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孤獨症日:關注、支持孤獨症兒童,讓每顆星星都發光!

2021-01-07 網易

  今天(4月2日)是第13個"世界孤獨症關注日"(簡稱"世界孤獨症日"),我國的宣傳主題為"格外關心、格外關注,推動建立孤獨症家庭救助機制。"

  孤獨症又叫自閉症或孤獨性障礙,起病於嬰幼兒時期,是一組以社會交往障礙、言語和非言語交流障礙、狹隘興趣、刻板行為為主要特徵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自1943年首次發現孤獨症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艱辛探索,但至今病因未明,也尚無特效治療藥物。根據國外的一組研究數據推斷,我國孤獨症兒童總數在100-150萬左右。

  孤獨症兒童患者,是一個數目不斷增加,卻缺乏社會普遍關愛的群體。雖然孤獨症很難自愈,但可以通過一定的治療、訓練,逐漸改善孩子的狀況。在"世界孤獨症日"到來之際,我們來到了成都市龍泉驛區,探訪這些"星星的孩子"——孤獨症兒童,以及在他們身後,來自家庭、治療醫師以及政府和社會的關心支持和努力。

  "他和其他孩子沒差別,就是說話差一點"

  康復治療+家長全程陪伴,孩子狀況改善顯著

  

  △成都市龍泉驛區婦幼保健院

  早上八點十分,聰聰媽媽帶著聰聰,準時出現在龍泉驛區婦幼保健院康復中心的組訓室裡,開始上午的治療。"4歲的時候,發現孩子有異常,就馬上來醫院檢查,後面確診有輕微的孤獨症。"聰聰媽媽說道。為了讓孩子更好地康復,她毅然辭職,全職在家陪伴孩子。

  

  △聰聰在走小吊橋

  

  △聰聰爬上吊籃

  來到組訓室的聰聰十分興奮,脫了鞋就跑到小吊橋上,大步走過;一會兒又爬上吊籃裡,讓治療師推著他玩耍;一會兒又表演踢足球,球進之後大聲喊了一句"耶",回過頭來等著大人的表揚。

  "孩子目前在做感統訓練以及語言綜合訓練,"聰聰的治療師何醫師說道,"他剛來的時候有輕度的社交障礙,注意力和安坐能力都不是特別好,語言發音比同齡孩子要落後很多,經過這段時間的治療,安坐能力以及社交互動能力都有顯著提高。"

  

  △聰聰踢足球

  對於這一點,聰聰的媽媽十分贊同。她發現,聰聰在過年這一個月時間裡,說話更清楚了,也會講一些平時不會說的語句和詞語,提升非常快,常帶給大家意外的驚喜。當然,這也離不開媽媽的時刻觀察和及時引導,"在樓下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時候,他想玩別人的玩具,剛開始就拉著我一起去,我試著引導他自己去,後面他就一個人主動去找小朋友了。"

  家人的24小時陪伴和鼓勵,讓聰聰變得更加外向,越來越愛表現自己。何醫師強調,家庭康復在治療過程中非常重要,很多小朋友的家長參與得不多,需要給孩子更多安慰和陪伴。

  

  △組訓室一角

  孤獨症兒童通常無法說出自己的感受,但一樣渴望愛與理解,一樣對愛有著感同身受的體察。當看到媽媽受傷的時候,聰聰會安慰媽媽,"媽媽受傷了嗎?你沒事吧?";當發現"動物園"裡的小老虎不在媽媽身邊時,聰聰會把大老虎找過來,用大老虎的手抱住小老虎。這些不經意的細節,讓媽媽和何醫師感動不已。

  對於未來,聰聰媽媽顯得信心十足,"其實現在感覺他和其他孩子沒多大區別,就是說話差一點,未來一定會和正常孩子一樣。"

  "面廣、專業、多元"

  龍泉驛區殘聯落實救助制度,實現"應救助、盡救助"

  聰聰的好轉離不開家庭的陪伴和專業醫師的康復治療。實際上,對於包括孤獨症患兒在內的殘疾兒童的康復救助,政府一直都在大力支持。

  自去年以來,成都市大力擴展和大幅提升了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的實施範圍和救助標準。龍泉驛區結合自身實際,秉持"應救助、盡救助"的原則,在全面落實成都市救助制度的同時,遵循市場規則、尊重受助主體,引進優勢資源,培育本土力量,堅持優勝劣汰原則,圍繞服務機構充分培育、服務技術專業發展、服務內容多元供給三方面,形成了"面廣、專業、多元"的救助特色,精準保障殘疾兒童基本康復服務需求,加快推動了殘疾兒童"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的實現。

