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監製的首部電影:當美國工人遭遇中國企業文化

2021-01-11 新京報

撰稿丨王塞北

離開白宮的歐巴馬,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不時以一個文藝青年的形象活躍在媒體上。今年1月,歐巴馬的一首名為One Last Time的單曲發布,結果反響還不錯:首周播放量突破30萬,登上了美國知名音樂排行榜公告牌

(Billboard)

的熱門R&B歌曲榜單。他在社交媒體曬出的閱讀書單也常常引起關注,比如上半月他發布的暑期書單就有希拉蕊·曼特爾的《狼廳》、村上春樹的《沒有女人的男人們》,還有華裔科幻作家姜峰楠的《呼氣》。而前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的自傳《成為》,是今年的暢銷書。上周,歐巴馬夫婦監製的首部電影《美國工廠》也引起廣泛熱議。

《美國工廠》的主角是一家中國企業——曹德旺的福耀玻璃集團,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代頓市

(Dayton)

投資的一家工廠。最先,這個「鐵鏽帶」小鎮已經長期處於失業蕭條的狀態,福耀的到來給他們帶來了希望,他們滿懷熱情迎接這家中國企業,但隨著兩國不同企業文化差異日漸明顯,沮喪與失落隨之而來。長期居住在鎮上的紀錄片導演史蒂芬·伯格納夫婦記錄下這一變化,在拍攝的過程中,這個故事引起了歐巴馬夫婦的興趣,於是投資了他們的電影公司——高地製片公司的第一部電影。

歐巴馬夫婦告訴《衛報》記者:他們很欣賞這部讓勞動人民發聲的電影。

中國企業給失業小鎮帶來生機

2014年底,中國企業家曹德旺購買了通用汽車公司在俄亥俄州代頓市的破產工廠。他的計劃,是將這間倒閉的工廠變成他的全球擋風玻璃和汽車玻璃帝國福耀的美國出口基地。這將涉及讓來自中國的工作人員與他們的美國同行一起在工廠車間工作,在培訓後,能夠並創造約2000個工作崗位。

「我們在報紙上看到了這個消息!」紀錄片電影《美國工廠》的導演茱莉亞·萊切特

(Julia Reichert)

說,同時模仿當時鎮上居民的樂觀情緒,「該工廠將重新開工!有人買了它。我們再次有了工作。哇哦!」

六年前,萊切特和她的丈夫史蒂芬·博格納

(Steven Bognar)

拍攝了通用汽車生產線上的最後一輛汽車。他們極度悲傷,在奧斯卡提名短片《最後一臺車》(The Last Truck)

表達了這樣的社會情緒:關閉通用汽車工廠的感覺,就像為「美國夢」敲響了40分鐘喪鐘。這對夫婦距離工廠僅25分鐘車程,在工廠倒閉的幾年裡,他們看到失業工人的生活水平直線下降。

「我們看到他們失去了房子,」博格納說。「我們看到他們以每小時8美元的價格在倉庫配送中心工作,沒有任何福利,沒有醫療保障。甚至有一些自殺事件。大家曾經對我們說,『我永遠不會去快餐店幹活。』兩年後,在他們人到中年的四十歲,他們去快餐店打工了。這些人過去非常自豪。他們的工作雖然辛苦,但他們賺了很多錢。」

因此,當福耀到達鎮上時,萊切特和博格納重新扛起了他們的攝影機,當時並沒有意識到他們將會在這間工廠裡拍攝三年,長達1200小時的鏡頭。他們的紀錄片《美國工廠 》,以全球化中的中美競爭為主題,於8月21日在Netflix播出。事實上,這更是一個關於普通工人的故事,講述了全球化中他們的悲歡生活。

這是一部由低調導演製作的低調電影,但由於他們的製作人——前總統歐巴馬夫婦,他們突然發現自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美國工廠》是高地公司發布的第一部電影,這是歐巴馬夫婦的製作公司,與Netflix達成協議,製作電視劇和電影,涉及種族、階級、民主和民權等問題。

