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的世界「來自星星的孩子」 走進遼源孤獨症兒童的內心世界

2021-02-15 遼源吉D微風

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不聾,卻對周圍的聲音充耳不聞;他們不盲,卻對周圍的一切視而不見;他們不啞,卻從不開口說話。他們就像中了魔咒一般,被封閉在一個我們無法知道的夢魘裡,他們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5月12日,記者來到遼源市特殊教育學校,走進了孤獨症孩子的世界。

孤獨症,又被稱為「自閉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亞型疾病,以男性見多,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

罩在「玻璃罩」裡的孩子

爸爸車禍去世,媽媽離家出走,遼源市6歲的小文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看到他的時候,他正安靜地坐在那兒玩手指,睫毛長長的,文靜秀氣惹人憐愛。

「我們老家是農村的,孩子小時候沒發現不正常,就是1歲多了還不會說話,老家人都說「貴人語遲」也沒想到是種病啊。」奶奶嘆了口氣接著說,跑了幾家醫院,最後才確診為「重度自閉症」,醫生說康復希望渺茫。「我們不求像正常孩子一樣,只要將來能自理就知足了。」

「寶貝你幾歲了?」

「手指拼出的是小鴨子嗎?」

「阿姨這有糖,真甜,要不要?」

無論記者怎樣搭話,小文都自顧自地玩著,就像被罩進了玻璃罩裡,悄無聲息,只有那一動一動的小鼻翼,顯示了一點點這個年齡段孩子該有的頑皮。


(爺爺接小文放學)

會簡單數學的孩子

活動室裡,洋洋邊走邊飛快地轉動一個墊子,神情專注執著,懷孕5個月的媽媽氣喘籲籲,費力跟著他的腳步。記者拿起一個墊子試圖加入他的遊戲,洋洋卻繞過記者,好像對著空氣;旁邊玩球的小夥伴不小心撞了洋洋一下,墊子停止了轉動,洋洋立刻發出高分貝刺耳的尖叫,並一口咬向自己的手腕。媽媽快步衝上前抬起孩子的臉:「他不是故意的,寶貝兒,媽媽告訴老師批評他,沒事了沒事了…」在母親懷裡安靜下來的洋洋又開始轉動墊子,繼續自己的遊戲。

與小文的沉默不同,洋洋會發出聲音,但僅限於哭鬧和尖叫,卻不會表達一句完整的話,家長能做的就是反覆猜測,只有猜中了滿足了他的要求,他才會停止哭鬧。

「自殘」是很多孤獨症孩子都有的傾向。為了時刻看護洋洋,媽媽辭去了工作,全家經濟來源只有靠爸爸打零工,幾年來,一家三口輾轉各大醫院就診,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就去了三次,二十餘萬積蓄花盡,洋洋的病沒有一點起色。

「無論如何我們不會放棄希望,要二胎也是為了將來我和他爸爸不在了,還有個弟弟妹妹看護他;現在孩子有了低保,國家也給了政策,我們絕對不會放棄!」


洋洋媽向記者展示了孩子的作業本,一篇篇都是老師抄好的作業,孩子只需要連線。「他會算15以內加減法呢」洋洋媽臉上露出了笑意。

洋洋今年13歲。

「天才畫家音樂家」

有人說,自閉症孩子是密碼天才,他們往往擁有某方面的超人才能。這句話未必對每個自閉症孩子都適用,但心理學家已通過實驗證實,自閉症兒童在小範圍內的視覺搜索能力異乎尋常。假如你讓一群孩子同時看一張畫滿各式水果的油畫,並且要求他們找出畫中唯一的一個蘋果,那麼最先給出答案的往往是患有自閉症的孩子。

笑天或許就是這樣一個天才的孩子,他對美術和音樂有著特殊的敏感,他能快速畫出中國任何一個省市的地圖,準確率不會低於99%。


這是笑天在記者面前速繪的一張遼源城區圖,雖然沒有標註小區、街道名稱,但是顏色分明的曲線,錯落有致的線段,在笑天心裡,或許就代表著高樓、公路、鐵軌!

