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楊四郎的結局:楊延朗楊四郎最後回國了嗎?

2021-02-13 佚事歷史

楊四郎,名貴,字延朗 楊業第四子。歷史記載、戲曲小說、民間傳說關於楊家將中的老四。武藝高強,也在陣前立功,封明威將軍、代州團練使。娶妻孟氏金榜;金沙灘一戰被俘,將楊姓拆木易,與鐵鏡匹配夫妻,十五年後,過關探母,助宋破遼,多有功勳,得以與家團圓,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長壽的人。

一、電視劇中的楊四郎

楊四郎原本是滿門忠烈的楊家將中的一員,但最後卻成了敵對國家的金刀駙馬。這種巨大的反差,使他成為楊家將中性格最為複雜的傳奇人物。在楊四郎身上, 戰爭與人性的衝突,戰場與情場的矛盾,這些很現代的元素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在電視連續劇《楊門虎將》中,蘇有朋扮演的楊四郎與潘仁美的女兒潘語嫣相戀,兩人的愛情激化了北宋兩大豪門之間的恩怨,這怎麼看都有點像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翻版。

不是每段愛都一定有結果」、「不是每個人都一定會快樂」、「不是每種痛都一定要訴說」,用這樣三句劇中插曲的話來形容《楊門虎將》中的楊四郎應該還算恰切。

不過,《楊門虎將》只是一部娛樂作品,為了好看,進行了全方位的想像和虛構,戲說得有些離譜,與以往的故事相去甚遠,更不要說真實的歷史了。

二、楊四郎的最後結局

有關楊四郎成為北國駙馬的傳說由來已久,在人們的觀念中深深紮下了根。但是楊四郎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真的被遼國招為駙馬了嗎?其結局到底如何?

一部楊家將,幾代王朝史。歷經了宋、元、明、清等幾個朝代,每一個新的朝代來臨,「楊家將」總是能夠與時俱進地增添一些新的形式和色彩。

儘管在他被招為駙馬這一點上,各種版本的故事大同小異,但是有關楊四郎的命運和最後結局卻大不相同,其中就有「自殺」、「陣亡」和「團圓」等不同的說法,而關於他成為遼國駙馬的動因也有各種不同的說法。

一種是叛徒說,代表作是元雜劇《昊天塔》。

《三關排宴》是一出非常慘烈的戲,原名又叫《忠孝節義》,佘太君逼四郎死為「忠」,桃花公主摔子自盡為「節」,楊四郎撞死金殿為「孝」,劇中還有一位焦光普則是「義」的化身。該劇滲透著濃烈的忠、孝、節、義思想,結局過於殘酷,後代流傳不甚廣泛。這是「投降說」和「自殺說」的最典型劇目。

第二種是潛伏說,代表作是明代楊家將小說。

這是「臥底說」與「團圓說」的結合。

明代兩部小說《楊家府演義》和《北宋志傳》對楊四郎的描述大抵相同,甚至有些雷同。

《北宋志傳》第十七回楊四郎被俘之後,蕭太后親自審問:

「汝系宋朝何人?現居何職?」

楊四郎挺身不屈,厲聲應曰:「誤遭汝擒,今日惟有一死,何多問為!」

後怒曰:「罕見殺汝一人耶?」即令軍校押出。

四郎全無懼色,顧曰:「大丈夫不怕死,要殺便請開刀,何須怒起?!」言罷,慨然就誅。

蕭太后見其「言語激厲,人物豐雅」,心中甚不忍,起了招為駙馬之心。後來四郎答應招親,內心卻有自己的想法:「吾既被敵擒,死亦無益於國。不如應允,留在他國,或知此中動靜,徐圖報仇,豈不是機會乎?」

紀振倫編校的《楊家將府演義》,明朝人寫的這部小說非常有意思,歷史上並沒有蕭太后自盡一說,倒是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吊死在景山。

當時遼國軍營非常混亂,公主找到楊四郎讓他快走。這時候,楊四郎向公主說出了事實真相,告訴公主,木易是自己的化名,他本是北宋的楊四郎。公主聽到這樣的消息會作何反響?

還有一種是模糊說,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京劇《四郎探母》。

這齣戲模糊了叛徒與潛伏的政治界限,模糊了你死我活的敵對情緒,更強調人性、親情,更關注人物內心的情感狀態。

《四郎探母》取材於楊家將故事,情節卻大相逕庭。該劇有意淡化戰爭氛圍,重點渲染人物之間的人倫親情,很有點以愛化恨的味道。

《四郎探母》將時間定位在金沙灘之戰後的第15年,按歷史事實推算應該是1001年,為什麼可以如此肯定?

