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分子》:道盡中年危機的無奈,結局更是令人深思

2021-01-09 成呈影視頻

中年危機是每個男人都會遇到的話題,逃不開,也躲不掉,影視劇中也經常出現這種題材,而各個國家,各個地區的中年男人所面臨的危機異曲同工,比如最近播出的《恐怖分子》。

乍一聽這部影片好像是驚悚片,該片還有一個比較好聽的名字,也是這部影片的主題曲《請假裝你會捨不得我》,值得一提的是,唱這首歌的是演唱了《你的眼神》的蔡琴,當時她與該片導演楊德昌還沒有離婚。

影片講述了一個中年男人的故事,在故事周圍還圍繞著幾條連環的線索,懦弱的丈夫李立中有一個強勢的作家妻子,當她寫不出想要的小說時會暴躁不已,想要得到丈夫的安慰卻換來冷冰冰的一句「寫不出來就不要寫了」。

丈夫李立中對妻子是又愛又恨的,愛的是她美麗的容顏和才華,恨的是婚前不知道的她過往,而他婚後始終不敢問及,如今他們的婚姻已經過了七年,危機也在悄悄到來,妻子對沒有生活情趣的丈夫逐漸厭煩。

一天一個電話的出現更是打破了這份婚姻表面下的平靜。

打電話的是一個年輕女生淑安,她是一個無所事事的小偷,一次偷盜案中不小心受了傷在家休息,百無聊賴的她不小心撥錯了號碼,假裝是李立中的小三,這通電話像是一個導火索,把妻子婚後壓抑已久的情緒點燃了,很快她和前男友舊情復燃了,這段婚姻變得岌岌可危。

再看丈夫那邊,他一開始不知道妻子已經出軌了,正在為自己的事業奮鬥,為了一點微薄的工資,他背叛了同事阿傑,靠著向上司舉報阿傑成為了代理組長。事業上有了點起色的他發現了妻子的秘密,但他不敢聲張。

好在女賊淑安有一個愛慕她的富二代,他是一個攝影愛好者,在拍照時無意中拍到了淑安逃跑的身影便愛上了這個風一般的女子。

但是他不知道淑安是一個小偷,還幹著仙人跳,最後知道真相的他輾轉找到李立中告訴了他一切。

李立中趕緊去向妻子解釋,但妻子的心已經變了,她的冷門小說賣了出去,在作家圈中也變得出名,聽完丈夫的解釋後,她只冷笑道:你連真假都分不清嗎?

婚姻危機的他事業並沒有如他預料般有了起色,長期心不在焉的他受到上司的責罵加上阿傑的報復,拼命得來的小組長很快也沒了。

按理說都已經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了,李立中應該衝動一把,熱血一把,但觀眾似乎高估了中年男人的忍耐力,李立中沒有,他雖然幻想過自己腳踢上司,報復出軌的妻子,痛打破壞他婚姻的第三者甚至還想開槍殺了他,但一切都是一場夢,李立中並沒有報復任何人,他吞槍自盡了。

那麼究竟是誰殺死了李立中,是他自己嗎?導演楊德昌在影片最後給觀眾留下了謎題,有人說,楊德昌的電影像是一把刀,銳利地直戳人心,就算放到今天來看,其影片的思想性和前衛也不過時,影片叫做《恐怖分子》並沒有什麼錯誤。

因為恐怖分子並不一定就是手持真槍實彈的人,它在城市中無處不在,可以是惡作劇的電話,也可以是不體恤下屬的上司,更可能是不珍惜婚姻的妻子。

因為當時的社會,當時的城市就是恐怖如斯,道德破壞,一眼望到頭的生活,波瀾不驚,禁不起一點打擊脆弱的婚姻,還有隨時可能會因為年齡被淘汰的職場,各種危機四伏,殺死了這個本就軟弱的中年男人。

