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分子:請假裝你會捨不得我

2021-02-07 Prussian Blue


劇情介紹:清晨臺北街頭,警察圍捕竊賊大順,少女淑安在越窗逃走時,腿骨折斷,被攝影師小強救往醫院。女作家周鬱芬在苦悶不堪中尋找創作靈感,丈夫李立中是化驗師,但是夫妻之間根本無法溝通,惡作劇電話戳破夫妻幸福假象,妻子開始尋找獨立,丈夫在槍聲中尋求解脫。

電影開頭,畫外音槍響,熟知楊德昌的朋友都知道他非常喜歡用畫外音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以及構建空間氛圍感。


開頭一個大遠景,冷冽的色調,極具疏離感,角色經常被困於構圖中巨大的背景當中,這種電影中環境對角色影響是巨大的,構圖中的顏色以及鏡頭中時常出現的畫外音,例如恐怖分子裡的槍聲.



我找了兩張安東尼奧尼電影裡的畫面,都是對這個角色心理狀態的強調,而這個徘徊在崩潰邊緣的角色是中產階級精神危機在工業文明背景中的體現,又抑或是電影裡在臺灣白色恐怖時期人們面臨鋼筋水泥時精神崩潰的狀態。


1961 夜


1964 紅 色 沙 漠


故事被分為兩條線,楊德昌早在80年代就開始玩多線敘事的手法了。


第一條線是李立中這條線,典型的中產階級家庭

醫生和作家


李立中在醫院上班,最近面臨升職,他的領導最近去世了出現了位置空缺,但是唯一的競爭對手是他的好兄弟同事。



她的老婆是一個作家,最近面臨靈感枯竭,整天愁眉苦臉。



另外一條線則是混亂的時代下的孩子們


這是一個喜歡拍照的富二代



一天偶然間拍到警察在抓一個犯罪團夥,那天有一個小太妹落單了



被他拍成了大特寫掛在房間的牆壁上

他無可救藥的愛上了這個女子,還因此跟他女朋友分手了



在這裡楊德昌用了一個很巧妙的手法,女孩子因為媽媽生氣被鎖在家裡,無所事事。她便拿起家裡的通話本一個個打電話編故事



有一天她無意間撥給了李立中,結果接電話的是在家的老婆


女孩在電話裡虛構了一個出軌的故事,結果女主還真的相信了,這下完蛋了。

自己的作品寫不出來,老公還出軌了。



加上文藝女青年的通性:我喜歡你猜,我不喜歡我說出來。

女主角直接說要搬出去。


但這一切,丈夫都不知道

就是這種陰冷乏味而又恐怖的色調

城市中的每個人都有一種倦怠感,臉上總是掛滿生無可戀的表情。

而李立中,恰好又是最突出的那一個。


妻子跟人老相好出軌了



而自己的升職又無望


在這種情況下,他難過萬分,她只能去找自己的好朋友警察訴苦,我為什麼能這麼愛這個電影,就是因為導演在這裡的安排設計。

他用了一個反向誇張的手法,極具藝術衝擊。如果你還沒看過這部電影,我真的強烈建議你先去看一遍,不知道結局去看的話,真的會被爽到。


在這裡見到朋友的時候,李立群的表演給我心裡的震撼絕對屬於前三的水準,比起海邊的曼徹斯特裡男女主重逢時的表演有過之而無不及。


強烈建議你們去看一下這一段,我感覺他說完這些話像是把靈魂都給吐出來了

他說了一個給自己聽的謊言。

他那一個晚上喝了特別多的酒。


早上醒來,他拿起警察朋友的槍


把所以背叛過,傷害過他的人都殺了一遍。



在最後,警察朋友來抓他的時候,警察踹門的一瞬間,門被踹開的聲音和最後一發子彈的聲音混在一起,聲畫對位的運用真是妙在毫顛。



你以為這只是一個復仇的電影嗎?並不是,這只是一個夢。在夢裡李立中把所有人殺了一遍。但是像李立中那麼隱忍,卑微的人。他只會傷害他自己。

於是在一陣槍響中,李立中死在了警察朋友家的浴缸裡。




在結尾的時候響起了收音機裡蔡琴的《請假裝你會捨不得我》,真的太他媽的絕了,這一段的音樂加上設計,在我心裡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象。蔡琴的歌聲讓電影裡的情緒延續到了電影之外,後勁像是化骨綿掌在我心裡揮之不去。以後我能拍出這種電影,那該是多好啊。


