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人們有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負性情緒
1、漠視,不相信事實
在最初得知疫情信息時,會對事件的嚴重程度予以漠視或否認,或者認為沒那麼嚴重,毫不在乎,就算有病毒也不會傳染到自己身上,與自己沒有太大的關係,不做任何個人防護,有些人還會出現「樂觀偏差」。
2、恐懼,過度緊張害怕
隨著疫情的發展,最常見的情緒反應是恐懼,這類反應一般會伴有輕微的失眠與判斷偏差。輕度的緊張和焦慮可使人能夠迅速進行有效的防護和理性的應對,然而過度的緊張往往會造成高度恐慌,嚴重地影響到個人的心理健康與抵抗力,甚至對周圍其他人的心理狀態產生影響。
3、憤怒,影響人際關係
個別人會將注意力集中於關注疫情的發展動態,頻繁刷新關於疫情的新聞,轉發、分享各種小道消息,產生焦躁和憤怒情緒。
4、由不良情緒導致的行為異常
有人過度刷屏,過分聽信謠言,有人瘋狂囤積口罩、藥品等,這都是面對疫情所出現的異常行為。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從權威渠道獲取適量疫情相關信息
一是找到可靠的信息源;二是要學會去偽存真,調動自己的知識或常識,判斷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三是可以多關注一些積極的信息。關注積極的一面,可以增強我們戰勝疫情的信心。四是避免信息過載。
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
保持規律的作息,有助於保持機體正常的免疫功能。不要因為在家不能出門而打亂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合理安排飲食,保持營養,多喝水。保持適度的、適合自己的體育鍛鍊活動。保證充足的睡眠,不熬夜。
接納自己的正常情緒反應
當前疫情下,會出現擔心、焦慮等情緒反應。我們要理解這些情緒在當前情況下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這種心態有助於我們調整到相對積極的心理狀態。
多與家人、朋友、同事溝通交流
溝通交流是一種很有效的釋放情緒方式。交流分享情緒感受,不僅可以幫助自己,也可以幫助對方。
儘可能找談得來的或能談私人話題的人交流,更有助於緩解不良情緒。
把部分精力放到更有價值、更有興趣的事情上去
轉移部分精力到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上去。比如,我們可以為防控疫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陪孩子玩耍、做功課,做家務等等。
心理服務臺
為方便服務於廣大職工,市總工會組建了心理服務臺。現將各位心理諮詢師的聯繫方式向外發布,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職工朋友。
製作:黑河市總工會
【來源:黑河工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