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公子,司馬遷認為只有魏無忌配得上公子二字,尊稱公子147次

2020-12-25 秋澄小築
司馬遷寫《史記》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到戰國四公子時,【只稱信陵君魏無忌為公子】,其他三位都稱「××君」,這是為什麼呢?

《史記》有八書、十表、七十列傳、三十世家、十二本紀,其中列傳記載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戰國四公子足以記入列傳,分別是:《孟嘗君列傳第十五》、《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魏公子列傳第十七》、《春申君列傳第十八》。

司馬遷只對信陵君魏無忌稱公子,在《魏公子列傳第十七》中,共出現了147次「公子」。這足以說明司馬遷對信陵君的態度是不同的。這跟司馬遷自身的遭遇有關,在司馬遷看來,只有信陵君是真正的「俠義之人」,和自己是同一類人。

信陵君魏無忌

當年李陵率5千步兵與匈奴8萬大軍,持續作戰十幾天,殺死的敵人超過了自己軍隊的數目。李陵孤軍轉戰千裡,箭進入路絕,又遲遲沒有等到援兵支援,士兵疲憊,死傷眾多。最後選擇被俘投降,想等待時機再報國家。

漢武帝知道李陵投降後,龍顏大怒,滿朝文武,都順著漢武帝的意思,有落井下石的,卻沒有人敢為李陵說一句話。當漢武帝問到司馬遷的時候,司馬遷站在公正的角度,表述了李陵的功績。沒想到引起了漢武帝的怒火,最後被施以宮刑。

司馬遷與李陵並無交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連一杯酒的交情都沒有。但他從李陵平常的表現知道,李陵「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與義,分別有讓,恭儉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像李陵這種人,有【國士之風】,不可能投降賣國,定是另有隱情。

司馬遷為李陵說了幾句公道話,卻沒想到把自己搭了進去。而他在遭難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替他說話,他的心裡是何等難受!

司馬遷

司馬遷身上有俠氣,所以他對俠氣之士非常敬佩,而魏公子無忌正是這種俠士。

魏公子仁而下士。聽聞有賢德之人,魏公子會主動前去結交,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李白在《俠客行》中提到的侯嬴,便是魏公子的門客之一。在魏公子知道侯嬴賢能的時候,侯嬴已經70歲了。在那個年代,70歲的人,估計沒有幾年可活了,而且魏公子也不會想要讓一位70多歲的老人為他做什麼。但是魏公子依然上門結交,親自駕著馬車去迎接侯嬴。侯嬴帶著他到集市去看朋友朱亥,還故意和朱亥聊了半天,公子依然恭敬有加。魏公子要結交侯嬴,只是因為他愛惜侯嬴的賢能,真心敬重於他。

其他三公子也廣招門客,但都是門客前去拜見,而且他們也不屑於跟身份地位低下的人結交。只有魏公子不在乎士的身份地位,不在乎士的年齡性格,純粹的想要結交,他是真正的愛才。

侯嬴

魏公子行俠仗義不求回報。魏安釐王寵妃如姬的父親被人殺害,如姬重金懸賞三年,沒有結果。很多人都想為她報仇,以巴結於她,也都沒有成功。如姬知道魏公子賢能,所以向魏公子哭訴。魏公子聽完之後,派遣門下的賓客,砍掉了如姬仇人的腦袋,獻給了如姬。他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不帶有任何目的,只是為了給如姬報仇,做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

當然,也正因為他為人俠義,才能得到如姬的幫助,完成了赫赫有名的信陵君竊符救趙。

魏公子有賢名,食客三千。這三千人中,不乏能人異士。所以其他諸侯十幾年都不敢出兵魏國!

