人心灰意冷的轉行離開。因為擔心更多年輕人走掉,張昭急著找朋友做了一次線上演講,後來他說,他當時就是想告訴大家別走,電影行業還是有機會的。

融資快要完成時,張昭無數次拉著妻子黃紫燕,探討品牌電影到底該如何做。黃紫燕雖然偶爾感到抓狂,但她打心眼裡感到自豪,因為張昭一心一意的想為電影產業做點事。後來被朋友認可,她看到張昭把開心寫在了臉上,她也跟著開心。
 
或許相比許多年前的不被同行認可,今天的張昭終於被認為是在做對的事,疫情對影視行業的建設性意義或不比破壞性小,但這次他已來不及驗證了。
 
在電影行業摸爬滾打數十載,張昭終將自己的人生完全奉獻給了電影。在離世之前,他曾表達希望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上「電影之子」幾個字。

2021年的春天還未真正到來,這位「電影之子」已經永遠離開了。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張昭,天亮就離開
    一直以來,張昭都被視為「樂視最後的守夜人」。賈躍亭遠遁美國造車後,留下了一堆爛攤子和千穿百孔的樂視影業交給張昭處理,他無數次行走在垂死邊緣,終於迎來了屬於樂視影業的高光時刻,此時離開,讓人頗感意外。其實仔細想來,張昭的離開或許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畢竟在地產出身的孫氏帝國版圖中,電影永遠不可能處於核心地位,張昭離開,也意味著他的理想再一次破滅。
  • 從光線到樂視,張昭終帶著職業生涯中的「魔咒」離去 | 稜鏡
    創辦光線影業一度是張昭的「高光時刻」,在張昭式的高速路上第一個被移植過來的「發行」模式迅速大放異彩。「地網發行」創造了業內矚目的「光線速度」,也加速了中國電影類型片的商業化道路。但在與資本的角力中,張昭被洗牌出局,帶著光線影業無法獨立上市的遺憾離場。此後,追求獨立上市便成了張昭身上的一個「魔咒」。2011年,他結識了與自己有相似「宏大敘事」習慣的賈躍亭。
  • 張昭,壯志未酬
    很多員工是直到當天,才知道老闆張昭要離開影業。他們感到突然的是,在影業經歷樂視危機時張昭沒有走,反而在「和平時期」離開了。6月24日樂創文娛發布公告表示,張昭因為個人原因,提出辭去董事長、CEO職務,公告並稱「樂創文娛將繼續秉承初心,以電影業務為基石,以電影衍生業務為階梯,致力打造IP品牌,為中國家庭創造更多文化價值」。張昭沒有發聲。
  • 大鱷張昭帶著傳奇離去
    張昭非常失落,認為將會失去對控制的公司,這不是他想要的,無奈2011年張昭離開光線影業,到樂視創建樂視影業。曾經何時,張昭破例帶著《九層妖塔》劇組去復旦,他給學生們講起自己的職業道路,如果能夠構建一個網際網路+電影的產業,這是他自認為能夠超越好萊塢的道路。
  • 張昭先生走好
    從零開始創辦並掌舵光線影業、樂視影業,澆築了心血,也看到了成果,但最後卻總是離開,而且似乎都錯過了「最好的時候」。 從光線影業成立的2006年至2010年四年間,光線影業火速成長,出品並發行了20餘部商業電影,連續四年保持了100%的增長速度,創造了為中國電影業矚目的「光線速度」。
  • 電影之子張昭的「青蛙與蝴蝶」
    投稿來源:藍洞商業兩年前,為了節省開支,張昭帶著樂視影業搬出樂視大廈,蝸居在六裡屯的三層小樓裡。這周,這個曾經樂視系統中唯一持續盈利的公司在更名樂創文娛後,將搬回樂視大廈。但是,扛過了至暗時刻的張昭,沒有再回來。
  • 張昭:被資本耽誤的電影人的一生
    2月3日,著名電影人張昭帶著未盡的事業突然離世,終年58歲。張昭是復旦大學計算機系高材生,和後來共事的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是同學。 學生隊伍裡有一位70來歲的老人,張昭原以為他是教授,沒想到老人跟他一樣是學生,他說自己當了十年會計師了,想要轉轉行。 70歲,白髮蒼蒼,依然在為自己的人生做新的選擇。 這位老人突然觸動張昭,他想自己也該認真的為未來做個選擇了。不久後張昭毅然決定轉專業,學電影。
  • 伴著電影《歸來》主題曲,送別張昭最後一程
    大廳門前,掛著一條「電影在 故我在」的橫幅,兩邊的電子屏循環播放著張昭生前的照片,張藝謀、韓三平等電影人敬獻的花圈輓聯陳列周圍,張昭躺在白色鮮花簇擁之中。「昨天的身影在眼前/昨天的歡笑在耳邊/無聲的歲月飄然去/心中的溫情永不減……」耳邊循環播放著低沉的男聲歌曲,這是電影《歸來》的主題曲,該片由張藝謀執導、張昭製片。
  • 獨家|張昭離職復星,發生了什麼?
