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園區打造現代風格精品村屯。
長春市綠園區林園街道將徵拆產生的建築垃圾重新「回爐」,挑揀能二次利用的磚頭瓦塊鋪墊破損道路,再用壓路機將道路壓平整,變廢為寶,解決了徵收地塊周邊村民的出行難題。
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農居環境打造,目前,西新鎮裴家村已打造出現代高品質風格新農村屯和徽派風格裴家屯,隨著「一村一策」「一屯一品」的推進,村民們也在期待著家鄉「舊貌換新顏」。
……
今年7月,綠園區拉開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建設美麗鄉村帷幕,深度聚焦農民關心關注的行路難、如廁難、環境差、村容村貌差等人居環境痛點難點問題,積極探索治理新路,辦好「農村事」、解好「農村題」、惠及「農民兄弟」。幾個月來,累計投入近億元,大力度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清理各類垃圾約4萬噸,邊溝清淤56公裡,清理雜草55萬平方米。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模式走在全省前列,取得經驗在全省推廣,率先走出一條治理新路。村容村貌水平進一步得到提升,修建「公交都市」道路9.1公裡,綠化種植樹木8940棵,為城鄉一體化打通脈絡。立足高遠,全角度示範,計劃高標準打造10個精品屯,今年先行打造西新鎮裴家村新農村屯、裴家屯兩個精品屯樣板。綠園區正以「淨起來、綠起來、美起來」的嶄新姿態走進小康、扮靚「新農村」。
拆違拓路 變廢為寶 「三化」新路不堵也不顛
最近去過關東文化園的市民會發現,這條無名路變得寬敞規整了,不再像以前那麼堵了,這是城西鎮近期改造的成果。
「我們拆除了道路兩側的違建,將原來6米寬的道路拓寬至十餘米,在馬路兩側修建人行步道,實行人車分離,在疏通堵點的同時,也降低了交通事故發生率。」城西鎮副鎮長萬志說。自今年4月開始,綠園區城西鎮選擇重點區域,強力拆除違法建築,集中拆除紅民村與民豐村附近的非正規木材加工作坊13家,關東文化園周邊違建200餘處,規範長生路的靜態停車場等。截至目前,共拆除各類違建400餘處。
隨後,綠園區城西鎮對道路及兩側進行硬化、綠化、亮化,對拆違裸露牆體進行彩繪,以拆違拓路的形式解決農村行路難題。
探索中,綠園區林園街道也發現了「行路難」的問題。近幾年,綠園區林園街道轄區各村紛紛列入徵收地塊,大面積房屋被徵佔,產生了大量建築垃圾。此外,由於村屯道路經常承受重壓,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破損。綠園區林園街道將兩個難題整合,想出了一個妙招。「由於地處徵收地塊,投入大量資金修路只能造成浪費,於是我們用建築殘料鋪墊道路,再用壓路機壓平,便可以滿足周邊村民出行需求。」林園街道農業科科長李影介紹,目前共鋪修道路近9萬平方米,同時,建築垃圾也得到相應清理,一舉兩得。
此外,綠園區發改局大力創建「公交都市」建設項目,該項目不僅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基礎性民生工程,也是綠園區委、區政府為百姓承諾的民生實事之一。項目建設以來,共建成道路115公裡,開通公交線路8條,配套建設邊溝、樹木、路燈、公交站亭等附屬設施,使之達到硬化、綠化、美化、亮化、淨化標準,並對農村公路隱患路段設置交通標誌等安防設施。
項目涵蓋了全區所有村屯主要道路,使主城區周邊道路成環成網,為城鄉公客一體化建設提供基礎支撐,徹底解決農民「出行難」「賣菜難」問題。同時,道路的暢通拉近了城鄉的距離、增加了農民的收益,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一個個方案,一項項舉措,直擊「行路難」,綠園區在尋找答案的路上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讚譽。
宜水則水 宜旱則旱 村民自選廁改模式
日前,綠園區愛衛辦組織了「廁改自選」活動, 8種不同類型的旱廁、水廁集中展示,給來自合心鎮、城西鎮、西新鎮的村民代表帶來多種選擇。
「這是堆肥式水衝旱廁,其特點是不依賴排水管和化糞系統,利用鋸末、樹葉等粉碎物,對糞汙進行覆蓋發酵處理,使用方便、衛生,維護零成本」「家裡面積小可以選擇室外旱廁,不佔地方」「廁所頂端換成了鋼化玻璃,採光好,風能轉輪還可以讓空氣更清新」……不同企業負責人紛紛介紹著各自產品的優點。村民代表也在商議中有了選擇。
綠園區自2016年啟動廁所改造工作,3年實踐中不斷因地制宜更新工作模式。今年還推出了村民自主選擇改廁模式,村民可根據各村、各家的情況,宜水則水,宜旱則旱,然後同步實施改造廁所的糞汙環保無害化處理。目前,已完成戶廁改造2634座。
一村一策 一屯一品 鄉村新貌盤活「沉睡」資產
前不久,綠園區西新鎮裴家村入選「長春市美麗鄉村示範村」,這就不得不提徽派風格的裴家屯和現代高品質風格的新農村屯了。
統一規劃的圍牆、大門、路邊溝……走進面貌一新的裴家村裴家屯,仿佛步入江南,粉牆黛瓦中透露出濃濃的風情。黃牆紅頂的裴家村新農村屯選擇了鐵藝柵欄,直扣現代高品質主題。綠園區委區政府高位統籌、精心謀劃,經過前期調研、規劃設計,於今年9月啟動兩個精品示範屯打造工程。通過一個多月的連續施工,目前,兩個精品示範屯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這僅僅是西新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第一步,隨後,我們將利用現有資源,深度挖掘各村屯特色,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民宿、採摘等產業,盤活農村土地沉睡資產。」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綠園區找準定位謀劃鄉村發展藍圖,按照「一村一策」「一屯一品」的原則,聚焦區域特色,科學編制綠園區《鄉村建設規劃》;結合產業發展布局,統籌編制3鎮16個村的《村莊規劃》;突出鄉村文化風貌,制定《精品示範屯整治方案》。高標準打造綠園區西新鎮裴家村新農村屯、裴家屯兩處示範樣板,為精品屯打造起到全面引領作用。
來源:長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