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丨王塞北
離開白宮的歐巴馬,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不時以一個文藝青年的形象活躍在媒體上。今年1月,歐巴馬的一首名為One Last Time的單曲發布,結果反響還不錯:首周播放量突破30萬,登上了美國知名音樂排行榜公告牌
(Billboard)
的熱門R&B歌曲榜單。他在社交媒體曬出的閱讀書單也常常引起關注,比如上半月他發布的暑期書單就有希拉蕊·曼特爾的《狼廳》、村上春樹的《沒有女人的男人們》,還有華裔科幻作家姜峰楠的《呼氣》。而前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的自傳《成為》,是今年的暢銷書。上周,歐巴馬夫婦監製的首部電影《美國工廠》也引起廣泛熱議。
《美國工廠》的主角是一家中國企業——曹德旺的福耀玻璃集團,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代頓市
(Dayton)
投資的一家工廠。最先,這個「鐵鏽帶」小鎮已經長期處於失業蕭條的狀態,福耀的到來給他們帶來了希望,他們滿懷熱情迎接這家中國企業,但隨著兩國不同企業文化差異日漸明顯,沮喪與失落隨之而來。長期居住在鎮上的紀錄片導演史蒂芬·伯格納夫婦記錄下這一變化,在拍攝的過程中,這個故事引起了歐巴馬夫婦的興趣,於是投資了他們的電影公司——高地製片公司的第一部電影。
歐巴馬夫婦告訴《衛報》記者:他們很欣賞這部讓勞動人民發聲的電影。
中國企業給失業小鎮帶來生機
2014年底,中國企業家曹德旺購買了通用汽車公司在俄亥俄州代頓市的破產工廠。他的計劃,是將這間倒閉的工廠變成他的全球擋風玻璃和汽車玻璃帝國福耀的美國出口基地。這將涉及讓來自中國的工作人員與他們的美國同行一起在工廠車間工作,在培訓後,能夠並創造約2000個工作崗位。
「我們在報紙上看到了這個消息!」紀錄片電影《美國工廠》的導演茱莉亞·萊切特
(Julia Reichert)
說,同時模仿當時鎮上居民的樂觀情緒,「該工廠將重新開工!有人買了它。我們再次有了工作。哇哦!」
六年前,萊切特和她的丈夫史蒂芬·博格納
(Steven Bognar)
拍攝了通用汽車生產線上的最後一輛汽車。他們極度悲傷,在奧斯卡提名短片《最後一臺車》(The Last Truck)
表達了這樣的社會情緒:關閉通用汽車工廠的感覺,就像為「美國夢」敲響了40分鐘喪鐘。這對夫婦距離工廠僅25分鐘車程,在工廠倒閉的幾年裡,他們看到失業工人的生活水平直線下降。
「我們看到他們失去了房子,」博格納說。「我們看到他們以每小時8美元的價格在倉庫配送中心工作,沒有任何福利,沒有醫療保障。甚至有一些自殺事件。大家曾經對我們說,『我永遠不會去快餐店幹活。』兩年後,在他們人到中年的四十歲,他們去快餐店打工了。這些人過去非常自豪。他們的工作雖然辛苦,但他們賺了很多錢。」
因此,當福耀到達鎮上時,萊切特和博格納重新扛起了他們的攝影機,當時並沒有意識到他們將會在這間工廠裡拍攝三年,長達1200小時的鏡頭。他們的紀錄片《美國工廠 》,以全球化中的中美競爭為主題,於8月21日在Netflix播出。事實上,這更是一個關於普通工人的故事,講述了全球化中他們的悲歡生活。
這是一部由低調導演製作的低調電影,但由於他們的製作人——前總統歐巴馬夫婦,他們突然發現自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美國工廠》是高地公司發布的第一部電影,這是歐巴馬夫婦的製作公司,與Netflix達成協議,製作電視劇和電影,涉及種族、階級、民主和民權等問題。
《最後一臺車》的場景:倒閉後的通用汽車工廠。
回到俄亥俄州,萊切特夫婦對中國工廠在「鐵鏽帶」上投資經營的想法非常著迷。早在唐納·川普當選之前,出於文化與制度的差異,加之政治因素,一些美國人對中國的崛起已經感到不安。在當地,人們想知道中國工人如何與美國小鎮居民相處。「你知道會有一些事情發生,」 萊切特說,「
(但是)
我們不知道是什麼。」
中美企業文化發生衝突
最初發生的事情是溫暖的。在影片開始的前20分鐘,《美國工廠》是一部輕鬆的文化衝突喜劇。來自中國的工人坐下來參加文化適應班,他們被告知,「歡迎來到美國,讓你的個性煥發光彩」。「你甚至可以開下總統的玩笑。」一名中國工人善意地取笑他的美國同事。「他們
