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天亮就離開

2021-02-13 子彈財經


 出品  | © 子彈財經

 作者  | © 尹太白


事情發生得很突然,2019年6月24日這天中午,樂視影業(後更名為「樂創文娛」)官方突然宣布,樂創文娛原董事長、CEO張昭因個人原因辭任。

一直以來,張昭都被視為「樂視最後的守夜人」。

賈躍亭遠遁美國造車後,留下了一堆爛攤子和千穿百孔的樂視影業交給張昭處理,他無數次行走在垂死邊緣,終於迎來了屬於樂視影業的高光時刻,此時離開,讓人頗感意外。

其實仔細想來,張昭的離開或許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畢竟在地產出身的孫氏帝國版圖中,電影永遠不可能處於核心地位,張昭離開,也意味著他的理想再一次破滅。

扛下來了

張昭最終還是決定離開樂視影業。

事情發生得很突然,但也並非毫無預兆。在6月份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樂創文娛董事長兼CEO張昭並沒有如期出現在現場。

而此前,張昭和樂視影業一直是這場盛會中的焦點所在。

在樂視影業高級副總裁陳肅的記憶中,2017年度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是樂視影業由盛轉衰的最後一個節點。

2016年11月,賈躍亭發了一封內部信,公開承認樂視生態發展節奏過快,由於燒錢追求規模擴張而導致資金鍊斷裂,加上後續融資情況並不樂觀,樂視被迫陷入到泥潭之中。

這封信很快將樂視和賈躍亭推到了輿論前。火勢順著生態蔓延,最終,樂視影業無可避免地被捲入到漩渦之中。

一個多月後,孫宏斌高調入場,他做了長達一個月的盡職調查,統計了除樂視汽車之外的樂視資金缺口,並決定「缺多少解決多少」,最後確定價格是110億,之後覺得可能不夠,又追加到了150億。

但事情並沒有孫宏斌想的那般簡單。3月底,各業務債務總額清點完畢:總欠款約為343億,扣除保證金後仍高達近263億,這一數字遠遠超過了150億。

資金短缺很快引發了連鎖反應,2017年6月初,樂視被曝出斷繳員工社保,樂視影業的多個項目也因為缺錢而延期,實際業務量甚至連前年的一半都不到。

樂視影業的員工至今仍記得很清楚,那段時間能很明顯地察覺到張昭處於重度焦慮之中,走在公司裡,他不會像以往那樣和人打招呼了,面色陰鬱、行色匆匆,人也衰老了許多。

整個樂視影業的氛圍低沉得令人窒息,張昭想要改變這一狀態,他決定重振士氣,也向市場重新證明樂視影業的品牌價值。

張昭準備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召開一場發布會,團隊緊鑼密鼓地準備了三周,PPT內容一頁一頁的過,一字不苟。

出發前,張昭和孫宏斌說了這件事。孫宏斌聽完,主動提出去上海給樂視影業站臺。

在發布會現場,臺下坐著郭敬明、李仁港等多位合作過的導演,投資人也專門從各地飛到上海。孫宏斌坐在第一排,上臺後的第一句話就是:「只要影業方向對,錢不是問題。

那一刻,從沒在公開場合下暴露過情緒的張昭突然被觸動了,聲音略微哽咽。

張昭將這場發布會視為是幫助樂視影業擺脫危機的一次機會,孫宏斌的話,意味著雙重認可,既是對張昭的產業構想給出肯定,也是對公司最棘手的資金問題給出保證。

當晚,兩人在上海的濱江壹號院別墅宴請了投資人。那頓晚飯,讓張昭感受到一絲難得的輕鬆。

發布會之後,輿論對於樂視影業的質疑開始緩和,張昭也終於鬆了口氣。

陳肅將這次發布會形容為「一次心臟起搏」。可實際上,樂視帶來的危機並沒有解除,供應商開始紛紛拉著橫幅上門討債,很多和樂視影業合作多年的項目方也都迫於樂視而終止了和樂視影業的合作。

樂視影業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陳肅同樣感覺到了焦灼

2011年,陳肅創立的營銷公司為《失戀三十三天》策劃了網際網路營銷方案,這次合作讓張昭對陳肅的營銷能力讚不絕口,認為陳肅的營銷方案堪稱業界典範。

張昭有意邀請陳肅加入樂視影業,一個月後,陳肅思忖再三,最後還是決定關掉原來的公司,應邀加盟樂視影業。

結識多年,陳肅很明顯地察覺到張昭在經歷了一場場風波之後憔悴了不少,那時已臨近2017年11月,一方面,樂視影業的幾個電影項目都等著用錢,另一方面,賈躍亭從影業累計拿走了17個億。

