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症孩子家長如何有效的處理負面情緒——走進南康天利康復中心...

2020-12-27 南康政法

為關注特殊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構建和諧友好的校園心理環境,促進家校共育,開展心理健康服務進校園講座活動。

2020年12月18日下午南康區社會心理健康服務中心走進天利康復中心開展父母講座。

本次活動是由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贛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孤獨症康復治療師、心理治療師熊瓊萍老師分享帶去。

活動開始,講師首先帶領大家做了一個互動的暖身小遊戲,增近彼此之間的距離,讓講座氣氛更佳,也為後面的講座內容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接下來講師採用了提問的方式帶大家進入到思考回憶,和大家產生共鳴。如:當您得知您的孩子是孤獨症孩子時,您是怎麼樣的心情?您是能接受呢?還是不能接受呢?您是怎樣面對的呢?

此時家長們紛紛舉起了手來回答問題,家長們認真的講述了關於孩子的事情,從開始的不相信到無法接受,到慢慢的按受,再到積極配合,並且自己也不斷的努力學習等。

在講座中,講師用實戰中的案例告知家長們,關於孤獨症孩子家長的故事,告訴我們的家長如何積極向上的面對我們的孩子,自己有負面情緒時應如何有效的去處理。讓家長們能真正了解明白到要從心理上真正接納孩子,家長的正面情緒特別能夠給孩子積極的影響。

此次活動結束後,受到了老師們和家長們的一致好評,希望多多在校開展相關活動講座。

關注心理健康,我們在行動!

