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〇年的世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在媒體上看到各種新聞,有種不真切的隔閡感,同時也感到對世界的想像力無法追趕現實本身。人們不斷被「活久見」的大新聞炸出認知的邊界,索性躺平,對著現實攤手道:「抱歉,理解無能。」
曾經對於我來說晦澀難懂的博爾赫斯的小說忽然變得無比清晰,他對政治、生命、記憶、時間的思考給了我很大的啟發。當現實變得像小說,小說就成了我們理解現實的方式。
——蔣方舟
2021年1月11日,我走出東京永山的家門,碰上穿著和服、戴著口罩的少女隨同父母從樓上走下來,簡短地進行了寒喧。口罩能遮住少女的口鼻,但遮不住她精心打扮過的髮型和妝容。這一天是日本的成年節,所有滿十八歲的少年少女都要盛裝和服,參加民間團體為他們舉辦的成年儀式,經歷宣誓、長者的祝賀以及參拜神社等傳統活動後,他們就可以自由地染上成年人的「惡習」:吸菸、喝酒和結婚了。更關鍵的是,他們頭上那頂飽受爭議的保護傘也將消散:以後違法就要負全責咯。
這在儀式感盛行的日本社會是個相當重要的標誌。但我知道,這位和服少女雖然會去神社,卻沒有熱鬧的成年儀式在等著她,因為它不復存在;在疫情期間,一切聚眾活動都不復存在了。在「緊急事態宣言」下,日本大部分地區都取消了成人儀式。
《億萬個孤獨者》的分鏡剎那間划過我的腦門。
這是伊藤潤二於2004年創作的一篇短篇漫畫,情節具有他一貫的詭魅張力:一個專門瞄準聚會人群的恐怖組織製造了連環獵奇殺人案,搞得全國上下人心惶惶。在越來越多死者出現後,日本政府也宣布將會全力應對緊急事態,媒體則在警告大家聚眾的危險性,使得大部分地區都取消了成人儀式,這便與當下現實有些許重疊。
本文並不是鼓吹什麼「漫畫預言論」或是強行解讀深意。說到底這一巧合也只是茶餘飯後的談資,對於拿著顯微鏡閱讀漫畫分鏡的漫畫迷們來說,也不鮮見。去年上過熱搜的「阿基拉預言」則顯得更加邪乎:這部30年前的漫畫中不僅出現了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還描述了它不得已的中止和神秘疫情的蔓延。
但歸根結底,幻想題材的作品會頻頻在歷史事件中獲得暗合,是因為歷史車輪在碾轉往復,而承載其上的人性又大抵相通。小說家從歷史中取材,才能編織出未知時代的宿命鎖鏈;漫畫家從有限的生命體驗中望去,才能生產出跨越種族地域的動人畫面。
簡中版《旋渦》附帶了一篇佐藤優的解說,他企圖論證,主角們面臨的「旋渦詛咒」和侵蝕人類文明的「資本亂象」處處暗合。對此,伊藤潤二表示自己雖然沒有讀過《資本論》,但年輕時確實對「資本」和「共產」的哲學概念有所接觸,或許在創作時憑藉直覺重構了肚裡頭的墨水。與虛構類作家直覺式的「現實再生產」對應的是,被捲入歷史洪流的閱讀者也在下意識地尋求各種現實認同;在這次疫情期間,國內除了災難片的觀看量和討論度猛然飛升,一些老牌文學的銷量也有顯著提升,譬如加繆的《鼠疫》。人們在前人的智慧中尋找著映照自身困境的明鏡,就算只是一管自我安慰劑,也起碼能進行消遣。
在最大化文字消遣的質感和中毒性這件事上,紙質書恐怕當仁不讓。《伊藤潤二短篇精選集》的16開本和穿插其中的彩頁,則在鋪設恐怖又迷人的「孤獨感」上功不可沒。
孤獨者,是伊藤潤二世界中不可或缺的角色。這份孤獨並不單指人際關係的冷落、物理條件的隔閡,而是廣義上的存在主義困境:人的獨立性註定與世界分離,卻又渴望接觸他人、成為宏大整體的一分子。孤獨的不僅僅是《億萬個孤獨者》中被迫進入隔離生活的人類、《人間椅子》中穴居在椅子裡的怪人,也是《旋渦》中獨自察覺了旋渦詛咒而不得不與周遭對抗的桐繪,亦或是《阿彌殼斷層之怪》中不顧警告、孤身潛入無底洞的探險者。但是普通人怎麼能忍受得了永續的孤獨呢?這次疫情便向世人展現了離群索居有多麼不易。一些人深知聚會的危險性,卻孤注一擲地拉攏他人在城中狂歡,炮製著絢爛的飛蛾撲火;這同時發生在了魔幻和現實中,難怪被稱為「魔幻現實」。
因為題材刺激、畫面驚悚、氣氛鬼魅又發人省思,伊藤潤二的作品自然深受全世界「非主流」們的愛戴(還有其特別亞的周邊),早從千禧年開始就陸續有稀奇古怪的電影、遊戲、抖音改編,在2018年也有了《伊藤潤二驚選集》這個遴選出經典篇目做成動畫集錦的單元劇——這粉絲們不得狂歡?可惜,口碑卻是一一撲街,除了2012年爆紅的動畫電影《魚》,其它改編作都在細節的刪改和氛圍的還原上被粉絲們大為詬病,冠上了「潤二改編魔咒」之名。不過今年有一絲新希望,就壓在網飛預定出品的《旋渦》黑白動畫上了。
