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陷入「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讓孩子脫離負面效應

2020-12-25 育媽媽記

小王前幾天去朋友家玩,當時他們在聊天,朋友的兩個孩子在房間裡玩玩具。沒過一會,哥哥的哭聲就傳了過來。小王跟朋友跑過去的時候,只看到哥哥對著地上的樂高哭泣,妹妹在一旁嚇得不敢動。

看到有人來了,妹妹趕緊說:「媽媽你快安慰一下哥哥吧,他把樂高堆壞了就一直哭。」朋友聽完並沒有選擇安慰兒子,而是特別不耐煩地說:「這點破事值得哭?你就給妹妹做這樣的榜樣?」

聽完朋友的話,小王趕緊把她拽走了。後來朋友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跟小王吐槽自己的兒子,說他總是因為一點小事就哭,怎麼說都不聽。

孩子在這個階段,很容易被負面情緒左右,家長要重視這個問題,不要覺得不耐煩。

01孩子為何會被負面情緒左右?

原因一:心理承受力不強。

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家裡的寶貝,不管他們遇到了什麼難題,家長總要擋在前面,替他們解決掉。

這樣的孩子已經習慣了什麼事情都不用擔心,心理承受力得不到應有的鍛鍊,當他們偶爾遇到挫折的時候,心理自然會扛不住壓力。

原因二:沒辦法將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

因為年齡關係,孩子雖然擁有很多情緒,但是他們不知道該怎樣將自己的情緒說出來。當他們沒辦法表達自己,而又希望家長理解自己的時候,就會逐漸被負面情緒左右。

原因三:家長給孩子的壓力太大。

有了孩子之後,家長們都會在孩子的身上寄予厚望,幻想著有一天孩子能成為優秀的人才。

當這份厚望超過了孩子的能力時,孩子就會倍感壓力,總覺得自己讓家長失望了。出於這種心態,他們會在失敗或者受挫的時候,表現得情緒激動。

02「鐘擺效應」是什麼?

時鐘大家應該都見過,它的鐘擺永遠都不會處在靜止的狀態,只要時間還沒停止,它就會一直擺動。所謂的鐘擺效應,就是人的情緒要不斷地在兩個極端之間搖擺,這樣才能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

當一個人長期處於負面情緒時,偶爾的一次積極情緒,可能就會讓他不知所措;同理,當一個人長期處於積極情緒時,突如其來的負面情緒就會讓他的心理防線完全崩潰。

03家長如何利用鐘擺效應,讓孩子不再被負面情緒所左右?

一:利用積極情緒改變孩子的感受。

通常情況下,孩子之所以會產生負面情緒,是因為他們遇到了解決不了的事情,家長需要了解情況,搞清楚孩子是因為什麼事情才變得這麼消極。

假如家長這個時候什麼都不做,孩子很可能會沉浸在負面情緒當中,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該怎樣應對這種情緒。時間長了,孩子只會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行,變得更加消極。

只有家長弄清楚根本的原因,才可以在一旁引導孩子,讓孩子找到解決這件事情的方法。在這個過程當中家長要注意的是,不能上來就告訴孩子一個解決辦法,而是要讓孩子自己發現,家長只能起到引導作用。這樣的話孩子能充分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關心,也能在這個過程當中找回失去的信心

二:家長要多傾聽孩子的聲音

每當看到孩子哭了,大多數家長就會表現出一個反應,那就是不耐煩。他們不會考慮孩子為什麼哭泣,只會想辦法讓孩子閉嘴。

這樣的話家長和孩子就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孩子會更加委屈,家長會更加生氣。所以說,當孩子哭泣的時候,家長應該多聽聽孩子的聲音,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這種柔和的方式能讓孩子敞開心扉,從而緩解他的負面情緒。

三: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

剛開始孩子完全不懂得怎麼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當他們有了負面情緒的時候,會因為自己無法跟家長溝通而變得更加煩躁。

在這個時候,家長應該慢慢指導孩子,讓孩子學會將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只有這樣,以後孩子再陷入負面情緒時,至少可以將全部的感受說出來,家長也能更加明確孩子煩躁的原因。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他們所邁出的每一步都需要家長在一旁引導,假如家長先不耐煩了,那麼孩子必然會受到傷害,認為家長不愛自己。所以說,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時候要多一些耐心,用愛去溫暖孩子。

