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出現「鐘擺效應」!住房模式發生2個變化

2020-12-23 騰訊網

你聽說過「鐘擺效應」嗎?

在心理學裡,一個人現在的情緒有多興奮,下一刻的心情就有可能更低落,大喜大悲的切換之間,人們的心理如同像「鐘擺」一樣擺動不定。

感情的等級越高,呈現的「心理斜坡」就越大,也就越容易向相反的情緒狀態進行轉化。

說白了,就是情緒波動大的人,容易「樂極生悲」。

生活中這類人有很多,越是手舞足蹈,興高採烈的人,越容易感到到失落,越是古井不波,言辭冷漠的人,外面的歡笑悲傷,都無法走進他的世界。

房地產市場,現在就出現了「鐘擺效應」。

克而瑞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2019年,全國住戶部門貸款餘額由27萬億元升至55.3萬億元,四年間實現翻倍,年均住戶部門貸款餘額增量都在7萬億元以上,且有加速增長的趨勢,佔據金融體系的半壁江山。

四年,在時間的長河裡只是一瞬,樓市卻在加速蠶食整個社會的信貸資源。

把眼光放長遠,銷售面積的表現同樣驚人。

2000年的時候,商品房儘管走出了第一步,卻還沒有流行開來,依然存在大量老公房、福利分房的居住形式,全國房地產的銷售面積只有1億平米。

到了2010年,全國銷售面積已經達到了10億平米的體量,相當於10年漲10倍。

到了2019年末,全部城市房地產銷售額已經無限趨近於16萬億,銷售面積達到了17億平米。

人站的越高,摔的就越狠,房地產也是一樣的道理。

前段時間央行發了個報告,關於居民資產負債調查的,其中顯示城鎮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317.9萬元,住房擁有率達到96%,相當於在100個人裡,96個人都有房,9成居民都有房子,甭管房子是老破小還是遠大新,是高層住宅還是多層老房,是房改房、安置房還是商品房,總之大家都有房子住。

人人有房的背後,是接盤者「青黃不接」。

根據西南財大報告顯示,從全國城鎮家庭新購房的目的來看,投資性需求佔了58.2%,改善型需求佔了26.7%,而首次購房的真剛需僅僅只佔到15.1%。

這意味著:10個人買房,真正沒房的首套剛需,可能只有2個人。

居民購房槓桿率從10%升至20%,花費了將近10年時間,而槓桿率從20%以下升至30%,只需2015年至2018年短短4年時間。

很明顯,房地產加速擴張的同時,購房者的負債也在急速增加,在收入增速無法跑贏負債增速時,巨額房貸必然會反噬經濟和消費,對其他行業形成擠出效應。

現在,房地產的「鐘擺」,已經開始出現「反方向擺動」的跡象,讓樓市舒緩下來,讓鐘擺的幅度降下來,減少對居民財富、實體經濟的衝擊,是調控的重中之重。

前段時間大家熱議的「內循環」,就是在房地產「鐘擺效應」下出現的。

內循環有兩個關鍵:

1,通過國產替代,完善技術和產業供應鏈,不再受制於人。

2,激發和做大內需,彌補外部需求的疲弱和不足,解除居民消費後顧之憂,釋放消費需求空間。

這兩條,都離不開房地產。

想在高科技領域有所作為,在資本市場,房地產就要給高新技術行業讓路。

事實上,在2019年,我國各行業上市公司股票發行額中,材料、生物科技、軟硬體等高科技產業均排名前列,而公用事業、地產發行額佔市場總額的比重均不到5%。

從科創板、註冊制到再融資、新三板、兩融新規的放鬆,越來越多的渠道在「引流」沉澱在房地產中的財富。

在「內循環」提出之後,房地產行業當然也要千方百計的去配合。

今年,我們看到了全面推進舊改,擴大租賃城市試點,近期10多個省市加碼調控,集體土地入市等等動作,說明房地產的長效機制,已經完成了底層構建,接下來會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

除此之外,從最近的風向來看,住房模式也發生了2個變化,值得留意。

1,現房模式被頻繁提及。

對購房者來說,最糟心的事情,不是房屋簡配,不按時交房,物業管理差勁,交房後的品質與預期不符。

也不是買房花了茶水費、號子費,被置業顧問一通天花亂墜的形容詞所迷惑。

最讓人難受的:是買的房子爛尾了。

在昆明,30戶居民住進爛尾樓上了熱搜,業主在樓前空地開荒種菜,毛坯的牆面,四處漏風的屋子,缺水斷電,沒有門窗,靠電瓶和蠟燭照明,在工地水坑取水做飯。

在石家莊,一個宣稱投資170億的超級大盤,已爛尾5年多,如今成了當地頗有名氣的「網紅」地標,不少年輕人來這裡拍寫真甚至婚紗照。

解決爛尾的辦法是什麼?當然是期房改現房了!