巨大的資金缺口讓公司陷入了危局,張昭心裡也沒底,但好在精氣神還在,「這麼多事,換做別人可能早就扛不住了,但張昭全都扛了下來。

放手

樂視影業在2018年3月27日迎來了轉機。

張昭公開了一封內部信,宣布原樂視影業正式更名為樂創文娛。在獲得了融創中國及其他股東10億增資後,公司的第一大股東變成了融創中國,成為融創體系的一份子,原屬於樂視控股的股權將以轉讓、拍賣等方式逐步處理,這也就意味標誌著原樂視影業徹底與樂視斷了關係。

黑暗中終於出現了一點光亮。

與樂視剝離之後,張昭用「很辛苦也很難受」來形容這個過程,但他又表示當經濟、當企業發生重大問題的時候,生存能力非常重要。

這樣的處境,是張昭沒有料到的。

2011年,在亮馬橋的崑崙飯店,張昭第一次見到賈躍亭,倆人聊了很久,相互欣賞。賈躍亭要做網際網路公司,生態想法在那時已具備雛形,張昭也想藉助網際網路的力量,打造「中國迪士尼」,二人一拍即合。

賈躍亭給了張昭最大的自由,並承諾樂視影業未來會獨立上市,這也是張昭最看重的部分。

張昭離開他一手創辦的光線影業,最大的原因是因為證監會要求光線影業併入光線傳媒共同上市,這嚴重背離了張昭的計劃,他的電影夢想破滅了,「當初我說得很清楚,這是一家獨立的公司,你並進去的話,我就沒有辦法按照產業發展來進行布局了。」

在陳肅看來,張昭是一個非常有前瞻性和產業思維的人,「他有一種不苟活的心態,不願意委曲求全,不願意只做一家掙錢的電影公司,要用產業的方式來做,有一種產業使命的人生觀。」

張昭受惠於賈躍亭,他把樂視影業視作自己的事業第二春,創辦樂視影業以來,張昭幾乎從未休過假,每天工作超過16小時。

樂視影業的一位品牌經理還記得,有一次參加上海國際電影節,張昭前一天忙到凌晨,第二天依舊起了個大早,參加活動、商談合作、接受採訪,一直忙到晚上12點,精神抖擻,絲毫看不出疲憊的狀態。

張昭的「網際網路+電影」最終取得了成效,樂視影業成立5年後,一躍成為行業第二的影業公司。

2016年,面對電影市場的突變,張昭敏銳地察覺到電影行業增速有明顯放緩的跡象,他預感到僅僅依靠爆款電影始終難以維持業績持續增長。

張昭糾結過,但還是選擇了改變,他決心放棄曾經輕車熟路的方向,將網際網路+電影升級為分眾化、IP化、全球化。後來,他又提出了貫穿樂視影業的蝴蝶模式:一邊線下傳統影視,一邊線上網際網路,這是蝴蝶的兩隻翅膀,而蝴蝶的頭部則是內容製造。

2018年,蝴蝶模式進一步深化為蝴蝶矩陣。

到了12月份,融創文化成立,覆蓋樂創文娛和東方影都融創影視產業園,與融創地產、融創物業和融創文旅並列為融創中國四大戰略板塊。

對於想將電影IP化的張昭來說,無疑是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2019年春節期間,樂創文娛的《熊出沒·原始時代》上映,僅僅11天就實現票房6.06億元,創下了「熊出沒」系列最高票房紀錄,也創下國產動畫電影單日票房紀錄。

看似一切都走上了正軌,然而張昭卻在此時選擇了放手。

樂創文娛被納入了融創體系後,影業的獨立性被抹煞掉,與文旅產業越走越近,公司所做的事情,也早就不再是張昭心中純粹的電影理想。

張昭的離開或許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畢竟在地產出身的孫氏帝國版圖中,電影永遠不可能處於獨立且核心的地位。

但張昭又不肯放棄自己的電影理想。

初心

在幾大影業公司的掌門人中,張昭是唯一一個受過專業系統性電影教育的,直到現在,香港導演李仁港依舊認為張昭是如今電影市場圈子裡為數不多「真正懂電影的老闆」。

實際上,張昭對於電影的熱愛由來已久。

儘管出生於幹部家庭,父親是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研究專家,但考大學時,他不顧父母反對,報考了軍藝導演系,被父親知道後硬是給拽回復旦讀計算機。