相關焦點

  • 孩子常陷入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幫孩子走出負面情緒陷阱
    負面情緒,其實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影響,如果說家長沒有正確地引導孩子走出負面情緒,那麼會導致孩子因此陷入更加嚴重的狀態當中,甚至對人格的成長會有一定程度的扭曲。
  • 為什麼孩子容易深陷負面情緒陷阱?家長可先了解「鐘擺效應」
    其實,這是小孩子陷入了負面情緒陷阱,也就是說沉溺於負面的情緒走不出來,但同時又不會表達導致的。那麼,孩子為什麼容易陷進負面情緒陷阱?如果家長想要更深入了解"負面情緒陷阱",那麼可以先來了解一下"鐘擺效應",能有效幫助家長認識孩子的負面情緒。什麼是鐘擺效應?
  • 孩子在負面情緒中越陷越深怎麼辦?家長不妨試試利用「鐘擺效應」
    孩子心靈的脆弱使得李女士非常難過,不過也是自己早年並沒有培養孩子的心理素質,以至於孩子表現出這麼脆弱的一面。那麼,如果說孩子經常在負面情緒中越陷越深怎麼辦?家長不妨試試先了解一下"鐘擺效應"。什麼是「鐘擺效應」?鐘擺效應是心理學上的一個說法,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情緒高低擺蕩的狀態。
  • 孩子常出現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
    一個人管理不好自己情緒,或者經常出現負面情緒,對於孩子的成長有不好的影響。作為家長,如果沒有幫助孩子,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的性格很有可能都會受到影響,這對孩子的社交以及人格都不好。咱們一定要了解一下,如果孩子經常出現負面情緒,都有哪些危害。
  • 孩子負面情緒多怎麼辦?巧用「鐘擺效應」,幫助孩子調節情緒
    2.孩子不具備掌控情緒的能力孩子身上的情緒表現是非常直接的,他們不具備掌控情緒的能力,這使得他們喜怒形於色。所以當負面情緒產生後,孩子們會本能地將其不佳掩藏地表現出來,孩子們沒有控制情緒的意識,也不了解控制情緒的方法和技巧。3.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孩子們的生活經驗有限,這使得他們內心的對於外界環境刺激的承受能力很有限。
  • 利用「鐘擺效應」,讓孩子告別負面情緒
    當孩子還不會說話,還沒發展出理解別人情緒的能力的時候(18-20個月以前),用生氣和憤怒來嘗試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無可厚非, 這也是孩子的自我意識覺醒,自己的領域一旦被侵犯,就會有與生俱來的防守意識。3、負面情緒更像是源於與生俱來的自信和安全感比如10-12個月左右的孩子,一旦脫離了自己的安全範圍,就會發出信號處於警戒狀態,這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自信和安全感。
  • 巧妙運用「鐘擺效應」,只需這3點,輕輕鬆鬆開解孩子負面情緒
    但是寶寶情緒爆發過於頻繁或者爆發時間過長,極其有可能是陷入了「負面情緒陷阱」,家長們要注意引導和開解孩子,免於對其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什麼是「負面情緒陷阱」?而小朋友們年級太小,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家長們有必要在孩子們被負面情緒影響的時候幫助他們疏導、開解、管理。·什麼是「鐘擺效應」?
  • 喜和悲都是人生調味劑,關於孩子的情緒管理,父母應了解鐘擺效應
    案例分析人的一生都是悲喜交加的,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可能會因為學習的而煩惱而快樂,長大了以後就會因為工作而煩惱而快樂。人的一生正是因為有悲有喜起起落落,所以就會變得非常的精彩。所以喜和悲都是人生的調味劑,有喜有悲,才是一個人完整的一生。所以孩子哭鬧都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那麼關於孩子的情緒管理,家長首先應該了解的是鐘擺效應。鐘擺效應是什麼?
  • 孩子情緒化怎麼辦?認識一下「鐘擺效應」,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這一點跟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有關。如果家庭裡經常發生爭吵,或者父母對於孩子太過於冷漠,沒有及時給孩子關愛,孩子就會產生不安全感,心理承受能力也普遍較低。心靈不夠堅強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從而產生情緒的波動。孩子情緒化怎麼辦?認識一下"鐘擺效應",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 孩子老有負面情緒?家長巧用鐘擺效應,調控孩子情緒的「晴雨表」
    了解孩子的正負情緒,學會認識鐘擺效應在心理學中,通常把人的情緒分為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其正面情緒是指一切帶有積極正面相關心情的,比如高興、激動等等;而負面情緒是指讓人感到心情低落的情緒,比如恐懼、悲痛等等。不管是哪一種情緒,它們都屬於人性的一部分,都表達著真實的自己。