楊四郎出場有四句定場詩:

「統領貔貅戰沙灘,失落番邦十五年。高堂老母難叩問,怎不叫人淚漣漣。」

接著是一段獨白:

「本宮,四郎延輝,乃大宋山後磁州人氏。父諱繼業,人稱金刀令公,我母佘氏太君,生我兄妹七男二女。只因十五年前,沙灘赴會,只殺得我楊家東逃西散。本宮被擒,改名易姓,多蒙太后不斬,還將公主匹配。今日韓昌奏道,蕭天佐在九龍飛虎谷,擺下天門大陣。宋王御駕親徵,六弟掛帥,老娘押糧前來。我有心過營見母一面,怎奈關口阻攔,插翅難飛,思想起來,好不傷感人也……」

楊四郎的定場詩和開場白,將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矛盾衝突做了定位。因為楊繼業戰死在986年,這是有確鑿歷史記載的,而故事發生在楊繼業死後15年,簡單相加自然就是1001年,當時正是宋朝的第三個皇帝宋真宗當政。

以下是《四郎探母》的情節:這四個難題如何破解,帶出了《四郎探母》的四個看點:《四郎探母》是生、旦唱腔成就較高的傳統京戲,又名《四盤山》,也叫《北天門》。該劇淡化戰爭,突出人情,強調人性美,充滿人情關懷和人文色彩,因而流傳甚廣,很多人都能哼唱幾句,是京劇的保留曲目,也是春節晚會特別是春節戲曲晚會的保留曲目。

整部《四郎探母》就是以這樣的方式抒發著母子、夫妻、兄弟之間的人倫之情,蒼涼悽楚,哀婉動人。親情至上的原則在這齣劇中無處不在,大敵當前,生死決戰當前,楊四郎考慮的不是雙方的勝負,而只關心能否見上老母一面;鐵鏡公主為圓丈夫心願,甘冒殺頭罪名騙得令箭;蕭太后軍令如山,卻因外孫一哭而大動柔情;老太君放楊四郎歸遼,擔心的是鐵鏡公主為盜令箭而受到處罰……

在這些看似不太可能發生的故事裡,親情與戰爭無關,人情超越了戰爭。在這裡,愛超越了恨,情蓋過了仇,恩化解了怨,愛恨、恩怨、情仇,都有了一個算得上完美的了斷。

《四郎探母》把人性關懷提到了至高無上的境地,也許正是因為這一點,1949年後,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那段日子裡,《四郎探母》被很多人所不能理解,一度被視為漢奸戲,受到了很多批判和抨擊。

批判者認為,《四郎探母》同情美化了「叛國投敵」的楊四郎,宣揚了「叛徒哲學」,有辱楊家將一門忠烈的英雄形象,應當否定,甚至禁演。最有代表性的是1963年6月9日,《人民日報》發表的署名文章,《〈四郎探母〉的由來及其思想傾向》。

後來形勢日漸寬鬆,人們不再以政治標籤劃分人群,可以自由地表達對《四郎探母》的看法。許多人認為楊四郎的「叛徒」罪名不能成立,屬於「冤假錯案」,應予平反。

不管雙方對《四郎探母》思想傾向有何不同評價,但都認同《四郎探母》的藝術成就,該劇結構嚴謹,情節流暢,環環相扣,一氣呵成,這也是《四郎探母》歷經波折依然傳唱不衰的重要原因。在「兩國不和常交戰」、「各為其主奪江山」的年代,「血流成河屍骨堆山」。戰爭不僅讓無辜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也對楊家將、蕭太后這樣的豪門造成了無以復加的摧殘。他們既是親家又是仇家,楊四郎與鐵鏡公主的婚事,使兩家、兩國陷入了愛恨交織之中,被連綿不斷的不幸陰影所籠罩。

以往的楊家將故事,在「忠孝節義」等封建禮教的桎梏之下,母子、夫妻、手足、母女都只是一種機械概念,作為活生生的人的真性情反而被忽略,忠臣良將只不過是皇帝的工具和玩偶。《四郎探母》中的帝王將相都被賦予了普通人的情感,注入了凡夫俗子的血液。無論是鐵鏡公主、蕭太后,還是楊四郎、佘太君,儘管他們是敵對雙方、生死仇家,但都散發著人性的光輝,溫暖而感人。

