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聊齋:瘋丐楊四郎
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
清嘉慶年間,長沙府益陽有一位姓楊的神童,由於他在家中排行第四,因此被稱作楊四郎。
楊四郎的家中比較貧寒,可他自幼聰慧好學,靠著在私塾旁邊偷聽,也能學到不少的東西。後來楊四郎的舅舅看到他非常有天賦,就資助他進入縣學裡面學習,他才思敏捷,寫出來的文章極好,先生們看完也連連稱讚。
楊四郎在8歲的時候就通過了童試,剛到十二歲就順利成為了秀才。當地有一位姓張的學究,早年也曾在京中做官,在當地非常有名望,他讀過楊四郎的詩文,覺得這是一個可塑之才,於是就資助楊四郎讀書。
楊家十分貧困,楊父知道兒子的才學出眾,於是就把孩子託付給張學究,張學究就把他收為關門弟子。
在張學究的幫助下,楊四郎的學識越來越出色,很快就靠著自己的努力,在三年後考中了舉人。這下楊四郎成為縣裡的名人,每日無數世家大戶都邀請他到府上做客,看到他年輕有為,來往登門說親的人絡繹不絕。
張學究見狀就把這些人都拒之門外,讓楊四郎閉門謝客,除了一些必要的應酬之外,其他的能拒絕就拒絕。
楊四郎並不理解張學究的做法,可張學究平日裡非常嚴苛,他也必須服從,於是就按照安排,自己繼續閉門在家中讀書。
楊家在楊四郎中舉之後,也成為當地有名的人家,很多士紳主動上門來往,贈予各種田地財產,家裡一下子就富足了。楊父聽說兒子依舊在閉門苦讀,認為這麼做沒什麼必要,於是就以生病為由,讓張學究放楊四郎回家。
原來在楊四郎出名之後,有很多人想和楊家結親,長沙府有一位姓顧的財主,家裡巨富,他就看中了楊四郎。於是他找到了楊家,花了大價錢希望能與楊家結親,楊父看到顧家送來的各種金銀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顧財主為了怕楊家反悔,就早早與楊父商議好了婚事,楊四郎並不知道家裡的事情,等他急忙趕回去之後,發現父親早就已經給自己安排好了親事,就等著他回來完婚。
張學究聽說此事之後,也急忙趕到楊家,他對楊父說道:「婚姻之事不可兒戲,這顧家在長沙府的名聲我也略有耳聞,並不是書香門第,反而是趁著湖廣鬧瘟疫,投機高價倒賣藥材,放貸欺壓百姓的人,與這樣的人家結親並不合適。眼下四郎學業長進很快,婚事可以先放一段時間,等他來年入京考中進士再擇良偶不是更好嗎?」
楊父貪圖顧家送來的錢財,並沒有把張學究的話放在心上,張學究見楊父這麼固執,也只得長嘆一聲離開了楊家。
楊四郎當然無法違抗父親的命令,只得與顧家女成婚,可就在年底,顧家就出了事情。原來長沙府在賑災的過程中,有一大批的藥材被查出是假貨,導致不少災民死亡。
這件事被捅到朝廷中,皇帝震怒,當即就要求湖廣徹查此事,很快作為長沙府承包賑災藥材供應的顧家就被查出囤積藥材倒買倒賣,以次充好。
朝廷又派遣御史繼續調查,又連帶著查出顧家賄賂官員,一時間長沙城中群情激奮,皇帝下旨查抄顧家所有財產,顧家等主要人員都被斬首。
而楊家由於和顧家是姻親,楊四郎也受到了顧家事情的影響,由於顧家名聲極差,楊家也成了鄉裡備受打壓的一方,楊四郎在來年選擇參加考試,可他卻意外落榜。雖然他有舉人的身份,但也沒人敢保舉他出面做官,這讓楊四郎備受打擊,整日借酒消愁。
不久,地方有人舉報顧家在出事前曾經往楊家轉移過很多財產,隨即地方縣令開始調查,將楊家的全部財產都給抄沒,楊父情急之下突患急病,楊四郎四處奔走,可沒有人敢為他們說話。
無奈之下,他只得找到老師張學究,此時張學究也身患重病,得知楊家的事情之後,他也曾多次找人託關係,看看能否幫他們一把,可都沒有任何的效果。
再見到楊四郎,張學究也是感慨萬千,可他也無計可施,只是在最後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交給楊四郎,希望他能挺過這一關。見到老師都沒有辦法,楊四郎也徹底絕望了,此後他也曾想過要再考試,可自己還是沒辦法中第。
在一天夜裡家裡又遭到一夥暴徒洗劫,楊父被活活嚇死,楊四郎的妻子也被暴民侮辱至死,他本人則是被打得半死,此後楊家剩餘的家人們也四散奔逃,原本花錢購買的大宅院也空無一人。
二年後,昔日和楊四郎在縣學裡面的同窗出遊的時候,見到了一個拄著拐杖,渾身髒兮兮的乞丐,他驚訝發現此人竟然是楊四郎,可此時楊四郎不僅落魄殘疾,而且已經神志不清,徹底成了一個瘋乞丐。
財迷心竅,貪毀終生,大好前程有時就葬送於貪、財二字,楊四郎這種的悲劇,生活中其實並不少啊!
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風起時),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目的是以故事觀人生、明事理、知情義,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請勿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圖片源自網絡,歡迎請關注本號。
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