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留下絕世秘籍,崇禎卻看作垃圾,送走大明江山,令人恥笑

2020-12-25 渭南望渭北

一個古代帝國的滅亡,絕對是多方面原因的結果。不過,歷史的發展有時候其實還是離不開人這一重要因素,並非完全就是必然。同樣,明朝的滅亡也是如此。可以說,明朝的滅亡,有滿清的原因、也有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原因,但卻未必是最主要的因素。每個朝代都有各種各樣的內憂外患,但亡國更多的還是來源於內部。

明朝崇禎皇帝在位十幾年,每天辛苦勞動,事必躬親,其工作量堪比諸葛孔明。然而,明朝卻一天不如一天,最終走向滅亡,這難道真的是天意?當然不是!明朝的滅亡,其實說白了,崇禎本人有著莫大的責任。朱元璋本來留下了絕世秘籍,可惜崇禎卻看成垃圾,最終才送走了大明江山。

朱元璋留下的這份絕世秘籍便是他一手創立起來的特務組織,在經歷多代發展以後,有錦衣衛、東廠、西廠和內廠四大特務機構。這些特務機構,對於明朝百官的監視可謂無孔不入,幫助明朝的皇帝們牢牢把握著主動權。朱元璋之所以創立這個制度,主要原因就是為了對付官僚集團。只有這樣,皇帝才能更好地控制江山。

由於各種作品的描寫,我們看到的全是特務機構邪惡的一面,經典電影《新龍門客棧》中像甄子丹出演的東廠督公曹少欽,就是這類人物的代表。看起來,他們就是邪惡的化身,完全站在人民的對立面。歷朝歷代,文人們對這一類組織向來都是罵不絕口。

其實,不難想像一個問題,為什麼文人們都痛罵這些特務機構,然而這些特務機構卻從來都沒法消失呢?很顯然,因為他們是文人們的對立面,既然是對立面,自然因為立場問題而痛罵。筆桿子在文人手裡,話語權當然就在他們這邊。可是文官集團,真的就全是正義的化身,一個個都是海瑞一樣的青天大老爺嗎?

其實說白了,特務機構就是封建皇帝加在封建官僚們頭上的枷鎖,讓他們不能過於自由。特務機構是皇帝的走狗,用來更好的管理那些大官。實際上,除了以殘暴著名的朱元璋、朱棣重用特務機構以外,歷史上所有的明君們都有自己的一套耳目和打手,堪稱真正的心腹。很顯然,仔細研究歷史就會明白,即便是臭名昭著的明朝特務機構,其存在也是有很大的價值的。

一般來說,特務機構用人多為出身低微,但精明幹練、為人陰狠的角色。故此,廠衛的形象一般都是「酷吏」形象。明朝的皇帝們就是要用這些沒有背景幫派的人,制衡那些門生故吏遍天下的文人官僚集團。廠衛是明朝皇帝的耳目和爪牙,更是制衡那些手下大臣們的一件神兵利器。

明朝的制度比較特別,在明朝的官僚擁有的權力是非常之大的,他們用著自己手中的權力,更是佔據了龐大的社會資源。在朝廷清明,這些人良心未泯的時候,百姓還有活路。可是一旦皇帝不夠精明,文人們又利慾薰心,那就很慘了。這些文人以地方、宗族、師徒的關係形成政治集團,對上架空皇帝,對下盤剝百姓,對整個國家造成的傷害遠高於一個胡作非為的昏君。

可惜的是,如此高明的武功,絕世秘籍,崇禎卻視作垃圾,棄如敝履。崇禎在當上皇帝後,立志幹一番大事業。一上來就被文人們蒙蔽了雙眼,第一件事就是自廢武功,殺死了東廠大太監魏忠賢,並取消東廠。這一件大事,為崇禎博來一大群歡呼聲,殊不知,這歡呼背後其實是暗暗嘲笑崇禎的愚蠢。

古往今來,沒有哪個明君做事是從迎合文人們的吹捧的角度出發的。他們都有自己的判斷,絕不會被手下牽著鼻子走。儘管崇禎的哥哥在臨死前,千叮嚀,萬囑咐,「魏忠賢、王體乾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可惜崇禎終究沒有聽進去。魏忠賢死後,崇禎也沒有再扶植起來能夠對自己死心塌地的真正有用的奴才,此後一直被文官忽悠,到死都無可奈何,只得痛罵「諸臣誤朕也。」,卻終究還是親手送走了大明江山,令人恥笑。