魏公子是真正的【俠之大者】。所以司馬遷尊稱他為公子,而不稱信陵君。其他三位公子就沒有這種待遇了。

相關焦點

  • 戰國四公子魏無忌的最後輝煌:幾乎斷送大秦帝國
    戰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魏無忌是魏安釐王的弟弟,早年間,因為偷盜兵符殺死大將晉鄙,不經過魏王同意,就揮軍北上,幫助趙國邯鄲抵抗秦國的進攻。雖然後來打退了秦國的圍攻,但是魏無忌卻躲在趙國,再也不敢回魏國。薛公和毛公是魏無忌在趙國認識的有識之人,魏無忌對他們倆很尊敬,他們倆找到公子對公子說:您之所以在趙國還受到如此禮遇,是因為有魏國的存在,您是魏國的王室後代,假如魏國被秦國吞併了,那麼您還有什麼臉面活在這個世界上!
  • 黃子歇在戰國四公子裡真的只是個配角
    我不想跟你討論《羋月傳》,一打開電視,孫儷眉目含春就像活潑版的甄嬛,眉莊的臉愈發橫向發展了,完全不是當年美空模特的模樣了,連《北上廣》中大哥的女人孫楠也跑過來湊熱鬧,一轉眼又上吊死了!恭喜大王、賀喜大王!!!!特麼這八個字少說四個不行嗎????這電視劇沒法看……這些槽點今天就不吐了,今天只好好說說,配角黃歇。
  • 戰國四公子,都是什麼樣的人?
    最近,一部電視劇《羋月傳》火了,戰國四公子在大眾中又復活過來,那麼,歷史上真正的四公子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顧名思義,竹林七賢有名,是因為他們賢德;明末四大才子之所以有名,是因為有才;當今的京城四少之所以有名,是因為他們有錢。但在戰國,有四個人集賢、才、富貴於一身。
  • 戰國四公子PK民國四公子,誰才是真公子?
    ,對這群人,後世尊稱他們為公子,即戰國四公子: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民國四公子:張伯駒、張學良、溥侗、袁克文。那麼問題來了,戰國四公子和民國四公子,誰才是引領時代潮流真公子呢?恐怕這個話題要引起兩大陣營粉絲的大爭鳴了,口說無憑,在此夜狼綜合梳理一些數據,供大家參考評判斷,戰國四公子和民國四公子,誰更牛A一些。一、拼爹值
  • 戰國四公子,盛名之下各有各的風流
    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齊國的孟嘗君,合稱戰國四公子。信陵君——狂瀾既倒 他將挽之如果非要給戰國四公子排個名的話,那麼信陵君是當之無愧的四大公子之首,比他善辯的,比不上他的愛國,比他愛國的,比不上他會打仗,是四個人中綜合實力最強的。信陵君,名魏無忌,其父親是魏昭王。魏昭王去世之後,他的哥哥魏圉繼承王位,是為魏安釐王,把他封於信,因而稱為信陵君。
  • 戰國七雄並立,為何卻只出現了「四公子」,而沒有「七公子」?
    戰國四公子,是我們了解戰國中後期歷史必然繞不開的人物,不過,我們今天的」的為人處世,而是要來看看,為什麼是七雄並立的戰國,卻只出現了「四公子」,而不是「七公子」?那麼,也就是說,為什麼在七雄之中剩下的秦、燕、韓三個國家沒有出現如同「四公子」這般的風雲人物呢?首先,請大家看一看出現了「戰國四公子」的齊、魏、楚、趙都是怎樣的國家呢?
  • 戰國四大公子的信陵君魏無忌,他是如何禮賢下士招攬人才
    說起魏國公子魏無忌,知道人可能不多,可如是說起大名鼎鼎的戰國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可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高尚的人格,禮賢下士的賢者風範無不令我等後人心嚮往之。那麼我們的信陵君魏無忌到底是一位怎樣的人物,他有著什麼樣的出身,又有著怎樣的人品。在他的手下有著什麼奇人異士,能幹出怎樣令人瞠目結舌的奇事。這裡就讓我們大家一起去魏國都城大梁信陵君的府邸,仔細看看這位戰國第一賢公子的風採。
  • 戰國四公子,分別是顏值控、唯利君、心機婊,唯有一位不與之苟同
    矗立在遙遠歷史長河的對岸,我曾無數次幻想過古代中國的樣子:或許是高傲偉岸的,或許是書香瀰漫的,亦或是殺伐不息的……穿越歷史迷霧,尋覓那一紙久違的史文真理。歷史文化悠悠不盡,而歷史真相卻亟待揭秘。戰國風雲戰國四公子,號稱戰國「軍政界的四大天王」,他們或文韜武略,或功勳累累,多少文人武將終其一生也無法望其項背
  • 戰國四公子都是哪幾個人?他們最終的結局怎麼樣?
    魏信陵君魏無忌、楚春申君黃歌、齊孟嘗君田文、趙平原君趙勝,是為戰國四公子。以德才論,信陵君第一,春申君次之,孟嘗君第三,平原君居末。魏公子信陵君,本名魏無忌,魏安嫠王之弟。因受封於信陵(今河南寧陵),故稱信陵君。
  • 中國歷史上「戰國四君子」,誰的結局最慘?其中某位公子滿門被斬
    戰國四公子亦稱為「戰國四君」,是中國歷史上戰國時代「戰國七雄」中,四個諸侯國中的四位公子。四公子分別是戰國時期: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楚之春申君黃歇、趙之平原君趙勝、齊之孟嘗君田文。信陵君魏無忌、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與春申君黃歇四位公子中,有三人皆是諸侯國的國君,或是貴族後代,只有春申君黃歇不是,春申君黃歇只是楚國人,因知識淵博而奉事楚王。