在這裡,人性超越了戰爭,覆蓋了仇恨。情感面前,戰爭褪色;關愛之中,融解仇恨。《四郎探母》既是對戰爭的反思,又是對戰爭的控訴,非常具有現代意義。

不過說到底,《四郎探母》也只是一件藝術作品,其中呈現的許多情節,不但《宋史》沒有,就連以前的楊家將故事也沒有提到,它是京劇對楊家將故事的又一次加工創造。

上述關於楊四郎命運的三種觀點,叛徒說也好,臥底說也好,模糊政治色彩也好,不管哪一種說法,有一點始終未變,那就是楊四郎被遼國招為了駙馬。但楊四郎究竟被哪位公主招為駙馬卻說法混亂,《三關排宴》裡是桃花公主,《楊家府演義》中是瓊娥公主,《楊門虎將》中是明姬公主,而在《四郎探母》等故事中又變成了鐵鏡公主。

不僅如此,楊四郎叫什麼名字也是眾說不一。

明代小說《南宋志傳》裡有一段介紹:「楊無敵生有七子,長子延平,次子延定,三子延輝,四子延朗,五子延德,六子延昭,七子延嗣,義子懷亮」,似乎楊四郎應該叫楊延朗。但《三關排宴》、《四郎探母》等很多故事都把楊四郎稱作楊延輝,還有人說楊四郎應該叫楊延環,這又是為何,到底哪個是真,哪個是假?

一個公主叫出了四個名字,楊四郎的名字也出現不少分歧,為什麼他們的名字如此不確定,這說明了什麼?是不是能夠從一個角度印證,楊四郎被招為駙馬一事並不怎麼靠譜?模糊不清的潛臺詞也許意味著,楊四郎被招駙馬這件事很可能不是真的,換句話說就是假的。那麼,楊四郎的故事到底是真是假呢?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shi_v5