相關焦點

  • 《恐怖分子》:道盡中年危機的無奈,結局更是令人深思
    中年危機是每個男人都會遇到的話題,逃不開,也躲不掉,影視劇中也經常出現這種題材,而各個國家,各個地區的中年男人所面臨的危機異曲同工,比如最近播出的《恐怖分子》。一天一個電話的出現更是打破了這份婚姻表面下的平靜。
  • 恐怖分子,並不是電影中最恐怖的角色,這部韓國電影,直擊人心
    在一個平靜的早晨,尹英華接到了恐怖分子的電話,並開始了故事的序幕。一般人面對這種事情都會選擇報警,而尹英華的反應卻是要封鎖消息,獨家新聞來了!按道理講,接下來的劇情自然就是主持人與恐怖分子鬥智鬥勇,警方分秒必爭,最後抓獲了恐怖分子,成功化解了這場危機。可是事實並非如此,當尹英華與恐怖分子成功通化的時候起,一切就就全在恐怖分子的控制中。
  • 《驚天危機》:一部「錯漏百出」的爆米花電影,總統大戰恐怖分子
    《驚天危機》講述的是總統被劫持、白宮被佔領,警衛大顯神通,拯救世界的美國動作大片。影片中的恐怖分子偷襲白宮,在大廳引爆炸彈美國總統索亞正坐著直升機回家,電視裡播報著他發表的言論,美國軍隊將退出中東戰場,以和平的方式處理國際關係,但是這一提議嚴重影響了美國軍火商的利益。
  • 一個恐怖分子和一個平民的愛情
    在德裡,Zooni真得遇上了她的王子-Rehan,一個導遊,一個極度危險的恐怖分子。我有時會想起他凝視照片的眼神,深情而無奈。對一個身負各種使命的軍人來說(抱歉,我一直認為Rehan是一個軍人,而不是恐怖分子),這種割捨,包含了多少不忍和無可奈何。
  • 電影《恐怖分子》改名後,在央視播出,我有點吃驚
    《恐怖分子》所講述的故事。 《恐怖分子》的主演中,李立群當時34歲,金士傑當時35歲,楊德昌當時39歲,三個中年男人合作將中年危機詮釋得入木三分,皮哥連看了兩遍依然覺得意猶未盡。
  • 電影《恐怖分子》改名後,在央視播出,我有點吃驚
    今天皮哥就與大家講講這部《恐怖分子》。《恐怖分子》的主演中,李立群當時34歲,金士傑當時35歲,楊德昌當時39歲,三個中年男人合作將中年危機詮釋得入木三分,皮哥連看了兩遍依然覺得意猶未盡。神結局:慫人丈夫的「報復」《恐怖分子》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神結局了。
  • 揭秘:ISIS恐怖分子在巴黎如何使用PS4討論並策劃暴動
    http://www.secdoctor.com  本文摘自:FreeBuf.COM 作者:FireFrank    ISIS恐怖分子上周五晚上在巴黎實施了大屠殺,恐怖襲擊造成至少127人死亡、超過300人受傷。ISIS的報復行為引起了全球的廣泛關注,全世界的人們都在為巴黎祈禱,呼籲和平。
  • 8大必看大戰恐怖分子的電影!
    當鮑威爾了解到這個恐怖組織將進行一項自殺性恐怖襲擊時,她當機立斷決定讓無人機駕駛員史蒂夫-沃茨消滅恐怖分子。正當他準備搗毀恐怖分子窩點時,卻發現一名9歲女孩進入了他的射殺範圍內。鮑威爾不得不聯繫律師和政府官員,決定是否繼續執行任務。《驚天危機》於2013年7月22日在中國上映。
  • 恐怖分子的孩子註定是恐怖分子嗎?
    這些恐怖分子的孩子沒有選擇童年遊戲是一起製作簡易炸彈
  • 《巴黎危機》高能組合對決恐怖危機,用心來講一個好故事
    一名執行臥底行動的美國中情局特工接到了一個新任務:他必須調查一個年輕的美國職業扒手,因為這位年輕人可能會讓美國官方遭受恐怖襲擊巴黎的錯誤指控。但隨著巴黎恐怖襲擊的升級,特工意識到這位年輕人是無辜的,並且是他找到幕後真兇的唯一線索。 《巴黎危機》作為一部反恐片,再現恐怖分子襲擊巴黎這樣的大城市的大場面自然成了影片最大的亮點。
  • 比恐怖分子還狠:俄羅斯特種部隊阿爾法小組怎樣煉成的?
    克格勃時期的阿爾法小組 阿爾法小組的戰鬥人員緊急響應,在開槍將其擊倒後控制了他,美方人員安然無恙,成功化解了一場險些演化為國際危機的恐怖行動
  • 拆彈專家2影評:若恢復了記憶,他會不會再次選擇成為恐怖分子?
    劉德華飾演的潘乘風,從拆彈專家到恐怖分子,他因為拆彈時候被炸斷了一條腿,即使身體素質測評各項都超過正常人,警察局也不讓他回去繼續拆彈,只能給了文職的工作,可他不願意。在各種激烈的爭執之後,他說:「這個世界有病。」後來,他成了恐怖分子,親手布局了核炸彈。再後來,他失憶了,我認為故事從這裡正式開始進入劇情。警察們告訴潘乘風:「你是警察局在恐怖組織的臥底。」