「笑天,老師說你鋼琴彈得很棒呢,會彈《獻給愛麗絲》嗎?」

「考過了鋼琴五級,今年該考八級了吧?」

「下次見面,給阿姨彈一首《雨中漫步》,好不好?」

笑天的小臉開始變得通紅,在反覆詢問下,他低著頭說:「襖(好)」

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孤獨症患者已超過1000萬,其中0-14歲患兒超過200萬,這意味著每100位兒童中就有1名孤獨症患者,並且男女比例約為5:1。

目前,孤獨症在世界範圍內還是一個無法攻克的難題,終生無法治癒,成因未最後確定,初步懷疑和遺傳及胚胎形成初期發生異變有關。孤獨症患者每個治療周期費用在2500元至4000元之間,花費昂貴,收效甚微,至今沒有完全康復的先例。但是對於輕度孤獨症兒童,有專家認為,只要社會給予支持和幫助,老師、家長、同學給予理解和關愛,是完全可以適應普通學校生活的。

愛和寬容,可以叩開孤獨症兒童的心扉,將他們和我們帶到同一片星空下。

(吉D微風記者 呂琳 文中孩子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世界孤獨症日:關注、支持孤獨症兒童,讓每顆星星都發光!
    今天(4月2日)是第13個"世界孤獨症關注日"(簡稱"世界孤獨症日"),我國的宣傳主題為"格外關心、格外關注,推動建立孤獨症家庭救助機制。"  孤獨症又叫自閉症或孤獨性障礙,起病於嬰幼兒時期,是一組以社會交往障礙、言語和非言語交流障礙、狹隘興趣、刻板行為為主要特徵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
  • 星星的孩子 ——嘉興孤獨症兒童調查
    一孤獨症孩子正蕩鞦韆 攝影 王振宇  誠正在拼拼圖  4月2日,匡和媽媽一起參加獅子會主辦的自閉症日主題活動  亦正在組裝玩具車  你是星星的孩子  閃爍在遙遠的夜空  看得到你的眼睛  卻觸摸不到你的心靈  你是孤獨的天使
  • 黎星為自閉症患者發聲,帶領我們走進星星的孩子的內心世界
    茫茫宇宙,每一個自閉症患者都是一顆孤獨而閃耀的星星,因為愛與溫度,他們不再孤單運轉。擁抱一個群體最好的方式是進入他們,或者成為他們。」為了更好地表達對這類特殊人群的關照,黎星在創作之前做了大量的功課,在舞蹈中更是選擇成為了「自閉症患者」,以無限接近的距離去反映自閉症人群的真實內心:「你好,我是來自星星的孩子,非常希望能夠認識你們。歪著的小腦袋是我看世界的角度,特殊的表達是我與世界的溝通方式。從渴望靠近又不敢靠近到打開自己說聲悄悄話,每一個乾淨而流暢的動作裡包裹著無限的想像。
  • 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孤獨症治療師打開「星星孩子」的世界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宋薇)孤獨症患者往往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懂「外界」的行為規則,「外界」也因為不了解而無法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需求。看似「怪異」,甚至帶有攻擊性和破壞力的行為,也常常讓孤獨症患者被人們疏遠、歧視。
  • 來自星星的孩子——記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兒童孤獨症培訓中心
    2007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2008年起,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孤獨症關注日」,這是聯合國繼―世界愛滋病日之後確定的第二個疾病日,以提高人們對孤獨症和相關研究與診斷以及孤獨症患者的關注。
  • 他是來自星星的孩子,幾張圖帶你走進他們的世界,看到第一張心就碎了…