相關焦點

  • 崇禎帝決斷的兩大失誤:導致大明江山最終被掠奪,身死國滅
    國破山河之時,崇禎皇帝表現出了他作為朱家子孫的優秀品質:誓死不降,以身殉國!為避免亡國時受辱,他親手將最愛的嬪妃和公主殺死,只留下了身邊幾位皇子的性命,讓他們尋機逃亡,等待時機,復興大明!崇禎皇帝於煤山自縊而死,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也自殺了,跟隨崇禎帝而去。
  • 縱觀大明一朝,朱元璋的後代中,誰才是明亡的第一責任人?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一朝,他為了老朱家的天下,甚至不惜與功臣翻臉,一個個誅殺了他們,其目的就是防止這些功高震主的文臣武將不能危機自己後代的地位。可是,大明最終並沒有按照朱元璋的意願發展,在經過兩百多年後,還是滅亡了。
  • 大明王朝之天命所歸的明太祖朱元璋
    太祖畫像 大明王朝自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統治建立大明帝國,共歷十六位皇帝,包括建文皇帝朱允炆、明代宗朱祁鈺,從太祖朱元璋開國到崇禎帝朱由檢煤山自縊,國祚276年,是由漢族統一全國的封建王朝
  • 從《朱元璋》到《大明劫》,影視劇中大明王朝的面孔越來越清晰
    在他創作的五部歷史劇中,除了《康熙王朝》《三國》,其餘三部——《朱元璋》《鄭和下西洋》《江山風雨情》,都是明朝劇。 2006年,中國電視劇塑造了兩個朱元璋,一個是胡軍版的《朱元璋》,一個是陳寶國版的《傳奇皇帝朱元璋》。 相比之下,胡軍版的朱元璋更加立體,並且通過精妙的文本和考究的表演,把歷史與現實做了一次勾連。
  • 陳圓圓絕世美人,卻不受崇禎皇帝待見,無情將美人拒之門外
    陳圓圓絕世美人,卻不受崇禎皇帝待見,無情將美人拒之門外婦人以資質為主,色次之,碌碌雙鬢,難其選也。慧心紈質,淡秀天然,平生所見,則獨有圓圓爾。▲劇照之後陳圓圓因為自己美貌甚至改變了國家的走向,吳三桂和李自成更是為了搶奪陳圓圓打破了頭,吳三桂更是為了陳圓圓不惜反水選擇引清兵入關,從此將南明的江山徹底斷送,無數人因為這場戰爭家破人亡。但就是這樣一個改寫歷史的女人,崇禎皇帝竟然對她毫不動心,這也是一大奇事。
  • 朱元璋一生只失算了兩次,卻害苦自己的孫子,讓大明江山生靈塗炭
    在朱元璋的藍圖中,朱氏子孫戍守各地,拱衛朝廷,是保證大明江山永固的重要措施。 葉伯巨的話,一針見血,奈何朱元璋卻認為這是「間吾骨肉」,下令將葉伯巨下獄,讓其餓死獄中。 第二次失算:誅殺功臣,掃清障礙 其實在葉伯巨的《奉詔陳言疏》中,除了勸諫「分封太侈」外,還認為朱元璋「用刑太繁」。這也是朱元璋最大的歷史汙點,大興牢獄,誅殺功臣。很多人都將這歸咎於朱元璋的性格,說他喜怒無常,伴君如伴虎。
  • 大明無明君,大清無昏君:這句話是否正確,朱元璋、乾隆等皇帝怎麼說?
    文/小蟲 標題:大明無明君,大清無昏君:這句話是否正確,朱元璋、乾隆等皇帝怎麼說?自古以來,這種標準都沒有任何的問題,在現如今的和平時代,有人在鑽研歷史時,按照這個標準得出了一句話「大明無明君,大清無昏君」。
  • 崇禎帝對待皇嫂,一段不得不說的江山風雨情,可惜生在了皇室
    今日與大家聊聊明末清初的一個美人:熹宗朱由校的妻子,崇禎皇帝朱由檢最愛的嫂子張嫣!聊天中的美女總是讓人想起那句古話:自古紅顏薄命!人們有時候不能不服從命運的安排,她再漂亮,再優秀,只可惜生在這樣一個顛沛流離的時代,生在一個晦暗無明的皇室!
  • 崇禎帝對待皇嫂,一段不得不說的江山風雨情:送你離開我再離開!
    哈嘍,大家好,我是小哪吒,今天跟大家聊聊明末的一位美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婆,崇禎皇帝朱由檢摯愛一生的嫂子張嫣!聊美人總令人想起那句古話:自古紅顏多薄命!人有時不服命運安排是不行的,她再美,再出色,只可惜生在那樣一個顛沛流離的時代,生在晦暗無明的帝王家!
  • 令人聞風喪膽的大明錦衣衛,後來為何消失了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後,為了能準確把控朝中大臣的一舉一動,防備大臣們結黨營私,開始從儀仗隊這種嫡系隊伍裡面,挑選出細作負責監視大臣們的日常生活,錦衣衛從此誕生。朱元璋創立錦衣衛開始,便已註定錦衣衛只對皇上負責,並且具備對大臣們的生殺大權。正因為錦衣衛相當於皇帝的眼睛,所以錦衣衛指揮使一般必須由親信擔任。錦衣衛貫穿了整個大明朝的始終,可以說無孔不入。
  • 剛愎自用生性多疑崇禎帝,只因殺此人,斷送大明王朝