恐怖分子這部作品為什麼我要放到第一個來寫,不外乎兩個原因
1:這部作品在楊德昌的所有作品裡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部,有非常強烈的楊德昌個人風格,而且我作為編劇的角度來看,文本的結構性以及完成度非常好,電影結尾蔡琴的《請假裝你會捨不得我》讓電影更加盪氣迴腸。2:電影結尾的設計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視聽上面同樣讓我印象深刻,把鏡頭對準空曠冷漠的臺北,與安東尼奧尼作品裡在都市中人們之間疏離的情感極其相似,楊德昌鏡頭底下的臺北,既冷寂又沸騰抑制卻又瘋狂,宛如一座瀕臨危險邊緣的城市,充斥著割裂的城市空間與人際關係。


關於啟發

NJ吳念真在聊到楊德昌的恐怖分子的時候 ,他覺得這是在楊導所有電影裡說教裡得最自然地 。他的電影講道理講的都有痕跡 ,常是透過一個奇怪的人止口 ,以明明白白的對白導出 ,或者玄之又玄 ,聽了覺得好文藝 。看完恐怖分子 。會讓人深思:我們是不是活在一個可信又不可信的社會中?什麼是可信的 ?什麼是不可信 ?有什麼東西是可以一輩子堅信的 ?


這個想法其實是我心裡一直存有的疑惑 ,如果不是寫這個文章 ,我大不會去挖掘自己內心最深處的黑暗想法 ,但是我不知道有人和我一樣 ,內心總是充滿懷疑 ,我不願意相信任何人 ,就算是身邊乃至最親近的人 ,我也會一再詢問猜疑懷疑他們 。每當人們虛偽的互相吹捧的時候 ,是我最討厭的一個環節 ,我都會在內心狠狠地吐一口唾沫:裝你嗎呢 ?有話不會好好說嗎 ?


然後再面帶笑容的繼續攀談下去 。我總會懷疑別人對我的誇獎是否出自真心 ,這樣的後果就是導致我現在聽到任何話我都默認去當成客套話謊話來看待 ,這樣在心裡就不會有太大的期待 ,不會在事與願違的時候產生失落感 。


楊德昌總是拍臺北,他說,因為這樣最符合經濟原理。出去細密雕刻1960年代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楊德昌的其他作品皆聚焦於當下時代的臺北。他曾說他越拍越靠近臺北。藉由這個念頭,我認為每個導演在創作的時候,都應該從家鄉開始,把自己熟悉的每一個角落用影像記錄下來,加以生動的故事。連家鄉都拍不好的導演,他哪有魂呢?(請原諒一個宗族觀念很強的客家人的荒涼囈語)