    ,不過光憑樸實的歌聲,誰都想不到演唱者是「星星的孩子」。四枚獎牌都是來自遊泳比賽。有這樣一群可愛的孩子:閃爍著明亮的雙眸,卻缺乏目光交流;體驗著豐富的世界,卻不善言語描述。他們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有人說,他們是天才;也有人說,他們是異類,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孤獨(自閉)症兒童」,他們是星星的孩子,劉爽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 他們是「星星的孩子」,他們的世界,你聽得懂,看得懂嗎?
    孤獨症兒童常被稱為「星星的孩子」,然而,由於宣傳的不全面,人們的視線往往集中在「超常」與「天才」的噱頭上,忽略了患兒及其家庭本身對於包容的需要。5月24日,「星星裡的世界」兒童公益藝術節繪畫比賽優秀作品展在上海愛琴海購物公園1樓中庭拉開帷幕。
  • 4名「星星的孩子」朗誦《讓星星點亮世界》
    2020年4月2日是第13個「世界孤獨症關注日」,今年的主題是「向成年期過渡」(The Transition to Adulthood)。北京市殘疾人康復服務指導中心首次採用線上宣傳方式,舉辦主題詩歌朗誦活動,並推出國內首部孤獨症兒童全程參與的原創兒童詩歌朗誦短片《讓星星點亮世界》。孤獨症兒童,又被稱為「星星的孩子」。「星星的孩子」的世界到底是怎樣的?
  • 呵護「來自星星的孩子」,世界自然醫學兒童自閉症研究院南京揭牌
    中國江蘇網4月2日南京訊 (記者華誠 通訊員繆歡) 4月2日是第十三個世界自閉症日,世界自然醫學兒童自閉症研究院在南京天佑兒童醫院揭牌。自閉症是一種廣泛性、全面性的腦發育障礙,今年的世界自閉症日的主題是「格外關心 格外關注」,這樣一群特殊兒童,經常會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有著仰望星空的明亮眼睛,也有著專屬自己的內心世界,外人很難走進,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
  • 「來自星星的願望」公益畫展,即將溫情啟幕
    有一群孩子,他們有著明亮的雙瞳卻不願與人相視;有著風鈴一般的嗓音卻始終沉默寡言;有著健康的聽力卻對整個世界充耳不聞。他們就像夜空中最最遙遠的星星,永遠沉寂在自己的世界裡。是的,他們就是自閉症兒童,需要得到更多的愛與陪伴,來支持他們走出孤獨的象牙塔。去年,重慶碧桂園舉辦的「心願碧達」全城尋願活動,為沙坪垻區樂一融合特殊需要兒童康復託養中心,籌集了2019年的新年物資,帶給孩子們溫暖與愛 。
  • 世界自閉症日:他們都是來自星星的孩子
    報告結果表明,每54名兒童中就有1名在8歲前確診為ASD(即孤獨症譜系障礙)。他們是這樣一群孩子:在溝通交流的世界裡,似乎有著一套不被常人所理解的來自遙遠星球的思維模式,孤獨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他們像星星一樣純淨,像星星一樣孤獨。你願意了解他們嗎?
  • 高功能孤獨症兒童的社會交往訓練
    高功能孤獨症兒童的社會交往訓練 很多人認為孤獨症兒童是「星星的孩子」,因為大多數孤獨症兒童外表清秀、漂亮,但他們似乎對外面的一切漠不關心,終日沉浸在一個不為我們所知的封閉世界裡,不主動與人交往,游離於主流社會生活之外。
  • 談談音樂對自閉症兒童的幫助,讓星星的孩子不再孤單!
    他們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遙遠而漆黑的夜空中獨自閃爍。在網際網路時代,信息大爆炸,人們在網上賣萌、耍酷、秀寶氣,還有說翻就翻的各種船,好不熱鬧,每個人都被裹挾著,被群體無意識推動著邁向未來。然而還有一個群體他們卻安之若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默默地伴隨著時代的改變,人們俗稱他們為自閉症。