    8個月,張昭主動離開復星。8個月前,張昭還被看作是樂視影業的「守夜人」。在經歷了2017年樂視體系危機、2018年稅收政策調整、2019年國家內容方向調整之後,張昭放下重擔。但因為「守夜人」這個角色,在外界看來張昭上一次的離開帶著一定的悲情色彩。 在到復星之前,張昭找了一張紙,用毛筆在上面寫了兩個大字「改變」另加了三感嘆號。
  • 賈躍亭悼念原樂視影業CEO張昭:他為電影而生
    張昭在電影業的專業和熱忱有口皆碑,當年離開光線前往樂視,賈躍亭多多少少對他有知遇之恩,在樂視他曾經有遠大的抱負,但在2017年,他的很多計劃因樂視的巨大旋渦而陷入被動。最終,那一天經過漫長煎熬,賈躍亭帶走了3億元,並留給張昭一個承諾,這筆錢將在5天後如數歸還。但賈躍亭的資金周轉並未如預期所料,多次的資金騰挪已經讓他受到特殊對待,其所質押的股權,沒能立即實現放貸。
  • 電影人張昭去世,賈躍亭深夜悼念
    「樂視最後的守夜人」2011年,張昭離開光線,並創立了樂視影業,任職CEO及執行董事。彼時,原樂視控股集團創始人賈躍亭著意涉足網際網路時代的電影產業、打造「中國的迪士尼」,兩人相識之後,他向張昭承諾給予其發展的自由度,允許影業在未來獨立上市。在張昭心目中,賈躍亭對自己有知遇之恩。
  • 張昭的「精神遷徙」|獨家專訪
    雖然「迪士尼」是張昭嘴裡最高頻的詞彙,但張昭認為和好萊塢打仗的根本在於傳統文化的精神支柱。迪士尼,是張昭時常掛在嘴邊的詞。迪士尼最核心的是全齡層超脫於娛樂的文化產業,其中最核心的媒介是合家歡動畫。從樂視體系脫離之後,張昭給樂創文娛的定位更加靠近「迪士尼」,這自然讓張昭更看重合家歡動畫。張昭相信迪士尼的產業模式,所以張昭相信《熊出沒》背後的文化價值。
  • 張昭:那個為中國電影解題的人走了|貴圈
    2電影圈內外,張昭擁有許多稱呼:電影產業「修路人」、「開路先鋒 」、「文藝復興式」旗手、「守夜人」、「救世主」、「大廈傾塌下的悲情英雄」…… 這些感性又宏大的名詞,都曾是擺在張昭面前,與電影有關又亟待解決的問題。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張昭帶著「救國夢」去海外求學。
  • 張昭為什麼不能當丞相?
