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老師跪著教書」,老師如何更有尊嚴,這兩點是關鍵!

2020-12-27 白描教育

「不讓老師跪著教書」,老師如何更有尊嚴,這兩點是關鍵!要從根本上解決師道尊嚴衰落的原因,更要加強制度和環境建設。

根本途徑:教育回歸育人的本質

讓教育回歸育人的本質是重振師道尊嚴的根本途徑。而讓教育回歸育人的本質關鍵又在於教育要去行政化、去功利化。

教育去行政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這為維護「師道尊嚴」提供了思想及制度指引。祛除教育行政化的弊端必須要建立以教育自身規律為根本宗旨的現代教育治理制度,積極協調政府與學校之間的關係,逐步做到由政府控制向學校自主控制轉變。

除此之外,還應以教師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出發點,以培養層次結構合理、受眾地區均衡、課程體系豐富、教師教育結構健全、教育思想結構創新等方面為重點,有針對性地在模式、方法、思想、機制創新等範疇加大改革力度,為「師道尊嚴」實現在新時代的適切性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作用。

教育去功利化對於學生來講,父母生其身而師造其魂,而後自立其命。所以為人師者,需要引領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素養、樹立正確的三觀、長養學生的志向而凝聚成其精神、生命之魂魄。功利化的教育觀早就蔭蔽了教育最根本的「立命之重」,即教育所傳遞的「道」。而去除教育功利化的關鍵在於教育評價方式的改革。

教育部正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首先是要逐步建構「綠色」學生評價體系,扭轉「唯分數、唯升學」的單一評價傾向;

內外兼修:營造制度環境和加強師德建設

重構師道尊嚴必須加強內部和外部建設。從內部方面來講,教師要提高自身職業道德與專業能力,加強師德建設;從外部方面來看,政府要加強政策制度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加強師德建設涂爾幹在《教育與社會》一書中指出,教育在本質上是一種權威,教育的特徵之一就是具有較高的道德能力,是代表道德的權威,是社會道德和社會文化的促進者。重振「師道尊嚴」的關鍵也在於要不斷提高教師的道德水平,加強師德建設。同時,教師常被稱為「教書匠」,「匠」,在《辭海》一書中的解釋是「從事各種手工技藝的勞動者」。將教師稱作「工匠」,不僅僅因為工作的特性,更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時時刻刻都蘊含著「工匠精神」。恢復「師道尊嚴」更要注重教師的「匠人精神」建設,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生。

營造制度環境彼得洛夫在《論教師的威信》中指出:「如果沒有威嚴,那就意味著教師和學生之間沒有正常的關係,沒有順利進行教學和教育活動的正常條件。要想達到「師道尊」除了加強老師自身的建設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外部政策環境的支持。

1.重構社會輿論環境,營造尊師重教的氛圍

重振師道尊嚴需要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氛圍。地方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要發揮自身作用,加強宣傳引導;社會媒體要積極發揮功能,引導尊師重教的輿論走向。

2.加強制度建設,保障教師權利和義務

教師作為專業從教者享有基本的教育權利並應履行應盡的教育義務, 有權行使教育權利、履行教育義務受法律保護是教師有尊嚴地教學的基本條件, 也是重振師道尊嚴的重要內容。新時期重振師道尊嚴必須明確好教師的權利和義務,為教師發展提供法律保障,防止惡意詆毀中傷教師的事件頻繁發生。

明確教師的懲戒權。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的通知中明確規定:維護教師依法執教的執業權利,推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教師教育管理學生的合法職權,研究出臺教師懲戒權辦法。學校和相關部門依法保障教師履行教育職責,無過錯但客觀上發生學生意外傷害的,教師依法不承擔責任。