    剛愎自用生性多疑崇禎帝,只因殺此人,斷送大明王朝明朝末年,內憂外患,一邊是努爾哈赤的後金政權不斷的對大明王朝的騷擾,內部更是亂的不得了,全國各地爆發農民起義,大大小小的農民部隊不斷的攻擊著明朝政府,別看最後是「闖王」李自成最後成為了明朝的終結者,但是據史料記載當時的農民起義領袖將近有四五十個
  • 朱元璋問劉伯溫,朱家是否可長久?劉伯溫說吾主萬子萬孫是何意?
    朱元璋和劉伯溫的對話傳說劉伯溫在大明建立後,推算出朱元璋必定會對開國功臣進行清洗,為了明哲保身,劉伯溫向朱元璋提出辭官,要求退隱山林。而朱元璋對這個神機妙算的軍師也是十分的忌憚,在幾番推脫後,朱元璋答應了劉伯溫的請辭。臨行之際,朱元璋要求劉伯溫為大明朝推算國運。
  • 為何朱元璋多次搶之
    為何朱元璋多次搶之 明洪武八年(1375年),告老還鄉的大明軍師、誠意伯劉伯溫病危,臨終前對守候在身邊的兒子劉璉、劉仲景說:我死後擔心會給家裡留下禍害,我寫的兵書《百戰奇謀》乃我一生心血,可惜沒有找到傳人本想   原標題:劉伯溫所著的兵書《百戰奇謀》有多厲害?
  • 16歲少年天子崇禎:大明人才濟濟不會用,葬送祖宗基業
    1627年,16歲少年天子崇禎從哥哥朱由校那裡接過權杖,開始對大明帝國進行17年的統治,結果非但沒能中興帝國,還葬送的祖宗基業。崇禎繼位後,內外局勢確實很糟糕,帝國瀕臨倒閉之邊緣。
  • 崇禎的臨終感言:老祖宗,你把我害慘了!
    非亡國之君,缺陷亡國之禍,估計崇禎到最後關頭才會想通自己到底錯在哪裡,一切禍根都是自己的老祖宗埋下的。好多人都認為,明朝滅亡,崇禎殺魏忠賢是最大的錯,卻沒有想到背後的真正原因,崇禎除掉大太監魏忠賢本身沒有錯,錯的是崇禎沒有找到自己的「魏忠賢」。
  • 康熙帝每次給朱元璋掃墓,為何都要行三跪九叩大禮?
    康熙給朱元璋掃墓,為何行三跪九叩大禮?用心良苦。康熙帝評價朱元璋「治隆唐宋」,是由衷讚美,還是另有所圖?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闖王在西安稱帝,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三月十九日,大順軍攻克北京,崇禎帝在煤山自縊,明朝滅亡。
  • 順治曾稱呼崇禎為大哥,還對崇禎的陵墓說了十二字,字字讓人心痛
    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也曾強盛一時,但帝位傳到了崇禎手中的時候,這位勤勉的皇帝急於求成,一方面誅殺了權奸魏忠賢,另一方面又宵衣旰食,為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耗盡了心血。
  • 明朝松錦之戰剛敗,皇太極就主動提出與大明和談,崇禎卻拒絕了?
    從努爾哈赤頒布七大恨那的一刻開始,就已經宣告後金和大明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而努爾哈赤死後,脫穎而出的皇太極的汗位卻並不安穩。最初後金是由四大貝勒共同執掌,皇太極能夠變成了汗王可謂煞費苦心。而面對剛剛歸併的女真各部,皇太極穩定統治已經耗費了大半精力。雖然大明與後金都面臨一定的困難,但是客觀來說,後金相比於大明還有一個天然的劣勢——人口基數差。
  • 崇禎皇帝朱由檢的缺點和個人不足
    (《明史興宗孝康皇帝傳》)朱元璋的這句話,影響了後世的許多人,成為不少仁人志士學習、遵循的指南,以筆者的研究分析,這句話對王陽明心血思想具有重要的啟蒙或促進作用,陽明心學存有朱元璋思想的深深痕跡。但是,這句話對朱元璋的後世子孫帝王並沒有產生多大的影響,為什麼產生不了多大的影響?這是有原因的。
  • 崇禎自縊,多爾袞演戲,范文程一計定江山
    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崇禎皇帝雖說是亡國之君,但是他卻不應被視為亡國之君。17歲登基的崇禎面臨內憂外患:閹黨當道,農民起義,後金崛起。大明王朝其實已經風雨飄搖,瀕臨存亡之秋。崇禎皇帝年少氣盛,上臺第一年即誅滅魏忠賢黨徒,並勤儉勤勉,兢兢業業,以巨大的精力與龐大的文官集團抗爭,可以說,崇禎在位的17年,為了復興明室用盡了心血。但是對於一個病入膏肓的人,要想挽回他的生命,談何容易。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17年來做夢都想著復興大明的崇禎,頃刻感覺天都塌陷了,一切努力都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