《最後一臺車》的場景:倒閉後的通用汽車工廠。

回到俄亥俄州,萊切特夫婦對中國工廠在「鐵鏽帶」上投資經營的想法非常著迷。早在唐納·川普當選之前,出於文化與制度的差異,加之政治因素,一些美國人對中國的崛起已經感到不安。在當地,人們想知道中國工人如何與美國小鎮居民相處。「你知道會有一些事情發生,」 萊切特說,「

(但是)

我們不知道是什麼。」

中美企業文化發生衝突

最初發生的事情是溫暖的。在影片開始的前20分鐘,《美國工廠》是一部輕鬆的文化衝突喜劇。來自中國的工人坐下來參加文化適應班,他們被告知,「歡迎來到美國,讓你的個性煥發光彩」。「你甚至可以開下總統的玩笑。」一名中國工人善意地取笑他的美國同事。「他們

(工作)

很慢,他們手指太肥了。」博格納說,早期的每個人都笑得很厲害。「試圖相互了解的兩種文化在對方看來有點笨拙的差異是迷人的。這一切都充滿了善意。看到這些魁梧的美國人和中國人一起釣魚,這個場景很有愛。」

一種充滿陽光、充滿希望的情緒開始在鎮上顯現。吉爾是一名失去工作的中年婦女,她們一家在工廠倒閉之後一直生活在她姐姐的地下室裡。「我再次努力回到中產階級。」她說。當吉爾獲得叉車操作員的職位時,她終於能夠負擔得起自己的公寓了。福耀通常每小時支付約12美元,還有福利。「這比許多人過去常常賺到的每小時29美元或30美元要低,」博格納說,「但它仍然是城裡最好的活計。」

20世紀80年代,萊切特夫婦悄悄地開始製作紀錄片業務。萊切特說,他們的電影經常是關於美國工人階級——「真正為全世界製造的人」。「即便你沒有在電視或電影中看到他們,也會有些印象。」

他們留在中西部的一個原因,是他們喜歡接近他們的拍攝主題。「我們的鄰居是我們作品中的人,」 萊切特說。在代頓,博格納補充說,「人們仍然可以感受到社區的人情味。本月早些時候,在一家夜總會外面發生一起大規模槍擊事件,造成9人死亡之後,它又恢復了往日的樣子。就像這裡的人,總會自來熟地成為鄰居。」

他們在工廠見證了不同種族的衝突嗎?博格納說:「說實話,我們沒有。我的意思是,到最後有挫折和憤怒,但我不認為這是基於種族的。更多的是關於如何對待人們,你知道,最後還有文化差異。」

導演博格納(Steven Bognar)和萊切特(Julia Reichert)曾入圍奧斯卡金像獎。

當福耀的利潤未能達到主席曹德旺的預期時,之前的欣喜之情逐漸消失了。很快,每個人都受到來自頂層的壓力。中國工人指責他們的美國同事緩慢而懶惰。什麼,你一天只工作八小時?「我們不能強迫他們加班嗎?」一位困惑的主管問道。在中國的工廠裡,工人不會在周末休假,通常每個月只休兩天假。美國人對不安全的工作條件提起訴訟。有人說,他看到一位中國同事將化學物質倒進了下水道。

工人們召集選舉決定是否加入工會。曹德旺帶來了龐大的顧問團,說服員工拒絕這個提議。最終已經生活在自己的公寓裡的叉車操作員吉爾,因為支持成立公會而被解僱了。承諾的工資上漲並未實現,工作人員應該更快地工作並加班。

萊切特說,你可以看到工廠裡的文化差異:「中國風格更直接。他們不會說 『幹得真棒!』或者 『你還好嗎』,他們的風格更是『我需要你這樣做『或』不要那樣做』。這些美國工人會感覺中國的上司不尊重他們。我想說,最重要的因素是尊重問題。」

自2018年初以來,福耀工廠一直盈利。在電影中,我們看到的是全球化經濟中工人權利的最低點嗎?萊切特相信:「我們仍然與很多工人保持聯繫。他們有強制性的周六和強制加班。有時候,他們在工作前幾個小時才會注意到它。所以我覺得,是的,我們正在成為一個低工資國家,這對美國人來說有點令人震驚。」博格納補充說:「作為在美國製造的產品,福耀工廠的玻璃將免除川普總統的汽車行業關稅。公司主席似乎非常具有先見之明。」

