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周報
自跨年晚會後,B站又刷屏了!
5月4日前夜,B站青年宣言片《後浪》在央視《新聞聯播》前播出,這是B站首次登陸央視黃金時段。
短片中,國家一級演員何冰以上一代人的口吻,講述著老一輩對年輕人的羨慕、鼓舞與期許。
不久後,這部短片出現在朋友圈的廣告裡。
隨後這支近4分鐘的短片開始在大家的朋友圈瘋轉,《後浪》也在朋友圈引發了強大的破圈效應,除了片中的主角「後浪」,許多70後、80後、90後們也紛紛自動轉發。
截至發稿前,這條片子在B站有700多萬播放量,近100萬點讚。
但有趣的是,關於時代與年輕人,幾乎每個人都能從中得到不一樣的解答,「年輕一代擁有著寶貴的選擇權,他們該感到幸福」、「理解與寬容才是年輕主旨」、「過分煽情,有點尷尬」,或褒或貶。
不論如何,《後浪》實質上就是B站的宣傳片,B站也通過這個宣傳片成功出圈。
當天,搖滾歌手鄭鈞在微博中寫道「那些把自己和別人當成浪花的人,是因為從沒見過身下的大海。」
或許當浪潮褪去,我們可以審視B站這片藍海。它頻頻出圈的背後,靠的是什麼?
前浪已經無數次被拍打在沙灘上了。在國內頭部視頻平臺「優愛騰」三座大山面前,「奔湧吧!後浪」短片中那最具震撼力的話語,似乎也是B站說給自己聽的。
5月4日美股盤前時段,嗶哩嗶哩盤前漲逾4%,截至目前,該公司股價盤前上漲4.61%至26.3美元。
在近期中概股做空聲音不斷的情況下,B站股價表現相對抗跌。此前4月22日,B站股價一度刷新盤中記錄至30.5美元,市值超過100億美元。
超預期的營收,高增長的用戶數據,以及「去遊戲化」的策略可能是B站獲得市場關注的主要原因。
《後浪》是一部拍給中年人看的B站宣傳片
如果你是B站的資深用戶,那視頻中的每個畫面都能勾起你對任一UP主們的回憶熱情。UP主,指在視頻網站、論壇、ftp站點上傳視頻音頻文件的人。
如果你只是對B站略有耳聞的吃瓜群眾,那你至少能從中窺探出這屆中國年輕人們的喜好。
可實質上,這仍是一部用中年人眼光審視青年人的宣傳片,「我們祝福你們」、「你們擁有了,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權利 」,表達的仍是年長者對青年人的期許,朋友圈中轉發的更多也是中年人。
說實在的,視頻中的一些話確實很戳心,比如,「弱小的人才習慣嘲諷和否定,而內心強大的人從不吝嗇讚美和鼓勵」,再配上「老戲骨」何冰聲情並茂的演講,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
一句「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但是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在五四青年節的前夕,令不少年輕人心潮澎湃。
但感動與熱血之餘,閱片中的尷尬之感也不可忽視。尤其在結尾處,大叔略作停頓,眼神向下一瞥,突然猛地歪頭並大喊一句「奔湧吧!後浪!」,更將這種尷尬引至巔峰,讓人雞皮疙瘩掉了一地。
相信做這個視頻的初心是好的,畢竟80後、90後、00後已經聽過太多類似於「垮掉的一代」、「最差的一屆」的評價,而這支宣傳片則給予了「後浪」更多的肯定與讚揚。
但在讚賞之餘,部分「後浪」們表示欣賞不來,相當無感,認為視頻「充滿說教意味」,「被《後浪》這碗飄著油花的雞湯結結實實哽到了」。在視頻的熱血澎湃中恢復過來,「後浪」們看著自己的生活,覺得相當扎心。
既然吃力不討好,B站為什麼要用這種反常、不大符合年輕人的風格來拍攝這個視頻呢?「鬼畜」它不香嗎?
簡單直白地說,年輕人不是這片子的目標群體,這視頻,是要給年紀稍長的人看的。
這部片子更像是B站對年長用戶的一個「自我介紹」:「叔叔阿姨你們看,B站滿滿正能量。」順帶給大家科普一下B站是什麼,樹立一個比較正面的形象。
它的實質還是一部B站的宣傳片。
當「和1.3億B站年輕人一起表達自我,擁抱世界」的字幕緩緩出現時,大部分人才意識到,原來這僅僅只是一則廣告。
刷屏成這樣,這部片在討論度、參與度方面,已經超額完成任務。甚至從某種程度上,B站已在漸漸打入官方主流,試圖獲得主流的認可。至於視頻風格是否能得到年輕人的喜愛,《後浪》是否足以代表所有的年輕人,這又是另外的一個問題了。
反正作為宣傳片,B站這波不虧。
中國的年輕人,都在B站
B站這波宣傳片確實不虧,但其實,近三年來,他們一直在虧損。
2017年,B站淨虧損為1.8億;
2018年,B站淨虧損5.67億;
2019年,B站淨虧損13億。
與之相對的,是B站如今1.3億的月均活躍用戶,3800萬日均活躍用戶以及6800萬正式會員。而組成這些龐大數字的,則是現實生活中一個又一個的年輕人。
2019年bilibili用戶調查顯示,目前B站用戶平均年齡為21歲,而新註冊用戶的平均年齡不到20歲。
可以說,中國的年輕人都在這裡。
作為主打「Z世代」(出生於1990—2009年這一階段)的亞文化青年社區,B站董事長陳睿早就敏銳地發覺年輕用戶的潛力,「Z世代的文化是充滿創造力的,除了欣賞優質的文化內容,這代人還喜歡創造自己喜歡的內容。Z世代用戶是充滿求知慾的,這些年輕人並不像外界想的那麼淺薄。」陳睿在2018年的烏鎮網際網路大會上如此說道。
得年輕人者,得天下。這也是B站收穫索尼入股、騰訊增持、阿里合作不斷的原因,一手握住三家網際網路巨頭,也不站隊,這魄力沒誰了。
年輕人們帶來的機遇,現在B站已經抓到了,但面對隨之而來的挑戰,B站做好準備了嗎?