end

來源:心理小鎮

相關焦點

  • 孩子的負面情緒如何處理?7個核心技巧,和「壞」情緒說拜拜
    內心的大象對遇到壞事比遇到好事的反應更強烈,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更有生存優勢,但它的副作用是會放大負面情緒反應,讓人類感到不幸福。如果騎象人能夠正確引導大象的話,人就有可能找到通往幸福的道路。」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控制情緒,一點小事就會點燃心中怒火;當他們傷心時,身邊的一切又能觸景生情;當他們著急時,身邊的一切,都成為障礙,讓自己掉進壞情緒的漩渦裡。
  • 來自星星的孩子——記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兒童孤獨症培訓中心
    此外,母親懷孕年齡大及母親懷孕時父親年齡大,比年輕母親懷孕,孩子罹患孤獨症的風險有顯著提高。(3)影像學研究:發現孤獨症患兒的大腦結構及功能存在異常,孤獨症患兒大腦多個功能腦區體積減少及信號傳導異常。近年來研究熱點關注患兒腦內存在長期炎症反應,從而導致腦發育障礙,進而引發孤獨症產生。總之,孤獨症發病機制非常複雜,凡是引起腦發育障礙的因素均可能會增加罹患孤獨症的風險。
  • 孩子在負面情緒中越陷越深怎麼辦?家長不妨試試利用「鐘擺效應」
    孩子如果說經常處於強烈且正面的情緒狀態當中,而沒有過負面且低谷的情緒,那麼可能會因此導致負面情緒出現得過於猛烈而導致難以回彈。不過家長不用太過擔心,正負情緒的存在都屬於合理範疇,家長更應該懂得如何去引導和幫助孩子。因此,如果說孩子處於負面情緒當中,家長該如何有效地引導孩子,讓孩子逐漸走出負面情緒的低氣壓帶,重新擁抱正面情緒。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擁抱正面情緒?
  • 如何正確處理負面情緒
    比如,有的人會像祥林嫂一樣,逢人就哭訴自己的痛苦遭遇,或者喜歡在朋友圈裡發一些很負面的信息,這種人就是習慣了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它的「痛苦之身」對一種名叫「全世界都在害我」的胜肽上癮了。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會經歷各種煩惱和痛苦,是因為我們的「痛苦之身」需要這種「胜肽」,它甚至會製造時間來釀造痛苦。那要如何處理這些負面情緒呢?
  • 星星的孩子 ——嘉興孤獨症兒童調查
    亦是幼兒園時被發現孤獨症的。當時亦媽剛生了妹妹,他情緒很不穩定,常常鬧騰,「他把來看我的同事手機扔進水杯裡,我們以為他只是特別調皮,就把他送到幼兒園。那時他還不滿三周歲。在幼兒園,他變本加厲。我們才覺得他可能有問題。」  疑似孤獨症,這個判定,亦媽很難接受。她的工作很忙,但她抽出很多時間教亦。「我那時就想,別的孩子教一遍,我教十遍,他總能學會,我花更多時間,他總能跟上腳步。」
  • 孩子有負面情緒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有負面情緒家長該怎麼辦那麼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家長又該如何做呢?首先父母要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允許孩子情緒釋放,等待孩子宣洩情緒之後,再去溝通。因為理解,讓孩子跟我們的心貼得更近,因為接納,孩子才可以迅速治癒自己的情緒。之後家長可以試著引導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因為孩子在0-6歲階段學會識別情緒,調節情緒,管理情緒,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極為正面的影響。
  • 世界孤獨症關注日:北大六院賈美香醫生等10位專家「硬核」支援孤獨...
    過去幾年間,北大醫療腦健康都在通過線下公益行動幫助孤獨症兒童獲得更專業的康復教育,呼籲公眾了解、走進孤獨症。在這個只能宅在家裡的世界孤獨症關注日,北大醫療腦健康的初心依舊。如家長發現孩子表現出孤獨症症狀,應重視遺傳代謝病的診斷與營養代謝問題,及早就醫,緩解症狀。同時,楊教授也提及,遺傳代謝病和營養代謝的患病率較低,並非每個孤獨症孩子都存在這類問題,家長應理性面對。如確實存在這方面的疾病,診斷後可通過飲食或營養幹預有效治療,但對於孤獨症兒童的康復關鍵還是應該做到正確診斷,精準治療,辯證施治,及時幹預!
  • 為什麼孩子容易深陷負面情緒陷阱?家長可先了解「鐘擺效應」
    如果家長想要更深入了解"負面情緒陷阱",那麼可以先來了解一下"鐘擺效應",能有效幫助家長認識孩子的負面情緒。什麼是鐘擺效應?所以家長一定不要強制要求孩子只能用一種情緒,比如一定要孩子快樂,像是悲傷的情緒也是可以適度的。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引導孩子做到情緒管理,支配自己的情緒呢?如何引導孩子支配自己的情緒?
  • 孩子喜歡發脾氣?面對娃的負面情緒,家長可以試試「共生效應」
    這樣的情況家長的常規處理辦法主要有兩種,第一種就是在大庭廣眾之下沒有辦法,家長只能妥協,給他們買了玩具。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知道家長的軟肋,他們以後會持續使用這種方法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第二種方法就是在孩子大哭大鬧之下,強硬地把他拉走帶回家,在家中教育孩子。但是這個過程卻並不容易。面對孩子發脾氣,家長應當怎麼做?