相關焦點

  • 楊家將中的「楊四郎」是什麼結局?楊四郎的原型是誰?
    楊四郎是楊業四子,天生俊朗,武藝高強,據說是當時京師眾多少女心中的理想郎君。楊四郎年少叛逆,他的父親和母親時常對他不認可,這也使得楊四郎有了忍辱負重的性格,而楊四郎也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長壽的人。不過楊四郎只是民間傳說人物,他的真正原型是宋朝官員王繼忠,如果了解王繼忠一生的經歷就會發現他和楊四郎有很多相似之處,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下王繼忠,一起來看看吧。
  • 楊四郎是誰?楊四郎怎麼死的?
    楊四郎簡介 姓名:楊貴 別名:楊延輝、楊延朗 朝代:宋朝父親:楊業 母親:佘太君 排行:老四 一般稱號:楊四郎 職業:北宋大將 楊四郎,名楊貴,字延輝或延朗,楊業的第四子,故稱「楊四郎」,使菊花點金槍。
  • 新聊齋:瘋丐楊四郎
    楊父聽說兒子依舊在閉門苦讀,認為這麼做沒什麼必要,於是就以生病為由,讓張學究放楊四郎回家。原來在楊四郎出名之後,有很多人想和楊家結親,長沙府有一位姓顧的財主,家裡巨富,他就看中了楊四郎。於是他找到了楊家,花了大價錢希望能與楊家結親,楊父看到顧家送來的各種金銀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 雜談:楊四郎這樣的男人
    《四郎探母》是一出京劇老戲,楊四郎是這齣戲的男一號。先交待一下背景,故事脫胎於《楊家將》,四郎探母的情節,發生在金沙灘一戰十五年後。楊四郎安身番邦,被招為附馬,恰逢兩國交戰,母親佘太君押運糧草來到前線。緣起在楊家將的故事中,楊家是一門忠烈。
  • 楊家將楊四郎為什麼被民間奉為水將軍?
    楊四郎在一些地方傳聞中變成了羊頭人身,得道成仙后能夠保佑人們,所以被奉水將軍,不過太過玄幻。而且不同地方版本不同,還有放牧人楊四、南宋起義軍楊么、楊泗將軍等等。道教神仙保平安水將軍屬於民間簡略說法,也有說鎮江王爺、水界神將、平浪王之類的。
  • 楊四郎PK陸文龍 同樣的叛徒不同的下場
    不同的是,同為叛徒,楊四郎因《四郎探母》成了孝子的典範,廣受讚譽;而陸文龍認祖歸宗卻不得賞識,嘉許甚少。不信你看看舞臺上,四郎探母特別是《坐宮》一折已成經典,而陸文龍的戲卻鮮有上演。難道是我們的祖先無意疏漏嗎?或者觀眾喜歡老生?非也。先說楊四郎的故事。卻說在宋遼兩國的一次戰役中,楊四郎被俘。他把自己的姓拆開了,改名叫「木易」,騙過了遼軍。
  • 楊四郎是否叛徒?《四郎探母》是壞戲嗎?
    據說是怕觀眾看後,都去學當「漢奸」,因為它的主人公楊四郎被扣上了「叛國」的罪名,既然是「叛徒」,豈能登社會主義舞臺;再者,有人說:這齣戲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睞,日本侵略者的欣賞,既然是封建統治者和帝國主義分子所「擁護」的,我們當然就得「反對」。所以長期來將此戲束之高閣,不敢間津。 其間,幾次有人出來替它打抱不平,要求給《四郎探母》「平反」,為它「落實政策」。
  • 【網友投稿專欄】《少年楊家將》:千軍萬馬獨身闖 一身是膽好兒郎
    反正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對胡歌版的《少年楊家將》一直難以忘懷。 《少年楊家將》著重展現了楊四郎、五郎、六郎、七郎的青春風採,融合愛情夢想與家國讎恨。對另外三個大哥的印象則不是很深,現在回頭重看,才發現扮演楊大郎的是《甄嬛傳》中的果郡王允禮,扮演楊二郎的是《仙劍奇俠傳三》中的溪風。回到正題,還是來講講四個主要的楊家男兒。
  • 舞臺再立「楊四郎」
    舞臺再立「楊四郎」 臺邊的胡琴、鑼鼓陣陣作響,臺下的觀眾沉醉其中,臺上「楊四郎」的一聲「叫小番」掀起了整個劇場的興致。小小的林慕昔偷偷地伏在角落邊,日復一日地打探著這片神奇之地發生的悲歡離合。慕昔的家就在這劇院的旁邊,經常在這兒演出的戲班子早就吸引了小慕昔的興趣。
  • 護國軍楊家將有多少名女將?楊家將簡介
    鄒蘭秀,楊二郎次妻,為原北漢降將憲州花槍令公鄒銅之女,人號「花槍鄒二娘」,家傳梨花槍法,後此槍法傳楊門後人。董月娥,楊三郎妻,有書稱花謝玉、朱月梅或花似玉,為原北漢降將忻州鐵弓令公董鎮洪之女,人號「神射董三娘」。孟金榜,楊四郎正妻,有書稱林素梅、雲翠英或羅氏女,為原北漢降將代州銅錘令公孟志遠之女,人號「神力孟四娘」。
  • 《少年楊家將》看不到結尾的一部劇,再多喜歡的明星也堅持不了!