  在"面廣、專業、多元"的救助方針的指引下,龍泉驛區確定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龍泉醫院(龍泉驛區第一人民醫院)、龍泉驛區婦幼保健院、龍泉驛區中醫醫院和四川護理職業學院附屬醫院四家醫院為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為全區殘疾兒童康復項目的開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其中,龍泉驛區殘聯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龍泉醫院共同建立的龍泉驛區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已於去年6月開業,其承接的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已成為區域龍頭項目。

  此外,在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保障孤獨症兒童在家也能得到安全有效的康復服務,龍泉驛區殘聯大力探索"1+1+1"工作新模式,為全區孤獨症兒童提供精準需求專業服務、安心支持陪伴服務、線上課堂居家服務三項服務,盡全力做到線上線下零差別。

  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區已為142名殘疾兒童提供康復救助,其中包括孤獨症兒童25名。

  "讓愛來,讓礙走"

  助殘社會組織助力宣傳,呼籲社會關注孤獨症兒童

  救助孤獨症兒童,助殘社會組織也一同發力。由9名心智障礙者家長發起成立的非盈利社會組織龍泉驛區春臺愛奇兒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一直致力於為心智障礙者組織融合活動、提供康復資訊,為家長提供交流學習平臺。截至2019年底,該組織已開展包括繪本故事營、非洲鼓訓練營、輪滑訓練營等關愛活動70餘次,其中孤獨症家庭服務人次比例為17-20%,對其提供了有益幫助。

  據悉,在第13個世界孤獨症日到來之際,春臺愛奇兒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和成都康培助殘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聯合在線上開展了"讓愛來,讓礙走"世界孤獨症日大型公益活動,號召更多人關注、了解並支持孤獨症群體。

  "孤獨症患者人數逐漸增多,這個群體承受的心理壓力和資金壓力都特別大,希望更多社會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春臺愛奇兒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劉老師呼籲。

  家庭、政府、社會,環環相扣,為孤獨症兒童構築起成長、生活"鐵三角"。

  十八大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重視下,孤獨症兒童在康復和教育方面有了長足發展,但整體來看,孤獨症群體仍需要社會更大的關注與重視。在"世界孤獨症日"到來之際,我們也再次呼籲更多人、更多企業關注並支持孤獨症兒童群體,讓所有星星,都能散發屬於他們的光芒。