  • 孩子常陷入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幫孩子走出負面情緒陷阱
    負面情緒,其實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影響,如果說家長沒有正確地引導孩子走出負面情緒,那麼會導致孩子因此陷入更加嚴重的狀態當中,甚至對人格的成長會有一定程度的扭曲。
  • 解讀《頭腦特工隊》:孩子的負面情緒也有積極意義!
    這部電影是圍繞著兒童的生活情緒而展開的,揭開了關於兒童情緒變化的神秘面紗。這對於我們家長如何認識兒童的情緒有很大的幫助。比如,通過這部電影,我們能對憂傷這類負面情緒有更加客觀中立的新看法。一、負面情緒真的一無是處嗎?
  • 孩子的情緒改變,也許是在表達「負面情緒」,正向引導很重要
    家長如何正確應對孩子的負面情緒? 那麼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後,家長顯然不能一味地接受孩子負面情緒,或者一味接受孩子負面情緒後的請求或者要求。 因此家長採用一些正確方式,往往能夠很好地應對孩子的這種情緒需求,同時也能對孩子負面情緒的表達,進行相應的改觀。
  • 如何有效處理孩子早戀問題?
    想必很多家長都清楚一旦孩子處於青春期,那麼就有可能會表現出:叛逆、早戀等各種狀況。如果這些問題不妥善處理的話,對於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每個家長頭疼的情況各不相同,今天小編就跟各位家長聊聊關於孩子早戀的問題。
  • 孩子常出現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
    一個人管理不好自己情緒,或者經常出現負面情緒,對於孩子的成長有不好的影響。作為家長,如果沒有幫助孩子,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的性格很有可能都會受到影響,這對孩子的社交以及人格都不好。咱們一定要了解一下,如果孩子經常出現負面情緒,都有哪些危害。
  • 孩子老有負面情緒?家長巧用鐘擺效應,調控孩子情緒的「晴雨表」
    簡單來說,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就如同鐘擺的兩端,是互相對稱的關係,當正面情緒高漲時,蕩起的擺針就會越高,同樣反面情緒也會強烈,對應蕩起的擺針也會高。所以如果按照家長克制孩子負面情緒的思路,去遏制孩子的負面情緒,那麼也會使孩子的正面情緒遭到打擊。
  • 把數學書當玩具的孤獨症孩子
    在前一篇裡,我講述了不少人對於孤獨症的一種理解傾向,「孩子是不是不說話啊,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其實大多數孤獨症孩子,尤其是高功能患者,完全不是,很多反而是更加喧鬧、愛動、情緒激烈。這是阿斯伯格孩子的一種常態,把數學書可以換成anything。孤獨症家長有時也會想,人家的孩子都要這要那,咱們多省心,孩子的欲望何其少。所以,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難念的經,特殊兒童也有特殊兒童帶給家長的諸多簡單。那家長對此的困難究竟在哪裡?
  • 孩子總陷入「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讓孩子脫離負面效應
    原因二:沒辦法將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因為年齡關係,孩子雖然擁有很多情緒,但是他們不知道該怎樣將自己的情緒說出來。當他們沒辦法表達自己,而又希望家長理解自己的時候,就會逐漸被負面情緒左右。原因三:家長給孩子的壓力太大。
  • 孤獨症科普:輕度、中度、重度孤獨症,如何判斷?
    而由於孤獨症的症狀個體差異很大,每個孤獨症人士的特點都不一樣;因此,孤獨症的診斷,目前主要依賴於醫生的經驗。 在下表中,我們從孤獨症兒童的9大功能,來看看輕度、中度和重度譜系孩子的區別。
  • 戰「疫」故事丨克服長期居家考驗 德州400多名孤獨症孩子在線上課
    「每一個孤獨症兒童都會長大,都要步入學齡。對於孤獨症兒童的家長來說,在看著孩子一天天長高的同時,心情也隨之一天天變得沉重。」李國俊說,別人家的孩子按部就班地從學前班到一年級,從小學到中學,走上他們的就學之路,而對於患有孤獨症的孩子,因為社會交往及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障礙,他們在學齡時往往不具備正常兒童的能力,學校也因為難以適應孤獨症兒童而無法接納他們,德州新語特教學校是為數不多的為他們敞開的大門。
  • 沉寂的世界「來自星星的孩子」 走進遼源孤獨症兒童的內心世界
    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不聾,卻對周圍的聲音充耳不聞;他們不盲,卻對周圍的一切視而不見;他們不啞,卻從不開口說話。記者拿起一個墊子試圖加入他的遊戲,洋洋卻繞過記者,好像對著空氣;旁邊玩球的小夥伴不小心撞了洋洋一下,墊子停止了轉動,洋洋立刻發出高分貝刺耳的尖叫,並一口咬向自己的手腕。媽媽快步衝上前抬起孩子的臉:「他不是故意的,寶貝兒,媽媽告訴老師批評他,沒事了沒事了…」在母親懷裡安靜下來的洋洋又開始轉動墊子,繼續自己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