在復旦大學讀書期間,他經常路過上海電影製片廠,「那時候上海電影製片廠就是電影愛好者的聖殿。」但由於無法進入聖殿,張昭只能在門口走兩圈。

80年代末,父母雙雙因病離世,這給張昭帶來了很大的打擊。

張昭決心離開,去美國讀哲學。離開中國時,他甚至把家裡的電飯煲都塞進了箱子,頭也不回地出了羅湖海關,那時候他以為自己永遠不會再回來。

在紐約大學讀了半年後,張昭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向學校提交修改專業的申請,將哲學改為電影製作。

與此同時,張昭還在費城大學電影學院修一些課程,在費城大學電影學院的資助下,拍出了兩部實驗短片,《木與詞》和《著陸》,而《木與詞》這部短片讓張昭獲得了學生奧斯卡獎,並因此拿到一張美國綠卡。

1996年,張昭從紐約回到了北京回國後,他第一份職業也是電影導演,後來才轉型為產業人,「過去我們是立志要造車的,回來一看發現根本沒有路,那你造一跑車幹嘛呢?」張昭要做修路人,把渠道、發行、宣傳等內容做好,修一條電影產業的路。

直到20多年後,張昭依舊想繼續完成心中的那一個電影夢,這是他最初想要做的事情,也是被後來的他稱作的初心。

而作為曾經將樂視影業拉出泥潭深淵的「守夜人」,數經波折被納入融創體系後,卻再也無法保持影業的獨立性——是時候該走了,張昭在這個熱鬧的夏天告別了樂視,揮手離場。

-END-

往期回顧

以子彈般的穿透力、專業性與深度性

解讀網際網路時代的最新財經動態

全球近20萬財經精英關注

©   投稿合作  微信:cyzqx2013

相關焦點

  • 張昭,帶著執念離開
    張昭的突然離開無疑是電影界的巨大損失,陸川、張藝謀等圈內人士紛紛悲痛發文悼念,一份治喪委員會名單集齊諸多往事。從堅守樂視影業到「出走」復星,從創辦光線影業到開拓電影IP品牌,張昭的每一筆都是濃墨重彩,剛剛完成融資的橘品影業卻意外成了他的最後一次嘗試。
  • 張昭,壯志未酬
    很多員工是直到當天,才知道老闆張昭要離開影業。他們感到突然的是,在影業經歷樂視危機時張昭沒有走,反而在「和平時期」離開了。6月24日樂創文娛發布公告表示,張昭因為個人原因,提出辭去董事長、CEO職務,公告並稱「樂創文娛將繼續秉承初心,以電影業務為基石,以電影衍生業務為階梯,致力打造IP品牌,為中國家庭創造更多文化價值」。張昭沒有發聲。
  • 張昭為什麼不能當丞相?
    今天來聊一聊關於東吳人物張昭的吧。 在群雄並起、群英薈萃的三國人物中,張昭也算得上是一個重要人物,他輔佐孫策、孫權兄弟二人開創並鞏固了東吳政權,是東吳的開國元勳和決策人物。他少而好學,博覽群書,長而有謀,才冠當世。 羅貫中在他的《三國演義》一書中寫道,孫策臨終時曾經留下這樣的話交給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 張昭先生走好
    從零開始創辦並掌舵光線影業、樂視影業,澆築了心血,也看到了成果,但最後卻總是離開,而且似乎都錯過了「最好的時候」。 從光線影業成立的2006年至2010年四年間,光線影業火速成長,出品並發行了20餘部商業電影,連續四年保持了100%的增長速度,創造了為中國電影業矚目的「光線速度」。
  • 獨家|張昭離職復星,發生了什麼?
    8個月,張昭主動離開復星。8個月前,張昭還被看作是樂視影業的「守夜人」。在經歷了2017年樂視體系危機、2018年稅收政策調整、2019年國家內容方向調整之後,張昭放下重擔。但因為「守夜人」這個角色,在外界看來張昭上一次的離開帶著一定的悲情色彩。 在到復星之前,張昭找了一張紙,用毛筆在上面寫了兩個大字「改變」另加了三感嘆號。
  • 電影之子張昭的「青蛙與蝴蝶」