在這之前,想浸潤在伊藤潤二筆下的魅力當中,還是翻看實體漫畫吧。這本《伊藤潤二短篇精選集》的豪華大開本和彩繪長拉頁能飽足你的感官饑渴,收錄的篇目也正如副標題所示皆為經典,其中有許多從未被收錄於單行本、也從未被改編成動畫的作品,比如廣受好評的《阿彌殼斷層之怪》。這篇餘音繞梁的作品可不僅深受粉絲圈青睞,連伊藤本人在被問到自己最中意的作品和最想看到影視化的作品時,雙雙提名了它。看過它的朋友,一定會對其中的奇想和呼之欲出的隱喻過目不忘吧;對沒看過的朋友,就不多劇透了。
《阿彌殼斷層之怪》
誠然,這本精選集也只是經典篇目的冰山一角,像人人皆知的《富江》就沒有收錄。但是其中有一些較為冷門、卻獨具粉絲收藏價值的作品,閱畢後也頗感妙趣,比如他的半自傳漫畫《楳圖老師與我》。如標題所示,這篇漫畫塞滿了作者濃濃的私貨——他的追星勵志故事:他從小就對日本恐怖漫畫的奠基人楳圖一雄,從作品到真人都深切痴迷(楳圖本人也是個活躍的音樂藝人),成名之後與楳圖老師有了交集。楳圖一雄這位大師也很有意思,他雖然畫著人性的黑暗面,本人卻喜歡在舞臺上唱唱跳跳,性格活潑的他也對自己的怪趣味毫無掩飾——看看他的住宅就知道了。這棟坐落在東京市區的高調別墅與周遭格格不入,甚至因為「讓人不舒服,破壞了街道氣氛」而遭到了鄰居的起訴,楳圖也老老實實賠了錢,對怪人的身份可謂盡職盡責。
在這本短篇集錦中,與伊藤潤二產生交織的「怪人豪傑」可不止這位作者的精神導師,還有一位名聲赫赫的推理界巨匠——江戶川亂步。《人間椅子》《不屬於人世的戀情》這兩篇鼎鼎大名的「亂步綺想文學」,在伊藤潤二的筆下綻放出了驚人的美豔和衰敗,讓人由衷感嘆這兩位大師的風格真是水乳交融,沒有更加合適的改編者了。特別對於看過《人間椅子》原作的朋友,漫畫中嵌入的伊藤味兒奇思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回到之前的議題,魔幻現實和現實重構出的魔幻,在互相映射之後,前方又有什麼呢?人又該怎麼做呢?前一個問題,在伊藤潤二的奇想世界裡是沒有答案的,因為他的故事總是在狂氣的高潮戛然而止,留一些餘白讓讀者回味和思考。這貼近洛夫·克拉夫特的文學,也就是現在流行的「克蘇魯神話」的原本,比起建立一種指引人心的信仰,更迷戀於對「瘋狂」這一心理欲求的發洩。伊藤本人也在採訪中被問到過:「在你的作品中,陷入瘋狂的世界之後會怎麼樣?」,他的回答就是:「我從沒想像過,只想讓故事在高潮處就收束。但如果世界在狂氣的巔峰之上還有一層想像空間,那確實有構思的價值。」
「克蘇魯神話」
但是人總該做點什麼吧?這個答案在伊藤潤二的世界裡就很明顯了。如前文所說,他描繪的孤獨感是個體和周遭的格格不入,以及人性對這份孤獨的沉迷和抗拒。而不管在《旋渦》還是在《盲點的維納斯》中,抑或在《億萬個孤獨者中》裡,使主人公邁出那勇氣的一大步,與割裂的世界相擁抱或者相抗衡的,都來自一種多巴胺:愛。在危難關頭談什麼愛情友情也許只是雞毛蒜皮,但如同《旋渦》裡桐繪和秀一的關系所揭示,不止是「旋渦」的異化可以瘋狂傳染,對生活保持清醒的能力也是可以傳染給身邊人的。
這個回答也許土得掉渣,但看看頭頂的宇宙吧。那顆徘徊在太陽系邊緣的冥王星,雖然繞著老大哥太陽公轉的軌道十分怪異,還因此慘遭從行星裡除名,可它有五顆衛星啊,大上它一百多倍的行星地球也只吸來了一顆月亮(不是搞星體歧視)。脫軌的人也能吸引到各種氣質的人,而精神孤獨早就不被摩登現代人用作貶義,甚至帶有自我安慰不隨大流的讚賞。不論你是不是豪傑,孤獨都是每個正常人會經歷的階段,在某些日子裡更是常態,但也不必想畫地為牢而憂心仲仲,正如掉隊的候鳥終會歸巢,你有一天也能與偷偷爽的讀物在正規的書店裡打上照面。
點擊圖片,購買《伊藤潤二短篇精選集》
(5折優惠中!)
大開本,超強衝擊力,享受伊藤潤二傑作中的傑作!
伊藤潤二在本書中探討了孤獨、焦慮和愛情,涉及社會問題和哲學問題,是真正的「精選集」。
共收錄10篇短篇,包括人氣很高且難得一見的《億萬個孤獨者》及《阿彌殼斷層之怪》。
——可以在這裡看到我們的新書喔(<ゝ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