傳統的藍領中西部,已成為美國大選的心理戰場。在2016年的選舉之夜,俄亥俄州是第一個倒向共和黨的搖擺州。電影製作人讓他們的攝像機保持運轉。「代頓有川普集會。我們在午餐時間拍攝了人們在手機上觀看川普的就職典禮。我們拍攝了一個中國人觀看希拉蕊和川普之間的辯論:川普稱,中國正在強姦美國。那個中國人臉色很難看!但是在2018年進行剪輯的時候,感覺整個選舉都是昨天才發生的新聞,所以我們全力以赴。」

《美國工廠》劇照。被視為衝擊奧斯卡的優秀作品。

今年1月,《美國工廠》首次在聖丹斯電影節上得到了積極的評論,獲得了該組的導演獎。它已經被視為下屆奧斯卡的競爭者。歐巴馬夫婦的加持和Netflix的全球影響力,為導演夫婦提供了一個他們以前從未夢想過的平臺。「Netflix已將這部電影翻譯成28種不同的語言,」博格納說,「這個故事將傳遍世界。」

《美國工廠》的故事之所以受到關注,是片子將當前的全球問題凸顯出來:全球化趨勢下日益發展的跨國企業、不同國家背景下的人民與文化、全球治理所需要的政治策略。在8月21日早餐時間,歐巴馬在與導演夫婦的視頻聊天中表示:一個好故事讓你有機會更好地了解別人的生活,它可以幫助您找到共同點。