相關焦點

  • 男子給老師送錦旗,俞洪敏說:不讀書的人在教書,這有錯嗎?
    導讀:眾所周知,子女的成長,少不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更少不了社會教育,一個優秀的教師,會鼓勵學生的長處,同時,還能獲得尊重。當學習,開始走向產業化,這個職業的的初衷,不再是言傳身教,而是「金錢至上」,並且,這種觀念深入人心,影響著現代家庭。俞洪敏說,一群不讀書的人,在教書,你認為這句話,有錯嗎?
  • 老師好:跪著的老師教不出站著的學生!別讓溺愛摧殘了孩子!
    周末的時間看到「老師·好」已經有了下載,很多人都說過這部片子感覺還不錯,但是由於小編已經說受過了「祖宗十九代」的荼毒,所以一看到這種大牌明星扎堆客串主演的片子,就有一種莫名的雞皮疙瘩感等你長大以後就會明白,這會是截然不同的道路,我們在一生中會遇到很多的十字路口,對我們的人生來說,最關鍵的選擇機會可能就是那麼幾個。
  • 跪著的老師,教不出站著的學生
    在有必要的情況下,三種教育懲戒被允許實施。家長越位、老師讓位的畸形教育生態,終於要有所改變了。適度懲罰很多孩子可能沒有意識到,嚴厲的老師,會是你一生的貴人。愛之深,責之切,關鍵時刻老師的一句批評、一場懲罰,也許能改變一生的命運。
  • 一個老師的心聲:要孩子們更出色,不能僅僅依靠老師
    由於這些家長心裡覺得,孩子學習好還是好,取決於老師,畢竟學習需要在學校完成,而老師的職責又是教書育人。只是想說,這種父母思想好奇葩,因為他們忘了家庭教育是關鍵所在。事實上,兒童最初的教育起點,以及教育基礎,都來自於父母。父母在教育道路上作為孩子的堅強後盾,遠比老師的重要性更重要。常常只有特別重視家庭教育的家長,才能培養出更好的孩子。
  • 28歲音樂老師病逝,學生淚奔:每個負責的老師,都是孩子最亮的星
    主持人白巖松痛心的說:「面對一個對學生盡心盡責的老師,為了平息事態,不惜去傷害教師的基本尊嚴和知識分子看中的名節,這應該是周老師發出的生命之問。」可這樣的事情卻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著。去年10月,一位老師因為讓遲到的學生罰站,竟然被學生家長帶到派出所扣押7個小時。今年4月,山東五蓮縣二中,兩名學生上課遲到後被罰站。
  • 「學生一有問題就找老師」這種想法對嗎?
    最讓人痛心的是竟然有23%的網友一致認為這位監考老師應該對該生的死負主要責任。可說到底,這位監考老師有什麼錯?他只是履行了一位監考教師應盡的責任:對作奸犯科者,毫不心慈手軟。讓其他老老實實參加補考的考生受到公平公正的對待。何錯之有?
  • 網友呼籲取消老師寒暑假!一線老師:誰還敢來教書?
    說起教師這個職業,相信很多朋友都是羨慕嫉妒恨,因為不僅工作穩定,而且工作非常輕鬆,每天就兩三節課,更讓人羨慕的還是每年有3個月的寒暑假了。因此,很多人都覺得教師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職業,甚至有人對老師非常不滿,覺得應該取消每年3個月的寒暑假,這樣才能顯出和其他行業的公平性。
  • 各科老師的特點,地理老師頭髮不多,被取外號,英語老師幾乎統一
    在上學時期,學生們最歡樂的事情之一就是悄悄的討論老師的「特點」,畢竟這是在學校經常接觸的人。下面就看看各科老師在同學眼中的形象,男地理老師特點為「地中海」,英語老師的特點幾乎全國統一,看完後,相信你也會有這樣的感覺。
  • 造型師變老師!李明川斜槓身份再多一條 前進校園教書
    記者蕭雅玲/臺北報導伊林娛樂造型師李明川繼日前多了花藝師身份,近日更受聘「明新科技大學人文與設計學院藝術總監」前進校園教書。為了分配教學與工作的時間,李明川經常一天內往返臺北新竹兩地,他表示:「有時會懷疑自己到底在忙什麼?
  • 《無名之輩》:我們會放棄尊嚴偷生,還是會跪著撿起尊嚴?
    一、我們拼命想活得光鮮,卻忘了接受自己的「殘缺」蘇軾曾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我想這句詞放在《無名之輩》中再合適不過。三、我們會放棄尊嚴偷生,還是會跪著撿起尊嚴飾演肇紅霞的演員馬吟吟談及導演饒曉志對於「尊嚴」的詮釋時說:他沒有去拍截癱病人的臭,也沒有拍按摩小姐的亂,他讓她們看起來都乾淨體面甚至幽默,只是提煉了一個個形象,通過事件去呈現他們的內心。不以貌取人,可能是最難得的尊重。