    今天來聊一聊關於東吳人物張昭的吧。 在群雄並起、群英薈萃的三國人物中,張昭也算得上是一個重要人物,他輔佐孫策、孫權兄弟二人開創並鞏固了東吳政權,是東吳的開國元勳和決策人物。他少而好學,博覽群書,長而有謀,才冠當世。 羅貫中在他的《三國演義》一書中寫道,孫策臨終時曾經留下這樣的話交給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 對話張昭 | 「記住我們是倖存者,倖存者不可貪圖安逸」
    2021年依舊不平靜,電影人張昭的離去,讓電影行業的這個新年多了一絲悲傷。作為媒體,娛樂獨角獸必須坦誠,在這位電影人離開樂創文娛,輾轉復星,創辦自己的橘品影業的過程裡,我們還沒能來得及追上他的步伐。《小時代》系列、《長城》、《影》、《歸來》……觀眾未必會永遠記得這些電影,也不曾知曉這些電影背後誰曾付出了心血,但是電影行業裡留下了張昭的名字。我們尊敬他為電影行業付出的時光與精力,尊敬他曾經恢弘的英雄夢想。現在他離開了,我們只能以一篇舊文表達自己的悼念,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 諸葛恪反嘲費禕戲耍張昭
    他曾機智應對蜀漢來使費禕,又在酒宴上當眾戲耍老臣張昭,孫權也多次出題相難,但每次都被他機智化解,深得孫權喜愛。據《諸葛恪別傳》記載,有一次,蜀漢費禕出使東吳,都說費禕才智過人,孫權想在宴會上煞煞他的威風,就令大臣們在費禕入宴時都別搭理他。如果費禕在外交場合不能應對尷尬,不僅個人非常難堪,還會丟盡蜀漢顏面。
  • 張昭:以夢為馬的一生
    當時,中國電影行業正值百廢待興之際,張昭以超前的眼光提出應該先把國內電影大環境建設好,才能讓「車」與「路」的價值不被浪費,那時的中國電影產業和美國大相逕庭,如果渠道不暢通,再好的作品都只會是徒勞,他將目標對準產業環境的改善,開始為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鋪路」。 2004年張昭加入光線傳媒,他與王長田力排眾議堅定深耕電影市場,兩年後成立了光線影業。
  • 新樂視守夜人張昭:活著,是像青蛙一樣忍耐
    說到新樂視內容業務下一步的計劃,張昭表示,除了仍以電影內容為主,也將逐步擴大劇集投入,垂直化運營IP,落地家庭場景。在和賈樂亭相識之前,張昭已經是電影圈內的金牌出品人。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樂視影業,「好好做自己」一直不能讓張昭獨善其身。關於未來,張昭說,他的訴求很簡單,「活下來」。
  • 專訪張昭:右手是電影,左手是網際網路
    本月,有一位重要電影人離世——著名電影製片人、原樂視影業CEO張昭,享年58歲。2015年,《中歐商業評論》曾專訪張昭,他認為:網際網路對電影行業帶來的最大改變就是,它能夠讓觀影背後每一個活生生的、有著獨特訴求的觀眾顯現出來,他們第一次可以真實地被感知、被傾聽、被抵達。2006年張昭參與創立光線影業任職總裁。期間,光線影業出品並發行了20餘部商業電影,連續四年保持了100%的增長速度,創造了為中國電影業矚目的「光線速度」。
  • 張昭為何勸孫權歸降曹操?
    張昭親自扶孫權上馬,陳兵而出,以收人心。張昭對於鞏固孫氏政權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初領江東的孫權也「以昭舊臣,待遇尤重」,讓他「常在左右,為謀漠臣」。張昭的這種微妙心態,我們至少可以從三個方面加以揣測。其一,建安七年,曹操破袁紹後,下書江東,讓孫權送質子入許都,目的自然是要控制孫權。孫權「召群臣會議,張昭、秦松等猶豫不能決」。最後,周瑜勸孫權拒絕。張昭的猶豫,想必是希望孫權自行決定接受曹操的條件,以保持江東與許都的睦好關係和接觸渠道。但是,他對這種顯然是受制於曹操的行為又不便表示明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