《美國工廠》已正式在紐約、洛杉磯、舊金山和Netflix的營銷網及指定電影院上映。美國各界普遍看好此片,預計將在2020年的影視藝術創作獎項獲得提名並大放光彩。

作者丨王塞北

編輯丨徐悅東

校對丨翟永軍

相關焦點

  • 中國公司拯救「美國工廠」,歐巴馬這部電影火了
    英國《衛報》發布消息:歐巴馬夫婦的首部電影《美國工廠》是否會成為2019年最具影響力的紀錄片?人們發現,美國工人不能忍受中國公司的低薪酬和機械化工作,而中國管理層則不明白為什麼這些美國人得到了來之不易工作機會還要鬧事。中美兩國完全不同的文化互相衝擊.影片一開始,就被一層壓抑的情緒所籠罩。2008年經濟衰退時期,美國俄亥俄州的通用汽車一家工廠倒閉,一萬多人失業。
  • 《美國工廠》:歐巴馬拍電影暗懟川普?
    ▼一邊是因客戶要求初探美國市場的中國企業,一邊是急需解決就業難題的當地美國人,雙方供需一致,一拍即合,彷佛一對一見鍾情的戀人。但事情並非那麼簡單。中國變資本家,美國變打工仔,這種身份錯置背後的文化衝突在「蜜月期」過後逐漸暴露問題,「工會」的介入將雙方的矛盾推向頂點。
  • 歐巴馬的《美國工廠》寓言
    這部電影是中美雙方加深彼此理解的一次值得讚賞的嘗試。在影片中,美國工人覺得中國工人彆扭,中國工人看美國工人不順眼。這其實深刻體現了中美兩國的體制、文化、價值觀差異。由於這兩個國家都太大了,任何一方希望同化另一方註定都是不切實際的。
  • 網紅紀錄片《美國工廠》,內核竟是「中國工廠」……
    美國前任總統歐巴馬轉戰影視圈,成立高地製片公司。近日該公司的第一部作品《美國工廠》正式上映。這部頗受全球關注的美國影片,大篇幅講述了一個中國公司到美國辦廠的經歷。這部紀錄片客觀呈現了不少美國人不願意承認的事實,那就是中國工廠給日益衰敗的美國「鐵鏽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就業和體面的工資。△歐巴馬夫人接受採訪畫面《美國工廠》是一部紀錄片。
  • 講述中國製造的《美國工廠》獲第92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家來自中國的投資者——福耀玻璃,在美國俄亥俄州建立並經營的汽車玻璃廠的故事。影片中探討了許多問題,包括工人的權利、全球化和自動化。 據美國媒體報導,講述中國福耀玻璃在美國建立工廠的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長篇紀錄片獎。
  • 影視評論 | 中美傳媒視野下的《美國工廠》 :「悅讀」與「春秋筆法」
    電影基本公允地交代了福耀集團在美國建廠的前前後後,難得地切入了中西雙方在管理方式、文化觀念上的差異;但和中國主流媒體及各類微信公眾號的「誤讀」或「悅讀」不同,《美國工廠》並不是宣揚中國救世主的,其內核是「中國工廠」,綿裡藏針地諷刺了中國的管理層和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強化了中美核心價值觀迥異的固有觀念,並質疑了我們熱切且毫不猶豫擁抱的全球化和智能製造等。
  • 歐巴馬夫婦投資拍了部巨火的紀錄片,主角是中國工廠!看完我們忍不住獨家專訪了它的老闆曹德旺
    這部片子大有來頭,它是歐巴馬夫婦投資、製片的首部紀錄片。
  • 紐約時報:歐巴馬製片的《美國工廠》影評:中國富豪的美國工廠(雙語)
    「最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我們能賺多少錢的問題,」中國億萬富翁曹德旺在紀錄片《美國工廠》中這麼說,接下來我們看到他出現在一架私人飛機上的鏡頭。他說,要緊的是美國人怎麼看待中國和中國人的問題。隨著新企業:福耀玻璃美國公司建立,在細節、全景鏡頭、採訪和身臨其境的視覺效果中,攝製組迅速創建起清晰而強有力的敘事線。顯見的工人們的樂觀情緒;電影人獲得了極好的機會得以接觸到各種人。博格納爾和賴克特花了多年製作《美國工廠》,從故事的層次性講述和他們贏得的信任中可以看出他們投入了多少努力。
  • 《星星女孩》電影籌備工作啟動 曾獲歐巴馬推薦
    甚至還在前幾日獲得了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推薦,他親自購買了一本送給了自己的小女兒作為感恩節禮物。   《星星女孩》講述了一個關於自我、包容和愛的成長寓言。星星女孩的獨特喚起了人們失落的自我、遺失的美好,以及冷卻的熱情。每一年,都會有一批新的讀者重新發現這部作品,他們口耳相傳,又推薦給下一代讀者。
  • 歐巴馬拍的《美國工廠》火了!他為什麼盯上了中國的「玻璃大王」?
    一位來自社會主義國家的商人帶著資金,在資本主義大本營振興建廠,並與美國工人階級鬥智鬥勇。多麼魔幻的劇情,而它就發生在現實生活中!最近,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夫婦投資的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在 Netflix 播出。該紀錄片講述了中國福耀玻璃老闆曹德旺到美國投資開廠後發生的種種故事。
  • 這絕對是近期最發人深思的電影
    而如今,歐巴馬夫婦的高地製片公司投資的首部電影《美國工廠》,就成為了這個魔幻故事的現實註腳。一邊是中國式效率,一邊是美國式尊嚴,圍繞要不要加入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的問題,美國工人和中國老闆展開了一系列的鬥智鬥勇。 美國工人不理解中國人為何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超負荷工作仍任勞任怨,中國工人則不理解美國人已經瀕臨失業,為何還是不能加班加點好好幹活呢?