劇組工作人員一覽



電影的技術支持一覽


相關焦點

  • 首播 | 中國臺灣電影《請假裝你會捨不得我》
    《請假裝你會捨不得我》(原名:《恐怖分子》,以下簡稱《請》),是楊德昌導演在1986年的舊作。
  • 電影《恐怖分子》改名後,在央視播出,我有點吃驚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 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 2019年1月9日深夜,央視六套竟然播出了一部電影——《請假裝你會捨不得我》,讓許多影迷大吃一驚。
  • 電影《恐怖分子》改名後,在央視播出,我有點吃驚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2019年1月9日深夜,央視六套竟然播出了一部電影——《請假裝你會捨不得我》,讓許多影迷大吃一驚。>,是臺灣導演楊德昌的作品,而《請假裝你會捨不得我》是楊德昌前妻蔡琴演唱的歌曲,也是本片的片尾曲。
  • 《恐怖分子》:道盡中年危機的無奈,結局更是令人深思
    中年危機是每個男人都會遇到的話題,逃不開,也躲不掉,影視劇中也經常出現這種題材,而各個國家,各個地區的中年男人所面臨的危機異曲同工,比如最近播出的《恐怖分子》。乍一聽這部影片好像是驚悚片,該片還有一個比較好聽的名字,也是這部影片的主題曲《請假裝你會捨不得我》,值得一提的是,唱這首歌的是演唱了《你的眼神》的蔡琴,當時她與該片導演楊德昌還沒有離婚。
  • 《恐怖分子》:道盡中年危機的無奈,結局更是令人深思
    中年危機是每個男人都會遇到的話題,逃不開,也躲不掉,影視劇中也經常出現這種題材,而各個國家,各個地區的中年男人所面臨的危機異曲同工,比如最近播出的《恐怖分子》。乍一聽這部影片好像是驚悚片,該片還有一個比較好聽的名字,也是這部影片的主題曲《請假裝你會捨不得我
  • 我的父親是恐怖分子
    他用平靜的語調向全世界講述自己的故事——我的父親是個恐怖分子。1990年11月5日成了他生命的轉折點。無論是接受採訪,還是對外演講,他的開頭總是「1990年11月5日,我的父親暗殺了梅厄·卡赫納,猶太防衛聯盟的創始人。」這場暗殺讓扎克的父親埃爾·塞伊德·諾塞爾成為了首名在美國本土行兇的伊斯蘭極端分子。
  • 恐怖分子想要的,我偏不讓他們得逞
    只是他今天問了我句:怎麼樣啊?ça va bien?我:都好啊Tout va bien。他問了我幾點,我告訴他,他就謝謝,合十,微笑。我平時習慣黃昏跑。所以今天要上午跑,一是捨不得好天氣:巴黎今天,13-23度,且陽光燦爛。今年巴黎過了多雨的春季,難得在下周熱浪到來前,既晴朗,又涼爽。
  • 恐怖分子襲擊電臺(恐怖直播)
    恐怖分子襲擊電臺(恐怖直播)(恐怖直播)導演: 金秉祐編劇: 金秉祐主演: 河正宇 / 李璟榮主持人尹英華不以為然,並且說道你炸吧炸吧炸給我看看。然後沒一會就聽見了爆炸聲發現窗外的麻浦大橋被炸了,大驚失色的尹英華很快冷靜了下來。他的同事要報警也被他強壓了下來,說要利用這次恐怖襲警事件做獨家報導,尹英華很清楚這是一次事業翻身的好機會。
  • 假如你的父親是恐怖分子
    跳飛機/跳房子、花式跳皮筋、打彈珠、拍畫片……可如果你是恐怖分子的孩子,你的玩具可能就比較特別了:自製的炸藥、宰牲口過程中的血水、小鳥的屍體等等;當然你也很有可能沒有多少時間用來玩,因為大部分時間你都在接受軍事訓練。
  • 恐怖分子的孩子註定是恐怖分子嗎?
    這些恐怖分子的孩子沒有選擇,從小耳濡目染極端的教義,被嚴格地規訓,從七八歲開始學習使用槍枝,習慣於暴力和死亡,童年遊戲是一起製作簡易炸彈。姑且不談論其他,只論及這部紀錄片《恐怖分子的孩子》的文獻價值,就足以值得被尊敬。極少有人能夠真的進入恐怖分子的私密空間,貼身觀察這群人的行為,考察他們的思想。
  • 東倫敦窄巷裡的臺灣電影 ——《恐怖分子》