  註:孩子的名字為化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星星的孩子 ——嘉興孤獨症兒童調查
    飛翔在自己的時空  看得見你的表情  卻左右不了你的心情  走不進你的世界  也要把你擁入懷中  溫暖著你陪你等待  靜靜的黎明  得不到你的回應  ……  這是一首獻給「星星的孩子」——孤獨症兒童的歌。
  • 沉寂的世界「來自星星的孩子」 走進遼源孤獨症兒童的內心世界
    ,他們不聾,卻對周圍的聲音充耳不聞;他們不盲,卻對周圍的一切視而不見;他們不啞,卻從不開口說話。 與小文的沉默不同,洋洋會發出聲音,但僅限於哭鬧和尖叫,卻不會表達一句完整的話,家長能做的就是反覆猜測,只有猜中了滿足了他的要求,他才會停止哭鬧。 「自殘」是很多孤獨症孩子都有的傾向。為了時刻看護洋洋,媽媽辭去了工作,全家經濟來源只有靠爸爸打零工,幾年來,一家三口輾轉各大醫院就診,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就去了三次,二十餘萬積蓄花盡,洋洋的病沒有一點起色。
  • 世界孤獨症關注日:北大六院賈美香醫生等10位專家「硬核」支援孤獨...
    【環球網教育報導】3月24日,聯合國將「向成人期的過渡銜接(TheTransition to Adulthood)」定為2020年孤獨症日宣傳主題,呼籲關注孤獨症人士向成年期的過渡,幫他們更好的融入社會。2020年4月2日,是第十三個世界孤獨症關注日,也是北大醫療腦健康陪孤獨症家庭走過的第五個孤獨症日。
  • 孤獨症兒童需要更多關愛和包容
    他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會與外界溝通交流,聽不懂別人說的話,他們的語言也不被別人懂得。他們興趣狹窄,行為刻板,卻有一個浪漫的名字——「星星的孩子」,而他們其實只是有神經發育障礙的孤獨症患者。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北京市孤獨症兒童康復協會會長賈美香30多年來一直在竭盡全力幫助這些患有孤獨症的孩子。
  • 高功能孤獨症兒童的社會交往訓練
    高功能孤獨症兒童的社會交往訓練 很多人認為孤獨症兒童是「星星的孩子」,因為大多數孤獨症兒童外表清秀、漂亮,但他們似乎對外面的一切漠不關心,終日沉浸在一個不為我們所知的封閉世界裡,不主動與人交往,游離於主流社會生活之外。
  • 來自星星的孩子——記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兒童孤獨症培訓中心
    2007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2008年起,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孤獨症關注日」,這是聯合國繼―世界愛滋病日之後確定的第二個疾病日,以提高人們對孤獨症和相關研究與診斷以及孤獨症患者的關注。
  • 「星友伴讀」療愈孤獨症兒童 讓關愛溫暖寒冬
    「星友伴讀」療愈孤獨症兒童讓關愛溫暖寒冬12月20日,廣東實驗中學的同學們陪伴自閉症兒童們一起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星友伴讀」活動。12月份,華潤萬家攜手廣州心友心智障礙服務者協會、廣東實驗中學圓點公益在華潤萬家花城廣場店連續開展10期伴讀活動,邀請廣東實驗中學的同學們陪伴孤獨症兒童閱讀、遊戲、手工等活動,通過閱讀活動提升孩子的語言水平,鍛鍊孩子的注意力,更是為了通過伴讀產生療愈作用,提高這群孩子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突破社交障礙。華潤萬家對自閉症群體的關愛包括星友伴讀、運動療愈、社會就業與融合等多個角度的服務和支持。
  • 百名孤獨症兒童"約會"海豚進行康復訓練(組圖)
    圖為「我心似海洋 有愛不孤獨」關愛孤獨症兒童主題活動現場中國網4月1日訊(記者 劉昌)4月2日是世界孤獨症日,全世界每100—150個小孩就有一個患孤獨症,由於目前沒有藥物可以徹底治癒這種病,所以無論其家庭或孩子都遭受極大的痛苦。
  • 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孤獨症治療師打開「星星孩子」的世界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宋薇)孤獨症患者往往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懂「外界」的行為規則,「外界」也因為不了解而無法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需求。看似「怪異」,甚至帶有攻擊性和破壞力的行為,也常常讓孤獨症患者被人們疏遠、歧視。
  • 別讓B612星球的小王子哭泣——孤獨症兒童康復訓練技術發展之路