  • 曹德旺領銜主演,歐巴馬發行。這部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牛在哪裡
    而且我非常驕傲的是,在紀錄片拍攝的四年半中,我和我的美國工廠毫無保留地公開一切,我相信即使美國的企業也不會做到這個程度。」此外, 參與製片的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也發推表示祝賀。福耀玻璃美國公司為影片拍攝完全敞開了大門,使得製作人員可以出現在工廠裡的任何地方,跟蹤採訪包括曹德旺、美方高管、美國和中國基層員工在內的所有人,以確保所有人的立場、觀念都得以在這部電影中得到表達的機會。而這一切跟參與影片發行的歐巴馬夫婦沒有任何關係。影片由中國企業家曹德旺主演。
  • 劉德華今年首部內地上映的電影遭遇滑鐵盧,口碑僅有4.8分
    劉德華今年首部內地上映的電影遭遇「滑鐵盧」,口碑僅有4.8分雖然有李麗珍加盟為賣點,但還是讓《熱血合唱團》的境況遭遇了「滑鐵盧」。劉德華這次不僅是主演還兼監製身份,而通常來說,「監製」往往在一部電影中扮演靈魂的角色。換句話說,一部電影是否有市場,「監製」應該多少是有預見性的。因此,有觀眾認為,劉德華當這次擔任監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更多的他好像是在回饋電影圈。其言下之意,作為《熱血合唱團》的監製,劉德華這次無疑是「敗走麥城」。
  • 電影《天水無塵》龍城公映 環衛工人最該尊敬
    《天水無塵》龍城公映 環衛工人最該尊敬2020年9月29日晚8時,甘肅首部環衛題材網絡電影《天水無塵》在天水市秦州區龍城廣場公映。,頌揚和講述了電影主人公——路面清洗工人秦曉東在平凡崗位上辛勤工作的感人事跡,他勤勞樸實,任勞任怨,樂於助人,善良熱情,為營造美麗無塵的宜居城市加班加點,拼搏苦幹,最後倒在了崗位上。
  • 中國富豪投資10億救活美國上千家庭,這部奧斯卡最佳紀錄片,藏著兩...
    頒獎典禮現場導演致辭圖片來源:Google事實上,早在獲獎前《美國工廠》就在全球範圍內受到了廣泛的好評,仔細看看,它的確有爆紅的理由——這部作品由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擔任製片人,講述的一家一度陷入倒閉絕境的「美國工廠」,在中國企業注資後煥發生機的故事。
  •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美國工廠》:一座中國工廠的異域鏡像
    參與製片的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發推祝賀:恭喜美國工廠背後的電影人茱莉亞和史蒂文 (Steven Bognar) 講述了一個複雜而動人的故事,講述了操縱經濟變革對人類造成的後果。」2008年12月23日,距離聖誕節前夜只剩一天。俄亥俄州代頓市 (Dayton, OH) 本應歡快、祥和的氣氛,被一樁新聞蒙上了一層陰影。
  • #美國工廠# 中西方的分歧是世界的優先級課題
    歐巴馬當然清楚川普的政令目標,歐巴馬的政治位置註定了他會站在川普的對立面,也就是不看好,不希望美國經濟是依靠製造業回歸走出谷底。當然歐巴馬也不是中國的盟友,整部片子充斥著對中國的敵意,把曹德旺生動的刻畫成了一個萬惡的資本家,中國管理層也十分不友好。
  • 中國老闆拯救老外工廠重生,全世界都轟動了…
    8月21日,歐巴馬夫婦投資出品的首部電影《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正式上映。
  • 《美國工廠》獲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 曹德旺講述背後故事 - 財經...
    《美國工廠》獲第92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據媒體報導,導演Steve Bognar和Julia Reichert領獎時用中文說:「謝謝曹德旺。」該片講述中國福耀玻璃集團接手美國俄亥俄州一座廢棄的通用汽車工廠,將其改為玻璃製作工廠並僱請上千位藍領美國員工的故事,雙方遭遇了一系列文化和制度差異引發的衝突。該片出品人為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紀錄片播出後引發了廣泛關注。
  • 《美國工廠》:異質文化碰撞的中立呈現與矛盾懸置
    但是在《美國工廠》中,可以看到影片所記錄的是一個資本反向流動的全球化回流現象,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其跨國企業反過來扶植了發達國家美國的工業,幫助美國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因此掌握了話語主動權。為了避免出現記錄立場的偏斜,影片在內容層面賦予了中國工人與美國工人同等的發聲機會,既從美國人也從中國人的視角去考量兩個群體之間的交互,並將位於中國福清的福耀總部作為美國福耀工廠的對照空間來加以記錄,以此形成了均衡中美雙方人員的群像生態,在文本層面達成了兩種文化的話語平衡。多聲部的表述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運用全知解說詞或者中心敘述者所造成的話語絕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