(工作)
很慢,他們手指太肥了。」博格納說,早期的每個人都笑得很厲害。「試圖相互了解的兩種文化在對方看來有點笨拙的差異是迷人的。這一切都充滿了善意。看到這些魁梧的美國人和中國人一起釣魚,這個場景很有愛。」
一種充滿陽光、充滿希望的情緒開始在鎮上顯現。吉爾是一名失去工作的中年婦女,她們一家在工廠倒閉之後一直生活在她姐姐的地下室裡。「我再次努力回到中產階級。」她說。當吉爾獲得叉車操作員的職位時,她終於能夠負擔得起自己的公寓了。福耀通常每小時支付約12美元,還有福利。「這比許多人過去常常賺到的每小時29美元或30美元要低,」博格納說,「但它仍然是城裡最好的活計。」
20世紀80年代,萊切特夫婦悄悄地開始製作紀錄片業務。萊切特說,他們的電影經常是關於美國工人階級——「真正為全世界製造的人」。「即便你沒有在電視或電影中看到他們,也會有些印象。」
他們留在中西部的一個原因,是他們喜歡接近他們的拍攝主題。「我們的鄰居是我們作品中的人,」 萊切特說。在代頓,博格納補充說,「人們仍然可以感受到社區的人情味。本月早些時候,在一家夜總會外面發生一起大規模槍擊事件,造成9人死亡之後,它又恢復了往日的樣子。就像這裡的人,總會自來熟地成為鄰居。」
他們在工廠見證了不同種族的衝突嗎?博格納說:「說實話,我們沒有。我的意思是,到最後有挫折和憤怒,但我不認為這是基於種族的。更多的是關於如何對待人們,你知道,最後還有文化差異。」
導演博格納(Steven Bognar)和萊切特(Julia Reichert)曾入圍奧斯卡金像獎。
當福耀的利潤未能達到主席曹德旺的預期時,之前的欣喜之情逐漸消失了。很快,每個人都受到來自頂層的壓力。中國工人指責他們的美國同事緩慢而懶惰。什麼,你一天只工作八小時?「我們不能強迫他們加班嗎?」一位困惑的主管問道。在中國的工廠裡,工人不會在周末休假,通常每個月只休兩天假。美國人對不安全的工作條件提起訴訟。有人說,他看到一位中國同事將化學物質倒進了下水道。
工人們召集選舉決定是否加入工會。曹德旺帶來了龐大的顧問團,說服員工拒絕這個提議。最終已經生活在自己的公寓裡的叉車操作員吉爾,因為支持成立公會而被解僱了。承諾的工資上漲並未實現,工作人員應該更快地工作並加班。
萊切特說,你可以看到工廠裡的文化差異:「中國風格更直接。他們不會說 『幹得真棒!』或者 『你還好嗎』,他們的風格更是『我需要你這樣做『或』不要那樣做』。這些美國工人會感覺中國的上司不尊重他們。我想說,最重要的因素是尊重問題。」
自2018年初以來,福耀工廠一直盈利。在電影中,我們看到的是全球化經濟中工人權利的最低點嗎?萊切特相信:「我們仍然與很多工人保持聯繫。他們有強制性的周六和強制加班。有時候,他們在工作前幾個小時才會注意到它。所以我覺得,是的,我們正在成為一個低工資國家,這對美國人來說有點令人震驚。」博格納補充說:「作為在美國製造的產品,福耀工廠的玻璃將免除川普總統的汽車行業關稅。公司主席似乎非常具有先見之明。」
傳統的藍領中西部,已成為美國大選的心理戰場。在2016年的選舉之夜,俄亥俄州是第一個倒向共和黨的搖擺州。電影製作人讓他們的攝像機保持運轉。「代頓有川普集會。我們在午餐時間拍攝了人們在手機上觀看川普的就職典禮。我們拍攝了一個中國人觀看希拉蕊和川普之間的辯論:川普稱,中國正在強姦美國。那個中國人臉色很難看!但是在2018年進行剪輯的時候,感覺整個選舉都是昨天才發生的新聞,所以我們全力以赴。」
《美國工廠》劇照。被視為衝擊奧斯卡的優秀作品。
今年1月,《美國工廠》首次在聖丹斯電影節上得到了積極的評論,獲得了該組的導演獎。它已經被視為下屆奧斯卡的競爭者。歐巴馬夫婦的加持和Netflix的全球影響力,為導演夫婦提供了一個他們以前從未夢想過的平臺。「Netflix已將這部電影翻譯成28種不同的語言,」博格納說,「這個故事將傳遍世界。」
《美國工廠》的故事之所以受到關注,是片子將當前的全球問題凸顯出來:全球化趨勢下日益發展的跨國企業、不同國家背景下的人民與文化、全球治理所需要的政治策略。在8月21日早餐時間,歐巴馬在與導演夫婦的視頻聊天中表示:一個好故事讓你有機會更好地了解別人的生活,它可以幫助您找到共同點。
《美國工廠》已正式在紐約、洛杉磯、舊金山和Netflix的營銷網及指定電影院上映。美國各界普遍看好此片,預計將在2020年的影視藝術創作獎項獲得提名並大放光彩。
作者丨王塞北
編輯丨徐悅東
校對丨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