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1日訊隨著老齡化的到來,時下,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更加重視自己的健康,他們不想因為身體原因,麻煩子女停下工作來照顧他們。於是他們紛紛走出家門、走向公園、廣場,或三五成群,參加各種豐富多彩、適合自己的健身運動。
大爺迷上徒步天天鍛鍊一個半小時
1月7日上午10時,把外孫女送到自家附近的吉他班後,家住建華區的趙大爺照常來到勞動湖畔,簡單地做一下熱身,然後就邁開大步,開走。「走了大半年,現在除非下雨下雪,我每天都走一個半小時!」趙大爺邊走邊說,自己都感覺走上癮了。否則一天不走,感覺渾身都不舒服。
趙大爺說,他今年72歲,本身患有高血壓、氣管不好,尤其一到冬天就咳不停。所以,2020年疫情那會兒,兒女和老伴兒擔心他身體弱都沒敢讓他下樓。結果,四個月待下來,不但把身體待胖了10多斤不說,連樓都下不來了,全家人都很著急。慢慢地趙大爺來到小區廣場,圍著勞動湖轉圈、快走。就這樣,從開始走半圈都氣喘籲籲到現在輕輕鬆鬆走上好幾圈,趙大爺開始迷上了徒步。
「感覺整個身體和精神狀態都好了。」說起徒步,趙大爺說,「原來上樓都歇好幾回,現在一口氣都能爬到6樓,還不喘,咳嗽也好多了。」78歲
阿姨初學舞龍舞得惟妙惟肖
在龍沙公園3號門右側休閒廣場,78歲的韓秀娟母子如約來到廣場一角,拿出各自的紅色燙金舞龍彩帶開始「舞」起來。
「我們娘倆學舞龍沒多長時間,都還沒到一個月!」說到舞龍,韓秀娟對記者說,之前剛退休那會兒,因為空閒時間多了就琢磨出來鍛鍊身體。於是,她去打羽毛球、桌球,去「激情廣場大家唱」,去和兒子一起快走,天天變著花樣鍛鍊。一次偶然的機會,兒子看見公園裡有個舞龍隊正在舞龍,感覺挺美的,就跟她說『媽,這個挺好,咱也買個練練吧!』就這樣,兒
子先網購一個舞龍彩帶,而後又給她也網購一個,娘倆一起練。
韓秀娟說,沒想到,這一練還真挺好,不但治好了自己的頸椎病,胳膊原來不敢抬,現在也敢抬了。最重要的,人也顯得比同齡人年輕了,愛美了。「你看我現在頭上戴著紅帽子,腿上穿著紅褲子,走路靈巧勁兒,哪像快80歲的人啊!」韓秀娟笑著說。
「可不2019年重陽節,我和老媽一起登龍沙公園天遠閣,她一口氣登上去都沒喘,可把旁邊的年輕人羨慕壞了!」一旁韓秀娟的兒子張大哥驕傲地說。74歲
老頑童打起冰球身手依舊不輸孩童
來到鶴城體育場北側免費冰場,同樣有很多老年人在打冰球。腳踩冰刀,手持曲棍,74歲的李利民快速地在場上滑行,爭球、傳接球、射門,身手敏捷程度絲毫不遜一旁的孩童。
「夏天打籃球,冬天打冰球,這是我多年的習慣!」李利民說,小的時候,他就喜歡打籃球、冰球。期間,除了自己上山下鄉那幾年和去年疫情期間不讓出門外,幾乎年年來,從沒間斷過,還結識了不少球友,以老年人居多,小的50多歲,大的跟他一樣,也都70歲了。大伙兒沒事就約到一起自動分夥兒,打球,切磋球技。
說著,李利民指著在場上揮舞球桿、打冰球的球友說:「別看現在場上20多人,好像人很多,其實昨天更多都達到了近40人了。」65歲
焦老打羽毛球收穫健康更收穫友誼
除了這些戶外運動,記者採訪發現,不少室內健身房裡也開始出現老年人的身影。他們有的選擇健美操、瑜伽等各種操課或舞蹈班,也有人選擇打桌球或羽毛球等相對適合自己的運動,65歲的焦玉平就是其中之一。
在市工人文化宮一樓某羽校,記者看到焦玉平正和球員在羽毛球館內對戰,隨著羽毛球上下飛舞,兩位老人你進我退打得同樣認真。而與之相鄰的場內,打球的老年人依舊也不少。
他告訴記者,他打羽毛球有10多年了。因為年輕的時候就喜歡運動,尤其愛打羽毛球,所以退休後有了閒暇時間,他就選擇了打羽毛球,並且近年還花500元在羽校
辦了年卡,天天打球一小時。他說,打球不僅豐富了自己的退休生活,還使自己認識了很多朋友,擴大自己的社交圈。沒事兒他們這個小團體的50後、60後、70後就相約一起打打球,還一起出去郊遊,老年生活很充實。
老年人走出家門,享受冬日裡的陽光,參加各種戶外運動,鍛鍊身體,但是由於冬天溫差大,在戶外運動時,一定要學會自我保護,注意溫差,千萬別感冒。運動前要做一些準備活動,熱熱身,防止身體過度勞累,發生不必要的損傷。