    2006年,唐人出品了一部《少年楊家將》,當時不是特別火,真的是有理由的。當然,並非劇爛。這部劇,真的能夠算得上是超高水準的古裝劇。可就算這部劇中,全是喜歡的熟悉面孔,我看了幾次,也很難堅持到結尾。《少年楊家將》講述了宋太宗時期,天波府楊家,滿門忠烈,抗擊大遼,最終落得七子去,六子還的下場,最終佘太君帶著女將,披甲上陣,擊退遼軍的故事。這部劇一開始,楊業帶著幾個兒子打了勝仗歸來。這個時候的天波府還是一個溫馨和諧的大家庭,兄弟姐妹一起,生活幸福。
  • 【一代忠烈楊家將】
    原來耶律原的父親十多年前在戰場上被楊令公砍殺,殺父之仇只成為耶律原勤習武略的動力,痛恨楊家卻是因為母親的悽涼,眼見母親十年來未嘗一笑,終日以淚洗臉,耶律原就立下誓言,要將母親的痛苦向楊家將十倍償還!時任大帥的當今國丈潘仁美因自己兒子潘豹比武打擂死於楊家七郎手上而對楊家懷恨在心,趁楊令公於金沙灘奮勇抗敵之時,突然鳴金收兵,剩下令公孤獨作戰,楊令公雖已暮年,但仍奮勇殺敵,奈何以寡敵眾身受重傷,被遼軍圍困兩狼山山城。楊令公雖獲七子奮勇營救,但仍難以力挽狂瀾,陷於苦戰。最後令公為免自己成為七子累贅以至楊家七子繼續犯險,憤然撞向李陵碑自盡身亡,了結「無敵」的一生。
  • 胡歌攜楊家男團熱血來襲!
    《少年楊家將》復播了,不是翻拍,是復播!當年真是被《穆桂英之大破天門陣》裡的耶律皓南迷得不要不要。《少年楊家將》這部劇,是以人盡皆知的「楊家將」故事為藍本,講述了宋朝時期內憂外患的情況下,面對奸臣潘仁美和遼軍的陰謀詭計,楊家男兒熱血沙場、保家衛國的故事。
  • 歷史上楊家將有八大美女,哪個死得最慘?
    而提到巾幗英雄那麼楊門女將一定首當其衝,楊家將八大美女的名聲也十分響亮,至今人們在品讀這段歷史的時候都會禁不住讚美。 民間傳說中,楊家將滿門忠烈,楊門女將的名聲更有過之,不論是楊家將的媳婦,還是楊家的女兒,甚至是燒火丫鬟,都身懷絕技。
  • 《燕雲臺》如果你喜歡楊家將,你可能不會喜歡蕭燕燕
    如果你的腦海中,對於蕭燕燕的歷史比較難以聯想起來,那直說吧,這位大遼皇后蕭燕燕與楊家將之楊四郎延輝,還是丈母娘與女婿的關係。京劇《四郎探母》大家都很熟悉了。北宋時期的楊家,共生了六個兒子,兩個女兒,後來又收了一個義子。因他們個個都是英雄好漢,每個人都能帶兵打仗,上陣殺敵,獨當一面。
  • 《少年楊家將》14年後重回熒幕,胡歌:初心尚在、熱血永存
    十四年前,一部《少年楊家將》熱血上線,以眾人皆知的「楊家將」故事為藍本,講述了楊業一家忠烈鼎盛時期的故事。他們是保家衛國、馳騁沙場的忠烈之士。這部劇勾起了許多觀眾對「楊家將」故事的興趣。也成了不少人的童年回憶。
  • 17年前的這部劇,才是唐人影視的顏值巔峰之作,結局比仙劍還虐!
    17年前的這部劇,才是唐人影視的顏值巔峰之作,結局比仙劍還虐!《楊門女將之女兒當自強》是唐人影視在2001年出品的一部古裝傳奇電視連續劇。劇集主要講述了北宋時期楊家將四代人物的人生經歷。喜歡看楊家將故事的同志們看的津津有味,也是兒時喜愛的一部古裝劇。
  • 胡歌、劉詩詩等巨星雲集的《少年楊家將》復播,童瑤當年差點淹死
    近日,有媒體透露,14年前突然停播的熱播劇《少年楊家將》即將復播,並且由優酷視頻獨家播出。當年,這部由華誼兄弟和上海唐人聯合出品的大型古裝熱血偶像劇,集合了娛樂圈的眾多實力派青年演員胡歌(楊六郎)、何潤東(楊四郎)、彭于晏(楊七郎)、何建澤(潘仁美之子潘豹,吳磊配的音哦)、袁弘(耶律斜)、陳龍(楊五郎)、劉詩詩(楊四郎媳婦羅氏女)、童謠(潘仁美之女潘影)等人,這部劇可以說是一流配置了。
  • 《少年楊家將》復播,鮮衣怒馬少年郎,胡歌攜手熱血楊家男團來襲
    一月十日零點,優酷將獨家上線《少年楊家將》,一別十幾年,當初的熱血少年們又回來了。胡歌(楊六郎)、彭于晏(楊七郎)、何潤東(楊四郎)、陳龍(楊五郎)、袁弘(耶律斜)、劉詩詩(楊家四媳婦,羅氏女)等等,這樣的配置放在現在無疑是一部要大火的劇。無奈這樣的陣容在十四年前卻沒有讓這部劇獲得非常好的收視,但是喜歡這部劇的觀眾們卻不少,如今這部劇將復播,而且是高清的版本,眾多劇迷們也是表示非常期待。
  • 三省交匯處的國家森林公園,曾經楊四郎屯兵之地,山清水秀好風光
    靈寶市可能不算是一個很知名的城市,但是楊家將的故事肯定很多人都聽過,這兒也是楊四郎屯兵駐紮之地。更是道教文化的發源地,也有不錯的漂流可以玩兒。山上還有宋朝抗遼名將楊四郎,穆桂英屯兵紮寨的遺址。讓楊家將的故事在這裡具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