  • 孩子愛哭不好哄?教家長用「鐘擺效應」,幫教孩子控制好情緒
    但實際上,在兒童心理學上,有一種叫做「鐘擺效應」的心理學原理可以明確的幫助家長們教育孩子,讓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再隨時隨地的大哭不止。什麼是「鐘擺效應」「鐘擺效應」是《兒童情緒心理學》一書中的一種概念,他首先將孩子的常見情緒分為兩種,一種是以自信、高興等正面的情緒,另一種則是自卑、難過等負面情緒,而孩子的情緒就像一個鐘擺一樣在兩種情緒之間來回擺動。
  • 孩子情緒陰晴不定?都是「鐘擺效應」惹的禍,家長要懂得調控情緒
    可是這些方法都用過了,孩子依然心情陰晴不定,想鬧就鬧,讓夫妻倆傷透了腦筋。想知道孩子們為什麼這樣嗎?其實,孩子情緒時好時壞,和「鐘擺效應」有關,家長懂得正確引導,便能輕鬆解決問題。★★ 「鐘擺效應」是什麼?
  • 孩子喜歡發脾氣?面對娃的負面情緒,家長可以試試「共生效應」
    3歲到5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完全有了獨立的思想,他們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知道情緒都是來表達什麼樣感情的,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發脾氣主要是因為父母教育的原因。很多父母本山就是有著壞脾氣的「熊家長」,他們在孩子依舊保持自己壞脾氣的本性,孩子受到家長的影響,不知不覺間就變成了會亂發脾氣的熊孩子。
  • 孩子陷入悲觀情緒怎麼辦?正確培養樂觀心態,助孩子擺脫負面情緒
    3、欠缺主動性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上的這些表現,說明他很容易陷入悲觀情緒,家長要重視起來。不管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孩子總是不主動。做事情總是懶懶散散,就像石子一樣,踢一下動一下。當孩子有這些不好的表現,家長要多觀察重視起來,避免孩子陷入悲觀的情緒越來越深。二、過於悲觀的情緒,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 「暈輪效應」的負面影響:孩子的「偏見」之下,從來沒有勝利者
    心理學上有一種效應:「暈輪效應」就是證明了這個偏見的形成,在我們的生活中,孩子一旦存有這種偏見,會讓孩子受到傷害,或者傷害別人。一、暈輪效應: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暈輪效應就是指我們在人際關係中以點概面的主觀印象,看到一個人其中的一個小點,就主觀認定這個人的一切。
  • 分眾傳媒的鐘擺效應
    回顧分眾傳媒最近 2 年多的走勢,讓我再一次深刻體會到了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提到的鐘擺效應。格雷厄姆這樣說:市場就像一隻鐘擺,永遠在短命的樂觀和不合理的悲觀之間擺動。而後隨著分眾一季報的披露,投資者發現在外部情況極差的情況下,分眾傳媒居然依然可以保持盈利,這個時候不合理的悲觀情緒開始釋放,鐘擺慢慢的再次從悲觀區域向合理區域擺動。
  • 孩子的情緒改變,也許是在表達「負面情緒」,正向引導很重要
    醫生在了解了孩子的情況,並做了相應檢查後表示,孩子之所以會出現暴食的情況,其實和孩子的負面情緒有關。 後來孩子才和老張說了實話,原來是孩子前段時間,成績出現了下滑,老師對孩子進行了當眾批評。 所以孩子的情緒出現了波動,甚至對自己產生了自我懷疑感,因此出現了通過暴食發洩自己負面情緒的舉動。
  • 2020臺灣民意「鐘擺效應」的啟示
    當「鐘擺效應」已現,意味著民進黨不可一世的「強勢執政」迎來了盛極致衰的轉折點。 在多黨競爭的選舉制度下,沒有永遠的執政黨,也沒有戰無不勝的政治人物。回想2018年民進黨在縣市長選舉中慘敗、更被「韓流」所震撼,當時民意怒火被點燃的導火索,起源於一個被冠以「高薪實習生」的北農總經理吳音寧,讓「搶了菜攤,丟了江山」的八字金句成為一時佳話。
  • 孩子有負面情緒家長該怎麼辦?
    一直以來孫儷育兒方式總被廣大網友津津樂道,她的兩個孩子,更一直是令人羨慕的「別人家孩子」,在她的影響教育下,孩子變得懂事乖巧,多才多藝。孩子有負面情緒家長該怎麼辦那麼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家長又該如何做呢?首先父母要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允許孩子情緒釋放,等待孩子宣洩情緒之後,再去溝通。
  • 孩子不願接受批評,掌握「三明治效應」,讓孩子將批評聽進心中
    人都願意聽誇讚的言語,孩子當然也是愛聽好話的一個群體。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錯誤行為時,很容易著急上火,氣急敗壞之下就會對孩子說出一些傷人的話,帶著強烈負面情緒和孩子說話時,孩子自然能察覺到家長的情緒,孩子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回應你給孩子的情緒。2、家長喜歡"翻舊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