    偶爾想著總是標榜著self-driven的自己也還是會把工作中甚至稱不上名利的職責無限制地排在讀書寫字的前面,除了早已習慣的無力無常,只會覺得有點害怕,害怕停不下來,害怕時光不能倒流,害怕沒寫下來的下一秒就不再記得。前些天買了只投影儀,躺在自己臥室床上關了燈、看了《信條》。
  • 我的爸爸是恐怖分子.
    (我的爸爸是恐怖分子)作者扎克·易卜拉欣在1990年的時候,扎克剛剛7歲,他的爸爸殺了猶太人防衛聯盟的拉比,但當時沒有入獄,在三年後因為其他事情入獄
  • 我的父親是恐怖分子,但我選擇了和平
    視頻來源:網絡看過《我父親是恐怖分子》這本書的人都知道,這句話源於這裡,這是一個關於選擇的故事。第一次視線與它相撞的時候,我就知道我可以和他有關。這是可怕的,不僅對於像我這樣無知的人而言,還包括其他群體某種程度的「無知」和「狹隘」,因為這都是產生「偏見、錯誤、暴力、恐怖」的原因。就如書中的當代宗教激進主義正是這一概念的典例,通過對一個群體進行宗教經典的極端主義解讀,然後開始進行直接性暴力行為,並對此暴力加以正當化和合理化。將自己的心思滲透進主人公扎克的筆觸,你就會對從想了解恐怖分子兒子生活模樣的熱忱,開始逐漸轉移。
  • 普京是怎麼對待恐怖分子的?
    「我們將到處追擊恐怖分子,原諒他們是上帝的事,我們的任務就是送他們去見上帝,在機場抓住就在機場槍斃,在廁所抓住就把他淹死在馬桶裡。」人們只記住了這句經典的「反恐語錄」,但是忽略了普京後面的一句話:「我當時在外出,飛到彼得堡的時候情緒低落。一個朋友問我說,你怎麼這麼憂傷?我說,我剛才胡謅了一些話,恐怕有點不合時宜。我有點不太高興,我不應該把自己降到亂說話那種層次。」第二年,他成為了俄羅斯總統。從1999年到2019,普京變得越發沉穩,在這期間他經歷了四任美國總統,在處理國際關係中變得遊刃有餘。
  • 《孟買酒店》:恐怖分子瘋狂屠殺,女孩寧死不戴頭巾
    《維也納戰役》日本版海報《不得安身》劇照《真實的謊言》(1994)曾風靡世界,此後的好萊塢大片再也不敢拍戴頭巾的恐怖分子案發現場的攝像頭拍到的恐怖分子卡薩布:《孟買酒店》的每一個毛孔都在噴射憤怒:好心讓女孩戴頭巾保命:你可以裝成跟他們是一夥的。女孩寧死不戴:我跟他們不是一夥的!
  • 我的父親是恐怖分子, 但我選擇了和平
    文/卡夫卡整理授權轉自孤獨的人不睡覺 公眾號(ID:awuya1990)一前天,巴黎遭到來自ISIS的恐怖分子襲擊值得深思的是,幾乎所有的恐怖活動都源自於極端的伊斯蘭組織,而且幾乎所有的自殺式襲擊者都只有二十來歲。
  • 戴卡西歐手錶就是恐怖分子?
    戴卡西歐手錶就是恐怖分子?   維基解密文件顯示,不少無辜者因此被捕入獄
  • 武裝分子處死親媽 恐怖分子行為人神共憤
    武裝分子處死親媽 恐怖分子行為人神共憤時間:2016-01-08 19:21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武裝分子處死親媽 恐怖分子行為人神共憤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一直以殘暴著稱,但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想像他們做出弒母這樣滅絕人性之舉。
  • 影音推薦|《我的名字叫可汗》,我不是恐怖分子
    這部電影的主題很簡單,風格有些印度,但是內容很感人,前半部分你會笑....作為2010年賀歲檔引進的電影,《我的名字叫可汗》中信奉伊斯蘭教的裡茲瓦·可汗從小患有阿斯伯格綜合症,母親去世後,他追隨弟弟扎克爾的腳步從印度孟買移民美國舊金山。可汗在幫弟弟的化妝品公司推銷美容產品時認識了經營髮廊的單身母親曼迪婭。可汗不顧弟弟的反對執意與印度教的曼迪婭結為夫婦,一家人和諧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