《經濟日報》在8月31日發文稱:預售制帶來的問題也十分突出,質量糾紛、延期交房、爛尾等情況頻現,廣東江門和海南已經開始嘗試現房銷售。

中青報9月2日發文稱:那些沒上熱搜的爛尾樓 只能一「爛」到底?文章裡有一句話:爛尾都往往與房屋預售制度有直接關係。

爛尾年年有,像這一次,引得多個央媒關注,還都把問題的癥結歸於「預售制」的情況,卻並不多見。

當然,現房模式「道阻且長」,「空手套白狼」的手法,是開發商發展壯大的不二法寶,也是房地產行業加槓桿的核心動力,貿然全面推行,必然會傷及行業自身。

海通塗力磊曾發布過一個報告,其中詳述了不同城市預售制的要求。

他們選用商品房預售條件均值這一指標,即根據該城市不同類型的建築物的不同樓高,而確定的不同預售條件(出地面層數的百分比)的加權平均值,均值越高,說明預售時點越靠後,預售要求越高。

根據抽樣,一線、二線和三線城市的預售條件均值分別為81%、78%和56%。

也就是說:越是核心城市,預售條件越嚴,三線以下的預售條件規定很寬鬆。

因此,未來一二線城市,極有可能先試點推廣現房模式。

道理很簡單,反正大城市現在的預售條件就很嚴,就算再收緊,也不會對樓市造成太大衝擊。

但三線以下城市就不一樣了,遍地的高樓,等著拍的宅地,大量的開發商資金鍊脆弱,如果採用現房「所見即所得」的模式,後果是短期無法承受的。

2,「新加坡模式」要來了。

近日,深圳公開表態:「新加坡是深圳學習榜樣,將來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

這個表態可不得了!

第一,這個表態異常堅決,接下來深圳走「新加坡模式」是板上釘釘的事。

第二,連具體的數字比例,住房的性質直接擺明給你看,說明胸有成竹。

新加坡模式是啥?

前段時間,在分析「公積金存廢之爭」的文章裡,藍白就跟大家聊過。

新加坡住房大概有146萬套,其中組屋有100多萬套,佔比高達70%,私人住宅只有20%多,一般新組屋價格僅為私人住宅市場價格的三分之一。

新加坡沒有土地財政,土地出讓金不能被部門和機構支配,必須作為儲備資金交納到國庫。

建屋土地局的資金,就是從儲備資金和公積金當中支取的,新加坡使用中央公積金為HDB提供建設組屋及為居民提供的低價房貸,居民在購買組屋及償還房貸時再提取中央公積金。

在公積金背後:是大量的保障房供給,針對富人的高額房產稅,不計成本的財政補貼,高度成熟的土地制度,高達90%以上的住房自有率,世界排名前列的人均GDP。

敢為天下先的深圳,學習新加坡再合適不過了。

示範區的重點,就是「示範」這兩個字,深圳做成了,其他地方也能做成,有城市打了頭陣,全面推廣也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這兩個變化,是從住房商品化、商品房預售制20年以來的第一次,目前還只是在萌芽階段。