事實上,大量的年輕用戶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它有趣活潑、熱血滿滿、意氣風發,但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低齡化與不成熟,言語攻擊、極端的飯圈文化,不諳世事的年輕人們總是難涼熱血。
如果說,大量年輕用戶是B站攻城掠地的武器,那麼可怕的用戶粘性就是其防禦外敵的盾甲。
據bilibili2019財報稱,B站新用戶留存率為80%,月活、日活增長40%。在獨特的彈幕文化以及社群氛圍的滋養下,B站越發壯大。
但現在這塊盾牌內部也開始有了裂痕,隨著近年B站多元文化的策略引進,古風、電競、音樂等圈子早已成型。與此同時各圈層間的摩擦也不斷,即使陳睿一再強調:不會去ACG文化,B站仍然是動漫愛好者的家。但B站不再是二次元文化一家獨大了,大批老用戶大呼「這已經不是我們認識的bilibili了」、「小破站藥丸」。
當然,這不單單是B站一家面臨的困境,早年的知乎、豆瓣、貼吧與微博也是人人傳唱的淨土,可如今呢?且行且珍惜。
「不增長會死」的B站
嗶哩嗶哩,英文名稱:bilibili,該網站於2009年6月26日創建,被粉絲們親切的稱為「B站」。2018年3月28日,美國納斯達克的鐘聲響起,B站正式掛牌,交易代碼為BILI。現如今,這個正值壯年、市值突破100億美元的B站再也藏不住了,被奔湧的後浪推向了臺前。
被推到臺前的B站,橫在它面前的是國內頭部視頻平臺「優愛騰」三座大山,夾雜在左右的是字節跳動與快手,可謂四面楚歌。
B站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斷破圈、不斷長大。"不增長會死。"按陳睿自己的話來說:「小國寡民是開心,但你是世外桃源也會被堅船利炮幹掉。」
事實上,頻頻「出圈」的B站也確實引起外界更多關注。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1月6日,與B站晚會相關的網絡新聞達5324條,App文章有1352篇,微信公眾號文章有5315篇。
但成長必然伴隨著陣痛,非議與爭端是破圈的代價。
B站2019年度百大up主近期頻頻陷入風波:黨妹被黑客勒索,徐大sao被質疑詐捐後宣布停更。花花與三貓catlive被質疑買後院貓而遭到網絡暴力,宣布停更。「槐安遺夢」被「TOM表哥」猛錘,因涉嫌和粉絲發生不正當關係和戀童掉了40萬粉絲等等都引發了對B站這個產品本身的廣泛爭議。
另一方面,西瓜視頻針對B站的up主們展開一系列挖角行動。
遊戲UP主水瀨(化名)曾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過去半年,他多次收到西瓜視頻運營人員的私信「邀請」,對方承諾「收益會比之前增加10-20倍,還會享受我們眾多的推薦權益及抖音平臺的流量扶持」。
3月5日,眾多B站趕海UP主集體宣布獨家籤約西瓜視頻,投入了西瓜視頻的懷抱,包括老四趕海、漁人阿峰等老牌趕海UP主。此前,坐擁400萬粉絲的B站遊戲區UP主敖廠長也早已布局西瓜視頻,為西瓜視頻打造了獨播節目《MC廠長》。培養多年的up主被競爭對手挖走著實挫傷了B站的銳氣,雙方火藥味越來越濃。
此外,隨著眾多超百萬粉絲量的up主出現,B站是否有能力駕馭住,一旦大up主影響力失控都會導致一系列負面效果,戰火同樣會燒至B站,標籤一被打上再想撕掉就極其困難了。
這些非議與爭端背後,是B站成長路上的煩惱:面對增長,如何快速提升運營管理能力;面對挖角,如何降低up主流失打擊。
前浪已經無數次被拍打在沙灘上了。
「奔湧吧!後浪」短片中那最具震撼力的話語,似乎也是B站說給自己聽的。
在3月18日的財報電話上,B站董事長兼執行長陳睿稱,2020年的目標是MAU(月活)達到1.8億,2021年的目標是MAU(月活)達到2.2億。「我們做了充分的準備,我們是有信心完成用戶增長的目標。」
野心可見一斑,B站可不願意和前輩一同奔流在同一條河裡。
編輯 / 貓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