    一向精於長遠布局的張昭,曾在危機中把自己比作一隻青蛙,而他一手創辦的樂視影業最早的商業模式是一隻蝴蝶形象。青蛙的意思是深蹲後起跳,而蝴蝶象徵著這個輕資產的網際網路影視公司連接線上線下的商業模式。轉身離開一手創辦的樂視影業,這位中國影視產業中為數不多受過專業系統電影教育的掌門人,留下無數的唏噓。他曾被稱為「電影之子」,下一個階段的他,將在哪裡?
  • 伴著電影《歸來》主題曲,送別張昭最後一程
    大廳門前,掛著一條「電影在 故我在」的橫幅,兩邊的電子屏循環播放著張昭生前的照片,張藝謀、韓三平等電影人敬獻的花圈輓聯陳列周圍,張昭躺在白色鮮花簇擁之中。「昨天的身影在眼前/昨天的歡笑在耳邊/無聲的歲月飄然去/心中的溫情永不減……」耳邊循環播放著低沉的男聲歌曲,這是電影《歸來》的主題曲,該片由張藝謀執導、張昭製片。
  • 電影人張昭去世,賈躍亭深夜悼念
    「樂視最後的守夜人」2011年,張昭離開光線,並創立了樂視影業,任職CEO及執行董事。彼時,原樂視控股集團創始人賈躍亭著意涉足網際網路時代的電影產業、打造「中國的迪士尼」,兩人相識之後,他向張昭承諾給予其發展的自由度,允許影業在未來獨立上市。在張昭心目中,賈躍亭對自己有知遇之恩。
  • 張昭:被資本耽誤的電影人的一生
    2月3日,著名電影人張昭帶著未盡的事業突然離世,終年58歲。張昭是復旦大學計算機系高材生,和後來共事的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是同學。 張昭當時甚至已經報考了導演專業,但仍然被身為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研究專家的父親抓去學工科。藝術救國的路行不通,那就思想救國,本科完成後張昭繼續修完哲學碩士專業,出版著作,還於1991年赴美留學進修紐約大學哲學系博士。電影之路漸行漸遠。 正是在紐約大學入學報到的時候,張昭遇到一個改變餘生的人。
  • 賈躍亭悼念原樂視影業CEO張昭:他為電影而生
    張昭在電影業的專業和熱忱有口皆碑,當年離開光線前往樂視,賈躍亭多多少少對他有知遇之恩,在樂視他曾經有遠大的抱負,但在2017年,他的很多計劃因樂視的巨大旋渦而陷入被動。最終,那一天經過漫長煎熬,賈躍亭帶走了3億元,並留給張昭一個承諾,這筆錢將在5天後如數歸還。但賈躍亭的資金周轉並未如預期所料,多次的資金騰挪已經讓他受到特殊對待,其所質押的股權,沒能立即實現放貸。
  • 諸葛恪反嘲費禕戲耍張昭
    他曾機智應對蜀漢來使費禕,又在酒宴上當眾戲耍老臣張昭,孫權也多次出題相難,但每次都被他機智化解,深得孫權喜愛。據《諸葛恪別傳》記載,有一次,蜀漢費禕出使東吳,都說費禕才智過人,孫權想在宴會上煞煞他的威風,就令大臣們在費禕入宴時都別搭理他。如果費禕在外交場合不能應對尷尬,不僅個人非常難堪,還會丟盡蜀漢顏面。
  • 張昭:以夢為馬的一生
    當時,中國電影行業正值百廢待興之際,張昭以超前的眼光提出應該先把國內電影大環境建設好,才能讓「車」與「路」的價值不被浪費,那時的中國電影產業和美國大相逕庭,如果渠道不暢通,再好的作品都只會是徒勞,他將目標對準產業環境的改善,開始為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鋪路」。 2004年張昭加入光線傳媒,他與王長田力排眾議堅定深耕電影市場,兩年後成立了光線影業。
  • 張昭的「精神遷徙」|獨家專訪
    雖然「迪士尼」是張昭嘴裡最高頻的詞彙,但張昭認為和好萊塢打仗的根本在於傳統文化的精神支柱。迪士尼,是張昭時常掛在嘴邊的詞。迪士尼最核心的是全齡層超脫於娛樂的文化產業,其中最核心的媒介是合家歡動畫。從樂視體系脫離之後,張昭給樂創文娛的定位更加靠近「迪士尼」,這自然讓張昭更看重合家歡動畫。張昭相信迪士尼的產業模式,所以張昭相信《熊出沒》背後的文化價值。
  • 新樂視守夜人張昭:活著,是像青蛙一樣忍耐