但,有一句話叫「風起於青萍之末」,大時代的變遷,往往都是在微細不易察覺之處發源,最終影響數代人的命運。

叔本華說:人生實如鐘擺,在痛苦與倦怠之間擺動。

原來我不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現在懂了。

這次,希望房地產的鐘擺能穩定下來,別再搖來蕩去。

我們這輩子,也就這樣了,只希望下一代不為房子而感到焦慮,買到便宜的現房,住進租金低廉的房屋,年輕人去創業,去旅行,去做真正的「後浪」。

相關焦點

  • 分眾傳媒的鐘擺效應
    回顧分眾傳媒最近 2 年多的走勢,讓我再一次深刻體會到了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提到的鐘擺效應。格雷厄姆這樣說:市場就像一隻鐘擺,永遠在短命的樂觀和不合理的悲觀之間擺動。聰明的投資者一定是善於利用這種「鐘擺效應」的人,「他們是現實主義者,他們向樂觀主義者賣出資產;並從悲觀主義者手中買進資產」。上圖是分眾最近 2 年半的走勢 K 線圖,從圖中可以看到 2018 年一季度分眾傳媒在傳出阿里入股消息後,股價被推升到 12.44 元的高位。
  • 中國住房發展總報告:2020樓市實現收斂性恢復
    2020年住房市場經歷1-2月份的劇烈下降後,開始快速回升,由負轉正。第三,市場空間分化勢頭趨緩。第四,房地產市場總體風險有所下降。第五,房地產相關產業對「六穩」「六保」貢獻較大。其次,房地產市場風險、錯配和擠出問題沒有根本解決。第一,炒房還沒有被完全控制。2020年11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有44個城市二手房價格環比上漲,高於10月份的39個。
  • 中國住房發展總報告 2020樓市實現收斂性恢復
    2020年住房市場經歷1-2月份的劇烈下降後,開始快速回升,由負轉正。第三,市場空間分化勢頭趨緩。第四,房地產市場總體風險有所下降。第五,房地產相關產業對「六穩」「六保」貢獻較大。  其次,房地產市場風險、錯配和擠出問題沒有根本解決。第一,炒房還沒有被完全控制。2020年11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有44個城市二手房價格環比上漲,高於10月份的39個。
  • 中國住房發展總報告(2020-2021):2020樓市實現收斂性恢復
    2020年住房市場經歷1-2月份的劇烈下降後,開始快速回升,由負轉正。第三,市場空間分化勢頭趨緩。第四,房地產市場總體風險有所下降。第五,房地產相關產業對「六穩」「六保」貢獻較大。 其次,房地產市場風險、錯配和擠出問題沒有根本解決。第一,炒房還沒有被完全控制。2020年11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有44個城市二手房價格環比上漲,高於10月份的39個。
  • 2020臺灣民意「鐘擺效應」的啟示
    回顧一整年的臺灣政局演變軌跡,從年初蔡英文以高票贏得選舉,到年末「秋鬥」以近年來最大規模遊行人數收場,一年來臺灣民意民心的變化印證了上述八個字背後蘊含的規律與真理。當「鐘擺效應」已現,意味著民進黨不可一世的「強勢執政」迎來了盛極致衰的轉折點。 在多黨競爭的選舉制度下,沒有永遠的執政黨,也沒有戰無不勝的政治人物。
  • 樓市將出現3大戲劇性變化
    文 | 白羊若用關鍵詞來概括上半年的樓市,最貼切的兩個莫過於:深V反彈、萬人搖號。CRIC機構調研數據顯示,僅上半年就有27城共計277個項目認籌率超100%。(來源:丁祖昱評樓市)「穩樓市」穩出個「牛市」!是不是有一種依稀回到15/16年的感覺,那一輪是「去庫存」去出個「大牛市」。不過,不同於上一輪的是,這一次,迄今為止尚是一個典型的「結構性行情」。
  • 鐘擺效應 | 中國馬拉松市場調查報告
    2018年底,中國馬拉松市場將會發生第一次鐘擺效應。若干泡沫將會被釋放,一批不合理存在將會被淘汰出局,包括賽事和運營商,市場將會回歸理性。這個結論,雖然不是空穴來風,但是多少有些聳人聽聞。也就是市場總體失去非理性跑步人群及消費支持,鐘擺效應發生。  忽略若干數據,來觀察一些現實事件。去年底,曾經發生輿論圍攻深圳馬拉松事件。今年初,正在發生質疑無錫馬拉松報名事件。還有,一款知名跑步軟體組織了團隊盛宴,意在聯絡感情。這些事湊到一起,傳遞什麼信息。相對於迅猛增漲的賽事規模和相關配套服務規模,馬拉松選手不夠用了。
  • 孩子常出現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
    如果不及時的幫助孩子,走出這種低壓的模式,孩子就容易變得很脆弱,只要受到一點點打擊和傷害,就會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甚至會長時間處於低迷的狀態,心態特別崩潰,孩子把這種情況帶到社交場合,像是學校或者工作韓靜,孩子的未來也是令人擔心。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工作,都會有大大小小的壓力,孩子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適當的為自己進行解壓,才能更好的生活。