    可以說,對於孤獨症的孩子,從診療到康復訓練,從上學到就業,都需要社會的關注和支持。特別是,社會和政府應當以人類尊嚴的高度去促進孤獨症困境的改進,讓孤獨症的孩子交朋友,讓他們成為社會人,他們才能真的不再孤獨。日前,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辦、北京星希望孤獨症康復中心承辦的首屆孤獨症康復技術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辦。為期四天的研討會邀請了美國、英國、日本及兩岸四地多位頂級專家學者參加。
  • 說說這些年人們對孤獨症的誤解
    人們把孤獨症都按照字面的意思加上自己主觀的想像理解的片面化啦!孤獨症起病於3歲之前,大約2/3的患兒在出生後逐漸表現出異常,另外1/3的兒童,早期有1-2年的正常發育期,之後才退化出孤獨症症狀。對於非退行起病的患兒,大部分患兒在1歲前就表現出孤獨症症狀。
  • 9個與孤獨症有關的術語
    ,PDD-NOS)、兒童崩解症(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Syndrome),以及孤獨症(Autistic Disorder)。在DSM-5中,專業人員將「孤獨症」『「非典型孤獨症」與「阿斯伯格症」統合為「孤獨症譜系障礙」。因為這些人士的共同症狀表現在「社會交往」和「行為/興趣」,所以他們被統稱為「孤獨症譜系障礙」。與此同時,為了使診斷更容易和清晰,第五版的手冊根據症狀的輕重,將孤獨症譜系障礙劃分為「需要支持」、「非常需要支持」和「極需要支持」等三類。
  • 聚焦孤獨症兒童及家庭 演員牛犇杜源史可等參演《夢想森林》
    聚焦孤獨症兒童及家庭 實力派演員牛犇杜源史可等傾情參演電影《夢想森林》中新網北京7月14日電(記者 王祖敏)記者14日從中國殘聯獲悉,一部聚焦孤獨症(自閉症)兒童及其家庭的電影《夢想森林》日前舉行了線上啟動儀式。影片將於7月22日在吉林長春開機,擬於2021年5月在全國上映。
  • 聚焦孤獨症兒童及家庭 演員牛犇杜源史可等參演《夢想森林》
    聚焦孤獨症兒童及家庭 實力派演員牛犇杜源史可等傾情參演電影《夢想森林》中新網北京7月14日電(記者 王祖敏)記者14日從中國殘聯獲悉,一部聚焦孤獨症(自閉症)兒童及其家庭的電影《夢想森林》日前舉行了線上啟動儀式。影片將於7月22日在吉林長春開機,擬於2021年5月在全國上映。
  • 【湯湯播報】謝李廣:「這是我見過的省內最好的兒童孤獨症康復機構」
    即刻關注我們 湯湯 湯湯播報開始了! 「做得很好,這是我見過的省內最好的兒童孤獨症康復機構。」
  • 電影《光》舉辦首映禮,觀眾呼籲更多人關注孤獨症
    新京報訊(記者 周慧曉婉)11月4日,暖心電影《光》在京舉行了一場特別的首映禮。現場用心搭建起「光的郵局」主題展,以全新角度解讀了「孤獨症」的內心世界。該片將於‪11月6日上映。電影中,孤獨症哥哥文光遭受誤解和偏見,但始終堅持自己的熱愛,讓許多觀眾為之動容。對於弟弟這個角色,觀眾則表示「十分心疼」,弟弟要獨自承擔生活的壓力和照顧哥哥的責任,電影中獨自落淚的場景也讓許多觀眾跟著難過。在對這部電影的評價中,最多的聲音是「這是一部溫暖的電影」。
  •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孤獨症孩子未來生活堪憂!你的孩子該怎麼辦?
    孤獨症孩子未來生活堪憂!你的孩子該怎麼辦?現如今,第一代孤獨症兒童,如今已經長成35到40歲左右的中年人,90年代孤獨症人群也已到了而立之年,到了進入社會和職場的年齡,但他們的實際生存狀況依然堪憂。別讓你的誤解 對TA造成二次傷害但很多人對於孤獨症還存在認識盲區,覺得只要是「弱智」兒形象就是孤獨症,真相真是如此嗎?孤獨症孩子都是天才?
  • 孤獨症兒童康復和教育水平如何提升?國內外專家蒞臨德州分享交流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夢晴12月18日,由山東德州新語特教培訓學校主辦,山東德州星雨特殊兒童家長互助中心協辦的,山東德州孤獨症康復教育第五屆公益論壇開幕,論壇為期兩天。論壇期間,國內外專家將針對孤獨症進行分享交流。
  • 孩子不愛說話,弄不好是個天才吧 —— 學者症候群與孤獨症
    比如說阿斯伯格綜合症(asoerger's),雖然與孤獨症的症狀相同,但是由於程度較輕,被移出了DSM5。具體來說,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支持,需要專業的心理醫生來做決定了。曾有人認為兒童疫苗導致了孤獨症,然而沒有任何證據能支持這兩者存在直接的因果關係。
  • 把數學書當玩具的孤獨症孩子
    在前一篇裡,我講述了不少人對於孤獨症的一種理解傾向,「孩子是不是不說話啊,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其實大多數孤獨症孩子,尤其是高功能患者,完全不是,很多反而是更加喧鬧、愛動、情緒激烈。孤獨症家長有時也會想,人家的孩子都要這要那,咱們多省心,孩子的欲望何其少。所以,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難念的經,特殊兒童也有特殊兒童帶給家長的諸多簡單。那家長對此的困難究竟在哪裡?1、看數學書不一定是在學習,只是在看TA著迷的部分,比如頁碼、比如目錄,比如封面上的對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