  • 昨天,你看到那些來自「星星的孩子」了嗎?
    就像有人把自閉症兒童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他們生來孤獨,像來自遙遠的外太空,不懂得地球的語言。自閉症兒童確實存在語言和交流方面的障礙,但他們對視覺信息非常敏感,這也是一種補償機制。像繪畫、演奏音樂這類藝術性表達,能充分調動視覺、聽覺信息,不受語言能力的限制,自閉症兒童幾乎可以和正常兒童一樣無差別的創作、表達自己。
  •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孤獨症孩子未來生活堪憂!你的孩子該怎麼辦?
    孤獨症孩子未來生活堪憂!你的孩子該怎麼辦?現如今,第一代孤獨症兒童,如今已經長成35到40歲左右的中年人,90年代孤獨症人群也已到了而立之年,到了進入社會和職場的年齡,但他們的實際生存狀況依然堪憂。別讓你的誤解 對TA造成二次傷害但很多人對於孤獨症還存在認識盲區,覺得只要是「弱智」兒形象就是孤獨症,真相真是如此嗎?孤獨症孩子都是天才?
  • 有聊 | 來自遙遠星球的孩子
    他們被稱為星星的孩子,或是來自遙遠星球的孩子,你總覺得他們很遠,不會在自己身邊出現。在進入正題以前,先給大家推薦一部電影《海洋天堂》。《海洋天堂》,在2010年獲取了無數觀影者的眼淚。這部由李連杰、文章、桂綸鎂、高圓圓等人主演的電影,甫一上映,就像海洋裡悄然的暗流湧上海面,激起了無數父母兒女內心的千層思緒。
  • 思圻國際創新融合教育模式,通過早期密集幹預讓孤獨症的孩子不再孤獨
    孤獨症兒童的認知能力通常呈現出一種「不平衡(unbalanced)」的狀態,某些能力比典型發育兒童強,如視覺信息處理能力,某些能力則較弱,如語音工作記憶。  這類兒童因缺乏與外界溝通與交流的能力,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孤獨地閃爍著微弱的光芒,因此被稱作是「星星的孩子」。  今年4月2日,是聯合國大會決議確立「世界自閉症關注日」的第十二個年頭。
  • 世界孤獨症關注日:北大六院賈美香醫生等10位專家「硬核」支援孤獨...
    【環球網教育報導】3月24日,聯合國將「向成人期的過渡銜接(TheTransition to Adulthood)」定為2020年孤獨症日宣傳主題,呼籲關注孤獨症人士向成年期的過渡,幫他們更好的融入社會。2020年4月2日,是第十三個世界孤獨症關注日,也是北大醫療腦健康陪孤獨症家庭走過的第五個孤獨症日。
  • 【星星的孩子】9部自閉症電影帶你走進這群來自星星的群體
    在此之前你可能並不清楚自閉症是什麼,在今天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去了解自閉症,關注自閉症孩子,給予自閉症孩子更多的理解、包容、接納!這9部自閉症電影  帶你走進這群來自星星的群體。01《雨人》(1988年)《一閃一閃亮晶晶》是一部記錄了4位包括『阿茲伯格症』在內的廣泛自閉症孩子的記錄片電影,這4位男主角雖然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緒,卻各自擁有不同的潛能和天份,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努力和這個世界溝通,希望獲得支持和認同。03《海洋天堂》 (2010年中國電影)
  • 有聲│你沒聽過的「星星的孩子」的天籟聲音
    為孤獨症兒童量身定製,力求最大程度地貼近孤獨症兒童,全面真實地展現他們的內心世界。4名學齡前孤獨症兒童用稚嫩的聲音和真摯的感情,表達了「星星的孩子」獨特而豐富的內心世界,展示了他們積極向上的生活狀態,傳遞出愛與被愛的強烈願望。「我的世界,充滿了星光」「我的世界都是數字」「我的世界裡到處都是調皮的音樂精靈」……「星星孩子」的世界到底是怎樣的?一星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