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勤瑗
編輯/Cici
有些細心的寶媽們可能會在某一天突然發現,對比起別人的寶寶,自己的寶寶特別容易因為某一些極小極小的事情導致情緒失去控制,甚至一哭一鬧就好幾個小時不停。有些人可能以為這就是寶寶自身的性格原因,覺得他太小心眼之類的,或者覺得讓他自己哭過勁就好了。
但是寶寶情緒爆發過於頻繁或者爆發時間過長,極其有可能是陷入了「負面情緒陷阱」,家長們要注意引導和開解孩子,免於對其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
·什麼是「負面情緒陷阱」?
有關於悲傷、恐懼、焦慮、狂躁、憤怒等一系列的負面情緒,都需要及時得到疏導和排解,一旦人無法發洩這些情緒帶來的負面影響,就容易讓人長遠的深陷其中無法自拔,長期以往的話,這種不良的情緒狀態就容易變成常態,從而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
其實,情緒並沒有好與壞的分別,不管是正面情緒或者是負面情緒都只是人的一種表達,是人體反映給外界的一種媒介,真正會影響到人的只是對情緒的管理。而小朋友們年級太小,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家長們有必要在孩子們被負面情緒影響的時候幫助他們疏導、開解、管理。
·什麼是「鐘擺效應」?
「鐘擺效應」原本是指一個物理學上普遍的現象,即一個鐘擺始終會圍繞一個中心點,有規律的左右來回揮動,這個現象後面被心理學家引用到了心理學領域,主要是指人的心理情緒會出現的高低來回擺蕩的現象,就像鐘擺一樣,而人的正面和負面兩種不同的情緒就是「鐘擺」的兩端。而假如小朋友們被負面情緒纏繞,出現無法自我排解困擾的時候,就可以說是被「負面情緒陷阱」纏繞了,家長們千萬要當心,不可放任他獨自承受,更不能盲目責備,當心過了「度」而無法挽回,可以根據這個理論,好好的引導小朋友們慢慢走出陰影。
·小朋友什麼情況下會被「負面情緒陷阱」纏繞
1. 無法正確認識自我能力的情況下
小朋友們年紀還太小了,無法清楚的意識到有些事情是他暫時還做不到的。就比如說,大人們可以開車,可以使用刀具利器,而小朋友們暫時還不可以,這對他們來說是很危險的。但是小朋友的認知能力有限決定了他意識不到這一點,他會想著,為什麼大人能做的事情我就不可以做呢,一旦他出現了這種想法,就很有可能會嘗試危險的行為。而一旦家長強制硬性的不讓他做或者他嘗試失敗了,他就會陷入身體的傷痛或者心靈的挫敗感,甚至產生對某些行為的恐懼。
2.在沒有辦法表達出自己真正的想法的情況下
我們都知道,嬰兒在不會說話的時候,一旦當他渴了餓了尿褲子了,他就會哇哇大哭,有經驗的寶媽也會在嬰兒啼哭不止的時候第一時間檢查寶寶的身體。那麼當孩子稍稍長大一點點的時候,其實也並沒有區別。此時,小朋友可能已經學會了簡單的日常話語和詞句表達,但是畢竟他的年紀還小,他擁有的詞彙量並不很大,而一旦遇到了他急切想表達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表達的時候,就只能通過哭鬧來表達。而這個時候,有些不耐心的家長可能就會覺得小朋友在無理取鬧,並且大聲加以呵斥。孰不知,越呵斥,孩子就哭得越厲害。
3.在孩子被寄於過高的期望時
小朋友本身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僅他自己要意識到,我們家長自己同樣要了解,不能期望一個裡本來說什麼都還不懂的小朋友自己完成一些超額的任務。這樣,給與孩子過高的期望,導致他在沒做到的時候,會認為辜負了你,從而情緒失控。
·利用好「鐘擺效應」,3招撫慰好孩子失控的情緒
1.在孩子失控時,通過讓孩子感受正面情緒,從而走出負面情緒的陰影
當小朋友一直在哭鬧,或者一直陷於煩躁不安等負面情緒控制時,家長可以帶孩子做一些他平時喜歡做,或者去一些在平時裡能夠讓孩子感到快樂的地方,比如說用糖或者玩具哄他,帶他去遊樂園等,讓他感受到正面的快樂,從而讓他先冷靜下來。
2.給孩子足夠的關心和耐心,溫柔對待孩子的情緒問題
小朋友們失去控制的時候,很多家長是不耐煩的,他們會呵斥會打罵孩子。但其實家長這樣做是適得其反的,家長們會發現,打完罵完可能孩子鬧得更厲害。那么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麼樣的呢?應該是對孩子細心耐心一些,遇到事情好好說,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陪伴和尊重,一起解決讓孩子煩躁的事情。
3.幫助小朋友表達自我
前面有說到,很多小朋友是因為表達不來自己的想法才哭喊叫鬧的,家長們可以告訴孩子們,要怎麼做才是能夠正確的表達自己的訴求的,或者說,告訴孩子們,要怎麼做,才能讓別人夠理解他。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養育一個孩童成長對於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件輕鬆容易的事。家長們可以通過多學習兒童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更貼近孩子、更理解孩子。所有的小朋友都是一張白紙,他們投射的,更多的是來自家長身上的縮影,想要一個乖巧聰明,聽話伶俐的寶寶,不多費心思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