  • 淺談感情中的「鐘擺效應」
    感情裡似乎有個定律:付出越多,越不被珍惜。你越是去討好對方,他越不拿你的真心當回事。就像是那句歌詞「得不到的就更加愛,太容易來的就不理睬」。「為愛犧牲」雖然表面看是一件很偉大的事情,但是背後卻無形中給對方造成沉重壓力,給對方不斷放縱的空間。你的好Ta不僅看不到,最後對方還會理所當然,想和你索取更多的好。
  • 社科院發布《中國住房發展總報告》預計2021樓市實現收斂性恢復
    報告指出,過去一年住房市場經歷了先降後升的V型變化,其空間分化有所減弱。第一時間上,住房市場經歷急速下降後轉向邊際遞減式回升。首先,全國住房價格增幅經歷了下降、回升和企穩的過程,截至2020年11月,房價平均水平突破萬元大關,全國房價平均為10071元/平方米,同比增長7.9%。
  • 淺談存在很大的鐘擺效應的特斯拉
    打開APP 淺談存在很大的鐘擺效應的特斯拉 與非網 發表於 2020-02-05 14:01:41 我覺得這裡面有一些共識,有一些鐘擺效應,根據目前的信息來看,Q1 的數據出來,會有一定的回調。在 Q2 Model Y 上量過程會有一個拉鋸,到 2020 年 Q3 的時候能看出存在多少的共識。 01 電動汽車龍頭該值多少錢?
  • 樓市預期「入秋」並非偶然
    當前堅定看漲的樓市預期似有鬆動。隨著天氣漸涼,樓市「暑熱」出現了「一夜入秋」跡象,部分城市房價回調,開發企業加快資金回籠,投機炒作現象有所消退,我國房地產市場邁出了回歸居住屬性的堅實一步。這固然是地方政府房地產政策調控升級的效應,但毋庸置疑房價持續快速上漲環境已經時過境遷。
  • 道德決策中存在「鐘擺效應」
    或者搜索公眾號:「cssn_cn」在報紙以及電視報導中,以正面形象出現的公眾楷模,有時也會做出不道德的事情甚至犯罪行為。與此同時,身陷囹圄的罪犯,有時也會展現出人性的亮點。這種在日常生活中並不鮮見的現象到底說明了什麼,其內在的社會心理機制又是怎樣的?
  • 2020中國住房發展報告:房價水平「南高北低」,單價過2萬城市南方8...
    截至目前,房地產開發投資數據、銷售面積紛紛由負轉正,象徵著樓市強勁的恢復能力。12月21日,《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20-2021)》發布。報告指出,過去一年住房市場經歷了先降後升的「V型」變化,在嚴重外部衝擊下實現快速恢復,樓市穩定對「六保六穩」發揮了關鍵性貢獻。
  • 一線城市樓市年終翹尾!「大城市住房問題」何解?
    11月,杭州新房成交量近13000套,連續8個月「破萬」;二手房成交量達10088套,創下歷史同期最好記錄。上海樓市也熱了起來。12月入市的新盤中,中心城區徐匯區,匯成南街裡未開先火,其備案均價為8萬每平米,憑藉明顯的價格倒掛獲得踴躍認籌。
  • 民意驚現鐘擺效應 港媒爆民進黨民調:走到盡頭了
    不過秋鬥大規模遊行抗議後,讓民進黨民調大幅下滑,港媒分析指出,印證臺灣民意呈現「鐘擺效應」,民進黨不可一世的強勢執政,將面臨盛極致衰的轉折點;甚至指綠營挾著網絡民粹所塑造出所謂的「高民調」,已經走到盡頭了。
  • 被約談城市普遍升級調控樓市還會有「銀十」嗎?
    此次銀川出臺的新政包括:1、首次實施限購、限售等政策,非寧夏戶籍居民家庭在銀川市內限購1套商品住房,市轄三區購房滿兩年方可轉讓;2、限價住房用地回歸,根據需要在主城區重點區域實行「限房價、競地價」聯動土地出讓政策。
  • 了解「鐘擺效應」,幫孩子走出負面情緒陷阱
    如果孩子常陷入負面情緒的話,那麼家長不妨了解"鐘擺效應",幫孩子走出負面情緒陷阱。 什麼是「鐘擺效應」? 雖然現在有鐘擺的時鐘在生活當中已經沒那麼常見,但是影視劇當中其實還有不少,而這次要說的鐘擺效應其實說的就是時鐘的鐘擺。看過這種時鐘鐘擺的家長都知道,這種鐘擺只要時間沒停止,那麼它就會一直晃動。
  • 明年開始,樓市迎來「禁錮」新規定,5年前的樓市歷史或重演?
    在2019年初時,樓市開啟了小陽春,房價出現明顯的上漲和炒作現象,為此央行開始了嚴查違規資金流入樓市,監管房企融資。這直接導致了房企資金鍊緊張,也直接澆滅了2019年的小陽春,從那時開始,樓市就已經出現了轉折點。
  • 巧用「鐘擺效應」,幫助孩子調節情緒
    2.孩子不具備掌控情緒的能力孩子身上的情緒表現是非常直接的,他們不具備掌控情緒的能力,這使得他們喜怒形於色。所以當負面情緒產生後,孩子們會本能地將其不佳掩藏地表現出來,孩子們沒有控制情緒的意識,也不了解控制情緒的方法和技巧。3.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孩子們的生活經驗有限,這使得他們內心的對於外界環境刺激的承受能力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