  • 普京是怎麼對待恐怖分子的?
    「我們將到處追擊恐怖分子,原諒他們是上帝的事,我們的任務就是送他們去見上帝,在機場抓住就在機場槍斃,在廁所抓住就把他淹死在馬桶裡。」這段幾乎家喻戶曉的話出自俄羅斯總統普京之口,1999年,由車臣武裝叛匪頭目巴薩耶夫和分離分子策劃的恐怖行動,一時間震驚了俄羅斯政府。當時普京在達吉斯坦視察時說出了這句嫉惡如仇的話。
  • 《孟買酒店》,重點不是恐怖分子的恐怖襲擊電影
    根據印度孟買泰姬瑪哈酒店恐怖襲擊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孟買酒店》日前在北美上映,主演詹森·艾薩克說:「電影沒有像其他綁架電影中那樣,聚焦受害者群起謀劃逃亡或是復仇,而是主要展現了他們互相扶持一起度過難關的過程,展現了人性的堅毅與高貴。」
  • 《巴黎危機》恐怖的襲擊,一線生機在哪裡?
    繼《白宮陷落》後,動作電影開始將目標訂上了地標性城市,《巴黎危機》就是這樣一部作品,從內容上來說,電影雖然有著對陰暗面的揭露,卻只是淺嘗即止,這使電影仍舊停留在了一部好萊塢娛樂爆米花片的層級之中,令巴黎難起危機。 這部電影在國外算是「禁片」,《巴黎危機》是一部反恐電影,但片中所呈現的「恐怖事件」卻與尼斯事件不謀而合。
  • 武裝分子處死親媽 恐怖分子行為人神共憤
    武裝分子處死親媽 恐怖分子行為人神共憤時間:2016-01-08 19:21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武裝分子處死親媽 恐怖分子行為人神共憤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一直以殘暴著稱,但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想像他們做出弒母這樣滅絕人性之舉。
  • 10部恐怖分子為非作歹的經典電影
    除了對美國總統感興趣,最受恐怖分子青睞的莫過於飛機、銀行、地鐵、公交車等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所。看看電影中這些恐怖分子的所作所為,好處是可以學習一些應急的技巧,沒準,當真正攤上大事的時候,還真能以此保住一條小命。1、空中營救 Non-Stop (2014)劫持了啥:飛機劫持人數:滿滿一飛機(約200人)劫持目的:獻身於國家的安保事業
  • 《與魔鬼同行》把一個恐怖分子,塑造成一個有血有肉的孤膽英雄!
    在這部電影中,愛爾蘭共和軍是情有可原的;英國政府的嘴臉是令人生厭的,他們毫無誠意, 濫殺無辜,所作所為一點也不比恐怖分子高尚。看來真不能怪美國人反華,支持這獨那獨,他們對自己的同宗兄弟英國人也未見得多友善。當然,本片上映於1997年,911事件發生之前。有人說經歷911之後美國對恐怖分子絕不會再是這種態度。不過,我想,同為白人基督徒的北愛爾蘭帥哥美女總比頭纏白布信奉安拉的拉登式大叔容易認同一些。
  • 我的父親是恐怖分子
    他用平靜的語調向全世界講述自己的故事——我的父親是個恐怖分子。1990年11月5日成了他生命的轉折點。無論是接受採訪,還是對外演講,他的開頭總是「1990年11月5日,我的父親暗殺了梅厄·卡赫納,猶太防衛聯盟的創始人。」這場暗殺讓扎克的父親埃爾·塞伊德·諾塞爾成為了首名在美國本土行兇的伊斯蘭極端分子。
  • 恐怖分子:請假裝你會捨不得我
    開頭一個大遠景,冷冽的色調,極具疏離感,角色經常被困於構圖中巨大的背景當中,這種電影中環境對角色影響是巨大的,構圖中的顏色以及鏡頭中時常出現的畫外音,例如恐怖分子裡的槍聲.我找了兩張安東尼奧尼電影裡的畫面,都是對這個角色心理狀態的強調,而這個徘徊在崩潰邊緣的角色是中產階級精神危機在工業文明背景中的體現,又抑或是電影裡在臺灣白色恐怖時期人們面臨鋼筋水泥時精神崩潰的狀態。1961 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