  • 戰國四公子,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孟嘗君,誰才活得最通透
    想當年學歷史,這段特殊的時期,只有一個「亂」字才能形容,學得那叫一個費勁,國家多人名更多,真叫人傷透了腦筋。不過亂歸亂,還是有四個人留在了腦海裡,他們被稱為「戰國四公子」,在當時可謂是風雲人物,提起他們那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吧」,今天,我們來品一品這四位公子,看誰活得最通透,看得最明白!
  • 最終還是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戰國四公子的結局,儘是不如意
    戰國四公子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男團F4,他們不一定長的帥,但多金,又是高門貴族;他們不一定很能打,但是急公好義,備受時人推崇。四公子名望之高甚至蓋過了各自國家的王,這便是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
  • 《史記》戰國公子:孟嘗君的雞鳴狗盜,信陵君的竊符救趙
    而後,田文認為貴族家的奴僕穿的比外面人才還要好,實在不該,又用三寸不爛之舌之舌為自己贏得了隨父親接待賓客的權力,這是田文上位第二步,這一步,也直接讓其獲得了父親爵位的繼承權,成為了孟嘗君。信陵君,名叫魏無忌,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王的異母弟弟,魏安王繼偉後,封魏無忌為信陵君。
  • 戰國時期,魏國公子信陵君有大功於國家,為何信陵君的結局不好?
    關於信陵君魏無忌此人,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麼介紹的:「信陵君,魏公子無忌者,魏武王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戰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魏無忌是魏國大梁人,是魏國的公子,是戰國四公子之首。戰國四公子者為趙之平原君、魏之信陵君、齊之孟嘗君、楚之春申君,雖然戰國四公子皆以養士三千而聞名,但信陵君魏無忌讓人欽佩。信陵君滿腹經綸,禮賢下士,重情重義,言必信,行必果,加上其背景顯赫,用我們現代話來說,就是一個有才華的富二代。按理來說信陵君這樣的人應該有個好的結局,但這位戰國公子結局卻很悽涼!最終沉迷酒色,鬱鬱而終。
  • 戰國四大公子之首,有他在秦國不敢出函谷關半步
    戰國後期,秦國漸漸成為了七雄中最強大的一個國家,威震六國。但有一個人卻把秦國軍士牢牢的堵在了函谷關內,不敢越過雷池一步,等他死後才敢出函谷關,蠶食魏國。而他便是戰國四大公子之首魏國信陵君。戰國四大公子魏國信陵君、齊國孟嘗君、趙國平原君、楚國春申君,皆是世上少有的大才之人,而能成為四大公子之首,信陵君有何不同之處呢?
  • 戰國系列141:邯鄲之圍 戰國四大公子齊登場
    至此,戰國的四大公子全部登場。他們分別是:趙國的平原君趙勝、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楚國的春申君黃歇和齊國的孟嘗君田文。那說到這您可能會問了,這魏王都不幫忙,那魏國的信陵君就能幫上忙麼?在這兒啊,我要告訴您一個原因,這平原君趙勝的妻子就是魏無忌的姐姐,所以呀他找自己的內弟幫忙,這是順理成章的。
  • 戰國四公子之春申君黃歇,為何將自己有身孕之妾,獻給楚考烈王?
    談秦說漢(335)戰國四公子之春申君黃歇,為何將自己有身孕之妾,獻給楚考烈王?據史書記載,黃歇將自己有孕之妾獻給無後的楚考烈王,移花接木,生下太子熊悍,也就是楚幽王,不僅自己繼續得寵,還成功地改變了楚王室的血統。
  • 戰國4公子名揚天下,為何秦國沒出這樣的人?這才是秦統一的關鍵
    隨著時間推移,到了戰國時代幾百個國家僅剩下了齊、楚、秦、燕、韓、趙、魏這7國存在。公元前221年,秦一口氣消滅了其他6國,最終統一了天下。雖然秦笑到了最後,可到了戰國時卻出現了這麼個奇怪現象:魏無忌、趙平原、楚春申君、齊孟嘗這4大公子沒有1個來自秦國。戰國時,魏無忌、趙勝、黃歇、田文這4大公子有權有勢,同時又才華橫溢,而且一心為國家,手下還養了不少的門客。
  • 從公子、衙內說起
    「公子」和「衙內」在中國古代社會,一般用來指官宦子弟。平頭百姓之間說客套話,尊稱對方的兒子為「公子」,那是當不了真的。
  • 戰國四君子之首,魏國信陵君魏無忌高風亮節,遺世而獨立
    自古以來姣姣君子皆是讓人敬仰,如空谷幽蘭,不流於俗,帶著這份對君子為人的仰慕之心,翻讀戰國四君子之首信陵君生平事跡。魏國信陵君魏無忌為戰國四君子之首,魏安釐王魏圉的異母弟,王族公子,出身高貴,他出生時的魏國自馬陵之戰後,走向衰敗,江河日下,之後又逢西邊秦國商鞅變法,張儀略地,魏國長期被打壓,早已沒了當年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