    說到新樂視內容業務下一步的計劃,張昭表示,除了仍以電影內容為主,也將逐步擴大劇集投入,垂直化運營IP,落地家庭場景。在和賈樂亭相識之前,張昭已經是電影圈內的金牌出品人。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樂視影業,「好好做自己」一直不能讓張昭獨善其身。關於未來,張昭說,他的訴求很簡單,「活下來」。
  • 從光線到樂視,張昭終帶著職業生涯中的「魔咒」離去 | 稜鏡
    2020年11月,離開創辦僅一年的復星影業,張昭曾經去了趟雲南,登上了褚時健種植「褚橙」的哀牢山。彼時,他被褚時健的執著精神打動,認為「老爺子75歲還能再創業,我才58歲當然沒問題」。美國時間2月3日清晨,曾於危難時刻接受了樂視影業17億元現金注入的賈躍亭在微博上發表了對張昭的紀念文字,並出現在了他的治喪委員會名單中。
  • 專訪張昭:右手是電影,左手是網際網路
    本月,有一位重要電影人離世——著名電影製片人、原樂視影業CEO張昭,享年58歲。2015年,《中歐商業評論》曾專訪張昭,他認為:網際網路對電影行業帶來的最大改變就是,它能夠讓觀影背後每一個活生生的、有著獨特訴求的觀眾顯現出來,他們第一次可以真實地被感知、被傾聽、被抵達。2006年張昭參與創立光線影業任職總裁。期間,光線影業出品並發行了20餘部商業電影,連續四年保持了100%的增長速度,創造了為中國電影業矚目的「光線速度」。
  • 張昭為何勸孫權歸降曹操?
    張昭親自扶孫權上馬,陳兵而出,以收人心。張昭對於鞏固孫氏政權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初領江東的孫權也「以昭舊臣,待遇尤重」,讓他「常在左右,為謀漠臣」。張昭的這種微妙心態,我們至少可以從三個方面加以揣測。其一,建安七年,曹操破袁紹後,下書江東,讓孫權送質子入許都,目的自然是要控制孫權。孫權「召群臣會議,張昭、秦松等猶豫不能決」。最後,周瑜勸孫權拒絕。張昭的猶豫,想必是希望孫權自行決定接受曹操的條件,以保持江東與許都的睦好關係和接觸渠道。但是,他對這種顯然是受制於曹操的行為又不便表示明確的支持。
  • 孫策遺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主降的張昭下場如何
    東漢末年,中原動亂,張昭的隱居生活也遭到了破壞,無奈之下他只得和難民逃到了江南,結果被割據江南的孫策慧眼識丁發現其才華,於是拜他為長史和撫軍中郎將。孫策視張昭為心腹中的心腹,對他寵愛到了極點,一方面對他言聽計從,朝中幾乎所有重要的事務都要詢問張昭的意見,另一方面對他視如親人,不時登堂拜見張昭的母親,視張母為己母。
  • 58歲知名電影人張昭突然病逝,賈躍亭為治喪委員會副組長
    堅韌、平易、很拼,這是熟知張昭的前樂視員工們對他的普遍評價。張昭喜歡足球,煙不離手。一位前樂視員工說:「張昭真正懂電影且熱愛電影,所以他在公司內部有很大威信,大家都很服他,他也很願意幫助各個業務線站臺。」在樂視當時的全球化旗幟下,張昭是極少數英文流暢的業務線高管。
  • 對話張昭 | 「記住我們是倖存者,倖存者不可貪圖安逸」
    2021年依舊不平靜,電影人張昭的離去,讓電影行業的這個新年多了一絲悲傷。作為媒體,娛樂獨角獸必須坦誠,在這位電影人離開樂創文娛,輾轉復星,創辦自己的橘品影業的過程裡,我們還沒能來得及追上他的步伐。《小時代》系列、《長城》、《影》、《歸來》……觀眾未必會永遠記得這些電影,也不曾知曉這些電影背後誰曾付出了心血,但是電影行業裡留下了張昭的名字。我們尊敬他為電影行業付出的時光與精力,尊敬他曾經恢弘的英雄夢想。現在他離開了,我們只能以一篇舊文表達自己的悼念,逝者已矣,生者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