  • 為什麼現在的學生不尊重老師了?原因主要有兩點!
    學生辱罵老師,甚至毆打老師的事件頻繁發生。老師的社會地位似乎也不如從前,為什麼現在的學生不尊重老師了?師道尊嚴又何在?在網絡背景下,學生不再拘泥於固定的課堂講授、不囿於紙質課本的學習,教學考研依託網絡技術隨時隨地進行。
  • 為什麼老師出門不承認自己是老師?自在比自卑好
    有一個問題:老師出門不承認自己是老師,怎麼看?看到這個問題的第一感受是非常驚訝!為什麼會有人提出這個問題?老師出門承不承認自己是老師,是一件非常稀鬆平常的事情了,有什麼必要拿出來討論呢?當我看了網友們的討論後,明白了,原來是內心出現了偏差。
  • 讀書與聽郭德綱的相聲哪種更快樂?b站新男神羅翔老師告訴你答案
    因為上網課,羅翔老師一下子火出圈。B站羅老師講課的視頻每一段播放量都幾十萬幾百萬的量。羅老師進駐B站,也是變成第一個只發了一個視頻,粉絲量就破百萬的博主。羅老師,北大法學博士,政法大學副教授,身高一米九……不安利羅老師了,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相信你必定會上癮。這邊想分享最近刷到的一段吧,關於快樂的哲學,也解釋了自己一直在思考糾結的「我們為什麼要讀書」這個疑問。
  • 「跪著的教師,教不出站著的學生」再議
    還有人專門撰文悲嘆:跪著的教師培養不出站著的學生。不知外界如何看待這樣的文章,但教師隊伍卻覺得,這樣的文章說出自己的苦衷,替自己鳴冤叫屈,認為是無上的好文。難道不允許教師處罰學生,就等同於教師尊嚴掃地,等同於貴者教學嗎?我不這樣認為。第一種觀點之所見對於第一種觀點,我同意其中的第一句話。
  • 王開東:誰能遇見手拿戒尺、眼裡有光的老師?
    潛意識裡,這個媽媽也覺得孩子能夠遇上這樣老師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這篇文章只是這個媽媽的一種呼告,只是一個現代媽媽教育理念的展示。那麼,我為什麼認為現在這樣的老師很少,或者說是差不多絕跡了呢?按照大數據來分析,擁有戒尺和光的老師有四種情況。
  • 各科目老師的形象特點,男地理老師頭髮少,英語老師形象幾乎統一
    ,語文老師立馬變成另外一種人格,非常嚴厲,可以說是臺上一種人設,臺下又是另外一種人設,不過,這也是工作需要,不然管不住班裡的搗蛋鬼。,但全國各地都能看到相關帖子,若地理老師頭髮很少,就有這樣的外號,不知道為什麼會叫地中海,大家起的外號竟然這麼統一,地理老師聽了簡直想打人。
  • 名校畢業生當老師惹爭議,憑啥名校學生不能教書?師範生:扎心了
    名校畢業生當老師惹爭議1、像清華北大這類名校,一直是我國學生和家長心目中的「聖殿」,每年想要進入這些大學的學生不計其數,但是真正能進入其中的卻少之又少。所以這些名校學生在畢業後,卻來一所初中學校做老師,這不免讓人覺得有些大材小用了。
  • 印度電影《嗝嗝老師》:或許這才是老師最美的樣子
    患有此症的人經常會不受控制地抽搐並發出怪聲,而在緊張狀態下,叫聲和抽搐則會更加頻繁。由於先天無法控制自己的發聲,我們似乎也很難想像她多年來是如何在學校完成的學業,更無法相信,大學畢業後的奈娜居然勵志做一名老師,即便一次次因生理缺陷而遭到拒絕,和父親也發生過無數次的衝突,她也從未放棄過自己的夢想。
  • 華穎:技術是無處不在的 老師有兩點感到威脅
    華穎:謝謝論壇的邀請,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個論壇。剛才前面幾位已經很高屋建瓴的發表了觀點,我從自己的經歷開始講吧。我是6年的美國求學經歷,在康奈爾10年作為老師的經歷,我是建築的背景,我求學的時候校園特別小,非常適合跨學科的學習和研究,建築學之外,還有行為學和環境心理學的背景。
  • 機靈小不懂:張衛健飾演無釐頭老師,幫助懦弱學生重拾尊嚴
    但是有一名學生卻非常的特殊,他就是成大官同學。成大官的父母是農民,家裡都是種梨樹的。大官想去書院讀書,但是他的父母認為大官不是讀書的材料,不支持大官去讀書。大官為了讀書,就偷偷地從家裡帶走了一籃子雞蛋和兩隻鵝,到觀自在學院去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